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词切分的韵律学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芳 《心理学报》1992,25(4):59-65
本文是关于汉语普通话词切分的一个实验报告。用无意文重复句和合成句作语音材料,探讨音节时长分布、基频曲线、音节强度以及共振峰等韵律学线索在词切分中的作用。得到的主要结果是,在排除语义和音段层面信息的条件下,听者能够根据句子的韵律学特征进行句子结构的判断和词的切分;在对切分有效的韵律学线索中,最重要的是音节的时长分布模式,其次是基频曲线,音节的强度和共振峰变化对切分没有贡献。  相似文献   

2.
两个实验考察催产素对社会善念的作用以及面孔吸引力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实验1采用双盲实验,使用安慰剂作对照,发现催产素可以促进社会善念,不受面孔性别的影响。实验2依然采用双盲实验,进一步考察面孔吸引力与面孔性别对催产素与社会善念关系的作用,发现催产素对社会善念的作用不受面孔吸引力的影响;女性面孔(与男性面孔相比)吸引力对男性的社会善念影响更大。研究表明,催产素可以稳定地提高社会善念水平。  相似文献   

3.
嗓音吸引力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影响人类嗓音吸引力因素的研究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着眼于说话者本身的影响因素,包括说话者体内的雄激素、雌激素等生理激素水平、采用的发音方式、所处的动机状态及其自身的面孔吸引力高低;另一方面考虑的则是来自听者的影响因素,包括听者所具有的生理激素水平、身体健康状况、身体条件特征,及其与说者的关系背景,和所听音频材料的内容等。而言语情绪韵律和听者所处的动机状态对嗓音吸引力评价的影响、以及说者能否自主地操控自身声音物理特性以提高其嗓音吸引力等问题,则可作为该领域今后拓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刘文理  乐国安 《心理学报》2012,44(5):585-594
采用启动范式, 以汉语听者为被试, 考察了非言语声音是否影响言语声音的知觉。实验1考察了纯音对辅音范畴连续体知觉的影响, 结果发现纯音影响到辅音范畴连续体的知觉, 表现出频谱对比效应。实验2考察了纯音和复合音对元音知觉的影响, 结果发现与元音共振峰频率一致的纯音或复合音加快了元音的识别, 表现出启动效应。两个实验一致发现非言语声音能够影响言语声音的知觉, 表明言语声音知觉也需要一个前言语的频谱特征分析阶段, 这与言语知觉听觉理论的观点一致。  相似文献   

5.
杨国春  伍海燕  齐玥  刘勋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2):2008-2017
性别信息是人类重要的生物和社会属性, 对性别快速而准确的识别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的性别加工具有自动化、刻板化以及不对称性等特点, 并受性别加工主体、其他性别信息、社会类别信息以及高级认知调节的影响。聚焦于面孔和声音这两个性别信息的主要来源, 综述了性别加工的行为和神经机制研究, 并提出了两阶段性别加工模型, 早期阶段为对性别信息物理属性的特异性加工, 晚期阶段为对抽象性别信息的一般性加工。未来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性别加工的系统性研究、性别分类和机器学习、以及性别的二相性问题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吴宝沛  吴静  张雷  李璐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2):1953-1963
本文对择偶与人类嗓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 人类具有普遍的异性嗓音偏好:男性偏爱高音调的女性嗓音, 女性偏爱低音调的男性嗓音, 这种普遍偏好受到一系列跟自身婚配价值有关的因素的调节。其次, 人类的嗓音偏好跟嗓音背后的进化意义密切关联:女性化嗓音是女性生育力的线索, 而男性化嗓音是男性好基因和好资源的线索。而且, 富有吸引力的男性嗓音和女性嗓音能够预测个体的性行为和繁殖成功。再次, 富有有吸引力的人类嗓音影响个体的社会认知, 对亲密关系的维系也会带来消极影响。最后, 我们探讨了未来研究的若干方向:研究基频之外的其他嗓音参数, 探讨嗓音偏好的性选择机制、特殊群体的嗓音偏好, 以及嗓音偏好与其他认知过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丽丽  董梦璐 《心理学报》2022,54(2):192-204
男性代言女性产品的广告策略真的奏效吗?本文旨在探讨女性产品代言人性别与女性消费者对该产品评价之间的关系。4个实验的结果显示, 与女性代言女性产品相比, 男性代言时女性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评价会显著降低。该影响是通过身份威胁感的中介实现的。此外, 身份肯定对该效应存在调节作用。具体来讲, 当被试受到女性身份肯定操控时, 主效应会加强。本文实证研究了男性代言女性产品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基于性别认同一致性理论拓展了产品性别属性的下游结果。  相似文献   

8.
男性代言女性产品的广告策略真的奏效吗?本文旨在探讨女性产品代言人性别与女性消费者对该产品评价之间的关系。4个实验的结果显示,与女性代言女性产品相比,男性代言时女性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评价会显著降低。该影响是通过身份威胁感的中介实现的。此外,身份肯定对该效应存在调节作用。具体来讲,当被试受到女性身份肯定操控时,主效应会加强。本文实证研究了男性代言女性产品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基于性别认同一致性理论拓展了产品性别属性的下游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评价不同性别二态线索和吸引力的面孔图片来考察儒家文化下人们心中帝王面孔形象。采用FaceGen Modeller 3.1操作面孔性别二态线索,并通过PhotoShop CS5合成面孔材料。研究发现:被试认为女性化的男性面孔比男性化的男性面孔更具"帝王相";低吸引力的女性化男性面孔比高吸引力的女性化男性面孔更具"帝王相";不同性别被试之间的评价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显示,在儒家文化影响下,人们偏好具有女性化面孔特点的帝王。  相似文献   

10.
探讨自我嗓音吸引力评价的积极偏向及抑郁因素的作用。以34名女性和32名男性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主观评定法分别对自我、熟人和陌生他人的嗓音吸引力进行评价,同时施测贝克抑郁量表。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被试均对自我嗓音表现出更高评价,随着抑郁分数的增高,女性对自我嗓音吸引力的评价会随之降低。结果提示嗓音吸引力评价的自我积极偏向具有稳定性并与抑郁关系密切,女性抑郁程度越高,自我嗓音吸引力评价越低。  相似文献   

11.
温芳芳  佐斌 《心理学报》2012,44(1):14-29
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和眼动探讨了性别二态线索对面孔偏好的影响。实验1发现非面孔线索未掩蔽和掩蔽时, 感知男性化技术与原始照片条件下女性化的男性面孔更有吸引力和信任度; 性别二态技术条件下, 非面孔线索未掩蔽时男性化的男性面孔更有吸引力和信任度。实验2表明被试对男性面孔的平均瞳孔大小和注视次数均大于和多于女性面孔, 首次注视时间短于女性面孔; 被试对男性化面孔的首次注视时间和首次注视持续时间均长于女性化面孔。  相似文献   

12.
佐斌  刘晨  温芳芳  谭潇  谢志杰 《心理学报》2021,53(4):387-399
名字在个体印象评价和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合刻板印象内容模型, 从刻板印象维护视角出发, 通过3个研究考察了性别化名字的热情能力感知, 基于此探究性别化名字对不同性别个体的印象评价及人际交往的影响。结果发现:(1)人们对男性化名字的能力评价高于女性化名字, 对女性化名字的热情评价高于男性化名字; (2)性别化名字影响男性的能力评价和女性的热情评价; (3)性别化名字影响人们对女性的交友偏好, 热情评价在其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性别化名字影响人们和男性的共事偏好, 能力评价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性别化名字影响印象评价的模式, 并为理解人际交往中名字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杨婷  任孝鹏 《心理科学》2016,39(5):1190-1196
对个体的第一印象经常是从名字开始的。研究表明名字的效价会影响他人对个体的评价以及在线约会等行为。本研究用实验方法探索了择偶早期进行初步接触之前,不同性别定向的名字对女性择偶偏好的影响。研究一和研究二的结果表明, 名字的性别定向会影响择偶机会。对男性来说, 女性化名字获得的择偶机会更少。名字引起的吸引力评价正向预测不同性别定向名字的择偶机会。本研究为名字的心理效应拓宽了适用领域。  相似文献   

14.
认知灵活性是认知系统的属性,是人类智能的标志。语言是一种社会化的现象,是人类通过一系列的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者书写的字符等构成的言语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同时加工书面文字的语音表征和语义表征的能力称为言语的语音—语义灵活性。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接触的语言环境不同,导致语音-语义灵活性的差异即持续性错误的差异,我们在了解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的基础上对语音-语义灵活性进行干预,有利于学生知识经验的掌握和理解,对学生言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吴寒  张林军  舒华 《应用心理学》2011,17(2):130-135,192
通过考察不同范畴间相同声音特征和同一范畴内不同声音特征的感知探讨了言语和音乐中音高和时长信息感知的特异性及发展模式。结果发现:同一范畴内不同声音特征的感知显著相关,支持音高和时长信息加工的范畴特异性理论;高一学生只在言语中的音高和时长信息的感知上具有明显的范畴特异性,说明范畴特异性的形成因声音范畴属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高一学生言语中音高信息的感知能力好于对时长信息的感知,而成人却没有差异,可能是受到了母语和第二语言学习经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选取在校男大学生24名,采用改编的竞争任务和ERP技术,操控不同吸引力的女性面孔图片,记录男性参与者在评价竞争任务结果时的脑电特征,考察作为竞争对手的女性的面孔吸引力是否影响男性对竞争任务结果的评价。结果显示,在与高面孔吸引力同伴竞争条件下,输钱和赢钱结果反馈引发的FRN以及P300波幅差异更大。这说明面孔吸引力影响竞争任务结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唐代墓室壁画形象地记录了当时贵族的社会生活。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对唐墓中"女着男装"图像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唐代不同社会性别对"女着男装"风尚所持的不同思想观念。文章从男性和女性两个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发展的原因。女性除了爱美之心外,更多的是对社会属性下男性身份的向往。唐代女性的衣着装饰、社会权利均为男性赋予,事实上男性仍然掌握最高权力。唐代墓室壁画中一定规模的"女着男装"现象,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基于内隐领导理论,运用配对问卷法,探究领导者性别身份的三种评价差异:自我评价与下属评价的差异,男性领导与女性领导的下属评价差异,男性下属与女性下属的评价差异。结果显示,与领导者自评的性别身份相比,下属易高估领导者的男性化;且下属评价男性领导的男性化显著高于女性化,而评价女性领导时两者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男性下属对领导男性化的评价高于女性下属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食物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具有性别文化意义。两个研究分别探索了外显与内隐食物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及其对人物评价的影响。研究1采用提名法、自我报告法和语义启动范式检验外显和内隐食物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 结果表明被试均持“男性偏好男性化食物, 女性偏好女性化食物”的外显食物性别刻板印象, 女性被试持有内隐食物性别刻板印象。研究2采用情境实验法和内隐关系评估程序进一步测量被试对食物性别刻板不一致目标人物在热情和能力维度上的评价, 结果发现人们对食物性别刻板不一致男性在热情维度的内隐评价更加积极。  相似文献   

20.
面孔吸引力是传递社会情感信息的重要来源。面孔的平均化、对称性、性别二态性特征等因素会影响对面孔吸引力的评价,且面孔吸引力评价与信任度,表情等因素相关。近年来采用f MR I技术发现当让被试评价有吸引力的面孔时,杏仁核、眶额叶、腹侧枕叶等脑区被激活,并且发现关于面孔吸引力的大脑活动具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