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五年西方心理学重要期刊发表论文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靳宇倡  秦启文 《心理科学》2011,34(4):1017-1023
摘要:以《心理学公报》、《心理学评论》和《心理学年度评论》三种心理学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从2005年到2009年发表的论文为基础,从研究领域、研究主题、引用率等方面对国际心理学的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探讨了心理学发展趋势,指出基础/实验心理、社会心理和健康心理领域的研究仍然是心理学研究的主流,但研究方法、技术发生了根本改变;认知、学习与记忆、决策与判断、情绪健康等主题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从而启发中国的心理学研究者应加强研究方法和统计的训练,关注研究的本土化,进行跨学科、多层次整合的研究以及拓展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本土化目前在我国的发展面临很多困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代心理学的科学主义倾向明显,导致很多研究者在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根本问题上存在严重的认识偏颇。要解决心理学本土化过程中的困惑,需要重新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予本土心理学研究者以思考,帮助其重拾学术自信,促进研究者在未来的心理学本土化研究中更好的开展相关的工作,进而产生更多的学术创新。  相似文献   

3.
乔红霞  俞国良 《心理科学》2011,34(2):435-440
[摘 要] 军队女性心理是军事心理学和女性心理学共同关注的话题。目前研究的焦点包括:女性军人的性别角色与特质、军队女性领导者、女性军人的婚姻与家庭、性别压力与性骚扰等。军队女性心理在研究方法上受女性主义影响坚持多元方法论,在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上与普通女性心理研究相比又有其特殊性。未来军队女性心理的深层研究将日益迫切,非主流研究方法将逐渐引起关注,进一步的研究应注意军队女性心理研究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4.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是一种探讨不同场景下话语的组织方式及话语互动的过程和结果的研究立场。它与心理学的对话,在应用上促进了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在理论上补充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加速了"独白"心理学向"对话"心理学的过渡、推动了心理学本土化的进程。话语分析为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但其反身性和缺乏客观性的特点受到了反对者的质疑。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女性主义认同发展理论一直是西方心理学研究中一个活跃的研究主题。女性主义认同是一种基于女性主义立场并自我标签为女性主义者的社会认同。基于Downing和Roush的女性主义认同发展理论,心理学研究者开发了FIS、FIDS、FIC等旨在评估女性主义认同发展阶段与水平的测量工具。研究表明,由于女性主义赋权女性挑战其生活及社会文化中的性别主义偏见,因此,女性主义认同发展能够有效地提升女性的自尊、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从而促进女性的身心健康。未来的女性主义认同研究应该重点致力于女性主义认同理论的完善和深化及研究方法论的变革,包括运用交错性范式与多元方法探讨不同性别、种族/民族、年龄、阶层等多元群体经验,使用追踪研究探讨女性主义认同发展的历程,以及致力于女性主义认同研究工具的本土化,从而推动我国女性主义认同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试析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1,34(3):79-84
西方心理学正在展现出对文化影响日渐增加的关注。这种文化转向既有科学哲学和历史的原因,也受到世界范围内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影响。文化转向的主要表现是:(1)对心理学自然科学模式的反思与诘难;(2)多元文化心理学的兴起;(3)跨文化心理学面临的批评及其转变;(4)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分支领域对文化影响的关注。作者认为,文化的转向对于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丽  石岩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9):1495-1506
本文对《临床运动心理学杂志》创刊以来的99篇论文进行内容分析,以揭示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主要为运动功能障碍、心理健康、运动功能损害、运动表现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为运动表现、饮食障碍、情绪障碍、成瘾、压力应对等;研究主要以认知行为理论为基础;42.4%的研究假设有待进一步验证;研究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议:拓展研究领域;关注研究的本土化;丰富研究的理论基础;加强研究方法训练.  相似文献   

8.
本土心理学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客观主义倾向和缺乏文化敏感性直接导致了本土心理学的产生。心理学的本土化过程包括论题的本土化、概念和理论的本土化、方法学的本土化以及学科制度的本土化四个方面。本土心理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将文化的特殊性和跨文化的相似性都纳入本土心理学的研究议程中,它才能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99,自引:2,他引:99  
积极心理学目前在西方心理学界引起了普遍的兴趣和关注。积极心理学关注于力量和美德等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西方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当前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心理过程对于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向。该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这些研究领域,并追溯了积极心理学兴起的历史渊源,从总体上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旨在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作投入是近期组织心理学家引入的一个新概念,这是一种重视员工职业发展的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工作追求,它与传统职业健康心理学工作倦怠的整合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积极心理学研究取向推动了整合研究的实施;能量和认同量表为整合研究提供了测量工具;员工健康的积极和消极双过程模型是整合研究的主要模型;整合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更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身心健康。今后的整合研究应当在研究方法上增加访谈研究、个案研究和追踪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多研究积极心理因素;在研究范围上加强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在整合途径上进一步对现有的整合模型进行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情绪智力理论提出22年以来的国内外情绪智力文献进行系统研究,其中国际文献1582篇/部,中国文献1130篇(含港、澳、台),尝试从宏观的、大视角的学术角度出发,(1)对情绪智力研究文献的地域分布、时间分布、领域分布,分国际和国内两大部分进行比较研究;(2)总结情绪智力理论、实证和应用3大领域22年的研究特点,(3)分析今后情绪智力理论、实证和应用3大领域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西方理论心理学研究的新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心理学研究的复兴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发展的新特点。西方理论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并不是通过理论化的简单转向来克服心理学发展中的困难,或以总体的、一般的抽象术语重新发明元理论,而是力图在提高理论研究方式的科学化水平基础上,加强对具体的、中等水平的亚理论问题的整合性学术探讨。进一步寻求心理学理论研究走向繁荣的学科内在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3.
马皑  宋业臻 《心理科学》2018,(4):770-775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应当对在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别于欧美的社会问题进行回应,对从改革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具体社会问题进行解决,以此建立中国特色心理学研究。应当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现实、具体问题出发,提出具有现实关怀、解决社会发展中具体困难的学术问题;应当具有更深层的人文关怀、精神关怀,从心理学的角度回应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变迁形成的当代中国人精神层面的巨大变化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中国特色心理学研究应当在借鉴西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的特征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特色心理学对中国心理学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均有巨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是以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 比较研究中国城乡区域、地理区域、历史区域、行政区域、生态区域等文化区域居民的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学科。采用系列问卷, 在2004年和2009年先后三次对甘肃省河西、河东汉族为主的地级市属各个县市区城乡居民以及蒙拢、湘拢的跨省域居民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区域文化同一性和差异性以及具体的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政治体制、社会结构、教育水平、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差异, 是影响区域居民心理健康、性格特质、社会态度、刻板印象等心理机能的重要变量。今后研究将着力进行学科理论完善和省际、县际比较研究, 更好地运用田野工作等方法, 揭示区域文化与心理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形成理论模型, 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SCI人格心理学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晓霞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281-1286
本研究以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SCI)为数据源检索人格心理学文献,并从文献量、学科、国家、作者、期刊、引文等多角度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人格心理学研究近10年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论文数量与在高影响因子学术刊物中所占数量不相称;我国人格心理学研究在文献量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有很大差距;人格与神经科学、精神机能障碍关系的研究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以及富有挑战性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undergone rapid economic reform and dynamic organizational changes. Several major developments have given special momentum to those changes: China entering the WTO, opening the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building up an information network, transforming new management systems nationwide, and encouraging innovations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se developments call for more comprehensive and adaptive competencies and new approaches to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in China. This provides a national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personnel assessment, sel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field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n psychology in China. Three aspects of recent trends are described under a framework of managerial competency modelling. (1) Leadership competence assessment for personnel selection an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human resources (HR) management in China. Based upon the results from the structured interview and strategic hierarchical job analysis, a model of leadership competency with four dimensions of leadership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nagerial performance was proposed. The four dimensions are: psychological traits; leadership predispositions; manageri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2) HR competency for person‐job‐organization fit. This includes competencies for compensation and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career management competence, team competence, and group decision‐making skills. (3) Organizational competency for culture and change. This includes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link values with culture, and cross‐cultural leadership skills. On the basis of the recent practice and research developments, a Chinese approach to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with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is summarized: activ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conceptualization; continuous methodological improvement; close link with HR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systematic cross‐cultural socioeconomic perspective. This becomes a key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New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n China are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17.
Sikolohiyang Pilipino (Filipino psychology) refers to the psychology born out of the experience, thought and orientation of the Filipinos, based on the full use of Filipino culture and language. The approach is one of "indigenization from within" whereby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y emerge from the experiences of the people from the indigenous culture. It is based on assessing historical and socio-cultural realities, understanding the local language, unraveling Filipino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aining them through the eyes of the native Filipino. Among the outcomes are: a body of knowledge including indigenous concepts, development of indigenous research methods and indigenous personality testing, new directions in teaching psychology, and an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organisations among Filipino psychologists and social scientists, both in the Philippines and overseas.  相似文献   

18.
实证主义问题是影响我国心理学全局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文章从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实证主义内涵、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等3个方面,对我国心理学界20余年有关实证主义的课题研究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概括,并对该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谈了作者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我同一性作为西方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广泛地应用于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但由于自我同一性概念内涵的丰富与复杂以及研究者理论框架的不同,使自我同一性的概念缺乏明确统一的定义,从而影响了同一性概念的理论功能。本文分析了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概念的奠基、自我同一性概念的实证研究以及自我同一性概念发展的新趋向,透视了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不同层面和不同维度上的含义。最后,提出了整合自我同一性概念应关注的范畴以及自我同一性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葛耀君  李海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1):2073-2082
基于拓展思维的社会互动主义视角, 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思路, 记忆的形成与维护构成了集体记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相关研究一方面以“对话”为研究语境, 系统阐释了集体记忆形成中的社会传染、检索诱发遗忘、共享现实和网络聚合等心理机制; 另一方面, 聚焦于既存的记忆, 阐释了集体记忆有效性的心理原则, 同时, 记忆的身份关联性得到了确证。集体记忆心理学研究仍需拓展视野, 加强对文化记忆的有效性研究, 密切关注媒介技术变革引发的记忆变化, 积极推进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