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在论到基督徒的生活时,保罗在罗马书6章5节给我们一个非常实际而又重要的原则:“我们若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也要在他复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这就是说:一个基督徒的生活必须有这两方面的表现:一、在死的形状上与主联合,二、在复活的形状上与主联合。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会听到教会中有人这样说:“信主的人死后进天国,不信主的人死后下地狱”。这是因为许多基督徒认为信主的人一旦去世了,他们真的就是蒙恩得救了,认为他们的灵魂已经进了天国享福去了。事实上,这与基督教“末世论”教义中有关天国的教导是相悖的。试想,如果基督徒死亡之后就进入了上帝的国,那么,今天世界上就不会存在有一个活的基督徒了,因为所有的基督徒都会因此去追求死亡。如果上帝在基督徒一死后就实现了他的终极救赎,将死去的基督徒接到他的国里,岂不是与圣经启示给我们的关于上帝的救赎发生了矛盾  相似文献   

3.
得胜患难     
基督徒的人生与世人一样,有忧患有疾病。但基督徒靠的是主里的平安和喜乐来渡过难关,靠着主赐的力量和勇气与患难作战。在我的面前,就有一位可歌可泣的好弟兄。他身患重病,却顽强地靠主活着,盼望着有一天能重新站起,更  相似文献   

4.
抹油与祷告     
<正>祷告是基督徒最为日常的灵性操练,圣经中记载了许多伟大祷告的典范,值得基督徒效法。但是,在《雅各书》中提到了当时教会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祷告情况:"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来,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  相似文献   

5.
徐晓鸿 《天风》2006,(14):37
当今的基督徒所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世俗化,人们不断地被世界的时尚、潮流、眼目的情欲等吸引, 被物欲渐渐所控制,心灵常常失去平静,内心无法进到灵的深处,享爱与主相交的甘甜,得不着里面的安息,更谈不上在生活中有美好的见证,而是内心常常发出忧伤的叹息。可以肯定这不是基督徒生活的模式。可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我们忘记基督徒的身份,忘记上帝对我们神圣的呼召,忘记天国子民的特征一一“光”、“盐”。主所重用的仆人俭纯正老弟兄,他是一位真基督徒,是一位作光作盐的基督徒,一生为爱活着,为侍奉主而活着,充满基督的馨香之气。他人生中的最后12年是在病床上度过的,但他却以惊人的信心和毅力写下了几十万字的作品。里面没有绝望,没有悲天自怜,没有对伤害他的庸医的仇恨,而是流露出对神的爱,对主谦卑的依靠,对人的安慰的话语,句句读来如汩汩清泉,沁人心脾。透过《幽谷清泉》,这些文字能激励我们的心灵,愿意为主而活,为爱而活,在这个时代成为有见证的基督徒。  相似文献   

6.
主赐平安     
“耶和华必赐力量给他的百姓,耶和华必赐平安的福给他的百姓”(诗29:11)。我的祖上,不知从多少代起,就开始信主了,一代接一代,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与所有的基督徒一样,仁爱、谦卑、乐施。我幼年时代,一开始接触的书籍便是圣经。那时候,在我们家的书架上,大部分都是竖排版圣经,也有横排版圣经,其中有一部皮面金边串珠圣经,那是我祖父最珍用的圣经。我从小受着这样信主、侍奉主家庭的熏陶,我对主真正用心灵诚实敬拜,一切求主蒙恩,成为我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幸事!追求幸福是人们的共识和愿望!其实人生真正的幸福是侍奉主、传播福音、求主蒙恩、保佑,即会得到无量的幸福!这是我们历代基督徒的亲身感受和体验。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长乐市潭头镇大宏教会的负责人——李宝松弟兄,他原是福州市亭江人,从小随父母在长乐长大,后来在这里安家。妻子岳母是基督徒,他是在这里信了主,并奉献身心给主用。 他蒙恩信主是在1974年,虽然那时教会关门,但基督的大爱势不可挡,他表哥的蒙恩见证深深地吸引了他,在表哥怀着主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天主教》2004,(1):4-5
什么是基督徒生活,基督徒的生活应是信仰的生活、爱的生活、参与复活的主的生活、服务的生活。 一、信仰的生活 若望写福音的目的,是使人“相信耶稣是默西亚,天主子;并使相信的人,赖他的名获得生命。”(三十31、十:38、十一:15,42,十七:21)因为人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0,(3):37-37
<正>苦难中的海地教会坚定信心仰望神在废墟上,海地基督徒坚定信心不动摇,依靠上帝焕发勃勃生机。在主日,太子港的基督徒仍旧穿上最好的衣服参加礼拜。一些牧师在被毁坏的教堂外摆放凳子、桌子  相似文献   

10.
泥沙 《天风》2005,(2):6-7
经文:林后12:8-9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是人们心情最为激动、最为开心的事情。对此,基督徒也然。但作为被主呼召做他福音事工之仆人的我们来说,最让我们喜乐与愉悦的事,莫不过用心数算主恩典的时候。正如《新编赞美诗》237首副歌所说的一样:"主的恩典样样都要数,主的恩典都要记清楚。主的恩典样样都要数,必能叫你惊讶立时乐欢呼。"圣经中"恩典"一词就多达57处之多,应该说恩典是所有基督徒所向往的。因为"恩典"二字在原文中有祝福、福气、拯救、恩宠的意思。主的恩典是我们作为主的仆人力量之保证。相反,倘若一个主的仆人或基督徒在其信仰生活中感觉不到主恩典的存在,显然他(她)的信仰是没有实际内容的。无数主的仆人有旺盛的侍奉热忱,在圣工中任劳任怨,一生无怨无悔,是什么力量在支撑他们呢?就是他们始终不忘记临到自己身上主丰富的恩典。  相似文献   

11.
耕心 《天风》2022,(10):前插1-前插1
曾经有人如此评述基督徒信仰不进则退的情景:"信主一年,主在眼前;信主十年,主在天边."此话的口气虽然略显绝对,但对每一个基督徒来说,耶稣是谁?倒是一个值得终生思考,且需时常做出回应的问题.这是基督徒信仰养成与安身立命的根基,耶稣在世传道接近尾声时,选择在该撒利亚腓立比与门徒独处,曾直接与其跟随者进行问与答(参太16∶13-17).  相似文献   

12.
利奥 《天风》2010,(4):22-23
##正##崇拜是我们基督徒每个主日都要举行的活动,是我们基督徒对上帝仰慕、尊重的情感历程。在崇拜中,我们将上帝当得的荣耀归给他。圣经中常用"跪下"、"侍奉"来形容崇拜,提醒我们崇拜上帝是每一个信徒的本分和终极意义,也是教会合而为一的整体行动。2010年2月17日,  相似文献   

13.
主耶稣必要再来,此乃基督徒的基本信仰和荣耀盼望.故此,基督徒毫无例外地在用心灵诚实迎接主再来.这不是对地上多灾多难的恐惧,也不是对人生困境的逃避,而是作为"新妇"的教会对"新郎"迎接的必然预备. 有个别信徒一听到主再来的信息就很兴奋,可是他不知道应当如何迎接主再来.于是乎闹出不少为了迎主再来而让人啼笑皆非的事! 那么究竟如何迎接主再来?有没有榜样供我们效法呢?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04,(9):22-22
各位嘉宾、主内同工同道们: 我觉得很荣幸,能再次来到香港,并且参加"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开幕式,我相信这个展览将会让更多海内外朋友真实了解中国教会,进而真实了解中国。为此,我们共同预祝《圣经》展圆满成功。 中国基督徒大都拥有自己心爱的《圣经》。中国基督徒是爱读圣经的基督徒,《圣经》在中国基督徒的心灵和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圣经》和其他书不一样,它告诉我们上帝要我们做什么。上帝要帮助人理解上帝的教训,努力地追求认识上帝、理解他的旨意。  相似文献   

15.
龚坚 《天风》2015,(3):40
<正>"我是基督徒!"这句话从王培信弟兄口中说出,说得不卑不亢、理直气壮、非常自豪。虽然他为这句话付出了很多很多,但在他身上彰显了神的大爱。"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9:10)王弟兄是在无病无灾的平安中信主的。他从信主那天起就非常虔诚,用自己的好行为见证主爱、荣神益人、作光作盐。当年教会正在建教堂时,他除了默默奉献钱财外,还从开始到结束将近两年时间里在教堂工地干活,而且专  相似文献   

16.
李珉 《天风》2004,(7):44-45
爱确实是基督徒品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基督徒身份的重要见证。基督徒效仿基督之爱而彼此相爱,就向世人展示了基督徒的精神。对于基督徒,在他每天平凡的生活中能否活出新的生命,活出耶稣基督的爱,是他信心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17.
珍惜拥有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我将杯子伸向耶稣,求主随意倾注,无论半杯还是一杯,从主便是祝福。”“从主便是祝福”,当一个基督徒以这样的心态来看待信仰面对生活。他就会以豁然的胸怀,不再在意自己杯子的大小、杯子的贵贱、杯子的多少、而只以喜悦的心情珍惜拥有,因为他已懂得“从主便是祝福”。  相似文献   

18.
在临泉县范集乡,提起张国强弟兄,可称得上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张弟兄用他的生活见证了基督的大爱,也大大荣耀了主的名。 张弟兄出生在一个基督徒家庭,被主的爱所激发,他很早就有一颗火热爱主的心。他从淮南音乐学院毕业后,蒙主的恩召和带领。就积极地在当地教会中服侍。由于农村信徒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教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15,(9)
<正>2015年8月11日上午7点30分,来自浙江各地数以千计的基督徒聚集在温州殡仪馆,共同悼念主的忠仆,原浙江省基督教协会副会长、温州市基督教协会会长,德高望重的高建国牧师。高牧师于8月7日上午9点43分在温州花园巷原牧师住宅安息主怀,享年95岁。在遗体告别会上,浙江省基督教协会会长顾约瑟牧师以"活着精彩"为题与会众分享,他回  相似文献   

20.
梵二文献《传教法令》第一章,论教友传教的使命第三节中有此记述:天主圣神在教会一切成员心中传播信德、望德、爱德。传教事业即在这三德中进行。而且,由于上主最大爱德诫命的要求,每个基督徒都有责任去寻求上主的荣耀,使他的神国来临,寻求一切人的永生,使他们认识唯一真神,认识他所派遣的耶稣基督(参阅若17:3)。于是,一切基督徒都负有一项高贵的使命:为使上主救人的信息到处为所有的人知晓、接受。勿庸置疑,我们教友都负有传播基督福音的神圣使命。在这问题上,只要广大教友能与蒙主特召贡献毕生服务上主的神职人员协力合作,基督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