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2019年春节档,源于刘慈欣科幻小说的两部电影《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燃爆影院。作为科幻作家的刘慈欣,在生活中却并不虚幻,而是有着真实幽默的口才。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你是怎样想到写科幻小说的?你觉得你跟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刘慈欣说:"我从小是个科幻迷,爱读一些科幻小说。  相似文献   

2.
道教神仙不死信仰,反映了中国古人解决死亡问题的终极理想,可把它看作是我们祖先的"科幻"意识。道教神仙不死具有"魔幻""奇幻"的色彩,但其主要成分还是一种古代"科幻",具有所谓"‘原始’科学的一面",故与中国古代科技结为并蒂莲,命运休戚与共。道教那种把信仰与科技结合起来孜孜不倦追求的探险精神,在当今世界高科技领域中也是不难寻觅踪影的。  相似文献   

3.
道教神仙不死信仰,反映了中国古人解决死亡问题的终极理想,可把它看作是我们祖先的"科幻"意识。道教神仙不死具有"魔幻""奇幻"的色彩,但其主要成分还是一种古代"科幻",具有所谓"‘原始’科学的一面",故与中国古代科技结为并蒂莲,命运休戚与共。道教那种把信仰与科技结合起来孜孜不倦追求的探险精神,在当今世界高科技领域中也是不难寻觅踪影的。  相似文献   

4.
正化觉巷清真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鼓楼西北隅化觉巷内,又被称为"清真大寺""礼拜寺""清修寺""东大寺""化觉寺"等。这座有着中式建筑风格的古老清真寺,与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扬州仙鹤寺等中国最古老的几座著名清真寺齐名。一化觉巷清真寺的建寺沿革可追溯至唐代。据现存寺内的《创建清真寺碑》碑文记载,唐天宝元年(742),工部督工官罗天爵奉命"董理匠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年初,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火热上映,其拍摄过程中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郭帆在得到刘慈欣小说《流浪地球》的版权之后,就马不停蹄地进入了电影筹备阶段。他和国内许多男演员进行了接触,但作为一个年轻导演,愿意支持他的演员还不是很多。正在他愁眉苦脸之际,吴京来了,给了他继续下去的信心。吴京说从郭帆身上,看到了2011年拍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社会,政治和思想体系的构建常常要借助于经典诠释。经典的精微奥义在不断和不同的诠释中延伸、变幻,彰显出鲜活的生命力和不朽的魅力。对《春秋》的诠释,更是因为构建政治新秩序的功用和需要而被置于政治变革的理论前沿。秦汉君主政治体制及其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体系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了对儒家经典特别是《春秋》的诠释。公羊学大儒董仲舒在这一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他首先以"《春秋》当新王"开启了"为汉制法"的制度建设路径,其后又借助对"大一统""天人感应""通三统""五行之义"和"大复仇"的创新性诠释,呼应当下社会,在贵族政治崩溃之后,参与创造性地重建新的君主政治秩序和思想体系。在需要创新的时代,很好地完成了政治和思想创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论语》中孔门引《诗》表达了孔子对周礼的"损益观":文质并行、经权并重。损益之事,在鲜活的情境化色彩背后有其昭然铿锵的原則性。如以"素"喻"礼",意在礼要综合内在美质与外在规范。而对《雅》、《颂》的稱引又体现了坚持"文""质"统一的基础上,可对礼的某些具体节文因时因地地"减损";但直接反映礼核心精神的仪节则不仅不可妥协,还要在君子内心"增益"其根基。帛书《要》则做出"损益之道"的哲学总结和创新:道在时空中损益,至"穷"而新生("产"),"时"是道在新的时空下重建的依据,万物、人事都在其中得到系统地安放。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分析了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少文化、重西化、没特点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必要性,探索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策略,包括将"中国材料""中国色彩""中国历史""中国图案""中国园林""中国故事"融入到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9.
正曹中建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曹中建书记主编的《中国宗教研究年鉴(2014)》是在世界宗教研究所几位所领导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完成的,凝聚了研究所的集体智慧。《中国宗教研究年鉴(2014)》设有"特稿及政策""宗教政策""研究综述""实证研究报告""年度论文""年度推荐""年度著作""年度会议""研究资料数据"以及"年度信息"等栏目,为中国宗教学研究年度情况的总览,其内容之全面,前沿问题把握之准,体现了其在宗教学界的权  相似文献   

10.
受康有为的影响,梁启超早年以易学为"魂学""天人相与之学",笼统地认为《易传》为孔子所作,其思想是孔子人生与社会理想的终极归宿。1918年后的梁启超,对孔子与《易传》的关系作了逐步深入的分析,最后认为《系辞》而下为战国末期至秦汉之间的孔门后学(思孟一系)所作,皆与孔子无直接关系,目前可以相信的只有《彖传》《象传》为孔子作。结合柏格森、罗素等西方哲学家的思想观念,梁启超对《易传》哲学作了初步探索,他以"流动哲学""数理哲学""自然法""归纳法""因果律"等现代学术范式来诠释易学哲学,确有其精妙之处。他对《易传》"神无方而易无体""乾元统天""继善成性"等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意义作了高度评价。梁启超是近现代易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他对冯友兰、熊十力等人的易学观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老子》《庄子》及《管子》稷下道家在论述人性善、恶方面,属于同一类型。《老子》《庄子》以"道""德"为人性,认为世俗的善、恶不但不是人性,而且伤性害命,因此主张性超善恶论。《管子》稷下道家一方面继承了《老子》《庄子》以"道""德"为人性的思路,另一方面又发展和完善了它们的人性论思想,认为义、礼、法由"道""德"所生,是"道""德"在人道的表现,因此它与《老子》《庄子》一样,都主张人性超越世俗的善恶,或称之人性纯善论。  相似文献   

12.
《赤松子章历》是早期天师道重要经典之一,本文对今本《赤松子章历》的量词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多为中古时期的用法,也有一些是唐代才出现的,可见今本《赤松子章历》在流传过程中有不少后人增补的内容。书中出现了"贴""对""事""铤""管""笏"六个唐代新兴的量词,特别是频繁使用"笏""管",由此可以判定今本《赤松子章历》的最后成书时间不可能早于唐代。论文从量词角度所进行的语言学分析,或可为《赤松子章历》的时代判定提供新的辅助证据。  相似文献   

13.
正作者:唐晓峰,宗教文化出版社2018年版基督教作为一种具有异质文化色彩,且在当前中国拥有3800万庞大信众群体的信仰体系,其中国化的进程较早便受到学界关注。2013年以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主编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丛书""宗教中国化研究丛书"及《基督教中国化研究》年刊陆续出版问世。"基督教中国化"概念一经提出,亦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4.
《大学》明德由早期明德观念发展而来。早期明德是贵族性的政治道德,其行为主体为上古圣王,它以天命为依据,具有理性化的特点。在春秋战国之际儒家的人文重建中,《大学》将明德由政治道德改造平民性的人伦道德,在行为主体、道德内涵两个层面建立起明德的普遍性。在"在明""诚意""自明"的功夫中,体现出明德的内在依据。《大学》明德开启了儒家的性善论传统。由君德到人德,《大学》的明德转型凸显出先秦儒家建立普遍、追寻平等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周易》经文中"天""地""再""户""禽""高尚""富""童""莫""快""帝""履""时"等字词进行了深入考释,并对它们在殷甲骨文、西周金文、《尚书》、《诗经》等西周文献中的用法进行比较研究,证明它们在《周易》经文中的用法为西周晚期使用的词义,证明《周易》经文为西周晚期写成。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悲剧是要对一段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进行摹仿",从这一定义出发,以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物理学》等哲学著作中所体现的目的论思想为基础,从"完整""行动""摹仿"这三个关键词入手,对《诗学》中的"摹仿"说进行新的解读。从而借助目的论的视角,纠正"摹仿"说的常见误读,加深学界对亚里士多德美学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正由曾振宇先生领衔、全国十几位对陈淳素有研究的学者参与撰写的《陈淳评传》,已于2018年2月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25章,除了首章对陈淳生平事迹及著作进行综合述评之外,其余各章分别以"理""道""太极""释老"等为题,从24个儒学范畴、观念入手,对陈淳思想进行深入探析,既是陈淳研究的一大创获,又可视为思想史研究范式的一次新的、有益的探索。一、基于"中国本位"的中国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陈建斌是家喻户晓的实力派演员,第51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上,他凭借《一个勺子》和《军中乐园》一人独得"最佳新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三项桂冠。而在生活中的陈建斌和妻子蒋勤勤是娱乐圈中少有的"模范夫妻",他因此被称为"最大的人生赢家"。永远作为第一次陈建斌连夺金马三奖后,感言道:"这真是美妙的一天,对我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今年是我的电影元年。我要感谢我的母校  相似文献   

19.
2013年TF boys的迅速走红让人们看到了互联网新媒体势力下新的造星模式——"养成"系偶像的成功。2016年日本AKB48的中国姐妹团SNH48的迅速扩张,开启了"女团元年",再次引起关注,随后出现一批"昙花一现"的团体。SNH48的成功之处在于,不仅借鉴AKB48的"可面对面的偶像"的剧场形式,更利用互联网定位核心粉丝,打造泛娱乐联盟,而在新媒介环境下的粉丝的消费与社会心理,也是使其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早期中国易学的建构历程体现为从《易经》神性观念到"左氏易传"(《左传》《国语》易学)的伦理化转进,再到《周易》大传形而上学的初步完成。"绝地天通"观念开启了形而上学建构的可能性,但《易经》所反映的殷周之际的上帝、天命观念并未完成本体论的建构。经由"左氏易传"的伦理化转进之奠基需求,《周易》大传初步建立了形而上学本体论。《周易》大传确立了"形而上者—形而下者"的基本架构,通由乾坤并建的生生之德证立本体,由"一阴一阳"的运行机制敞开生生与变易的世界;自伦理学的形上学奠基问题言之,《周易》大传提出了具有心性论色彩的"继善成性"观念,自天道下贯而论"善",自主体超越而言"性",故善即性、性即善,这可以被把握为"本体即是主体"的实现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