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理学对中国“画气”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画学中以气论画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而真正形成具有丰富理论内涵的画气说则在两宋。画气说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哲学背景,北宋以来的理学思潮是画气说形成的最直接因素。本文认为,理学对画学理论中气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为画气说提供一个有机论的基础,在气机哲学的影响下,中国画学将表现对象活泼生机作为根本目的,这突出体现在山水画和花鸟画中;二是从审美体验角度,中国画学形成了“以气合气”的独特创作思想;三是在绘画艺术形式上,气势论成为一引人注意的理论,六朝时的气韵生动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从1877年德国地质学家,哲学家Е.卡普出版《技术哲学纲要》以来,技术哲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据当代著名的技术哲学家,联邦德国学者Р.拉普的观点,技术哲学从诞生到今天经历了大约五个时期:首先是从工程需要的角度研究技术的时期;其次是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即从人的生存意义角度研究技术的时期,其代表人物有М.海德格尔、К.雅斯贝斯等;其三是从社会哲学的角度对技术社会进行批判地分析的时期,代表人物有Н.马尔库塞、J.哈贝马斯等人;其四是研究技术与地球生态环境关系的时期,以罗马俱乐部等代表;最后是目前的研究时期,它以方法、立脚点、问题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正>吉林大学白刚、张荣艳著《"超越政治"还是"回归政治":马克思与阿伦特政治哲学比较》一书,于2015年12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在哲学与政治的张力关系中,将马克思和阿伦特的政治哲学思想,放进"西方政治思想发展史"这一"纵向"和"当代西方政治哲学问题域"这一"横向"的"纵横交错"中进行了比较研究,集中阐释和回答了三个最为基本的问题:什么是政治哲学?什么是阿伦特的政治哲学?什么是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正是在对这三个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研究属于维特根斯坦后期心理学哲学的范畴,将主要探讨其中"内在关系"这个概念的含义。全文的讨论将从维特根斯坦关于"面相观看"的评论开始,结合对一些外国学者相关研究的批判,进而澄清"内在关系"这一独特概念的含义,最终试图得出如下结论:后期的维特根斯坦是从语法角度来谈论"内在关系"的;它严格来说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关系",但可以为我们处理很多与心灵有关的哲学问题提供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王南湜 《哲学研究》2012,(3):3-9,127
<正>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一种深刻的转变。大致上说来,这种转变的核心之点,是从一种笼统的实践哲学转向回归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即从包含实体性哲学范式和主体性哲学范式两种类型的理论哲学回归实践哲学,进而转向回归历史唯物主义。①这一转向所关涉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于盛行了几十年的黑格尔主义阐释范式的超越,二是对于原本马克思思想的关注,三是对于中国现实问题的理论性关注。而由这些方面的转变,形成了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核心问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对于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主要集中于生产力和人的尺度。这是从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即认识论和价值论的角度来说的。文章从存在论内涵变化的三个阶段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哲学革命,分析了存在论角度被遮蔽的原因。最后从四个方面总结了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的存在论意义:反映了哲学对于存在论问题解答模式的历史转变;评价尺度是辩证的、生成的标准;体现着自然、社会和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表征人的生存状态,彰显的是人的本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7.
访谈对象:高宣扬(上海交通大学精裕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长,从事德法哲学美学研究) 访问者:林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启蒙哲学与现代西方艺术研究) 问:高教授,您近来连续出版《后现代:思想与艺术的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和《毕加索与当代艺术》(人民出版社,2014)等关于艺术和美学的著作.在您的学术作品中,我们发现,您不只是在研究哲学,而且,还关注艺术,尤其是对生存美学进行集中研究.而且,您近几年在国内外连续策展有关“生命艺术现象学”这一主题的画展.您能不能谈谈什么是“生命艺术现象学”?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有三个可能的趋势。一、多样化趋势。它将表现在两个方面:(1)哲学内容的层次化。至少应有三个基本层次,即一般哲学层次,相当于目前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但要充实和发展;专门哲学层次,它将在科学哲学、自然辩证法和关于人的哲学探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其中又可分人文社会哲学与科学哲学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应用哲学层次,当前属于这一层次的重要问题有中国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谬误作为思维方面的错误,不仅涉及经验科学和理论科学的每个领域,而且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与科学研究的一切方面。因此,开展对谬误问题的系统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国内有的同志已经开始从认识论和逻辑学的角度对谬误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现将有关理论概述如下。一、谬误的定义“谬误”概念在不同的理论系统中可有不同的定义。目前学术界主要是从逻辑学和认识论这两个不同的角度下定义的。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表述。  相似文献   

10.
一、国内庄子研究概览 建国以来,庄子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建国至1959年。这10年共发表论文10余篇,其特点,一是从整体上作概要性介绍的居多,反映出当时庄子研究刚刚起步;二是考辩注释居多;三是研究面较窄,主要是探讨其哲学思想。 (二)60年代至粉碎“四人帮”以前。这段时间共发表论文50余篇,著作一部,即关锋的《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研究内容涉及《庄子》的注释和作者问题、庄学渊源及其哲学、艺术思想等。其特点,一是突出了庄子的哲学思想,50余篇论文中有关哲学思想的约占五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哲学反思的深入,国内学术界对哲学的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取得一定进展。传统观点认为,哲学的功能在于向人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人的认识和实践。从总体看,近几年的讨论主要是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探讨哲学对人的活动的影响,实际上是把传统的观点进一步具体化,这仍然是将哲学功能局限于人类的认知领域,从而妨碍了哲学功能研究的深入。我认为,必须联系文化问题,才能将哲学功能的探讨引向深入。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  相似文献   

12.
八五美术运动是我国美术发展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涌进了大量西方艺术风格和哲学美学思想,影响力波及我国艺术各个领域。从中西方融合的角度进行研究,以八五新潮时期出现的一批优秀艺术家和作品为研究对象,以作品中体现的人文理想精神为研究重点,从运动的兴起、中西方艺术语言融合因素以及人文理想的表达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周易》重"时",强调"生生"、"与时偕行",蕴藏着丰富而独特的时间观念,而过程哲学亦重视"创造"、"生成"和时间问题,《周易》与过程哲学存在诸多相合之处。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就多有留意此问题者。本文不打算面面俱到地评述八十年来华人学者援引过程哲学阐述《周易》思想的全部努力,而仅把视角集中在过程哲学与《周易》时间观念之间关系上,尝试撮述并评骘方东美、程石泉、牟宗三、唐力权、成中英、于连、张成武等海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论著,以期厘清并进一步揭示过程哲学与《周易》时间观念在哲学理路上的相通与龃龉之处,思考作为现代哲学的过程哲学对于《周易》时间观念这一古典思想的接引与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4.
聋儿的心理理论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探究聋儿的心理理论(TheoryofMind,ToM)发展特点多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分析聋儿与正常儿童及自闭症儿童ToM水平的差异;二是比较聋父母聋儿、口语聋儿及正常父母聋儿的ToM发展差异;三是分析聋儿对不同心理状态的理解水平。此外,对聋儿ToM发展影响因素的讨论,多是从聋儿交往、语言、训练等角度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贡献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问题,是近几年从事马哲史研究的同志热心探讨的一个课题。在讨论中,论者们着重从列宁的哲学思想的发展与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的关系;如何评价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普列汉诺夫的政治错误与其哲学思想的关系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现将主要论点和论据综述于后。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是从道义的角度来探讨治权的合法性问题。道义论与西方古典政治哲学的正义论有可比性,但根本精神是不同的。先秦时期,道与义反映的是西周文化秩序与政治秩序的价值理想。孟子之后,道与义反映的是儒家文化秩序与政治秩序的价值理想。孔子本人主要从德的角度来讨论王者政治权力来源及其使用的合法性问题,开始从道与义两个不同层次讨论诸侯及士大夫政治行为的合法性问题。道义论是用现代汉语词汇探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有关治权合法性问题而尝试使用的一个新词汇。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的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柏拉图的哲学,国内学界研究颇多,但是其神学思想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①。实际上,作为西方哲学与宗教神学思想的重要源头,柏拉图的哲学和他的有神论是密不可分的。柏拉图的有神论从哲学和宗教神话两个方面受到前苏格拉底时期希腊思想的影响。几乎此前的所有哲人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涉及到了神的概念和问题;宗教方面主要是来自于希腊神话的崇拜奥林匹斯神的流行宗教。以及宣扬灵魂轮回和禁欲主义的俄耳甫斯教及相关的狄奥尼索斯崇拜。由于篇幅所限,柏拉图所受到的影响(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只能另文刊出。本文将直接探讨柏拉图对话中的神学思想、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从理念论的角度,按照与理念的内在关系来探讨、理解柏拉图的有神论,即“理念有神论”(Ideal Theism),并视之为柏拉图神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英美哲学自20世纪以来经历了两次大转型:第一次是从外延主义转向内涵主义;第二次是从内涵主义转向超内涵主义。然而,现有的文献关于这两次转型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语言哲学领域,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句子真值的变化问题。实际上,其他更为广泛的哲学问题也可以放置在这"两次转型"的框架下重新审视。特别地,如果用"两次转型"的框架来重新审视自然定律问题,则不仅有助于厘清各派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相关争论,而且有利于开辟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9.
孔子之思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子的思想方法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非现成性的识度,从生成与构成的角度理解事物的发生与存在;二是在“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中所体现与蕴含的对主体与世界之本然状况的理解。这种思想方法决定了我们不能把他关于艺术和美的言论当作固定的理论教条来理解,而只能将其理解为一定机缘下的缘起状态:理解为在具体对话状态中的有针对性的看法;理解为立足于“仁”这个更加本源、更加深沉的源域对艺术的具体存在状况的损益。孔子的这一思想方法是民族艺术精神的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20.
陆杰荣教授所著《形而上学与境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下引仅注页码)一书集中研究了与时代特质和问题相关的三个重要哲学范畴:形而上学、哲学境界和真实性问题。在围绕这些问题的多重讨论中,始终隐含着这样一个深刻的时代性诘问:究竟什么是真实的生活或生活的真实?这是一个扑朔迷离而又深度模糊的理论难题,该书力图以哲学的方式来厘清并回答这个问题,表现了作者面向“事情”本身的哲学追求。纵观作者的思考轨迹,本书重点研究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形而上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建构当代形而上学的理论形态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二是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