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拥有一个目标。它不远也不近,恰到好处。你不会因为它太过遥远而轻易放弃,也不会因为它近在咫尺,反而慵懒地停驻不前。它应该是一种激励,让你每天为之奋斗,在充实的同时也能收获乐趣。第二,拥有一个规划。它足够详细,让你知道每天的时间都用在了哪里;它也足够简单,以  相似文献   

2.
心·杯具     
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果汁时,人们会说"这是一杯果汁";当它装满牛奶时,人们会说"这是一杯牛奶";当装满空气时,人们会说"这是一只空杯子"。人的心灵宛如杯具,心灵装满什么,就拥有什么样的心,别人也会适时唤着"这是一颗××心"。当心灵装满热爱时,人心就是积极的;当心灵装满冷漠时,  相似文献   

3.
思考,是自我修养的一门艺术、要学会这门艺术,首先就得感到自我的存在.那么,人们如何才能在这纷繁杂乱的世界里获得自我的宁静呢?答案只有一个,即自己必须渴望宁静.你有了这种渴望,宁静就会自然到来.有那么一天,你会满意地发现,“等待”(某人或某事)将成为你的一大乐趣,这是因为你能拥有机会独自享受“闲敲棋子落花灯”的情趣.并且这种宁静情趣的悠闲、浑然望我,实在已把“等待”这种苦差,升华为一种泰然自若的时间艺术,而且随时随地与你同在.  相似文献   

4.
谦虚     
谦虚是一种修养,谦虚则谦和。它具有海纳百川的大度,有着看花开花落的旷达,有着任云卷云舒的从容,拥有春风拂面的温馨。它绝不会“猖狂以自彰”,而常常是“沉静以自省”。浮华夸耀往往别它而去,悔恨怨憎往往与它无缘,嫉妒猜疑被它化解,纠纷争斗为其平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被称为“谦谦君子”、“蔼然长者”。放荡刻薄者不会懂得谦虚。  相似文献   

5.
马婷婷 《天风》2006,(23):29
回乡的日子,正逢苹果成熟之季……每个人都拥有一方属于自己的故土,无论贫瘠或是丰饶,内心深处总是深爱着那片养育自己的土地。就像每一颗心灵都拥有一方归属于自己的信仰沃土一样。在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我和母亲踏上东去的列车,一路的疲惫又伴着一路的欢笑,在上帝的护佑下,回到了美丽的故乡。城市呆久了的我,心灵深处极度渴望拥有一片宁静的土地,默默地守在那里。采撷一季丰收的果实,身体是劳累的,但心却会萌生一种极致的踏实和满足感。  相似文献   

6.
正推开门,在玄关处换上拖鞋,放下行李,挑一本书,取一杯咖啡,将自己陷进舒适的沙发里,进入文学的乌托邦世界。你以为这是回家了吗?不,它是一座幽静雅致、如诗如画的书店,这里的书只读不卖。无数文学爱好者纷至沓来,因为这里是心灵宁静的"家"之所在。它就是位于杭州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内的"麦家理想谷",创办者是被誉为"中国谍战之父"的作家麦家。2008年,麦家去巴黎旅行。漫步在塞纳河边时,一间莎士比  相似文献   

7.
斯多亚学派认为人的激情如悲伤、恐惧、欲望、快乐是一种心灵的剧烈运动,是超越理性的冲动,因而是灵魂疾病.真正好(善)的东西是德性,德性是幸福本身,是有用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要拥有德性,就必须运用自己的理性,合乎自然而生活.只有顺从自然的必然性,人的灵魂才能因此宁静而健康.  相似文献   

8.
成熟的心灵     
成熟的心灵是那种充满禅意的宁静和明畅的心灵,她追求花的美丽却不痴迷于美丽,她追求果的馨香却不刻意于馨香,她追求目标却不执著于目标,她追求成功却不受困于成功。当偏激的诗人从心灵深处发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叹时,旷达的禅者却在悠然地吟咏着“千江水映千江月,千江水月共圆缺”的诗句。  相似文献   

9.
享受怀念     
怀念,是一种情境。只有当生命拥有一份宁静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走向怀念的情境。  相似文献   

10.
淡泊     
淡泊是春日的溪水,能净化人的心灵。它足美好心灵的外露,是生命去尽铅华后的返璞归真。“清水出荚蓉,天然去雕饰”是淡泊的写照,“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是淡泊的内涵。它来自内心的丰富大度,来自对社会人生的理解把握。  相似文献   

11.
<正>和平是一支美丽的歌,它的旋律在人们的心灵和脑海萦绕低回,令他们神往。没有和平,社会就不会稳定,个体也不会安宁,所以它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所有人都向往的。  相似文献   

12.
    
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诸葛亮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心浮气躁,是成不了大气候的。静是要经过锻炼的,古人叫做"习静"。唐人诗云:"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习静"是一种道家功夫,习于安静确实是生活于扰攘的尘世中人所不易做到的。静,不是一味地孤寂,不闻世事。我很欣赏宋儒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唯静,  相似文献   

13.
麦哥登  麦嘉玲 《天风》2001,(9):46-47
心灵契通——亲密——通常是需要长时间慢慢开始的。很多人渴望它的出现,并且是速速出现,却不知道怎样令它出现,也没有耐性花一段时间等候它慢慢出现。 有人难以建立亲密关系,因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例子。另一些人在刚开始建立亲密关系时,因着被出卖或一些悲剧的发生,令关系受破坏而深受伤害。结果,很多人会说:“我永远不会重蹈覆辙,叫自己的心灵受如此深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皮浪怀疑主义是对晚期希腊哲学的独特总结,在把伦理学作为理论归宿的晚期希腊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旨在追求人生的幸福,并探索出一条求得心灵宁静的独特途径——悬搁判断.  相似文献   

15.
宁静人生     
宁静是一幅水墨画,淡雅而隽永;宁静是一首山水诗,空灵而清新;宁静是蒙娜丽莎恬适的微笑,令人心驰神往……置身于当今喧嚣的生活、纷杂的世界,为摆脱人生的苦恼和忧烦,不知多少人苦苦寻求一份心灵上的宁静,却往往不可得。正如周国平所说:"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相似文献   

16.
正庄子是最早关注心灵与身体关系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之一,他认为通过对心灵进行涵养,可以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庄子的养生思想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分为"安性"与"无情"两个层面,主张顺应原本朴素无争的人性,摒除过度泛滥的欲望,使心灵处于一种空灵宁静的状态。"安性"是一个"顺"的过程,遵循人性的自然状态,不刻意人为,保持人性的本来状态,即可得到心灵的安宁。而"无情"则是一个"逆"的过程,剥落那些违背本性  相似文献   

17.
宁静的力量     
诗人华兹华斯说“普遍休息的本能是渴望宁静”。人的心灵只有在寂静、幽静、静谧、恬静的氛围中,才能与身体一起放松,得到充分的休养,从而得到静思反省,静以修身,培养安定宁静的心理素质,以平安祥和的心态面对生活,感受当下的喜悦,并学会如何过好每一天,进而充分吸取和发挥宁静的力量。但是,当人面对竞争的时代,纷扰的世界,很多时候,被红尘包裹着的我们在为自己和别人祝福的时候,总是祈愿彼此能够拥有健康、名利、财富等等,为此,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  相似文献   

18.
静气     
人在世上走,要有志气和理想。做到这一点,需要勇气,也需要静气。古人认为,静气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境界、一种智慧。诸葛亮给儿子写信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相似文献   

19.
享受宁静     
一位哲人的话常在耳畔回响,在心底共鸣:“把尘世的礼物堆积到愚人的脚下吧,请赐给我不受烦扰的心灵!”心灵的宁静,是心灵幸福的底蕴,是生命的成熟,是命运之神对人的最高奖赏。  相似文献   

20.
思想的水滴     
拥有一颗诚挚的爱心才有一个温暖的人生美丽的容颜是易凋的花朵丰美的心灵是常青的大树一味地留恋失去的一切永远不会有崭新的人生追逐功名不如探求学问聚敛金钱不如修炼美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