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任务分离范式考察汉字学习的三种方式—只学习汉字、结合图画学习汉字、结合东巴文学习汉字对幼儿汉字字形记忆的影响。实验1采用再认任务考察学习方式对汉字字形外显记忆的影响, 分为学习、干扰、即时测试和延迟测试4个阶段。80名幼儿被分配进汉字组、东巴文组、东巴文-汉字组和图画-汉字组, 并接受统一的教学指导语。结果表明, 无论是即时测试还是延迟测试, 东巴文-汉字组的再认成绩均显著好于图画-汉字组和汉字组; 即时测试的再认成绩均好于延迟测试; 名词的再认成绩均好于动词。实验2采用偏好判断任务考察学习方式对汉字字形内隐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 无论是即时测试 还是延时测试, 东巴文-汉字组的内隐启动量均显著大于其他各组; 即时测试与延迟测试的内隐启动量无显著差异; 名词的内隐启动量显著大于动词。整个研究表明, 东巴文对幼儿的汉字字形记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如此, 既与东巴文的象形和表意性质有关, 也与东巴文与汉字的结构相似有关, 还与幼儿的认知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2.
幼儿对具体图片与抽象图片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择3—6岁幼儿为被试,采用具体图片与抽象图片两种材料,分别交叉使用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两种方式,探讨不同年龄幼儿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效果及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幼儿期幼儿确实存在内隐学习,幼儿对抽象材料的内隐记忆效果优于外显记忆效果;幼儿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两种效果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取DRM范式,要求被试判断词表项目的字形结构或音调,从而间接学习词表,考察了关联性、不同编码方式和测验情境(测验次数、测验词颜色两个变量)对真实和错误记忆的影响。实验发现:(1)随着关联性的增加,未学词的错误再认率也增加,说明关联性是引发错误记忆的必要条件;(2)字形判断比字音判断下的错误再认率要高,说明汉字中形—义联结可能比音—义联结更加紧密;(3)测验情境对真实和错误记忆影响并不相同,表明两者虽然同源,但具有完全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编码与提取干扰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非对称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迎芳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07,39(4):579-588
以往研究表明在外显记忆中,编码与提取加工存在着非对称性,但在内隐记忆中,二者的关系并不明确,因此实验采用“学习-再认”范式,考察在编码或提取中分别附加的干扰任务对词汇判断或再认产生的影响。结果证实编码与提取干扰对内隐或外显记忆都具有非对称性的影响,但又存在着差异,即编码干扰会导致随后外显记忆成绩显著减少,而提取干扰对其影响较小,相反,编码干扰对随后内隐测验中启动效应的影响较小,但提取干扰会破坏启动效应,从而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分离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英文词、汉字词、早期文字和图画的认知加工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积家  王娟  刘鸣 《心理学报》2011,43(4):347-363
采用四种任务考察英文词、汉字词、甲骨文、东巴文和图画在知觉加工和语言加工中的特点, 揭示不同类型符号的认知机制。实验1采用知觉相似度判断和语义一致性判断考察符号在知觉加工和语义加工中的特点; 实验2考察符号在命名与分类中的表现。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符号在知觉相似度判断和语义一致性判断中表现不同。符号相似的顺序与文字演化的顺序一致。(2)不同类型符号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英文词和汉字词的命名快于分类, 甲骨文、东巴文和图画的分类快于命名。(3)无论是命名还是分类, 对汉字词和图画的反应均快于对东巴文和甲骨文的反应。对英文词命名快于对甲骨文和东巴文命名, 对英文词分类慢于对东巴文分类。(4)英文词、汉字词和图画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对英文词、汉字词命名快于对图画命名, 对图画分类快于对英文词、汉字词分类。甲骨文和东巴文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对甲骨文命名快于对东巴文命名, 对东巴文分类快于对甲骨文分类。所以如此, 既与符号的外形特征和区别性特征有关, 又与符号记录语言的方式以及对符号的熟悉度有关。研究结果为确定文字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及甲骨文与东巴文的性质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记忆的生存加工优势主要指生存情景下的记忆成绩好于其他情景下记忆成绩的一种优势效应。实验1采用生存加工研究范式,结合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测试方法,考察了生存加工在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的表现。实验2结合不同的词语评估时间,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生存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内隐记忆中没有表现出生存加工优势,但是在外显记忆中出现了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并且外显记忆中的生存加工优势会受到加工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曲折  刘优  毕耀华 《应用心理学》2010,16(2):146-153
采用DRM范式,研究汉字字形关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实验以占汉字主体的形声字为材料。学习阶段使用了两类字表:在一半字表中,各字表内汉字及相应的关键诱饵具有相同形旁;另一半字表中,各字表内汉字及相应关键诱饵具有相同声旁。再认测试中,被试对两类关键诱饵均表现出了明显的错误记忆,并且其效应大小与字表汉字相似度成正比。这些结果说明,汉字的字形关联可以诱发错误记忆现象,并且这种错误记忆效应由汉字间字形相似度决定。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比较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受到认知疲劳影响的情况,以了解内隐记忆的自动化加工机制。实验采用被试内设计,使用词汇判断与词汇再认任务测量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实验结果发现,相对于控制组,疲劳组的被试在完成疲劳任务后内隐记忆成绩显著下降,而外显记忆没有受到影响。结果说明相对于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更容易受到认知疲劳影响。内隐记忆虽然是无意识的认知加工,但是与其他自动化加工具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比较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受到认知疲劳影响的情况,以了解内隐记忆的自动化加工机制。实验采用被试内设计,使用词汇判断与词汇再认任务测量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实验结果发现,相对于控制组,疲劳组的被试在完成疲劳任务后内隐记忆成绩显著下降,而外显记忆没有受到影响。结果说明相对于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更容易受到认知疲劳影响。内隐记忆虽然是无意识的认知加工,但是与其他自动化加工具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潘毅 《心理学报》2010,42(12):1118-1127
两个实验分别考察外显和内隐言语记忆中的特征维度信息对基于维度的视觉选择性注意的自动引导作用。实验一要求被试在言语工作记忆(外显言语记忆)保持阶段完成一个视觉注意任务,结果发现了显著的一致性效应,即记忆任务相关维度和注意任务相关维度不一致条件下的注意任务反应时要显著慢于两者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实验二采用go/no-go任务以考察内隐言语记忆对视觉选择的影响,结果也发现了类似的一致性效应。这些结果表明外显和内隐言语记忆中的抽象维度信息自动引导注意选择视场中与之匹配的视觉维度,而不管该维度是否为当前注意任务的相关维度。  相似文献   

11.
心理负荷对元记忆监测准确性及偏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汉字再认任务为载体, 采用两因素被试内设计, 考察任务所导致的心理负荷水平, 以及学习判断(JOL)和信心判断(JOC)两种监测方式, 对元记忆监测效果的影响。对监测效果的衡量分别使用了相对准确性, 绝对准确性, 以及判断偏差三种指标。结果发现, 个体在任务过程中的心理负荷水平会影响其对任务解决过程的监测准确性:心理负荷水平越高, 元记忆监测的准确性越低。心理负荷水平还会影响元记忆监测的判断偏差:心理负荷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时, 监测不容易出现偏差;心理负荷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时, 个体表现出过高自信;但当心理负荷达到较高水平后, 判断偏差消失;随着心理负荷水平继续增大, 个体又表现出过低自信。  相似文献   

12.
延迟学习判断的效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考察了延迟学习判断的记忆假说和元记忆假说。实验一通过插入预测试的方法, 消除即时学习判断与延迟学习判断在记忆方面的差异, 结果发现, 延迟学习判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插入预测试的即时学习判断的准确性, 说明延迟学习判断的确提高了元记忆水平; 实验二采用PRAM实验程序, 对元记忆假说的机制进行探讨, 结果发现, 加入干扰任务的即时学习判断排除短时记忆的程度远远低于延迟学习判断干扰, 说明学习判断的准确性与短时记忆干扰的排除程度有关, 短时记忆干扰越强, 学习判断的准确性 越低。  相似文献   

13.
幼儿对具体图片与同象图片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钱琴珍 《心理科学》1999,22(5):431-434
本研究选择3-6岁幼儿为被试,采用具体图片与抽象图片两种材料,分别交叉使用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两种方式,探讨不同年龄幼儿与外显记忆的效果及特点。  相似文献   

14.
梁三才  游旭群 《心理科学》2003,26(4):751-752
1 前言 内隐记忆的性质、特点,主要是通过操纵各种实验变量(如加工水平)并观察其在内隐和外显记忆之间的实验性分离现象才得以揭示的。在众多实验变量中,操纵编码时的注意状态并考察其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影响,对于揭示内隐记忆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通过采用分心任务造成不同注意状态,对其在内隐和外显记忆之间的分离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15.
朱磊  孙里宁 《心理科学》2004,27(5):1124-1126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以30名大学生为被试,基于双重任务范式,考察了前瞻任务为材料驱动的情况下,前瞻记忆语音、字形适当迁移加工(transfer—appropriate processing,TAP)效应。结果发现:TAP效应对前瞻记忆的辨别力指标和传递效率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而对于前瞻记忆判断标准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汉字识别中的同音字效应:语音影响字形加工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宝国  宁爱华 《心理学探新》2005,25(4):35-39,55
两个实验考察汉字识别中语音对字形加工产生的影响。实验一采用视觉呈现材料的词汇判断法,没有发现如同英语研究中的同音字效应,实验二采用视、听跨通道的实验范式,首先呈现汉字的语音,然后进行视觉的词汇判断,结果发现,当出现的汉字为低频字时,其同音字越多,词汇判断的时间越长。这说明汉字的识别过程中,语音对低频字字形的加工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脑机制分离:面孔再认的ERP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该研究采用“学习-再认”实验范式探讨面孔领域的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之间的关系。学习阶段采用选择性注意任务,让被试加工面孔上的字来控制对面孔的加工水平,再认阶段采用新旧判断,分析再认出旧面孔与新面孔(外显记忆),以及未再认旧面孔与新面孔(内隐记忆)的ERPs差异。结果表明,在单一的再认过程中,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脑机制产生了分离,外显记忆从刺激后400ms开始,主要表现在前额区和额区,而内隐记忆主要表现在刺激后300~500ms的中央区和顶区。该结果与以往在词领域研究中得到的结果极为类似,表明两种记忆类型在各个刺激领域之间存在着共同性  相似文献   

18.
汉字识别中形音义激活时间进程的研究(Ⅱ)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两个实验分别采用基于语义的和基于语音的启动范畴判断作业,在不同的SOA条件下,考察低频汉字形、音、义信息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实验结果表明,低频汉字字形的激活在先,字音和字义的激活同时进行。低频汉字形、音、义激活的这种顺序不受基于语义还是基于语音的实验任务的影响,但实验任务影响了低频汉字字音、字义激活出现时间的早晚。  相似文献   

19.
采用学习-再认范式,分别以韩字、英文假词为实验材料,考察了编码方式对陌生字形记忆的影响。在学习阶段,通过随机呈现整体和部分探测刺激,引导被试分别以整体编码和部分编码方式学习陌生字形,并在学习结束后一小时进行再认记忆测试。结果发现,无论以韩字还是以英文假词为材料,部分编码条件的记忆成绩均显著好于整体编码。该结果说明部分编码相比于整体编码能促进陌生字形记忆,并且这种优势效应具有跨文字系统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偶发和外显编码中的自我参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我参照范式中加入偶发编码加工方式,并采用R/K判断范式考察中国大学生在偶发编码和外显编码方式中的记忆成绩.结果发现:在R指标上,偶发编码方式和外显编码方式中均出现了自我参照效应和母亲参照效应;参照自我加工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参照母亲加工的记忆成绩;外显编码方式中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偶发编码方式的记忆成绩.结果提示,当需提高对信息的记忆成绩时,只要呈现自我线索就足够了,并不需要对其进行外显编码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