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小城镇在推动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农村商品经济运行的枢纽和中心,而且也是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载体和物质基础。当前,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研究小城镇建设相关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运宏  鲍磊 《学海》2023,(2):12-20
本文以1949年以来各历史时期的重要政策文本为依据,梳理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五个历史时期的核心特征:新中国成立后初步建设时期的引导模式、人民公社时期的主导模式、改革开放后探索发展时期的粗放模式、税费改革后新农村建设时期的服务模式以及新时代乡村振兴时期的共治模式。通过考察不同时期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经验,发现其内在逻辑理路主要体现在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现代化、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化解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政策引领改革创新等方面。因此,推进新时代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拓展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治理功能;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增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内生性动力;坚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智慧化手段;坚持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协同共治,整合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资源性力量。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的家族文化历史悠久,生命力极其旺盛。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了解近代农村家族文化的发展及变迁历程,以此来更好地为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打好基础。本文探讨了家族和家族文化的含义,分析了近代农村家族文化的发展变迁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要科学地对待农村家族文化,扬长避短,以利于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王丽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1):110-114
我国要在21世纪建设成为农业强国,农业教育是基础,农业科技人才是关键。因此,我们要从一亿五千万的农村青年中,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农业科技人才。以充实我国农业生产第一线。文化环境从精神层面作用于人才素质,其影响力更为直接和持久,对此,优化农村青年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由此展开阐述了如何优化农村青年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促进农村青年人才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叶宏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76-176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村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农村文化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这必将严重阻碍农村文化与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旨在深入探析导致两者之间不协调现状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间接原因,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有效解决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之间的不协调现状提供理论依据,推动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现代化,难点在农村。珠江三角洲农村的崛起,为解决这一难点提供了新鲜经验。 珠江三角洲农村正在经历着历史性的变化。它已接近于实现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但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还不是现代化,这仅是农村现代化的第一个目标。在认识上还必须解决什么是现代化以及实施何种现代化发展战略。本文拟从文化建设的角度进行一些探索。 现代化的文化内涵 “现代”是相对“传统”而言的。现在生长发育着的现代化,则是从本世纪50年代科技革命开始的一个新质形态的现代化。其基本内涵是,以高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科技进步、知识  相似文献   

7.
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社会发展——“江苏农村社会稳定与发展”研讨会综述毕素华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农村,农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其难点和重点均在农村,因此农村的稳定是构筑我国社会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8.
公共文化空间是农村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环节。打破原有庸俗文化桎梏,重构基层公共文化空间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也起着重要作用,是深化农村基层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重塑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文化,提升农村文化内涵,建立农村社会新秩序。将传统农村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化的发展相融合,在创新特色、保留记忆的视角下为提升农村精神文化环境,传承人文精神,推动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农村电视频道和电视节目的发展,是我国电视体制格局中相当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部分.近年来,随着党的惠农政策的不断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电视频道专业化浪潮中出现了以新农村建设为基点,以农民和农村工作者为服务对象,以服务农业为目标的农村电视频道.这一以"农村"来命名的电视频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学者认为农村电视频道的创办不仅是媒介产业发展的结果,而且也标志着农村媒介文化的逐渐兴起,是一种可喜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邪教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活动猖獗。认识邪教的本质,分析其产生原因,寻求反邪教的有效措施,是无邪农村建设的关键。本文以文化学的方法,通过对衡阳市农村邪教的调研,指出邪教是危害农村社会发展的文化恶魔,其产生的原因在于农村主文化失范及其维持力量弱化,反农村邪教应注意加强主文化建设与对农民个体的教育及其利益、需要合理、正当地满足。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乡村振兴的战略性规划文件,蕴含着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景目标,是在合作化高潮基础上制定的农业生产、农村发展的全面布局,也是将农业生产、农村发展纳入国家整体建设和计划体系之中的重要步骤。这种以"组织起来"为核心、农业生产发展为基础的战略布局包括三方面:1.传统农业的社会主义和现代化改造;2.属地合作式的农村全面治理;3.农民生活方式的改进。毛泽东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质在于以合作社为载体实现农村的属地全面治理,《纲要》的内容体现了毛泽东全面振兴中国乡村的目标、途径和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一个重大的战略任务。 如何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这是举国上下一致关心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正确地认识和恰当地处理农业现代化中的各种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学海》2015,(6):57-60
农村的现代化进程,要求对原有农村的治理体系和利益格局进行调整。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农村发展环境。农民利益调整和再分配导致的利益纠纷在近年农村群体性事件表现明显。由于触发诱因不同,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也不同。而农村群体性事件触发的原因往往是影响农村稳定发展的因素累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当前必须要高度重视农村群体性事件,采取多种措施逐步消解影响农村稳定发展的矛盾和纠纷。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城乡建设之间的差异也在不断地拉大,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也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进而助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步。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将解决"三农问题"当作全党工作的重点内容,充分认识到乡村文化在农村振兴工作中的地位,大力开展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文化基础。文章就从乡土文化的含义出发深入剖析了乡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对当前我国乡土文化传承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利用乡土传承来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陈鼎亮 《天风》2010,(2):12-14
几乎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是有关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说明这是中央政府关心的头等大事,因为一个国家如果不解决“三农”问题,要实现真正的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中国教会是否能健康发展,首先当关注农村教会,因为就中国教会的人数而言,农村教会占多数。若没有农村教会的健康就不会有中国教会的健康。本期的几位同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农村教会问题,希望各地,尤其是城市的弟兄姊妹更多地关心农村教会发展,并为之代祷。  相似文献   

16.
孝文化传承对于实现现代农村社会"善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发展给农村孝文化传承带来了诸多"变数"。文章在深入剖析城镇化发展给农村孝文化传承带来的三大主要影响的基础上,从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农村孝文化内容体系,拓展农村孝文化传承的载体样式,完善农村孝文化传承的法律支撑体系,提升农村孝文化的品牌影响力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1984年9月20日至24日,辽宁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辽宁省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介召开了“农村经济发展暨文化建设学术讨论会”。参加人员40人,其中有来自河北、河南、湖北、贵州和广东五省社会科学院、高等院校的专业理论工作者。会议收到论文和调查报告24篇。这是我省哲学理论工作者改进学风,面向实际的一次有益的尝试。会议的交流和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围绕农业改革中先富农民的特点,探讨80年代中国农民在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变化;二是如何看待农村(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经营大户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在我国农村经济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中,“两户” (专业户、重点户)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大量调查事例表明,“两户”在劳动生产率,科学技术的应用,经营管理,人际交往,消费意识和物质、文化需求,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上,比起过去的农民均有很大的变化,一代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正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成长起来。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生产者也改变着,炼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时期,城市化、现代化,以及进入21世纪以后的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乃至政治都造成了很大影响。教育更是深受影响,尤其是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大量农村青少年辍学,不仅使国家流失大量人力资本,也影响农村青少年自身的发展。社会转型和全球化既是农村青少年辍学的大背景也是造成青少年辍学的诱发原因,此外教育的制度性安排不合理也是造成我国农村青少年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社会保障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内容。作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会保障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充分认清其重要性,不断加强建设,才能实现农村的小康社会,从而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0.
从卫兵 《学海》2006,(6):140-145
中国的现代化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而19世纪80年代中期张謇在家乡兴办通海垦牧公司,则标志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韧。张謇的农业现代化思想是在全面兴办农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并形成了独特的体系。探讨张謇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对我们在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