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金红 《大众心理学》2020,(2):29-30,23
2019年4月的一个上午,接到家长的求助电话。这位家长的孩子上初三,原来学习成绩挺好,马上要体育考试了,但孩子就是不上学了。孩子老师、同学、家长、亲戚试图和孩子沟通,孩子基本都不搭理。家长很焦虑,感觉和孩子仿佛突然在两个世界了,彼此没有信号。如何才能和孩子沟通呢?我们从两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2.
学习不良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其自我概念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雷雳  张钦  侯志瑾 《心理科学》2001,24(2):242-242,22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倾向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许多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学习不良学生的自我概念、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这些学生的父母的教养方式有什么特点呢?其与自我概念有何关系呢?这正是本研究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位善良、勤劳的母亲,因为自己在感情上受到了创伤,就发誓不能让这种悲剧在儿女身上重演。因此,当儿子的感情生活不符合自己的意愿时,便不根据形势的变化,在她那狭隘的思想意识支配下,以为儿子着想为由,使用母亲的权威来粗暴地控制儿子的感情表达,致使儿子在这种心理重压下导致感情的畸形发展,产生的结果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 这个事件值得深思。天下的父母哪有不为子女着想的!但不懂子女的心,只一厢情愿地去做那些诸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事情,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假若父母们与子女多一份心理沟通,多一份感情交流,多一份人格方面的尊重,还会有那么多悲剧发生吗?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孩子都可能会说谎。孩子什么时候开始说谎呢?从说谎被解释为“是一种故意的欺骗行为,是一种蓄意和深思熟虑地对真实情况加以歪曲的企图”来理解,说谎与个体认知发展、自我意识产生、道德概念的掌握有关。在这个意义上孩子大约是从3、4岁开始说谎的。 孩子说了谎话,父母会感到震惊,震惊之余应如何对待孩子说谎呢?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了父母在亲子沟通上的差异 ,并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家庭环境系统中各因素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 :( 1 )初中生的亲子沟通没有年级差异 ;初中生在与父亲的沟通内容上、与母亲的沟通时间和态度上存在性别差异。 ( 2 )父母教育水平对亲子沟通的直接影响很小 ,它主要通过对家庭结构的影响而对亲子沟通施加影响。父母与孩子长期形成的亲子关系质量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状况 ;家庭结构影响父亲与孩子的沟通 ,而很少影响孩子与母亲的沟通。 ( 3 )家庭功能对亲子沟通也具有影响力。其中 ,情感反应既影响父子之间的沟通质量也影响母子之间的沟通 ,总的家庭功能影响母子之间的沟通质量 ,而不影响父子之间的沟通。 ( 4 )亲子沟通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同伴关系、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6.
我们身处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替代了很多重复工作,甚至还能写作、下棋;经济在不断转型,以往买东西要出门,现在可以随时动动手指头,无论是生活用品还是餐点,都能在一定时间内送到你面前;价值观也在变迁,从单一价值向多元价值转化,价值评价由排斥向宽容转化。在这样的新时代下,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培养明天的孩子呢?我们究竟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7.
爱孩子是人之常情,天下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然而怎样爱孩子,并不是每个作父母的都明白的。爱要适度,千万不要陷入爱的误区。爱孩子的心理误区表现在:  相似文献   

8.
每位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诚实正直的好孩子,可现实生活中偏偏就有一些孩子爱撒谎。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您家的孩子不撒谎呢?我觉得您应该切实做好以下五点: 1.身教胜于言传 父母往往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小谎当成玩  相似文献   

9.
<正>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活泼、开朗、合群、有礼貌,可现实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小孩或是欺负同伴,霸占玩具,不懂分享;或是举止不文明,口吐脏话;或是不能融入集体,胆小、退缩等,似乎远离了父母的期望。为什么会这样呢?孩子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可以从鲍尔比的依恋理论说起。一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在19世纪50年代提出依恋理论,他认为婴幼儿有和主要照顾者(通常是父母,尤其是母亲)建立强烈的情感联结  相似文献   

10.
<正>有些家长反映孩子进入初中后,不愿与家长交流了;总觉得家长在管制他,抱怨家长不理解自己;开始和家长顶嘴;经常自作主张;为一点小事,情绪起伏很大;嫌家长烦,不希望家长干涉自己的处事自由和交友自由等等。其实,这是孩子进入了青春逆反期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在初中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很快,独立意识增强,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增加,就出现父母不让做的他偏做,跟父母和老师对着干。那么什么是逆反心理呢?  相似文献   

11.
金榜题名,皆大欢喜,固然令人神往。但是,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还不高,能上大学的毕竟只是少数幸运者,如果自己的孩子榜上无名,该怎么办呢?首先父母要打破“升学成才”的迷信,教育孩子“一颗红心,多种打算”、“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使他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承受压力,在落榜之后,能尽快地振作精神,投入到积极的学习、生活中去。孩子高中毕业后已经算是“大人”了,他们的独立意识很强,可是高考落榜,暂时又没有合适的工作,生活上还完全依赖父母,会使他们很苦闷,这时父母更应当做细致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乐观地等待分配或再次报考大学。在孩…  相似文献   

12.
郭文文 《天风》2006,(12):11
说到自由,我想普天之下没有人不想拥有它吧!自由是什么呢?对于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对于长期被父母管束的孩子来说,也许离开父母,离开了家,就是得到自由了;对于长期生活在监牢中的人来说,也许自由就是有朝一日能离开囚笼,自由它有多重要,它在哪儿呢? 曾有人写过这样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战争,多少战士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什么呢?得到自由,他们是在为自由而战!今天,也有好多人在追寻着他们想要的自由,努力学习,考上大学,为了早日摆脱父母的约束和唠叨,得到想要的自由;找份工作,努力工作,为了多赚钱,不受经济的困扰和辖制,过自己想要的自由生活;努力工作,得  相似文献   

13.
笑话!当今的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中的太阳,哪个父母不认识自己的孩子。当然,你清楚知道你的孩子今年几岁、爱穿什么、爱吃什么,但是你知道你的孩子心里想什么,乐意干什么吗?教育子女,首当其冲是要知子、识子。对孩子认识越全面越能使你的教育起到预期的作用;对孩子认识的越细致越  相似文献   

14.
1.如果有一天你要去相亲,必须准备一张最好看的照片给对方。一共有四张照片,你会选择从哪个角度拍呢?A.拍左脸,头微低;B.拍右脸,头微低;C.拍左脸,头微高;D.拍右脸,头微高。A类型:对自己的左脸有信心的你,是个活泼开朗的人,有一颗谦虚、为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的心,和任何人都能相处得很好。B类型:你是个自我意识很强的人,如果别人不顺着你的意思,你就会感到不快。C类型:你是个虚荣心很强且相当有自信心的人,你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你是个较外向的人,但如果遇到很大的挫折,你就会一蹶不振。D类型:你是个精力充沛,行动力强的人,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5.
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天下,大多数父母对孩子都是呵护有加,孩子在家里一般不愁吃,不愁穿,无忧无虑,为什么还会丟下温暖的家庭而出走他乡,外面的世界到底有什么比家庭更有吸引力呢?  相似文献   

16.
为了孩子     
孩子既是今天的花朵,又是明天的希望。望子成龙的年青父母愿意为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唯恐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君不见有近半的电视商业广告是冲着孩子们的?君不见孩子的衣食用品特别昂贵? 许多人把眼光瞄准了孩子身上的无限“商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5,(6)
<正>问:我读初中的儿子沉迷网络游戏,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影响学习,也影响人际交流。劝他、骂他都置若罔闻。这事令我和先生苦恼不已,感觉无计可施,怎么办呢?—姊妹:朱炯答:朱炯姊妹,很理解你的焦虑。孩子对网游迷恋成瘾还真不少见,包括一些信徒子女。父母与孩子认知的差异造成彼此之间的抗衡,甚至引发家庭冲突。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对网游的迷恋呢?1.一起祈祷:祈祷是我们向神表达感恩和需要,是心灵最纯真、最柔软的表达,也是人心最易被圣灵感动的时刻,包  相似文献   

18.
由于种种客观环境的影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生转变的因素相当复杂,但归纳起来,他们大约受到下列几种外在压力的影响:一、成就的追求:做父母的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就超过别人,或可以此炫耀人前。所以有些父母便送孩子去学琴棋书画、电脑或运动。却不了解他们本身的性向和志趣到底是什么?为不使父母脸上无光,孩子不断勉强自己去追求虚名  相似文献   

19.
以690名初一、高一和大一学生为被试,采用自制的词表,运用因素分析方法研究青少年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形象,并比较不同青少年理想父母形象之差异。结果发现:(1)当代青少年心目中理想父母形象应具备的五项主要特征是:尊重沟通、与子为友,能力强、善于交际,正义乐群,正视现实,品德好、有原则;(2)女孩比男孩更重视父母与她们的沟通与相处;(3)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父母与自己相处态度的要求逐渐提高,而对父母的能力、生活态度、品德的要求逐渐降低;(4)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收入水平对青少年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形象也有一定影响,不同家庭结构青少年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形象则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和婴儿聊天     
有的父母也许会想,和这么小的孩子有什么好聊的?岂不知,和婴儿聊天大有学问。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初生婴儿喜欢听父母的声音。虽然他不懂父母在说什么,但从父母的声音中,他能明白父母的存在,体会到父母的爱。父母与他交谈,不仅仅是观察和扶育孩子的一种方式,而且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