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是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先进性、高尚性、科学性的关键。为人民服务的丰富内涵及其作为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内在根据。集体主义的科学含又及其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人民服务与集体主义的联系杨浩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核心与原则之间的联系,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  相似文献   

3.
法治一般分为实质性的法治和程序性的法治,前者强调善法、良法,后者则更注重形式正义.新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朗·L.富勒的学说即为程序法治论的一种.富勒认为法律与道德密不可分,并将道德区分为愿望的道德与义务的道德,而义务的道德与法律相似.他提出法律具有内在的道德性,将法律的道德性分为外在道德和内在道德两个方面,而他主要阐述的是法律的内在道德,也称为"程序自然法",并将法律的这一道德定位于八项"法治原则"和达致法律的"目的性事业"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人道主义是近代以来关于人类主体性认识的思想观念,倡导对于人性的尊重和弘扬,强调人的独立自主,是现代道德文化与传统道德文化的分野。人道主义是人类追求的普遍道德价值——人的独立自主成为现代文明的道德共识、人道主义理念成为现代道德文明的核心价值、对于人现世的关怀成为现代道德文明的基本向度。人道主义与集体主义都将人的存在与发展作为自己的核心话语,分享着相似的价值理念,两者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内在关联。人道主义是"以人为本"治国理政理念的全面体现,明晰了"以人为本"治国理政理念的价值导向,诠释了"以人为本"治国理政理念的价值内涵,树立了"以人为本"治国理政理念的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5.
应当弘扬集体主义张凤德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多年来被概括为集体主义。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有些人却认为,既然要实行市场经济,就不应再把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要用适应市场经济的其他原则取代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地位。这是道德领域中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6.
论集体主义道德的补偿规范与现实的利益补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包括集体利益的优先性、个人正当利益的合理性、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应当协调发展三方面。集体主义道德包含着补偿规范,必须使现实的制度成为体现集体主义道德补偿规范的道德的制度,才能为集体主义道德的充分实践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7.
集体主义道德需要在当代语境中予以诠释。这一诠释的立意在于强调集体主义道德话语需要凸显其对成员个体的尊严、自由、权利和利益的关怀与保障, 并在提供这种关怀与保障的基础上对集体主义之“整体利益”的道德合法性提供论证。不仅如此, 集体主义话语还必须对当代伦理学前沿话语作出回应。这一切正是集体主义道德的传统所未予言说的东西, 也是其在当代社会中陷入困境的根源所在。一、传统集体主义话语解读传统集体主义道德意识形态是中国社会主义传统制度语境中的显性话语。不可否认, 随着市场经济所衍生的道德关系、道德原则、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8.
志愿服务是具有时代特色的道德实践,其道德属性可以理解为:志愿服务的特征体现了道德的特征;志愿精神体现了伦理精神;志愿服务体现了以"善"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志愿服务是学雷锋活动的拓展;志愿服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体现。志愿服务是促进社会道德水平提升、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抓手,是政府职能的重要补充,是实现社会"善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必然遵循着自利和利他相统一的互利原则.从历史发展来看,根植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个人主义是西方市场经济遵循的核心道德原则,而整体本位则最终成为中国传统道德原则的灵魂,两者都不能从根本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的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是对两者的超越,实现道义原则与利益原则、外在功利价值与内在精神价值以及道德的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才真正克服了对个人和整体的抽象、片面的理解,才真正完成了对历史上所有价值理论的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10.
在强调发挥道德主体能动性的时候,当怎样看待集体主义原则?是当前道德理论上的又一重大困惑。有些人由于因袭了把道德主体看成只限于个体的人,认为个人至上的陈腐观点,便把道德主体的能动性同集体主义原则对立起来。以为:集体主义原则会轻视个人的价值、利益、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