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林海 《学海》2007,84(5):151-155
《斯派伦辛探险者案件》与"怨毒告密者难题"是美国著名法学家富勒设计的两个虚拟案件,他试图以此来说明法与不法的界限以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本文从法律及其正义价值的论辩性角度来推理这两个案例,抓住其中的"极端性"因素,进而分析富勒提出其著名的"法律的内在道德"理论的条件,并尝试着更深入地解读富勒的"程序自然法"理论的学术内涵.  相似文献   

2.
朱熹的诚、信观建基于四书中的相关思想,他的诚意味着人从肉体的欲望中超拔出来,获得了合于天道的超越境界;他的信主要指人际交往关系中的表里如一,言行相顾。朱熹的诚、信大体上可以归为法理学家富勒所说的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两种道德类型。分别立足于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的研究范式,审视朱熹对诚、信的观点,有助于我们思考当前诚信建设的问题:第一,义务的道德提示我们应以公共法规进行诚信制度的建设,确保人们达到朱熹所谓凡事都著信之境;第二,愿望的道德提示我们回味朱熹‘诚之者,人之道也’,便是信,借助信仰力量夯实个体的诚信道德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秋梅 《宗教学研究》2006,1(1):202-205
当代西方天主教自然法学派认为良心是人们对道德真理的意识。它可分为“具体的道德良心”和“一般的道德良心”两个层次。良心也可能会是错误的。每一个人都有服从良心的道德义务,即使它是错误的。为了过善良的生活,对自己负责,每个人都有培育良心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霍布斯的自然法理论内涵丰富,规则利己主义诠释将自然法视为理性的利己准则,对"心中没有正义"的愚昧之徒来说,它不具备有效的道德约束力。神圣命令诠释则将其看作上帝的神圣命令,对"心中没有上帝"的非基督徒来说,它难以获得普遍地接受。为解决前两者在解释自然法的规范性上所面临的难题,道德建构主义诠释主张,自然法应当被视为具备道德反思能力的主体在公平的程序背景下通过公共证明而达成的合理共识。  相似文献   

5.
道德义务与超道德的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区别道德义务与超道德行为对于我们认识道德的本质和合理的道德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行为是否道德取决于它是否满足了道德义务所要求的,而不取决于它是否满足了超道德的要求。满足了道德义务的行为是道德的行为,违反了道德义务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而没有违反道德义务的行为或者不为道德义务所禁止的行为则是道德上可允许的行为。将超道德的行为混同于道德义务会导致超道德的要求,在实践中会引起种种弊病。  相似文献   

6.
在这一部分,洛克探讨了另外两个问题:自然法是否有且具有何种程度的约束力?作为人人共有的天赋能力,理性凭借感觉经验所提供的观念必然能觉悟到上帝及其律令,即自然法。这意味着自然法对人类必定具有约束力。自然法的这种约束力来自人之理性的独立活动对出自上帝的正当性的领悟,并将服从这种正当性视为内在义务。上帝意志之形式因与理性之质料因的双重基础表明了自然法(包括道德法则)的约束力及其永恒性和普遍性。只有基于这种自然法,人才有且必定有不可剥夺的绝对的权利,国家的正当性及其一切权力都必须基于个人的这些绝对权利。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法理学界曾就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有过论战,英国牛津大学法理学教授赫伯特·哈特发表了《法律的概念》一书,形成新分析法学派,另一方是以美国啥佛大学法理学教授富勒为代表,他发表了《法律的道德性》一书批判对方,成为新自然法学派在美国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8.
德与法有机结合--论和谐医患关系之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有赖于道德与法律的有机结合.既要发挥道德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又要发挥法律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在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建设中,道德与法律相互作用,但道德是统帅.  相似文献   

9.
慎到法思想中对"公"的追求与西方自然法思想相类似。他认为道德与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冲突,如果违反了道德,成文法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即恶法非法。从肯定道德的角度分析,慎到认为"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的实质应该是现实法律虽然与道德相违背和对立,但是也比无法可依的状态要好,也就是不善之法即"恶法犹愈于无法"。虽然是恶法,但因其也是"法",不能因为其不符合道德就否定其有效性,这与其所展现的在一定程度上肯定道德的自然法倾向并不矛盾,他是为了确立法律的至上性。另一方面慎到认为法律制度的建构应以自为之心作为其人性论基础,将制度建构在美好道德之上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虽然未彻底否定道德的价值,但认为法律同道德相比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这其实也是对道德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他认为如果二者冲突,法律要高于道德,道德让位于法律。慎到法思想为我们今日制定法律时应如何更好地处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避免步入泛道德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的错误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道德相对主义的界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在理论上划清了"道德相对主义"的界限.在对"道德"与"相对主义"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对"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相对性、道德多元主义、道德地方主义,强道德相对主义与弱道德相对主义进行了区分.对"道德相对主义"进行分类;总结了道德相对主义的一般论证模式;阐明了道德相对主义的对立面以及道德相对主义的家族相似概念.最后陈述了必须拒斥道德相对主义的理由,即道德与法律有内在的联系,有普遍有效的法律,便有普遍有效的道德观念和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