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涛 《道德与文明》2021,(3):112-121
关于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何种因素造就了幸福的问题,学界形成了美德伦理学和道德运气论两种流行的解释.美德伦理学认为伦理学的核心是培养人的美德而非仅仅关注行为的合乎法则;道德运气论认为美德具有脆弱性,受到运气的影响很大.笔者赞同幸福伦理学的解释,幸福不仅仅停留在美德层次,它不仅必须上升到美德的成全活动,还必须增添由运气决定的外在善.此外,笔者认为美德行为有因其自身的快乐,相比欲望满足的过程的快乐,作为成全的美德快乐才是更高的快乐.最后,笔者认为伦理美德不能脱离城邦政治,个人美德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秩序,且城邦的美德与幸福最终落在政治家的美德行为的事功之上.  相似文献   

2.
伊壁鸠鲁哲学因以幸福为旨归,也被称为幸福论哲学;但又由于他对幸福和快乐的特别解释,而被视为快乐主义,甚至背负享乐主义的恶名.然而,伊壁鸠鲁幸福观突出的特征却是“心神宁静”,快乐在他不过是“身体的无痛和精神的无扰”,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将人的心灵从各种束缚中解脱出来.因而,伊壁鸠鲁幸福论最深沉的内核是“自由”.正是在这一点上,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幸福观虽然充满实践和行动的激情,但伊壁鸠鲁挣脱必然性而终获自由的观念对他却不无影响.马克思在斗争中体味幸福,并为人类的幸福而创造,但根本目标始终是人的最终解放和自由.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大学进行“西方伦理思想史”的教学已经有三十年来年的历史,在我们进行其教学与改革的实践中,注重伦理思想内在发展的规律性的变化和宏观的社会历史时期的特征.其次,伦理学是一门与人们的道德精神生活内在相关的学科,一部西伦史,也就是一部对于善与幸福的探索史,从建构论的观点看,学习知识是一个与原有的知识融合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康德的至善学说蕴含着一种从后果主义角度进行解读的可能性。至善作为德性与幸福的综合,可以被解读为"理想的道德世界"或"一切道德目的的全体",它蕴含着一种追求"理想事态"的后果主义价值论思想。而康德关于"人有义务促进至善"的主张,不仅不像伍德和贝克等人认为的那样与康德关于"应当意味着能够"的主张相冲突,反而包含着从目的出发来理解义务之可能性的后果主义规范论思想。因此,探讨一种"康德式的至善后果主义",不仅有助于克服康德伦理学与后果主义伦理学不兼容的传统教条,也有助于克服对一般后果主义伦理学的价值论是"前道德的"或"非道德的"的责难。  相似文献   

5.
研究怎样的生活是好生活是古代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幸福被认为是人生的终极目的,是最高的善。因此研究什么是幸福,研究如何获得幸福就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首要问题。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论证,可分为目的性论证和功能性论证,其中存在个体、社群、人类共性的本质三重维度。  相似文献   

6.
伊壁鸠鲁伦理思想的核心主张是追求过一种"肉体上无痛苦和精神上无纷扰"的快乐生活。用我们当今的和谐话语来说,伊壁鸠鲁追求的就是人自身的和谐。而促进人自身的和谐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价值归宿,因为不管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最终的目的都在于保证人自身的和谐。在此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伊壁鸠鲁的伦理思想概括为自我和谐的快乐论。  相似文献   

7.
善与恶是最普遍的伦理学范畴,有助于理解伦理学中的基本哲学问题和基本规范问题。现代科学著作对善做了多种解释。或者把善看作道德楷模(道德的最高层次——理想),或者把善看作最一般的道德要求或最一般的道德评价;作为实践规范(即体现为道德经验的要求),善又被当作道德行为中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伦理思想发展史理应对善作出如此广泛和包罗万象的理解,而它在实际上也做到了这一点,有时着重于善的范畴的这一方面,有时注  相似文献   

8.
《尼各马可伦理学》卷一,幸福是最高的善与合德性的灵魂活动,卷十,则仅与智慧同一。这是对立的两种。对此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亚氏对快乐与幸福的讨论具有连续性。他认为一种快乐与欲望有关;另一种与自身值得欲求的活动有关。每一活动有相应的快乐,故快乐有多种。完善活动的快乐是整体的、完成  相似文献   

9.
李喜英 《学海》2007,(3):46-50
从表面上看,元伦理学似乎对人类道德实践没有实际作用,因为它远离了客观现实生活,仅仅是对道德语言的逻辑分析,偏离了传统规范伦理学的旨趣和道路。然而,元伦理学并没有因此而丢掉其作为伦理学的学科身份。通过对元伦理学的主要流派主要观点的分析,本文认为,它并没有和传统规范伦理学产生彻底“断裂”,只是谋求对伦理学的道德概念和判断进行科学的逻辑论证,以此保证其伦理学的“科学”品格,进而间接地对人类社会生活和道德行为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伦理学基本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如下四种不同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问题”;第二种看法认为“善恶问题是道德的特殊矛盾,也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第三种看法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是道德的性质、起源与标准的问题”;第四种意见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我们认为对这些问题开展讨论,求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孙磊 《现代哲学》2014,(3):74-79
与古典政治哲学相比,希腊化时期的政治哲学方向发生了根本转变。伊壁鸠鲁派是其中对现代性影响最深远的一派。伊壁鸠鲁的政治哲学以唯物论为基础,建立了快乐主义伦理学,其政治约定论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保障个人的基本安全,因此自然与礼法之争丧失了古典政治哲学中高贵的神性,而且体现庸俗的计算理性。伊壁鸠鲁思想与现代性的关联体现在霍布斯、马克思和后现代哲人身上。霍布斯继承了伊壁鸠鲁将善等同于快乐,政治德性变成了人追求虚荣的好名。马克思继承了伊壁鸠鲁的启蒙精神,通过批判宗教和社会启蒙来实现个体的自由。后现代哲人继承了伊壁鸠鲁的"自我快乐"和"自我治疗",致使整个社会愈发陷入虚无和颓废中。  相似文献   

12.
伊壁鸠鲁的快乐论认为,快乐是天生的最高的善,理性是快乐的工具,哲学是医治心灵痛苦的良药,美德是获得快乐的手段。他的思想曾一度受到普遍欢迎,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其快乐论,对于当代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教育极具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 ,对西方人而言 ,中国伦理思想已经成为一种思维方式的范式 ,从任何一种合理的进步尺度来衡量 ,它都是一种精致复杂的、高度发展的、先进的范式 ,但它在许多方面又十分不同于西方伦理思想。根据戴维森式伦理学解释 ,这种分歧并没有表明伦理学比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更少。1 建立在理性上的伦理学戴维森式伦理学在某些方面类似于康德的伦理学。康德试图从正确推理的规范性中推导出道德的规范性。康德论证说 ,遵循目的行事逻辑上必然需要一种融贯的普遍原则 ,即以一种任何人都能够履行的方式来行事。因为康德所谓的“行使权利”就是…  相似文献   

14.
伦理学是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制定方法和制定过程以及实现途径的科学。因此,伦理学分为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以及美德伦理学。元伦理学主要通过研究“是与应该”的关系而提出确立道德价值判断之真理和制定优良的道德规范之方法: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方法的伦理学。规范伦理学主要通过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亦即道德终极标准,从人的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制定出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规范:规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过程的伦理学。美德伦理学主要研究优良道德如何由社会的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内在美德,从而使优良道德得到实现的途径:美德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实现途径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15.
孟子道德学说的美德伦理特征及其现代省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的道德思想走的是纯粹内向证求之路,从人的内心亲证善端,并以推扩内在善端的方式来涵养美德,而不是把规范作为前提,充分体现了以行为主体的道德品质作为思考重心的美德伦理学特征。孟子的美德伦理思想是成体系的,并且其理论内部是自洽的,对我们当代美德伦理学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18世纪下半叶以感性论为依据的利己主义伦理学风蘼莱茵河西岸时,“哥尼斯贝格哲人”——康德则在他先天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伦理思想,把道德的纯洁性和严肃性提到了重要的位置。现将我国近十年对康德伦理学的研究状况概述如下: 一、对康德伦理学的评价 1、康德是否是唯动机论者主要有两种观点。(1)康德是唯动机论的典型代表。因为他曾说过“善良意志本身就是善的”否认行为结果对道德价值的意义。有论者进一步指出: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伦理思想的独特地位——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伦理思想是继毛泽东伦理思想之后我们党和人民又一重大的伦理学成果和宝贵财富 ,它以改革开放的道德价值视野、“三个有利于”的道德价值取向和在“三个面向”中培养“四有新人”的理想关怀 ,贡献给了 2 0世纪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宝库许多新的内容。邓小平伦理思想体现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质 ,全面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建设先进的现代化的伦理文化的问题 ,并以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开放胆识昭示于世界伦理学之林  相似文献   

18.
古典功利主义者(classical utilitarians)一般把判定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归结为该行为是否能实现最大化幸福,并同时将幸福等同于快乐。但同为古典功利主义者之一的密尔并没有直接将快乐最大化看作是判定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他非常强调各种美德在人类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他甚至模仿柏拉图提出了自己的"四主德"——正义、智慧、勇敢、审慎。他认为美德不仅有助于增进幸福,而且认为美德本身就是幸福的一部分。密尔虽然强调美德的重要性,但他没有将美德与道德混同起来,而且他是通过其联想主义道德心理学(associationist moral psychology)来解释美德如何从一个工具性的善转变成为幸福的一部分的。  相似文献   

19.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一种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还有一种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善与恶的关系。这三种观点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建设性的有意义的研究,但同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片面性和不完善的地方。 我认为伦理学作为一门研究道德的学科,它的基本问题就是道德的基本  相似文献   

20.
尼采对道德的价值重估不仅批判了柏拉图—基督教道德基于神目观的形而上学道德实在论("自在的善"),而且驳斥了康德和功利主义立足于抽象的道德规则的伦理学,他认为它们都是以外在的权威和标准压制生命的本能条件,本质上都是虚无主义。他的道德视角主义否定了道德的绝对价值和客观标准,认为没有道德事实,只有对现象的道德解释。一方面,解释总是多元的、多视角的,因而道德是多元化的;另一方面,一切道德要求都必然关联着内在根据即生命的本能条件,没有无条件的道德要求。尼采的道德视角主义在我们今天的道德话语(比如"内在理由"的伦理学)中仍有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