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秋繁露·玉杯第二》曰:“人受命放天,有善善恶恶之性,可养而不可改,可豫而不可去,若形体之可肥耀而不可得革也。是放虽有至贤,能为君亲含容其恶,不能为君亲令无恶。”如何理解这段话,涉及到对董仲舒人性思想的理解。这里的关键是如何断读“人……有善善恶恶之性”这句话。《春秋繁露校释》(主编:钟肇鹏,山东友谊出版社1994年版)在正文中正确地将这段话断句为“人受命放天,有善善恶恶之性,……”,但是在校释中,却又作了另一种断读,《春秋繁露校释》第41页的校释[-]说:“董仲舒主性三品之说,以为圣人性善,斗育性恶…  相似文献   

2.
各位领导、道长、学者: 大家好! 首先,我祝贺《中华道藏》的编纂出版!《中华道藏》在明《道藏》的基础上,对道教经书进行标点、校注,重新排版、录入,并补入了一些原藏未收和最新考古发现的重要道书,在原藏的基础上有一个新的发展,是一套全新的道教经书总集。 《中华道藏》的编纂出版,是道教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黎翔凤《管子校注》,阐述了《管子》校释整理中底本与校本的选择、资料的搜集利用、文本的校勘与注释等方面的问题。仔细梳理版本源流,广泛搜求包括未刊稿本、出土文献在内的各种资料,是做好《管子》校释整理的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校勘方法,力避主观武断,强为做解,是校勘与注释中需特别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董仲舒在两汉儒学史上的地位是很高的,《汉书·五行志》认为他“为儒家宗”。同时董仲舒又是公认比较难懂的儒学人物之一。《春秋繁露》文字佶曲、旨义晦涩,要真正梳理出其中的逻辑脉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值得欣喜的是,曾振宇先生的《天人衡中——<春秋繁露>与中国文化》一书,作为“元典文化丛书”一种最近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掩卷而思,该书是近年来研究董子的一部力作。气论是董子哲学的根基,气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概念。作者认为,气作为哲学本体论有四个特点:一是有机性。气本原在哲学性质上是一有机体,它是…  相似文献   

5.
高奣映著、增瑞校注本《鸡足山志》(以下简称“校注本”)现已出版。自明至今,《鸡足山志》共修了六次,即明代徐霞客《鸡足山志》、明末清初大错和尚《鸡足山志》、清代范承勋《鸡足山志》、高奣映《鸡足山志》,近代赵藩、李根源《鸡足山志补》和现代宾川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鸡足山志》。除前两部志已经没有存本外,其他四部均存。其中高奣映著《鸡足山志》既征引徐霞客和大错《鸡足山志》,又有很多清代史事据范承勋《鸡足山志》编纂,内容较范《志》更详实,而且增加了“风俗”等项目,可谓集此前《鸡足山志》之大成。另外,从赵藩、李根源《鸡足…  相似文献   

6.
《管子》一书,自来号称难读。本文将银雀山汉墓竹简《〈守法〉、〈守令〉等十三篇》、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书》及《春秋事语》等相关出土文献用于校释《管子》文本,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揭示出出土文献对《管子》校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区分《春秋繁露》的春秋学篇章,是了解《春秋繁露》的必要门径。通过对已有的区分进行分析,并加之对文本的解读,发现依《春秋繁露》各篇与《春秋》的距离之远近,存在着五种情况。至于哪些篇章最终可归于春秋学,还要视在何种情形下使用这些篇章。  相似文献   

8.
对董仲舒只讲阴阳不讲五行、而《春秋繁露》大讲五行,所以《春秋繁露》并非董仲舒所作,至少《春秋繁露》中的"五行诸篇"有问题的说法在哲学上和逻辑上进行了辩论,认为在讨论《春秋繁露》的文献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一种以思想理路论真伪,以逻辑推断代替文本考证的倾向。单纯的文献考证也存在自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春夏之交,忽接尹志华博士来函。阅之不禁一惊,继之以喜;既"惊"又"喜"的是,其多年来的苦心孤诣之作,《清代全真道历史新探》一书,已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书如其人。在2011年1月于济南举行的"全真道与明清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尹志华博士已就清代全真道的历史发端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全新的探索,其《清初全真道新探》一文,无论是资料还是观点,均  相似文献   

10.
1990年佛教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估计全年的论文将达百篇以上。除《法音》、《禅》、《上海佛教》、《台州佛教》和《五台山研究》为佛教刊物外,许多报刊都开辟了佛教研究专栏,象《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哲学动态》等,都发表了不少有关佛教研究论文。在著作方面,出版、再版了《中国佛教源流略讲》、《儒道佛美学想思探索》、《藏传佛教源流及社会影响》、《三论玄义校释》、《华严经师子章校释》、《童蒙止观校释》、《中国的宗教精神》、《中国僧官制度史》等多部著作。尤为可喜的是,1990年7月在佛教圣地五台山举行了“首届五台山中日佛教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1.
《法苑珠林校注》补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释道世撰写的《法苑珠林》,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类书,保留了极其丰富的佛教资料。中华书局2003年12月出版的由周叔迦与其弟子苏晋仁整理而成的《法苑珠林校注》,是目前《法苑珠林》最好的校注本。然因该书卷帙浩繁,有些校点可再商榷。此选取30例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前几年,先后读过张培锋教授的《宋代士大夫佛学与文学》、《宋诗与禅》等著作,其材料的丰富、考证的详密以及其中反映出的严谨踏实的学风,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又高兴地读到他的新著《居士传校注》(中华书局"中国佛教典籍选刊"之一,以下简称《校注》)一书。该书作为一部扎实的基础研究著作,为中国居士佛教研究勘定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为今后进一步推进对中国居士佛教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居士传》,五十六卷,清乾隆四十年(1775),彭绍升(法名"彭际清")述。《居士传》是一部专门记述汉地佛教的世俗信仰,即居士的生平事迹,亦主要是他们的佛教活动的传记,也是清代以前同类题材的一部集  相似文献   

13.
一册装帧精美、印制考究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终于被我沐手焚香、恭恭敬敬地请入自己常用参考书的行列。我知道,从此了却了一份许久的心愿,圆满了一个真挚的渴望。这部由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白化文、李鼎霞、许德桶诺先生校注,周一良先生审阅,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1992年9月第1版)的50余万字的巨著,无疑地成为今后研究中日佛教交流、五台山佛教、长安佛教以及唐代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必备参阅书。这是对现今文化工程建设的贡献,是学术界的一件喜事。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有着友好往来的历史。隋唐时代…  相似文献   

14.
<正>2022年6月,陈晖校注的《经学系传谱》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即封面标出的“校勘本”,本文以下称校注本),该谱由明末清初穆斯林学者舍蕴善(1638—1703)初著,弟子赵灿增著,主要记录了明末至康熙四十二年间29名著名经师的个人事略,呈现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教育体系的传承与变迁。《经学系传谱》(以下称《系传谱》)成书后,未刊印流通,  相似文献   

15.
丁四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42万字,559页,是丁先生在学界现有研究成果之上对帛书《周易》和楚竹书《周易》所做的校注。在版本采用上,楚竹书《周易》以濮茅  相似文献   

16.
书讯     
上海市伦理学研究会编著的《道德科学知识》一书,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一九八五年六月出版。该书二十九万字,是一九八二年出版的《道德科学知识讲话》(由团中央推荐,被列为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阅读书目)一书的增订本。增加了《道  相似文献   

17.
2006年9月16日至17日,在淮南市召开了“《淮南子》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安徽《淮南子》研究会主办。与会的专家学者来自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上海社科院等院校,共40余人,收到论文30余篇。会议围绕着《淮南子》一书的自然和谐思想、无为而治思想、道统礼法思想、文艺学说、音乐审美思想、自然科学思想,以及《淮南子》的校释与会考  相似文献   

18.
《墨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中国逻辑史上最精彩的一章,又是公认的很难读的古书之一。周云之同志的新著《墨经校注·今译·研究──墨经逻辑学》一书(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全书约30万字)集点、校、注、译、论于一体,以严谨而审慎的科学态度对《墨经》重新点校和注释,并以传统逻辑知识去准确地分析、整理和诠释《墨经》中较为系统的辩学体系,吸取众家之长又富有自己的新思想,是作者多年来研究《墨经》逻辑学成果的一个总结。它的出版把《墨经》逻辑学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笔者认为该书有以下两个特色:第一,本…  相似文献   

19.
江新 《中国哲学史》2012,(1):113-118
《春秋繁露》中《求雨》、《止雨》两篇文章详细记载了求雨、止雨仪式,一般认为是董仲舒的作品。然而,《求雨》篇的内容与现存有关董仲舒求雨的可靠材料有不一致的地方;大量段落和《神农求雨书》相似,说明它不是董仲舒的作品,而是魏晋南北朝时的作者根据董仲舒求雨指令、《神农求雨书》以及其它相关求雨材料按照五行学说整编而成。《止雨》篇由三个相互独立的段落组成。最后两个段落是董仲舒为江都王时下达的止雨指令,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其真实性,然而,第一段记载的止雨日期、止雨时所穿衣服的颜色和最后两个段落不一致,说明其不是董仲舒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沙英同志的《精神文明纵横观》一书,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在北京平息反革命暴乱之际面世。此书对新形势下重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书中收录了作者63篇论文,除7篇是五、六十年代的文章外,其余都是八十年代所作。它们大都在《人民日报》、《红旗》、《哲学研究》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