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罗斯哲学界关于俄国现代化问题的研讨安启念苏联解体以后,“俄国向何处去?”成为俄罗斯思想界关注的热点,引起一场关于俄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参加者以哲学界为主,也有不少历史学家和其他方面的学者。俄罗斯科学院的主要刊物之一《社会科学与现时代》,为此专门开...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世界观"作为俄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基础,具有有机性、宗教性、理想性和集体主义等特点,这些特点妨碍俄国现代化。以"俄罗斯世界观"为基础的俄罗斯哲学对俄国现代化的反思和批判,是不把"现代化"看作社会理想和最高价值,而只看作是具有更高的人文立场和精神关切。  相似文献   

3.
徐凤林 《世界哲学》2017,(1):131-137
"俄罗斯世界观"作为俄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基础,具有有机性、宗教性、理想性和集体主义等特点,这些特点妨碍俄国现代化。以"俄罗斯世界观"为基础的俄罗斯哲学对俄国现代化的反思和批判,是不把"现代化"看作社会理想和最高价值,而只看作是具有更高的人文立场和精神关切。  相似文献   

4.
大连是中国东北的海上门户,旅顺口是北方天然军港。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之后,沙皇俄国开始在中国东北地区修建中东铁路并驻军。由此,许多俄国人连同俄罗斯东正教一起来到了大连和旅顺地区。1904年至1905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旅顺争夺战是日俄战争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为了追悼和埋葬俄军阵亡士兵的尸骨,俄国人在旅顺和大连建立了教堂、墓地和修道院。俄罗斯东正教从而开始了在这一地区历时半个世纪的传播活动。本文作者对俄罗斯东正教在大连、旅顺留下的历史遗迹和史料记载进行了田野调查,最终梳理出了俄罗斯东正教在大连和旅顺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5.
谈论俄罗斯哲学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这里,“俄罗斯”和“哲学”的含义都不是自明的。人们首先可能想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不叫俄国哲学?的确,在很多情况下,俄罗斯就意味着俄国,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谈论俄罗斯时是指作为一个国家而不是作为一个民族的俄罗斯,否则,我们将不得不把经常被称为俄国的第一个哲学家的斯科沃罗达(乌克兰族)排除在俄罗斯哲学之外。但是把俄罗斯简单地理解为俄国并非总是一个方便法门,它在避免了一些麻烦的时候又会产生新的麻烦,因为众所周知,在西方乃至今天的中国最著名的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出生在基辅,而基辅现在…  相似文献   

6.
果戈理曾呼吁国人认真研究自己的国家,洞察人民心灵中隐含着的各种光明本性和黑暗本性,把这看成是每个人的重要宗教的和道德的职责,但他却得出如下的沉郁的结论:“在俄国存在着对俄罗斯的巨大无知”。《死魂灵》作者是在俄罗斯文化正值黄金时代讲这句话的,这可能使人大惑不解。俄罗斯文学的果戈理时期——19世纪30—50年代,繁花似锦,它不仅为俄罗斯,也为欧洲贡献了出色的成果。这是民族自我意识高涨的年代,是T.格兰诺夫斯基和村斯坦凯维奇、fi恰达耶夫和地霍米雅科夫、B别林斯基和地·赫尔岑、M.彼特拉舍夫斯基和中.陀思妥耶…  相似文献   

7.
天主教在俄国传播的历史几乎和东正教在俄国的历史一样长。基辅罗斯时期就有西方天主教徒来到俄国,主要是商人,其数量极少。蒙古人入侵和统治时期,一些天主教修会的修士来到位于俄国领土上的金帐汗国传教,但收效不大。莫斯科时期,有外国商人和技术专家在俄国工作,其中有天主教徒。但俄国人禁止他们在莫斯科建造天主教堂,更禁止他们在俄罗斯人中间传教。这个“禁教”时期一直持续到彼得大帝时代。由于彼得大帝的开放政策,西方天主教徒开始涌入俄国,其中有耶稣会士,他们在这里建造教堂,甚至开始传教。不过,彼得大帝对天主教徒在俄国的活动还是…  相似文献   

8.
田春生 《学海》2014,(3):14-21
2013年俄罗斯经济增速放缓,由此引发国内外对于俄经济增长模式与发展前景的担忧。本文着重阐述了本世纪以来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从能源依赖、经济结构、发展路径和政策角度,分析了其在2013年经济下滑的根源,论述了俄罗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难点。俄罗斯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正常的市场经济国家,其增长与下滑的波动在所难免;俄经济模式的转换与现代化的发展,既是俄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又是俄在短期内所难以实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翻开12世纪初期俄国著名编年史《系年纪事录》便会发现,1000年以前,俄罗斯人以自己的审美观接受了基督教。符拉基米尔大公指派一些德高望重的人到伊斯坦布尔去观看祈祷。这些俄罗斯人在观看祈祷仪式时简直不知道自己“在天上还是在地上”。他们深为那里人们的形象、宗教仪式和宗教艺术的美所打动。这是一种严整的、综合的、神  相似文献   

10.
<俄国宗教史>②不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学的发展,而且对中俄文化对话的进展均做出了重要贡献.了解<俄国宗教史>对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思想理论问题、社会科学发展以及关心当代中国俄罗斯学的人来说,大有助益.对当代俄罗斯宗教形势的评价牵扯到今日中国的一些棘手问题.作者们在俄罗斯"从社会主义转向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根本变革"、"宗教教育取代无神论教育"和出现"信仰危机"等转轨语境下分析问题.他们强调,撰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中国出现上述情况",向党和国家机构提供有关俄罗斯现状的科学的和论据充分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以前的俄罗斯社会与基督教●张雅平历史是一面镜子。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俄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俄国的东正教在“科学无神论”的猛烈轰击下,受到很大约束。一夜之间,俄国社会发生了剧变。当今俄国,社会主义成了过去,俄国的基督教——东正教又重新活跃在社...  相似文献   

12.
在俄罗斯大地上散落着无数座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东正教堂,它们是千年以来俄罗斯人信仰的结晶。不论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乡村,只要是有俄罗斯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东正教堂。这些散发着迷人古韵的教堂是俄罗斯历史的缩影和见证,被称为“石头建筑的编年史”。它们的金顶红墙已经融入了俄罗斯的风景,与俄罗斯的大自然融为了一体。 公元988年东正教成为国教后,在罗斯建起了最早的东正教堂。它们虽深受拜占廷建筑艺术的影响,然而却以独特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些教堂的顶部都饰以多个“洋葱头”形的圆顶,据俄国学者考证,989年在…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颁布新宗教法以后的宗教状况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是一个有着深厚宗教传统的国度。信教居民占其人口的大多数。苏联政治体制改革以后,在俄国社会生活领域,新宗教法的颁布似乎成了其民主化进程的试金石。1997年9月,俄罗斯颁布了《信仰自由与宗教组织联邦法》,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俄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详尽的一部宗教法。它是在总结了以往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以后,即既吸取了70年社会主义时期“左”的教训,又经历了解体前后完全放开导致国外各种颠覆势力、分裂势力渗透、新兴宗教蜂拥而起的失控状态后,痛定思痛,在政府、教会和信教群众各个方面都感到迫切需要重新…  相似文献   

14.
一,穆斯林在当代俄罗斯的数量 伊斯兰教在俄罗斯的北高加索、鞑靼斯坦、巴什科尔托斯坦、乌德穆尔特、楚瓦什、西伯利亚、乌里扬诺夫斯克、阿斯特拉罕、彼尔姆、下诺夫哥罗德、叶卡捷琳娜州、莫斯科和彼得堡广泛传播。在当代俄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很多,约有40个。根据苏联时期的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委员会,在1989年在苏联居住着1200万穆斯株,  相似文献   

15.
《哲学问题》发表的国际学术讨论会的材料引起我纷杂的感受。第一,衷心感谢杂志编辑部对俄国和美国俄罗斯哲学史家小型例会(第三次)的关注。尤为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杂志对发表的材料进行了很专业的处理,使读者不仅得知了发言人的姓名和发言题目,还传达了这次例会的精神,使我们了解到就俄罗斯哲学展开的严肃争论中的基本分歧所在。第二,唤起对杂志在1989年组织召开的同类型讨论会的回忆。这种感受与前者不同,带有淡淡的伤感的味道。厄运竟然老是伴随着俄罗斯哲学,为什么老是实际上迫使所有的人不是去寻找“俄罗斯的哲学性”就是去探索…  相似文献   

16.
俄国曾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东正教是它的国教,现在又是它的第一大宗教,它拥有占国民总数一半左右的教徒,教会组织遍及全国89个行政主体。作为一种信仰和道德因素,东正教目前在俄罗斯社会稳定和宗教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东正教在俄罗斯的复兴.俄罗斯东正教问题越来越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关注。最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俄国东正教会改革(1861-1917)》(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戴桂菊)便是我国俄罗斯东正教研究领域的一部新作。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的人学研究张百春(石油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部102200)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俄罗斯哲学界大规模地转向人学研究已成为整个俄国哲学的一大特色。这一方面是受西方人学研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对苏联时代的哲学的回应,同时它还受当代俄国哲学界自身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在19世纪,俄罗斯有两位以文学家著称的大师级思想家,他们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183;托尔斯泰。本世纪著名的俄国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曾经用这样的话来评述这二位思想大师: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的宗教研究有着不同于西方宗教学的特质与路径。本文在对俄罗斯宗教学发展阶段述论的基础上,特别将注意力聚焦于俄国启蒙思想的发展轨迹,重现彼得堡学派在俄罗斯宗教学发展进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采用档案分析法还原苏联时期与无神论相关的科研活动情况,试图以此匡正学术界对苏联宗教研究的偏狭、否定性认识(即认为苏联时期的宗教研究趋于停滞),进一步揭示出俄国宗教研究开创性与开放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侨居伦敦时完成的,1867年在汉堡用德文出版,它探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其经验典型是英国,其现实关切则主要是德国。饶有意味的是,同时代的热切评论却以俄国最为突出。英国似乎一向有自己应对问题的办法,德国也没有出现《资本论》学说是否适用于德国的疑虑,但俄国理论界关于《资本论》却显示出深深的不安。一方面是对《资本论》的辩证法、剩余价值学说的觉察或格外重视,此类理论评议既不限于俄国,也不源于俄国。另一方面则是就《资本论》学说而思虑俄国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这是颇具俄国特色的。而这种特色之意义,其实也不限于当时的俄国。马克思对《资本论》的俄式效应很重视,曾数次提出有针对性的回应,这些回应在马克思主义史上均有重要意义。1877年,俄国《祖国纪事》杂志刊出了米海洛夫斯基意在为马克思《资本论》辩护的文章《卡尔·马克思在尤·茹柯夫斯基先生的法庭上》,针对的是此前茹柯夫斯基对《资本论》的批评文章。但在马克思看来,米海洛夫斯基的理解也有自身的问题,于是马克思当年拟就了后来名为《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的文件,其要点之一是表示不应把《资本论》的学说简单理解为关于一般发展道路的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