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彦理 《天风》2003,(3):4-5
上帝创造天地万物的本意不是灾难与痛苦,而是和平与喜乐;耶稣传扬的福音不是战争与仇恨,而是和平与爱心;中国基督徒要为和平努力,要为和平祈祷。本刊特刊登已故孙彦理主教的讲章,以表明我们恒久为世界和平祈祷的心志。  相似文献   

2.
《天风》2004,(2)
普世教会领袖发表圣诞文告:呼吁基督徒成为公义和平的使者,见证上帝的恩典与真理圣诞前夕,世基联即将卸任的总干事康拉德·雷泽尔、世界信义宗联盟主席汉森、圣公会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姆斯分别发表圣诞文告,与众教会分享圣诞佳音,并呼吁基督徒在多元化的世界中,成为上帝公义、和平的使者。  相似文献   

3.
我的身、心、灵都与丁光训主教在其新书《上帝是 爱》中表达的神学观点产生了共鸣。在阅读和反思丁光 训主教的文章时,我止不住又一次感叹,在人类历史如 此纷纷扰扰的时刻,上帝奇妙地带给中国和世界这样 一位深刻的、注重实践的神学家和教会领袖。借用旧约 《以斯帖记》中大家熟悉的一句话,"为现今的机会(for such a time as this)(ESther 4:14),"上帝在我们中 间真的兴起了一位有着特别学术造诣、高超教会领导 才干、以及光辉基督徒人格的信仰典范,上帝让他引领 着中国教会穿越二十世纪的风暴,迎接二十一世纪的 挑战。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会听到教会中有人这样说:“信主的人死后进天国,不信主的人死后下地狱”。这是因为许多基督徒认为信主的人一旦去世了,他们真的就是蒙恩得救了,认为他们的灵魂已经进了天国享福去了。事实上,这与基督教“末世论”教义中有关天国的教导是相悖的。试想,如果基督徒死亡之后就进入了上帝的国,那么,今天世界上就不会存在有一个活的基督徒了,因为所有的基督徒都会因此去追求死亡。如果上帝在基督徒一死后就实现了他的终极救赎,将死去的基督徒接到他的国里,岂不是与圣经启示给我们的关于上帝的救赎发生了矛盾  相似文献   

5.
陈志华 《天风》2013,2(2):52-53
耶稣之名所以被称为奇妙,因为他名字的内涵代表了救恩的行动,同时,他名字的内涵也是基督徒需要经历的生命历程。“耶稣”是“把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以马内利”是“上帝与我们同在”(参太1:21、23)。两者放在一起,就是耶稣先拯救我们脱离罪恶的权势,再把我们带入上帝同在的荣耀中。基督徒必须先经历“救出来”,才能践行“翻出来”,基督徒每一天的生活就是依靠主从罪恶中被“救出来”,靠主把以马内利“翻出来”。  相似文献   

6.
上帝的手     
路飞 《天风》2005,(10):F0004-F0004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了庆贺56年诞辰时,岁月如歌,我们祈求上帝眷顾和祝福我们的国家和平、和谐,和睦。全能的上帝,使我们有幸成为上帝的手和脚,当我们为美好的家园服侍和看顾更多人时,我们不仅得到那份服侍的喜乐,同时中国基督徒会为此感恩,上帝选择了我和你的一双手,去成就行善的工作,看顾更多需要服侍的人。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天风》2003,(9):F002-F002
9月23日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纪念日,当中国教会及中国基督徒感同身受上帝眷顾和带领,使中国教会50年来取得巨大成就时,我们会更多地体会到,从上帝丰沛的恩典中,所领受的丰盛的生命。 三自爱国运动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神学思想建设,而且神学思想建设必然带动着中国教会其它事工的发展。当我们在本期内容中,阅读丁主教在华东六省一市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上的演讲和有关  相似文献   

8.
圣经是神所默示的。圣经是普世基督徒的经典,圣经的主题只有一个,上帝爱人,并在基督里为人预备救法……——上海基督教自传研究事工组同工在座谈《圣经密码》(以下简称《密》书)一书时指出:  相似文献   

9.
《天风》2004,(9):22-22
各位嘉宾、主内同工同道们: 我觉得很荣幸,能再次来到香港,并且参加"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开幕式,我相信这个展览将会让更多海内外朋友真实了解中国教会,进而真实了解中国。为此,我们共同预祝《圣经》展圆满成功。 中国基督徒大都拥有自己心爱的《圣经》。中国基督徒是爱读圣经的基督徒,《圣经》在中国基督徒的心灵和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圣经》和其他书不一样,它告诉我们上帝要我们做什么。上帝要帮助人理解上帝的教训,努力地追求认识上帝、理解他的旨意。  相似文献   

10.
上帝是爱     
高欣 《天风》2003,(9):43-43
回想在前一时期“非典”及“洪灾”肆虐,曾令一些人对生命及苦难产生了担忧与恐惧…… 然而,中国的基督徒没有退缩,在上帝的慈爱和眷顾下,中国人民团结奋战,众志成城,战胜和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验,使上帝的荣耀与爱普及万千。 “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4) 作为基督徒我们能否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努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基督徒的身份,不以借口直面困难和挫折。通过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与国家、人民爱心相连。事实上,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5,(11)
<正>丁光训主教既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也是一位赤诚的爱国者,两者在他身上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基督徒爱国爱教的典范。丁光训主教热爱自己的祖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国内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下,提前结束国外学习,返回国内与思想进步青年一道宣传抗日救亡,并开始在中国共  相似文献   

12.
我们基督徒很关心人们信不信上帝和基督。如果对方信上帝和基督,我们就认他或她为“自己人”,否则他或她就不是“自己人”。至于一个人信的是怎样一位上帝,怎样一位基督,我们就不大问了。 但是只要我们细读《圣经》,我们就知道,《圣经》里有很多经文要帮助我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上帝观  相似文献   

13.
徐晓鸿 《天风》2003,(7):10-11
经文:徒10:34—36,弗2:13—18 上述两段经文,提到了基督徒的使命,即:“传和平的福音”,耶稣基督福音的核心内容是“和平”,和平的标志是结束对立的战争状态,让我们尊重生命,热爱和平,为世界的安宁祈祷。 一、拆毁隔断的墙垣 以弗所书2章14节“因他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圣经告诉我们:人与神  相似文献   

14.
何欣 《天风》2002,(2):24-25
自1950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以来,中国基督徒自觉地与中国人民认同,藉着基督道成肉身,深爱着祖国和人民。中国教会必须将有以告人的福音传至更多的人群,这是我们所肩负的“大使命”。但是对于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而言,1500多万基督徒在中国人口中仍是少数,这就要求我们要透过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现状,注重传福音的形式,“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于他所喜悦的人”(路2:14)。使基督徒在各自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通过他们的言行,广传活的“福音”。  相似文献   

15.
邓灵勇 《天风》2004,(3):48-49
基督徒既是天国的子民,又是地上的公民。在强调天上子民时,丝毫没有减轻基督徒在地上的责任。因此每个基督徒必须正确处理这“双重身份”。基督徒不能只限在教内的超载性或者只追求个体生命的终极意义,应发挥基督教中提倡的“彼此相爱”,去关心人,积极投身于社会的伟大事业,服务人群。因为人类间的和平、民族间的和睦共处都是上帝的旨意,也是基  相似文献   

16.
郭峰 《天风》2009,(12):18-20
眼下又将迎来充满欢乐与温馨的圣诞节。说起“圣诞”,我们总会将其与普世欢腾的气氛联系起来。对基督徒来说,这种喜悦来自上帝的圣子道成肉身给世界带来的平安和拯救;对非基督徒来说,圣诞之所以是一个开心的节日,乃是因为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可以收获友情、亲情和爱情。圣诞已经不再是专属于某一个宗教的节日了。当今,可以说是人们敞开胸怀来接受这个节日,毕竟,在人间多一份喜乐总是好事。  相似文献   

17.
黎新农 《天风》2006,(1):30-33
圣经观的问题,看似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实际上,教会的圣经观关系到教会如何看待和解释圣经,如何用圣经的真理指导教会的灵命实践。所以,圣经观代表了基督徒和教会的上帝观、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真理观。基督教会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如何诠释圣经的历史。丁主教提出的上帝是爱的圣经观,使中国教会不再重走西方教会思想史上每每陷于复杂的教义争论的老路,而是引导中国教会重视圣经的中心信息就是上帝爱世人,上帝的创造和救赎最终目的是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因为上帝是世上一切真善美的源头。所以,丁光训主教提出上帝是爱的圣经观及神学框架,教导我们在一种动态的爱中去体验上帝与人的关系,去体验基督徒与世界的关系,而不再去争论教义的细节,不再人为地给教会设置一道无形的围墙;教导我们敞开胸怀接纳世上一切美好的真理,使教会作出更加美好的见证。丁主教的圣经观,为中国教会在今天的处境中解释圣经,并用圣经诠释引导教会的实践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追思礼拜,深切悼念上帝的忠心仆人、我们敬爱的同工同道沈以藩主教。 沈以藩主教是江苏吴江人,1928年3月1日生于一个三代虔诚基督徒的家庭。1994年8月初公出山东省威海市,7日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蒙召归天,终年66岁。 沈以藩主教于1948年夏毕业于金陵大学  相似文献   

19.
刘忠国 《天风》2006,(24):46-47
“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传3:11)前几日,单位一同事在网上看到一则信息,便向我问起善与恶的问题。她在网上看到的这则信息,大体上是这样的:“某人向一基督徒提出下列问题,并请其解答。某人:上帝是善还是恶?基督徒:上帝当然是善的。某人:你承认现实世界中存在恶吗?基督徒:我承认。某人:上帝是全能的吗?基督徒:是!某人:宇宙和世界上的万物皆是由上帝所造的吗?基督徒:是!某人:那么恶当然也是由上帝造的了?这样,上帝岂不也是恶的吗?  相似文献   

20.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6,(10):30-31
“他为我们世人并为我们的拯救,从天降临”对于很多基督徒来说,耶稣基督最重要的身份,就是我们的救主。他降生为人,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的罪受难受死,让我们得着拯救。可是,《尼西亚信经》第二段首先谈及的,却不是主耶稣基督的救赎工作,而是他与圣父上帝的关系;其中用了不少篇幅以不同角度(由“在万世之前为父所生”到“万有都是藉着他造成的”)肯定他是与圣父本体相同的上帝的独生子,有着与圣父上帝完全相同的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