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渗透到人的发展、社会活动等领域中去的中介理论。本来,借助于“社会有机体”这个中介理论,可以逻辑地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有机体——社会和人的具体活动领域这三个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人们在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理解上发生两个偏差:(一)仅仅把社会有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总体性和人的主体性张曙光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研究社会机体不应忽略人这个主体,把握人的主体性,也不应撇开社会的总体性,──这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中包含的重要理论信息。马克思认为,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一个向着完整全面、自满自足的统一体系进化的总体化过程。这个总体化过程是人类力求把整个自在世界变成属人的世界,从而在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上全面地肯定和发展自己的需要所使然,而人的主体性也正是在人们推动社会有机体向总体运动的生产和交往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的。因此,对于人的主体性,不仅应当在与对象的客体性相互对待的意义上来理解,而且应当在统摄客体性从而指向全面性、总体性的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在共时态和历时态两个方面对社会有机体辩证性质的分析说明,第一,人类个体与社会有机体的关系是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规定互相贯通和过渡的,人类个体具有社会有机体的总体性,社会有机体也具有人类个体的主体性;第二,社会有机体向总体的发展具有自为因果、自我超越的性质,这是人类自身的自因性和自主性的体现。而人类既作为无数自主的个人又象一个人一样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才是向总体运动的社会有机体在整体和部分真正有机统一情况下的自为因果、自我决定  相似文献   

3.
在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所代表的德国哲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构建了一个有机整体的社会概念。通过梳理马克思文本阐发的理论逻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从"社会一般"到"社会特殊"再到"社会个案"的研究线索;这展现了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或社会概念的现实立场,即强调现实的人及其生活世界、看重公共领域建设、关注物质生产与其他生产的内在统一、注重协调多种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系统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坚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战略指导思想。本文从社会系统论的角度,对理解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理论和方法论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讨论。一社会系统思想在人类认识史上源远流长。在哲学思想层次上,真正使社会系统论研究成为科学的社会历史观的组成部分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在社会系统思想发展史上的新贡献和所实现的革命,在于指出了社会有机体处在有机体发展系列上的复杂阶段,在于指出了社会有机体除了与生物有机体存在着共性…  相似文献   

5.
在所有伟大思想家的理论中,我们都会看到来源不同的各种思想的对立,以及在综合加工这些思想时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的对立。我们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的理论时,就会发现这一问题。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区分出马克思理论的三个主要动因。一、浪漫主义的动因。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主要战线上,马克思继承了浪漫主义运动的传统。浪漫主义者用保守主义的观点批判工业社会。他们哀叹“有机”关系和“有机体”之间真诚相待的不复存在。人实际上不再成为单独的个人相互接触,而是作为非个人的各种力量和制度或金钱势力的代表相互接触,浪漫主义者对此痛心疾首。一方面,个性在无个性特征的社会中被拋弃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了人们社会地位和财富占有的具体体  相似文献   

6.
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严复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早年毛泽东对这一思想是有所认同的,但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即"阶级论",对严复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进行了批判与改造.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结合中国的实际创立了人民教育学说.  相似文献   

7.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论马克思从传统理性主义向现代理性主义的转变/衣俊卿//浙江学刊(杭州).1992,5.5~10马克思“西东方社会理论”思维方式刍议/雷弯山//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杭州).1992,3.53~56论马克思历史观对事实与价值冲突的两种解决/刘森林∥哲学研究(北京).1992,9.17~23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现代社会运行/林坚//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北京).1992,5.41~46论马克思的集体主义理论特质/徐俊忠∥广东社会科学(广州).1992,4.22~26“我对我的环境的关系是意识”:新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手稿学习札记/张一兵//天府新论(成都).1992,5.39~46  相似文献   

8.
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及其现实根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对于这些基本要求,目前的有关文章或者只是从理论根据的角度进行论述,或者只是从实现的角度进行论述,而缺乏从正面进行的论述。本文尝试从正面论述这些基本要求的完整内涵及其现实根据,以供讨论。一在世界历史上,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理论是近现代西方进步思想家、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的过程中提出和阐发的。至于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发展”要求则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生产理论、社会结构和社会有机体理论、唯物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9.
细读马克思的著作,可以发现他曾多次论及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理论在马克思人论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学术界对马克思的这一重要理论却缺乏系统整体的研究。本文想就此做一初步探讨,限于篇幅,本文的重心放在马克思论自我实现和社会历史发展上,其他相关内容,笔者将另外撰文阐述。通观马克思的著作,可以这么认为,马克思并没有对自我实现下过全面、概括、明晰的定义。但他又在具体的历史情势中,广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包含着多重的内在张力。基于共产主义理想世界与资本主义现存秩序的内在紧张这一批判的解释框架,马克思在哲学-经济学批判中深刻地展示了历史观点与阶级观点、形式自由与实质自由、民族观点与阶级观点的内在紧张、矛盾和冲突。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世界历史理论与自由个性理论的内在贯通,就展示在这一系列的深刻的内在张力结构中。这是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始终充满思想魅力和革命生机的基本原因之一。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多重的内在张力这一理论特性,集中而鲜明地体现在《共产党宣言》这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经典文本中。  相似文献   

11.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这是在探讨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中引发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应该说,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中的底蕴在于,如何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以及如何超越传统的西方式的现代化模式,寻找一条适合本民族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科学视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这是马克思哲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主题。在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中,从人本主义出发的哲学批判是非常明显的,这在学界——特别是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一得到了较多的探讨。但对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哲学的社会批判理论,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在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基本上是从马克思的早期文本中来理解马克思的批判理论的,有的学者甚至以此来批判、否定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因此,如何解读出成熟时期马克思科学的社会批判理论,这是当前发展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成熟时期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13.
除却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还重点阐述了生产总体辩证法。这一哲学方法以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经验论方法为"靶子",通过反思后者强调的物质生产基础来证实自身的合理性。它秉承了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在将现实的个人及其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作为逻辑起点的同时,诉诸生产一般与生产特殊之间辩证关系的分析,完成理论前提的建构。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揭示出以生产为起点的有机体及其辩证运动,从而构成生产总体辩证法的核心内容,并运用到关于货币形式与资本一般的诠释过程中。此外,他还力图解决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平衡问题,最终使生产总体辩证法成为一个逻辑严整、义理丰满的动态结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已为众人所“熟知”,然而,这一理论的生成逻辑却至今仍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一缺陷将使我们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很难达到“真知”。本文拟就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生成逻辑或生成机制作一新的考察和审视,以深化我们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以至整个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一、逻辑起点的确定与理论假设的提出在一般意义上,东方社会有两层含义:一是地理概念,指处于地球东半球的亚洲国家和传统的斯拉夫国家,以同西方国家相对应;二是经济政治概念,指处于前资本主义阶段的国家,以同资本主义国家相对应。在确认地理含义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围绕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展开的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研究,是近年来我国哲学研究的又一热点.这一研讨以马克思晚年研究东方社会的动机为发端,以经济落后的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为中心,其内容涉及“亚细亚生产方式”、“世界历史” 以及社会形态演进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一)如何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以及东方社会的社会结构;(二)历史发展是“单线”的还是“多线”的;(三)如何看待马克思的“跨越”设想.其中的底蕴在于: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如何超越传统的西方式的现代化模式,寻找适合本民族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全国报刊部分哲学论文索引(1993年12月11日至1994年2月10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方法/杨耕//学习与探索(哈尔滨).1994.1.27~34马克思与卢卡奇的异化理论之比较/赵桂琴//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沈阳).1...  相似文献   

17.
后殖民主义视域中的马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尽管与后殖民主义对东方社会的研究有本质的不同,但它对东方社会的关注,对西方殖民主义的消解以及分析东方社会的某些方法,或多或少地启发了后殖民主义研究视角的转换、研究主题的确立以及研究内容的进一步展开。本文较详尽地分析了后殖民主义对马克思的态度,以期深化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一赛义德(又译萨义德)在其后殖民主义的开山之作《东方学》中引用了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的一句话:“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并把这句话置于该书的卷首扉页,作为全书的主导思路。马克思在说完上面…  相似文献   

18.
探寻现代化的本质──读江德兴著《马克思的现代社会发展理论》东宁江德兴教授的力作─—《马克思的现代社会发展理论》.已出版发行了.这是一部探寻现代社会发展本质的专著,是江先生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研究现代社会的发展问题,这是当今理论研究中的热点之一。许多学...  相似文献   

19.
《伦敦笔记》是马克思第三次经济学研究的原始记录。在这一笔记中,马克思在货币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首先,在货币理论上,马克思已经克服了"通货学派"和"银行学派"的缺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货币理论。其次,在社会再生产理论上,马克思已经形成了狭义再生产、广义再生产和日常意识再生产三个理论层次的建构,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构型。再次,在危机理论上,马克思已经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界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根源,初步建构了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体制角度探讨道德生活,它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的这一论述,不仅提出了完整的社会发展理论,而且深刻揭示了三大社会形态的伦理本质。“人的依赖关系”作为社会发展的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