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靳菲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8):1785-1793
随着社交媒体, 第三方消费点评网站及各类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 消费者能够越来越容易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消费和体验。为了适应这一迅猛的发展势头, 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入社交媒体营销刺激消费者分享。如在产品界面添加分享按钮, 在各大社交平台添加主题标签, 或者直接使用带有分享刺激的广告口号。与以往研究关注消费者决策后的分享行为不同, 本研究提出社交媒体分享线索在消费者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影响消费者的判断与选择。具体来说, 本项目认为社交媒体分享线索一方面激发了消费者的印象管理动机, 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自主感, 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的两个行为决策结果:产品兴趣和决策终止。本项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突破前人研究大多关注决策后分享的局限, 对现有社交媒体分享, 及数字环境如何影响消费行为是有益的补充。在实践上, 对企业如何更好地开展社会化媒体营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谢志鹏  赵晶  汪涛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8):1256-1272
表情是产品拟人化外观设计中重要元素。产品正面或负面的拟人化“表情” (表达正面或负面情感的表情)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人际交往相关理论验证了正面表情对消费者的积极影响, 并认为负面表情不利于消费者与产品的互动。但是在现实市场中我们却看到, 消费者有时却更喜爱展现负面表情的产品, 营销领域的产品拟人化研究鲜有关注到产品表情的错位影响。具体而言, 在拟人化营销研究领域, 以下三个研究问题尚待探讨: 产品表情有怎样的具体体现及市场效用; 产品表情对消费者行为和态度影响的心理机制为何; 以及来自于消费者特质和产品因素的调节效应。回答以上问题能够进一步拓展和丰富营销领域的拟人化理论, 同时也将从实践上为产品外观设计提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在消费者行为学领域,以往有关绿色消费的研究多聚焦于促进和阻碍消费决策的客观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并分析绿色营销策略在消费者心理或行为层面的积极效应,却很少对产品绿色属性信息的负面结果效应进行探讨。本研究以企业绿色产品策略为研究切入点,在划分绿色属性信息内容维度的基础上,探讨产品绿色属性信息对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双刃剑效应。首先,基于风险-收益、认知平衡和积极情感多个研究视角,构建起产品绿色属性信息影响消费者行为决策的多层次整合模型;其次,从个体心理表征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出发探讨减弱负面效应的边界机制。  相似文献   

4.
从个体情绪波动到社会经济兴衰,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气象因素对人类行为的重要影响。本研究提出大数据时代下, 基于情境营销理论的气象营销新概念。通过识别动态气象环境中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有影响的气象因素, 提出和验证“气象因素-消费心理-消费行为”这一逻辑链条的影响机制。研究主要围绕情境营销的气象因素影响、气象因素对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机制、气象因素影响消费者行为机制下的营销策略三个主要问题展开讨论。预期研究成果将进一步延伸和丰富现有情境营销理论, 同时对环境消费心理学也是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栾墨  吴霜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0):2194-2205
彰显社会地位是消费者行为的一项基本动机。以往的消费心理学研究大量聚焦产品特征如何彰显社会地位(即令观察者产生高社会地位的推断), 却很少探讨消费决策过程这一购买决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对社会地位推断有何影响。本研究试图构建一个基于最优化决策过程信息的社会地位推断模型, 系统探讨: (1)最优化决策过程能否及如何彰显消费者的社会地位; (2)彰显社会地位动机是否为消费者进行最优化决策的原因之一; (3)最优化决策过程如何通过社会地位推断影响观察者后续的消费行为。本研究将为社会地位推断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扩展最优化决策研究的外延, 并从全新的角度揭示最优化决策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营销实践中不少品牌在微博上以拟人化形象与消费者互动,这种品牌拟人化手段已被广大企业和消费者接受。本研究使用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方法对杜蕾斯微博消费者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在微博上的品牌拟人化对线上消费者品牌投入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品牌拟人化对线上消费者品牌投入有促进作用,社会临场感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羊群行为是消费市场上的一种典型现象,它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中,消费者模仿他人进行消费决策的行为。本研究通过模拟消费情境对消费者羊群行为的心理机制进行研究。研究1通过操纵观点的强弱研究消费者的信息加工方式。结果发现,消费者的羊群行为是消费者采用一致性启发式或能力启发式的结果。研究2进一步通过操纵群体内部的一致性程度考察两种启发式的作用条件。结果表明,在群体内部一致性程度高的情况下,消费者倾向于采用一致性启发式,与大众决策保持一致;在群体内部一致性低的情况下,消费者倾向于采用能力启发式,与专家的决策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8.
研究从积极视角出发,通过两项实验,探索了规避群体模仿行为和产品环保性质对消费者产品抛弃倾向的交互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规避群体对非环保产品的模仿提升了消费者对被模仿产品的抛弃倾向;而对于环保产品而言,规避群体的模仿则降低了消费者对被模仿产品的抛弃倾向。此外,存在意义感中介了这一交互效应。上述发现延伸了模仿行为及环保消费等相关理论研究,对企业的营销策略也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
消费决策中的羊群行为是消费市场上的一种典型现象.它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中,消费者模仿他人进行消费决策的行为.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逐步揭示了消费决策中羊群行为的产生根源.实验1研究表明,消费决策中的羊群行为是消费者利用一致性启发式或能力启发式加工信息的结果.实验2通过内隐联想测验进一步研究表明,个体使用两种启发式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对大众和专家的刻板印象:他们总是认为大众和专家的决策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谢莹  李纯青  高鹏  刘艺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6):990-1004
研究以直播营销为背景, 引入产生于通讯领域的社会临场感概念, 在文献归纳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探讨直播营销环境下社会临场感的内涵和构成; 之后基于从众消费理论通过行为实验的方法探究直播营销中社会临场感影响线上从众消费的认知机制; 进一步, 根据社会临场感理论探讨自我建构和消费者-主播关系强度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最后基于社会助长理论, 利用神经科学方法客观性和“过程测量”的优势探索直播营销中社会临场感影响线上从众的情感机制。研究将揭示社会临场感影响线上从众消费行为的机理, 为直播播主和电商卖家提供指导的同时, 帮助消费者了解自我, 以做出更理性的消费决策。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的决策心理与购买行为会受到周边环境暴露的死亡信息的影响发生变化。本文从意义维持模型出发,通过4个实验探讨了死亡凸显对消费者体验性消费选择偏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死亡凸显情境下消费者更倾向选择体验性消费。进一步分析发现,死亡凸显通过降低消费者的生命意义感提高了其对体验性消费的选择偏好。同时,社会支持对此间接效应起到了缓冲作用。研究结果初步揭示,补偿生命意义感的缺失是死亡凸显增加体验性消费选择的潜在机制,这也为新冠疫情背景下的消费者决策行为干预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艳芝  姚唐  卢宏亮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1):1915-1927
冲动性购买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也是消费者行为研究的重要子领域。围绕单人购物情境下的冲动购买研究成果较多, 而对结伴购物情境下的冲动购买行为研究明显不足。聚焦结伴购物情境下消费者的冲动购买现象, 基于“欲望-意志力”模型, 在情绪感染理论、归因理论等理论基础之上, 采用焦点访谈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从欲望和意志力两个方面, 深入探讨结伴购物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发生的内部决策机理。研究结论将丰富现有结伴购物情境下的冲动购买行为研究内容, 也为企业营销实践、个人冲动购买行为管理以及政府部门开展消费者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消费者能够基于长期形成的联结产生预期并引导产品搜索。然而, 在实际搜索过程中, 消费者可能会遭遇符合预期的经验或违反预期的经验。本研究主要探讨基于不同产品搜索经验的联想学习影响消费行为的机制, 主要涉及(1)消费者是否会基于产品搜索经验的联想学习产生“违反预期”的预期, 并且影响随后搜索中的注意加工; (2)违反预期和符合预期的产品搜索经验对任务无关信息的联想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同时关注先前短期的联想学习能否建立预期从而引导随后的产品注意搜索过程; (3)基于产品搜索经验的联想学习对产品偏好的影响, 并将行为偏好和大脑奖赏进行联系。本研究有助于阐明消费情境中产品搜索对消费者行为和大脑的影响机制, 为营销应用中通过改变消费体验、促进产品购买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陆剑清 《心理科学》2008,31(2):461-463
由于广大信用卡消费者的行为决策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而深入分析透支行为对于消费决策的影响,对于推动我国信用卡市场健康发展以及促使消费者形成理性的透支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发现:信用卡消费者透支行为的心理特征差异可以从消费意愿性、透支情感性、还贷能力性、财务压力性、社保完善性、自我控制性、利率敏感性、从众环境性这八个因素进行分析;信用卡消费者可分为"透支偏好型"、"透支权变型"以及" 透支规避型"三类.  相似文献   

15.
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秦启文  张志杰 《心理科学》2002,25(3):360-360,349
时间管理倾向是我们在有关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时间维度上的一种人格特点,指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我们对时间管理倾向的有关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不但对个人的工作绩效具有预测作用,而且与主观幸福感、自我价值感等人格特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时间管理倾向与生活质量存在一定的关系。本研究将继续探讨个体时间管理倾向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并进一步验证我们对时间管理倾向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重要阶段,如何快乐消费——如何花钱"购买"幸福的问题引起了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相比实物性消费,消费者从体验性消费(如旅行)得到的快乐体验更好更持久。而且金钱启动与时间启动会激活"经济价值最大化"与"情感效用最大化"这两种不同思维定势,进而影响行为决策。基于此,本项目从双加工理论视角出发,结合行为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从"消费行为-认知加工-脑神经基础"三个层次,深入揭示消费决策双认知加工现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阐明金钱、时间、消费与幸福间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7.
拍照是消费者对体验进行视觉记录的手段。虽然拍照“打卡”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企业营销的重要工具,但目前未发现有文章系统介绍拍照行为对消费体验的影响。拍照行为通过调整注意资源和认知参与对消费体验产生双刃剑效应。具体而言,拍照行为会给消费者带来以“视觉体验红利”为主的红利效应;还会因缺失其他感官(嗅觉、味觉、听觉或触觉)的真实体验产生“匮乏效应”。个人因素和情景因素是拍照行为影响消费体验的重要边界条件。未来研究可以从比较不同拍照内容的效应差异、研究环境变量在拍照效应中的影响、拓展拍照的双刃剑效应在企业营销层面的研究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王财玉 《心理科学》2005,(6):1416-1421
绿色消费虽然备受关注但消费者积极性却不高,这可能和个体差异性有关。为了考察绿色消费的积极性,本研究从个体差异的视角出发,引入购买时间距离这一变量,以揭示面对绿色产品的矛盾性消费者究竟更愿现在购买还是将来,决策模式是否会存在个体差异。研究发现,时间距离调节绿色消费观与产品购买意愿的关系,而产品价值感知部分中介了该调节作用。具体来说,绿色消费者不会受到时间框定的影响,而非绿色消费者则表现出时间框定效应即更倾向于在将来而不是现在购买绿色产品;这是因为绿色消费观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影响绿色消费者动机加工,使绿色产品的价值感知较为稳定,而非绿色消费者的价值感知则根据购买时间距离的不同而变化。研究结果说明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紧迫的当下培育个体绿色消费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个体健康行为改变是否存在阶段性是当前争议的焦点。用药依从行为作为关键的影响医疗效果指标,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前人对于用药依从水平的研究综述大多是从医学角度,着眼于特定疾病的用药依从行为。然而,在医疗保健行业市场化的背景下,鲜有研究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探究信息加工方式和心理过程对消费者用药依从行为的影响。同时,现有研究也缺乏对依从行为的理论分类和论述。基于两阶段理论模型回顾了营销领域影响消费者用药依从行为的影响因素,梳理了干预策略,并提出未来研究趋势与展望。在理论上,这有助于从健康行为改变阶段上理解个体的用药依从行为,丰富健康领域的阶段理论。在实践上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规律,并为慢性病管理提供了营销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王财玉 《心理科学》2019,(6):1416-1421
绿色消费虽然备受关注但消费者积极性却不高,这可能和个体差异性有关。为了考察绿色消费的积极性,本研究从个体差异的视角出发,引入购买时间距离这一变量,以揭示面对绿色产品的矛盾性消费者究竟更愿现在购买还是将来,决策模式是否会存在个体差异。研究发现,时间距离调节绿色消费观与产品购买意愿的关系,而产品价值感知部分中介了该调节作用。具体来说,绿色消费者不会受到时间框定的影响,而非绿色消费者则表现出时间框定效应即更倾向于在将来而不是现在购买绿色产品;这是因为绿色消费观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影响绿色消费者动机加工,使绿色产品的价值感知较为稳定,而非绿色消费者的价值感知则根据购买时间距离的不同而变化。研究结果说明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紧迫的当下培育个体绿色消费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