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伟驰 《现代哲学》2004,(3):98-111
本文分析奥古斯丁三一神学中人的“是”的来源、方式、内容和品质。(1)人的“是”来源于创造主,上帝作为“我正是我所正是”的“正是者”,创造了人的“是”,故而人的“是”是“正是”。(2)由于上帝是一而不是多,上帝有其固有的“同一性”,故而人亦有其“同一性”。(3)但由于人不是上帝,而是介于上帝与虚无之间,因此人“是”的方式不是“永恒”,而是作为“永恒”尘世形象的“时间”。(4)人的时间之“是”中,集中体现了上帝形象的,乃是“现在”或“正是”,作为“活生生的现在”,“正是”将“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将来的现在”统一在一起,构成人的活生生的同一性。(5)奥古斯丁对“活生生的现在”分析是与意识分析结合在一起的,过去一记忆、现在一理解、将来一预期。(6)人“正是”的内容主要是“思”。(7)决定“正是”的品质的,是与“思”紧密连结在一起的“爱”。  相似文献   

2.
梅康钧 《天风》2006,(21):22-23
在寻求对人的本性认知上,经济学家从物的交换中寻求人的价值,而神学家则从亚当的匾落中,从自身认识探索上帝用来创造我们的那种原来的完整。上帝爱的“信贷”完全是无条件的,我们愿意为上帝做任何事,并在上帝的爱中,服侍更多的人群。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和儒家之“爱”略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和基督教都提倡“爱”,但“爱”在二者中性质是有差别的。儒家主张“仁爱”,力求君民互爱,这是一种社会政治理想,追求充满“仁爱”的社会秩序。这种仁爱和爱神的关系不大。基督教要求爱上帝和爱人如己,具有“圣爱”性质。因上帝爱我,我也要像上帝爱我那样去爱邻人,人们彼此相爱是为了爱神。儒家的“仁爱”要运用一定的善恶标准进行选择,是将“小人”排斥在外的;基督教的爱具有极大的超越性,主张爱一切人。  相似文献   

4.
陈爱敏 《天风》2001,(12):6-7
耶稣的母亲马利亚,那顺服谦卑的美德,那“尊主为大”的颂歌感动、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历世历代的信徒,从她的身上得到了莫大的启迪,看到了一位神的使女的属灵经验何等宝贵。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这是上帝爱的宣言,也是摆在世人面前的神圣的救赎计划,这是上帝爱的彰显与明证。但面对如此大的爱,作为被救赎对象的人,又作如何回应呢?在这无比重要的救赎计划里,每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丁主教的上帝观的形成及其内容的分析,指出丁主教的上帝观的核心内容是"上帝是爱",上帝是一位眷爱人类世界的上帝。这样的上帝观为基督教在中国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6.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可12:30;另参太22: 37-40;路10:27),这是耶稣所说基督徒最大的两条诫命之一("其次就 是说:'要爱人如己'"),意即是要我们以全部的意志、情感、理智、力量, 毫无保留地爱我们所信仰、所崇拜的上帝。有些人认为,基督教信仰最重 要的是对上帝的感受和经历,也有人说最重要的是以道德生活实践上帝的 旨意。这些都没错。然而,理智、理解对信仰也同样重要。事实上,最大 诫命中"尽意"一词的"意"字,原文正是指理智、思想、理解力和理性 思考的能力。我们信仰上帝、敬爱上帝,是整个人去信、去爱,不能把脑 袋放在一旁,否则便会容易出现偏差,甚至变得盲目迷信,异端也因此而 起。历代基督教向来强调,信徒对信仰必须有正确的理解,以免陷入错谬 的信仰之中。  相似文献   

7.
陈跃鑫 《天风》2001,(6):10-11
圣奥古斯丁有句名言:“苦难是上帝祝福之手的阴影。”经上记着说:“因为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罗8:28)因为往往也就是在苦难中,上帝让我们更能切身地体验到他的爱是多么的丰富与真实。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脚踪,一起来体验约伯的经历,来思想上帝的作为吧!  相似文献   

8.
上帝是爱     
高欣 《天风》2003,(9):43-43
回想在前一时期“非典”及“洪灾”肆虐,曾令一些人对生命及苦难产生了担忧与恐惧…… 然而,中国的基督徒没有退缩,在上帝的慈爱和眷顾下,中国人民团结奋战,众志成城,战胜和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验,使上帝的荣耀与爱普及万千。 “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4) 作为基督徒我们能否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努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基督徒的身份,不以借口直面困难和挫折。通过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与国家、人民爱心相连。事实上,  相似文献   

9.
黎新农 《天风》2006,(1):30-33
圣经观的问题,看似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实际上,教会的圣经观关系到教会如何看待和解释圣经,如何用圣经的真理指导教会的灵命实践。所以,圣经观代表了基督徒和教会的上帝观、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真理观。基督教会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如何诠释圣经的历史。丁主教提出的上帝是爱的圣经观,使中国教会不再重走西方教会思想史上每每陷于复杂的教义争论的老路,而是引导中国教会重视圣经的中心信息就是上帝爱世人,上帝的创造和救赎最终目的是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因为上帝是世上一切真善美的源头。所以,丁光训主教提出上帝是爱的圣经观及神学框架,教导我们在一种动态的爱中去体验上帝与人的关系,去体验基督徒与世界的关系,而不再去争论教义的细节,不再人为地给教会设置一道无形的围墙;教导我们敞开胸怀接纳世上一切美好的真理,使教会作出更加美好的见证。丁主教的圣经观,为中国教会在今天的处境中解释圣经,并用圣经诠释引导教会的实践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
爱的上帝     
刘雪松 《天风》2003,(8):44-45
上帝的爱与人的爱之间必当有所交流,不然所有有关上帝爱的思想与言论,都将是空洞的。 上帝是爱,此爱不受时空的限制,乃在时空之上,从永世降下而进入上帝儿女的心中。  相似文献   

11.
欣歌 《天风》2006,(3):34-35
子良在用心、用爱诠释着对音乐的热忱,如同他自己为“海边”这首温馨而浪漫的钢琴作品所述,海的宽阔就像是上帝的膀臂,他的无边无际就像是上帝对我们的爱,浪起浪潮会激发我对上帝的感谢和赞美。琴随意舞,子良用琴对上帝作美好的颂赞……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奥斯维辛”事件是一个令人震怵的沉重话题。西方现代思想家们对“奥斯维辛”进行了认真地反思,提出了“奥斯维辛之后”的问题:奥斯维辛之后,人还配为人吗?这一发问,无疑动摇了宗教上帝观的基础。既然人在奥斯维辛之后发生了身份危机,那么,创造人类的万能的上帝的身份是不是也变得可疑了呢?在人作恶害人的时候,在人受苦受难的时候,上帝在哪里啊?一句“上帝在哪里?”是奥斯维辛之后人们对于以往的上帝观念最有力的质问。我们从一个角度试着回答这一问题。万能的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但这个世…  相似文献   

13.
田晓 《天风》2003,(10):18-19
耶稣告诉我们:“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所以我们基督徒的爱心及事奉不应仅仅局限在教会内部,更要在爱上帝、爱肢体的同时去关注民生、造福大众。在基督奉献精神的指引下,融入社会、服务人群。  相似文献   

14.
永恒的爱     
金微 《天风》2001,(12):1
12月25日是普世欢腾、庆祝圣诞的日子。基督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有恩典,有真理。基督的降生,表明了父上帝的心意。 约翰福音1章18节说:“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父怀里的独生子”这几个字表明了父上帝最本质的心意,上帝爱世人,即爱所有的人,没有人可以阻隔上帝的爱。主耶稣对门徒说:“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  相似文献   

15.
夏洞奇 《现代哲学》2005,6(3):125-135
文章旨在探讨奥古斯丁的“两座城”学说。首先,简要地讨论了《上帝之城》的写作背景与主要结构;其次,在宗教信仰与现世生活这两个层面上分析了《上帝之城》关于“两座城”的主要观点;再次,分三个角度探讨了“两座城”学说的历史与思想背景。虽然“两座城”的学说体现了一种以两分的形式来思考问题的倾向,但它既不同于存在论的二元论和灵与肉的二元论,又避免了对复杂的现实社会作过于绝对的两分。  相似文献   

16.
博爱与狭隘     
陈大治 《天风》2004,(1):50-50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里的“世人”原文有世界、世人、宇宙之含义。它告诉我们,神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神爱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神创造的一切。所有的人都包涵在神广博的爱中,这其中包括爱上帝的和从来没有想到上帝的人。  相似文献   

17.
爱是什么?     
傅真 《天风》2009,(2):29-29
爱对上帝是皈依, 爱对国家是守法, 爱对人民是服务, 爱对社会是和谐, 爱对父母是孝敬,  相似文献   

18.
列维纳斯指出,上帝是一个道德行动,而不是抽象的宗教事件.在“上帝死了”之后要想保持上帝信仰,我们必须从伦理的维度对上帝进行重新阐释.列维纳斯从现象学的维度描述了人类的宗教经验,这种经验结构是一种伦理结构.上帝信仰并不是偶像崇拜,也不是神秘的个人体验,而是人与人伦理关系的最初结构,这种结构导向最高的善;爱上帝在根本上是爱邻人.  相似文献   

19.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可12:30;另参太22:37-40;路10:27),这是耶稣所说基督徒最大的两条诫命之一("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意即是要我们以全部的意志、情感、理智、力量,毫无保留地爱我们所信仰、所崇拜的上帝.有些人认为,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是对上帝的感受和经历,也有人说最重要的是以道德生活实践上帝的旨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了“爱上帝”与“爱邻人”—犹太教伦理的两个核心主题,及其涉及的人与上帝、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