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入手.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期望为核心的心理契约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本文对心理契约定义、特点及功能进行具体的阐述,说明心理契约的重要性。并对心理契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导向目标功能、激励信念功能、凝聚价值功能和融合关系功能,做出了进一步的解说。  相似文献   

3.
王洪礼  吴红 《心理科学》2000,23(6):748-749
1.1 中国学者在世界上最早较全面提出并论述教育心理学问题。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孔孟学派的论著中,已具有很多关于教育心理学思想的论述,这些论述涵盖了学习心理、德育心理、教学心理、个性差异心理、教师心理、思维心理、非智力心理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该文旨在探讨《鬼谷子》心术的心理依据。分析了它的基本心理观、知虑心理思想、意志心理思想、情欲心理思想;还就其心理培养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邹大炎 《心理学报》1992,25(3):54-59
本文对颜元的教育心理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一、颜元教育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二、颜元的德育心理思想,三、颜元的学习心理思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愈来愈受到重视,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它要求一切以学生为本,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将每一个学生视为教育和培养的目标.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定位的内在要求,是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的心理的文化本质的根本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就要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净化大学生的心灵,用科学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必须动之以情,尊重个性.  相似文献   

8.
官兵由于心理失衡造成的心理疾病日益突出,成为制约部队战斗力提高的主要障碍,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试通过分析心理失衡及其成因,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运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调节官兵心理平衡的客观必然性,并探求相应的对策:建立咨询机构、合理“宣泄”、纠正认识偏差、结合物质利益。  相似文献   

9.
观念艺术是一种对当代生活以及人们的心理体验进行模仿、呈现和提炼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人的心理需求的研究是当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观念艺术中人的美学需求问题,可以揭示心理学思想指导艺术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10.
赵南 《心理学探新》2004,24(2):20-23,33
《吕氏春秋》包含有丰富的道德心理思想。它对构成个体道德心理的各因素、赏罚的作用、个体道德修养的途径,以及影响个体道德的众多社会因素都有深刻的认识与精辟的见解,值得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任亚辉  陈欣 《心理学探新》2007,27(2):12-15,27
作为我国理论心理学研究的先行者,潘菽有关心理学基本问题的论断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本文从心理学学科性质的界定、心理学的实践性特征分析以及“有中国特色”心理学体系的建构三个方面,对潘菽心理学思想的内涵及其历史贡献加以阐述,以期对当代心理学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对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的研究中始终存在以下问题:西方心理学框架的束缚,思想与生活实践的分离,思想演变历程的忽视。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新的研究视野。工夫论具有“知行合一”的特质,其中思想与行动融合无间,而且具备动态展现的条件; 梁漱溟有丰富工夫实践,且与他的心理学思想有不可分离的联系。这些使工夫论作为研究视野契合于梁漱溟的心理学思想成为可能,并使之有别于既有的心理学史和本土心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维果茨基堪称心理学的巨人,在现代心理科学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迄今为止我国对维果茨基的研究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期间走过了由不重视到重视,由分散研究到有计划有组织研究的道路。全国维果茨基研究会自1998年成立以来,我国学者对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应用和实证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对《周易》心理学思想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可以从研究成果、研究热点、研究领域、影响范围、应用性等方面分析已有研究的特点。已有研究的不足体现在:研究人员少;系统性差;经验化强,严谨性差;表面化;个人化;存在空白点;经、传混淆;重义理,轻象数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今后该领域研究的总体指导原则,并尝试提出了具体建议:加强多学科合作研究;加强实证性研究;加强多领域全方位研究,构建完整体系;加强《周易》在组织管理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应用领域的研究;注意限定语境;继续推进国际化,规范学术翻译。  相似文献   

15.
徐仪明 《心理学报》2004,36(5):630-632
通过对《易经》中“心”、“思”范畴的探讨,了解其中心理思想的概貌。并通过对《观》卦爻辞的分析,较为深入地认识《易经》在认知过程、思维层次的探索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对先秦诸子所产生的较大的影响,从而证明《易经》为中国辩证逻辑思维之源。  相似文献   

16.
潘菽逝世已有30周年,中国心理学界缅怀他的最好方式之一是,弘扬他的三个心理学思想精义,将之体现在行动中,促进中国心理学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坚持潘菽“心理学是中间科学”的主张,使中国心理学研究的视角、方法与主题更加多元化; 秉承潘菽重视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遗志,提高研究成果的原创性水平; 落实潘菽关于中国心理学“要走我们自己的道路,有自己的特点”的倡议,努力建设中国特色心理学体系,使中国心理学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体系和灵魂上都真正获得独立。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上的先驱地位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蔡元培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上的先驱地位与贡献:留德跟冯特学习实验心理学,奠定了专业基础;扶持创建我国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和第一个心理研究所,奠定了组织基础;关于心理学性质与方法之思想,提供了方法学基础;重视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推动了儿童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文艺与美育心理之思想,开了我国现代文艺与美育心理学之先河;主张西方心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心理学研究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立先生撰写《平话心理科学向何处去》一文蕴涵着丰富的方法论价值与深邃的人文关切,对于活跃当今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谨以该文纪念陈立先生,进而引发相关的一些思考,以期对中国心理学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西方积极心理学运动是一场心理学革命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也是当今心理学舞台上比较活跃的一个领域,对于它的出现,有人认为这是一场心理学革命或心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该文仔细分析了积极心理学与传统主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关系,并对心理学发展中的革命性和非革命性变化的特点做了概括,最终得出结论:积极心理学从目前来看不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其本身并不存在研究范式上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20.
A traditional partition of cognitive phenomena into sensation, perception and thought is reintroduced in response to recent arguments (Rönnberg, 1990) for conditions that must be met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between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The suggested division seems grossly compatible with Ronnberg's basic aim and receives support from several different lines of inquiry, including single cell recordings in the brain, neurospsychology, computational studies of vision and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