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意识之自发性乃是贯穿于萨特早期哲学工作的核心问题。通过认定意识之自发本性,萨特相继在《自我的超越性》和《想象物》中得出"意识无自我"和"想象即自由"这两条著名命题。然而,对于自发性的讨论毕竟只隶属于先验论的工作范围,而萨特哲学之立意从一开始就指向了溢出纯粹先验论场域的超越论部分,并且正是在此立意的指引之下,萨特在构造以自发性现象学为实质内涵的先验论的同时,反过来标示出了先验意识由其自发本性而导致的对于自身的囚禁,后者尤其体现在在萨特看来实为对意识自发本性之本质洞察的病态意识体验之中。本文试图就透露在萨特早期文本中的这些问题作出梳理。  相似文献   

2.
教学中经常发现,心理学关于想象的分类难以说明一些想象活动的归属。例如.我们收听一部刚出版的小说的播讲,头脑中形成的有关人物和情境的形象,是无意想象还是有意想象?按一般的分法,它是再造想象,归属有意想象。但从有无预定目的看,又属无意想象。再如梦,普遍认为它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但又常讲人在梦境中可以解决问题,象凯库勒解决苯分子结构式、门捷列夫解决元素周期表等,这种创造性的想象活动一般划归有意想象。幻想既然说它是特殊的创造想象,自然属有意想象的范畴,但梦境中的大量形象,人们并不怀疑它具有幻想性。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3.
徐法超 《现代哲学》2005,(2):102-106
无论再现论还是表现论的文艺观念,都肯定文艺活动的想象性质,并试图在此基础上理解文艺活动的区别特征。而这也同时产生了论证想象活动的真理性的要求,只不过在西方形而上学思想传统和符合论真理观念的限制下,对想象理解还包含着许多内在的困难。本文试图说明这些困难,并指出由西方现当代人文主义哲学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4.
想象是自然和平常的心灵能力,且自然想象品种丰富,似乎是相互异质的。有哲学家认为,通过想象可以获得哲学知识。但哲学认知需要何种想象?胡塞尔构建了纯粹想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想象变更的方法,以获得关于概念或本质的知识。本文从意识活动和想象对象方面阐明纯粹想象的一般结构,以及与想象性的自我与世界的关联。纯粹想象具有纯粹性、自由主动性以及直观性等特征。此外,本文还回应了关于结构和特征刻画的相关争论。胡塞尔设计了想象增强的方法以超越现实的世界,达到可能对象空间深远的区域,检视某类事物可能事例的稳固特征,揭示其本质结构。这种增强方法显示哲学研究的主体间性维度。  相似文献   

5.
从胡塞尔到萨特的现象学运动,在科斯嘉之外,开辟了另一条从反思出发来说明规范性的思路。在给予-所予的先验意识结构中,胡塞尔将规范性看作是源于意识所予的观念性,并以反思的体验转换特征来界定情感,再以情感意向性来阐明价值。虽然萨特拒绝了胡塞尔反思概念上的行为把握特征,但仍在客体把握特征下来理解情感。这种情感就是焦虑,它既是对虚无的领会,也是对自由的意识。因此,萨特坚持了意识的给予-所予结构:焦虑意指着我的自由,但在自我把握之中所予我的则是价值,即我在世存在的意义。萨特对胡塞尔的价值理论的批判性阐发,虽然回到康德式规范性的思路,却部分承纳了胡塞尔的规范性框架,并与之一道证成了反思性情感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6.
思维与想象都是人们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在歌唱艺术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内容是作品的思想情感,必须依靠对歌词正确的理解,才能将其生动地表现出来。正确理解来自人们的思维活动,一个歌唱者,只有启动思维和想象,才能把握和领悟歌词内容,才能用歌声表现出语义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才能为欣赏者所接受,产生审美共鸣,因而歌唱中的这种思维和想象是每一个歌唱者所必须经历和完成的心理过程。人们在参与歌唱的实践当中,得到了感性知识经验的积累,经过概括、加工,形成了对声乐理解的概念。正确声音概念的形成是与思维、内耳听觉、感性知识分不开的。歌唱…  相似文献   

7.
科林伍德后期回归了英国传统经验论哲学的立场,并从心理经验的微观层面对想象予以探究,提出了想象在心理经验结构中的地位的理论。在科林伍德看来心理经验具有三个结构层次,想象位于感觉经验向理性经验发展的中介环节,其心理内容是经过意识洗礼的以观念形态存在的想象物。通过对艺术经验、艺术表现等内涵及类型的分析,科氏阐明了想象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初步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审美经验理论。  相似文献   

8.
1968年常被说成改变了我们对什么是政治的感觉.对于巴黎和西方数不清的其它城市里成千上万的年轻示威者来说,政治突然从马克斯·韦伯所喜爱的那种比喻,即在硬木板上缓慢地打孔,变成了像对这样一种能力的再投资,即使人的生命可与感知现实的束缚相抗争:"成为现实主义者,就是要求不可能之物",这是另一个流行的口号.从那时起直至现在40年间,总的来说,也许除了1989年11月的柏林墙倒塌以外,政治往往是在缓慢地打孔,而不是处在想象的潮起浪涌之中.然而,尽管政治的确是一个不断出现在我们话语当中的对象,我们却很少稍事停留,对它加以定义.这正是我在这篇文章里想做的事:在对社会性(the social)的某种理解的基础上,我将首先尝试尽力完成为政治提供一个定义这项任务.然后,我将按照四种能够使其得以阐明的哲学范式,即商谈(dis-course)、判断(judgmerit)、承认(recognition)和赠予(gift),对政治的某些构成性要素(constitutive moment)进行观察.最后,我将回到政治对想象的关系这个问题上来,把它从作为1968年的一个起点的那种直接的简化(short-circuit),重新塑造为一种反思性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一方面批判了自己早年持有的瞬间主义时间观,认定瞬间观念有碍于对时间本性的理解,但另一方面,萨特非但没有因此剔除瞬间观念,反而将之作为刻画时间化-虚无化机制的理论工具。鉴于此,有学者指出,在时间问题上,萨特终究没有放下瞬间主义立场。从考辨这一观点得以成立的条件出发,本文将重新考察萨特所理解的瞬间观念,并试图表明:(一)萨特反瞬间主义的核心是驳斥自在式的瞬间观念;(二)被萨特重解为虚无的瞬间观念既与其时间理论相容,亦为后者所不可或缺;(三)萨特意义上的自由正显露于这一虚无的瞬间。  相似文献   

10.
“说而不说,不说而说”的说法是钱钟书先生首先提出来的。他说:“李商隐《赠歌妓》第二首:‘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赵汝(艹光)《如梦令》:‘归未!归未!好个瘦人天气!’;此又直言消瘦,不假物示意者,则以李清照《凤凰台上忆以箫》:‘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最为警拔。盖‘独自多’与‘归未’点明‘瘦’之故;李词不言‘瘦’之缘由,而言‘病酒’、‘悲秋’皆非‘瘦’之缘由,如禅宗所谓无‘表言’而只‘遮言’,名学推理所谓‘排除法’(method of difference),以二非逼出一是来,却又不明道是何,说而不说,不说  相似文献   

11.
水北为阳     
今年第二期《逻辑与语言学习》的《地名的逻辑分析》一文,有这么一段话:“不少地名还是名实相符的。‘河北’就在黄河以北,‘山西’就在太行山以西;‘山东’当然在太行山之东……‘汉阳’又确在汉水之阳;‘汝阳’也在汝河之南。如此这般,使人见名知地……”联系上下文看,作者是将“阳”当作“南”理解的。“汉水之阳”也就是“汉水之南”的意思。这样理解是否正确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对“阳”字的第一条解释是“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又引用了  相似文献   

12.
晚清知识分子梁启超在探索“新”的社会制度、启蒙“新民”方面,展现了无比的热情.梁启超力求以“新”的形式,来呈现他对晚清社会走向“宏大叙事”的理解和定位.《新中国未来记》就是按照他的政治理想所想象和展开的,是他的“中国梦”.从该小说对未来国家的构想、小说叙事时间的表现和小说叙事的多重声音中,我们看到该小说集个人的政治诉求、国家政法制度与社会集体想象于一体,显示了政治小说的特有文体特征.因此,它是我们理解近代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例.同时,它也为我们今天的“中国梦”打开了一扇幻想的大门.  相似文献   

13.
当前学界常以"音乐"、"乐曲"等概念来解释先秦文献中的"乐",这是有局限性的。其实,先秦时期的"乐"是综合了"诗辞"、"乐曲"、"舞蹈"等艺术元素而近似于"戏剧"的一种社会活动。除去借助"乐曲"之演奏来影响受众之听觉外,"乐"更通过舞台表演对受众之视听感官产生协同作用,影响和塑造受众的德性人格,从而达至"成教"的目的。这种"以‘戏’解‘乐’"的理解方式在诠释相关文献时更具优势。同时,我们应该在"以‘戏’解‘乐’"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乐’中之‘音’"、"‘戏’中之‘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一、想象、客观现实与艺术的真实性在人的心理、意识的辩证统一的联系系统中,想象给艺术家用意识中储备着的丰富的感性映象,即表象作为素材而以极大的自由来创造艺术形象的观念的存在形式。艺术家借助于想象可以无拘无束地、不受任何规范地来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艺术家的想象既可以驰骋到悠久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又可以飞翔到万里迢迢的他乡异国和远离人间的  相似文献   

15.
想象的功能     
想象是人的一种本能。心理学上指出:想象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人类活动的广阔领域中,想象不断地被应用并且发挥着它的无穷无尽的奇特功能。 艺术审美的飞翅 艺术作品的欣赏中,想象是“艺术审美的飞翅”,一首诗、一支歌、一幅画、一出戏、一部电影……我们被想象的飞翅带入作品的意境中去,那是一个个深邃的艺术空间,扑朔迷离,绚丽多姿。想象在其间遨游,领略无限风光,唤起种种审美的愉悦感。不仅如此,想象还能引发我们的思索,去填补作者留下的“空白”,使我们感悟到作品的“象外  相似文献   

16.
现象学的一个明显特征在于对传统身-心问题的系统回应,而重塑秩序的任务吁求刷新相应的哲学策略与方法。在现象学语境下,这一关于秩序想象的哲学调节呈现出一条明显的脉络:从胡塞尔力图对意识活动与意识对象之间“切中”关系的阐明,系统化为海德格尔对日常经验之“形式指引”的存在论分析,并在梅洛-庞蒂那里深化为对“诞生状态”的结构-知觉秩序的详细刻画。重要之处在于,贯穿于现象学秩序想象的一个核心操作在于对标识为“开端”的秩序形式给予哲学的检视与规定。  相似文献   

17.
在艺术作品的欣赏中,想象是“艺术审美的翅膀”,一首诗、一支歌、一幅画、一出戏、一部电影……我们被想象的翅膀带人作品的意境中去,那是一个个深邃的艺术空间,扑朔迷离,绚丽多姿。想象在其间邀游,领略无限风光,唤起种种审美的愉悦情感。不仅如此,想象还能引发我们的思索。填补作者留下的“空白”,使我们感悟到作品的“象外之象”,“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18.
姚永抗同志在他的《要全面理解“一分为二”》一文中,(見《光明日报》1964年6月12日)针对我的文章:《“合二而一”不是辯证法》,提出要全面理解“一分为二”。在姚永抗同志看来,艾恒武、林青山同志的观点不够全面,而項晴同志的文章更不全面。姚永抗同志在以不要完全否定“合二而一”命题为借口,提出了他的所謂“全面”的理解。姚永抗同志认为,“企图用‘合二而一’来代替或补充‘一分为二’的做法,是对‘一分为二’片面理解的表现”(指艾恒武、林青山二同志的观点),但“以‘不是辯证法’来籠統地加以否定也是不对的”。姚永抗同志的“全面”理解认为,“‘合二而一’也可以理解为矛盾的同一性的一个侧面——对立統一规律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因此,‘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不能說是根本对立或‘针锋相对’的。如果有对立,也只是部分与整体的对立,艾林二位提出‘合二而一’的思想不能被当作用形而上学代替辩证法,而只是对‘一分为二’作了片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一堂励志课上,有人问励志大师,怎样才能走出一条人生之路来?"你们说说看,人生之路的路是怎样写的呢?"励志大师问。"左边是一个‘足’,右边是一个‘各’字。"台下的一位年轻人回答。"这位年轻人说得很对。"励志大师说,"人生之路在哪里呢?正如这位年轻人所说,人生之‘路’,就在我们‘各’自的‘足’下。"人生之"路",不在遥远的天边,而在我们"各"自的"足"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为人生之"路"就在我们"各"自的"足"下,所  相似文献   

20.
认知科学通常把智能系统理解为一个信息加工系统。这种信息加工系统也可以称为物理符号系统或符号操作系统。这种把智能归结为符号操作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怀特海。怀特海在1927年的《符号主义》一书中曾提出:“人的心智是符号地进行活动的,即经验的某些成分发出意识、信念和情感,而这种活动关联着经验的另外的成分。这些成分的前一个集合就是‘符号’,后一个集合则构成了符号的‘意义’。这种符号转化为意义的有机的功能称为‘符号的所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