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农业是一种生态可持续、利益共分享的普惠型农业。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讲,生态农业的伦理"应当"就是保有并发展土地和生态系统的生命价值,以此为前提获取经济价值。就人与人的伦理关系而言,生态农业的伦理蕴涵在于摆脱资本逻辑和工业理念的控制,以生态农业构建平等互利、共信负责、合作共赢的人际关系。生态农业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共赢,追求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普遍利益的实现,维护生态正义和社会正义。海南生态循环农业同样应承担双重伦理"应当",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绿色兴农、共享富农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伦理生态视阈中的医学伦理精神诠释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本体思维的"原子式探讨"不能实现医学伦理精神的现代建构。由本体伦理思维到伦理生态思维的道德哲学范式转换为探讨医学伦理精神提供了新的思维向度和价值资源。伦理生态视阈中的医学伦理精神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张力系统,其建构在于:重建伦理主体的自身精神生态、"医学伦理—卫生经济"政策生态、医学伦理—社会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3.
基于本体思维的"原子式探讨"不能实现医学伦理精神的现代建构.由本体伦理思维到伦理生态思维的道德哲学范式转换为探讨医学伦理精神提供了新的思维向度和价值资源.伦理生态视阈中的医学伦理精神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张力系统,其建构在于:重建伦理主体的自身精神生态、"医学伦理-卫生经济"政策生态、医学伦理-社会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4.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价值满足缺失及伦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农村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但农民却不断逃离乡村的怪象。这使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因主体流失而面临瓶颈。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民以自豪感为核心的本体性价值满足和以成就感为核心的社会性价值满足发生了严重缺失,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体不能为作为农民感到自豪,不能为作为农民而拥有较高社会地位和道德尊严。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是:必须转变"农民落后"的伦理观念,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收入。当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获得较高本体性价值满足和社会性价值满足之后,就不会再逃离家园而热衷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的过程是生态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建构过程,前者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后者表现为多元主体利益协调。国家治理的生态伦理价值目标是生态文明,其具象化目标即美丽中国。国家治理的善性决定于其伦理合理性,而伦理合理性又决定于明确、合理的生态伦理价值定位。顺应生态伦理的生态治理为国家治理生成合法性,不仅因为生态治理具有广泛的认同基础,并致力于实现生态正义,还因为有效的生态治理满足善治的全部条件。  相似文献   

6.
行旅生活经由步行时代、马车时代到现在的机动时代,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行旅伦理,行旅活动中独特的伦理价值和意蕴通过行旅主体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等方面显现,分别为行旅的生命与德性意义、行旅人际伦理、行旅社会伦理、行旅生态伦理等。由此,可以将"行旅伦理"的意涵理解为:在人们的日常行旅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对个体的人格和人生塑造、人际交往和社会风尚有着影响的价值观念体系,以及行旅生活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良序美俗。行旅伦理对于主体自身的德性价值体现为:行旅活动有助于主体自然生命的健康和发展,有助于主体精神生命的促进和升华,有助于主体价值生命的追求和构建。  相似文献   

7.
从环境立法的价值取向来看,自然权利难以作为环境伦理的核心范畴,也难以作为环境法规的操作性概念;环境权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着实然性确立问题和确定环境权受到损害的请求问题。国际环境法规在创制方面,它的目标及价值宣示与其执行中所具备的技术、方法、手段不相匹配,可操作性差;在立法利益基础方面,它在名义上是为了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结果,而实际上是各种利益主体为了自身利益相妥协的产物。环境伦理的制度化困境意味着环境伦理的实现绝不是平坦之途,但也并不否定环境制度对于环境伦理的承载和转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义是在人类的现实处境下,处理现实利益关系的政治智慧,其实质是人类运用认知理性、实践理性和自由意志的主体能力,以自由和平等为价值目标,在现实的利益协调和分配关系中所把握的一个"度"。由此可见,"正义"形式的背后是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现实的利益关系,抽象的正义理念需要通过把握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形态来予以揭示。我们把正义的现实形态区分为普遍正义、具体正义和程序正义。普遍正义是社会合作的伦理基础,具体正义通过"求同存异"维护公共利益,保护个体利益,程序正义则是追求社会治理工程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袁梦倩 《学海》2015,(4):55-61
大数据使"隐私"的边界与隐私保护的内涵变得更为复杂。近年来欧盟提出的关于信息主体的"被遗忘权"扩展了隐私保护的内涵。"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信息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社会意涵。而围绕它的争议又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对隐私边界的重新协商,是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商业利益等多元利益的博弈与调和。  相似文献   

10.
闫涛 《哲学分析》2023,(1):148-158+199
主体性是进行独立价值判断以及伦理探讨的前提,也决定着人工智能及其伦理探讨的阀域。没有主体意识的人工智能仍属于技术工具范畴,其伦理的探讨仍囿于种际伦理视域;拥有主体意识的人工智能可以进行独立的价值判断,才能生成自身的道德规范。人工智能伦理的哲学思考以人工智能的主体性设定为基础,集中探讨人工智能伦理的理论前提、人工智能伦理的边界,以及建构人工智能伦理的可能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网络红人"形成原因的伦理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木子美现身网络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红开始,"网络红人"已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对象."网络红人"的出现,既有客观的主体虚拟的原因,也有主体自身的角色变换及相关主体的评价失衡原因,因而"网络红人"的形成实际上是网络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技术的产物,也是人与人之间新的伦理关系的产物,是新的利益关系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道德经验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经验指的是人们在利益关系境遇中既可维护或获取自己的利益,又能表明自己是"道德人"的经验.它直接来源于人们的生产与交换关系、生活与消费关系、相处与交往关系,具有自发性、群众性、普适性和连续性等特点,本质内涵是"趋利避害",反映人作为价值主体的本性.维护现实社会基本伦理秩序的道德其实多为道德经验,而体现人类社会道德发展进步客观方向的则是道德经验的整合形式.  相似文献   

13.
今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宰食野生动物的关注。这次疫情不仅是对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考验,也是对健康伦理、消费伦理、生态伦理的拷问。人类对野生动物的道德义务,与其说是人类对弱势群体的一种同情,还不如说是人类作为"弱势群体"的一种自保。滥食"野味"已经彻底挣脱人的"需求"范围,进入了无限膨胀"欲求"的程度,从人的本性或本质出发,不可能找到滥食"野味"的合理向度,即使是对于野生动物的伤害,也只有在为保全人类基本利益时才具有消极的较弱合理性。因此,健康伦理要求我们坚持健康饮食的原则,履行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的伦理责任;消费伦理要求我们坚持消费文明的原则,用伦理道德来约束、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生态伦理要求我们坚持生态文明的原则,重建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所有生物构建"生命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陆礼 《道德与文明》2007,(6):104-106
目前关于交通伦理的研究尚处于关注具体问题的各论性初级研究阶段,其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人本原则"引申出的"安全"、"便捷"、"公正"、"舒适"、"生态"原则为价值向度,对交通主体之间、客体之间、交通主客体之间多方面的伦理关系及其矛盾冲突进行理性的审视、质疑、评判,论证,寻求伦理权衡机制与解困的共识,从而为交通从冲突走向和谐提供伦理导向与支持.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应用伦理学正在从理论走向实践,信息技术、医学伦理和计算伦理的兴起和发展,使得应用伦理学尤其是信息伦理学正逐渐发生设计转向。这种转向的主要体现就是价值敏感设计理论的兴起,这种观点主要来自伦理学层面的"理论-应用-设计"和信息技术层面的"技术-社会心理背景-道德价值"的理论变化。价值敏感设计建立在概念、经验和技术三个层面相结合的集成方法基础上,同样的分析在大数据领域内同样具有可行性。大数据技术也可以从这三个层面来分析:概念分析层面的数据伦理概念分析、技术分析层面的算法伦理分析,以及经验分析层面的实践分析。价值敏感设计理论的发展能够推动大数据伦理的进步,并且能够为大数据技术提供一定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民生伦理"蕴含于民生的伦理品性和伦理的民生倾向.古希腊罗马时期思想家们就融民生与伦理于一体,提出了德性的目的在于幸福生活等观点;近代西方伦理在论证如何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协调起来时,更加凸显了对民生问题的伦理反思;当代西方则把民生问题作为伦理道德的中心视界,对福利与民生、关怀与民生、生态与民生、幸福与民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思考.批判性地审视西方伦理学中的民生伦理思想对我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轿车交通的伦理问题——作为技术伦理学的一个典型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以轿车交通为代表的现代交通技术进行了伦理分析 ,轿车交通表现了人—技术—社会—自然之间多层次的道德与利益关系。轿车交通引起的社会公平性问题、生态伦理问题、车祸与技术人道主义等问题 ,都值得正处在轿车消费高速增长期的中国的关注和思考 ,以减少现代化进程中的成本 ,争取经济发展与道德完善同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尊重教师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应当把"尊重教师"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伦理的一项重要原则。尊重教师之所以应当成为教育伦理的一项重要原则,从根本上说,是"尊重人"这一普遍的社会道德原则在教育活动领域中的重要体现和要求。只有尊重教师,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主体积极性,实现教育事业利益的最大化。尊重教师原则,要求尊重教师的道德人格、尊重教师的正当利益诉求、尊重教师的教育民主和自由权利、尊重教师的生命财产安全。倡导和践行"尊重教师"的教育伦理原则,需要创设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化机制和社会公共政策、教育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本质上是一种内蕴伦理意涵、伦理精神和伦理价值的伦理共同体。把人类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尊重世界各国人民的平等生命健康权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价值主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核心是加强全球卫生健康治理合作。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所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和原则,也是体现和彰显全球卫生健康治理价值共赢的伦理原则。作为建设健康世界和保护人类共同地球家园的根本大计,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内蕴和贯穿着对人类生命健康与生态环境、人与自然以及生态利益与生态责任辩证统一关系的理解,是人类生命健康与生态安全一体化的伦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市场机制作为社会组织生产活动的高效工具,"嵌含"于特定的社会关系结构中,承载着平等化、自由化的道德作用和社会政治意义。然而,资本逻辑所驱动的自由主义市场机制导致了市场价值对社会价值的排挤以及对公共美德的"腐蚀"。对于推动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言,必然需要从中国社会自身独特的伦理传统中演进出与之相适应的、并相互支撑的伦理价值,从而为市场边界向公共领域和良好生活的扩张设置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