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6 毫秒
1.
陈琳  钟罗金  冷英 《心理学报》2017,(10):1277-1286
词优效应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关于英语母语者和汉语母语者的研究都发现了词优效应。本研究关注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的中文词汇加工中的词优效应,共两个实验:实验1考察汉字的频率对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中文词汇加工中词优效应的影响;实验2考察汉字和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词汇的结构)对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中文词汇加工中词优效应的影响。实验1的结果发现,字频并未对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中文词汇加工中的词优效应产生影响,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在高频字和低频字的识别中都出现了词优效应,且词优效应的大小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在高、低频字的识别中都依赖于自上而下的词汇水平的激活。实验2的结果发现,汉字和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词汇结构)影响词优效应,相对于并列结构的词汇加工,在偏正结构的词语加工中更容易出现词优效应。这个结果表明词汇的结构通过影响词水平和字水平之间的交互激活,进而影响中文词汇加工中的词优效应。  相似文献   

2.
动词信息在汉语句子加工早期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控制了汉语句子的及物动词与其直接宾语之间的搭配合适程度,分别利用听觉词汇监控和眼动技术,研究了动词的“宾语选择性限制信息”在句子加工早期的作用。实验发现动词与宾语搭配上的各种违反对目标名词(宾语)的加工产生了即时效应。结果表明,包括语义信息在内的各种词汇信息被通达后立即参与了汉语句子加工。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汉语口语词汇识别过程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眼动方法,结合视觉-情境范式,通过2个实验考察了不同语境条件下声调对汉语双字词听觉词汇识别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不同语境中,三种竞争词各自的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无关控制词;(2)在低限制性语境中,高频词的凝视时间显著短于低频词;(3)在低限制性语境中出现词频效应。该结果表明:音段信息、声调都能够影响口语词汇识别过程,实验结果支持TRACE模型。  相似文献   

4.
以小学儿童为被试,基于语义和字形的启动范畴判断作业,考察儿童高频汉字识别中形音义信息激活的情况,结果表明:(1)在瑶语儿童汉字识别中,字形促进效应最为显著,语音的激活效应虽较明显,但难以区分音、义的时间进程;(2)随年龄增加儿童语义的激活效应不断加强;(3)形音激活时间既受汉字使用频率、实验任务、被试影响,也受SOA、实验基线及第一母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汉语词汇产生中语义、字形和音韵激活的时间进程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通过图画-词汇干扰实验范式探索汉语单字词产生中语义、字形和语音激活的时间进程。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综合表明:当SOA为-300 ms~0 ms时,存在语义抑制效应,当SOA为-100 ms~100 ms时,存在字形促进效应,当SOA为100 ms时,存在语音促进效应。实验结果支持交互激活理论的观点。实验成功地分离了字形促进效应和语音促进效应,确定了语义、字形和语音这三种信息在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通达的先后次序,讨论了字形信息在词汇产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被试是否在实验中使用了策略。  相似文献   

6.
汉语逆序词的加工─—词素在词加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个实验以汉语道序同为实验材料,采用语义启动范式,考察了词素在汉语双字词识别中的作用及其在时间进程上的变化。实验一发现,在SOA为157毫秒时,逆序词的呈现不但能促进与之有联想关系的目标词(语义启动)的词汇判断时间,而且也能促进其逆序形式的语义联想词(逆序启动)的词汇判断时间,两种启动效应之间没有差异。实验二和实验三则发现在SOA分别为314毫秒和57毫秒时,逆序词的呈现只对其联想词的词汇判断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其逆序形式的联想词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实验四在更为严格的实验条件下支持了实验三的结果。研究结论为:1)同素单元的激活在词的识别中起一定作用,但并不是词的识别的必经阶段;2)在时间进程上,词素单元的激活先是由弱到强,然后逐渐减弱,而整词单元的激活为稳定的上升过程;3)词素的位置信息的加工落后于词素单元本身的加工,发生在词汇加工的晚期。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的创造性加工过程:新颖N400与LP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比较在语义违反范式下网络语言和标准汉语的语义加工差异。结果发现:(1)不管是网络语言还是标准汉语,相对于语义一致条件,语义不一致条件在400 ms诱发了一个更负的负成分,但网络语言的经典N400差异波具有更晚的潜伏期和更长的持续时间;(2)溯源结果发现,网络语言和标准汉语的经典N400差异波的早期和晚期的定位均分别定位于丘脑和前扣带回,表明N400延迟效应是由个体对网络语言相对低的流利度所致,反映了认知冲突的延续;(3)在语义一致性条件下,网络语言比标准汉语诱发了一个更负的新颖N400和一个更正的晚期正成分(LPC),分别定位于前扣带回和海马,二者分别反映了新颖网络含义的识别以及新颖语义信息的整合与新颖语义联结的形成。ERP结果支持了网络语言加工属于创造性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8.
采用语音启动技术,以第二语言为汉语的46名维吾尔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查了语音在维-汉双语者汉字识别中的作用.结果发现,维吾尔族被试在命名任务和词汇判断任务中都获得了语音启动效应,语义启动效应只出现在词汇判断任务中.结论:语音在维吾尔族大学生汉字识别中是自动激活的,而且语音的自动激活参与了语义通达.  相似文献   

9.
邹丽娟 《心理科学》2015,(6):1353-1358
听觉词汇识别是由声学信号激活语音最终通达语义的过程。来自行为、脑电、脑成像的研究发现在不需要外显字形任务的听觉词汇识别中,字形信息得到激活并影响听觉词汇识别。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听觉词汇识别中字形激活的一系列研究结果,发现阅读学习是字形激活的主要原因。文章总结了听觉词汇识别中字形激活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即字形的自动化激活与对语音表征的重组。最后结合汉字存在大量同音字的特点,指出字形在汉语听觉词汇识别中具有解歧的重要作用。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可以利用同音字和多音字分离出纯粹的字形因素,因此从汉语角度研究听觉词汇识别中字形激活,可以很好地补充拼音文字的研究,为揭示字形的重要作用提供汉语的证据,同时对于认识语言与阅读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汉语及物动词词典中宾语信息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利用认知行为反应时方法,操作汉语及物动词与宾语之间的搭配关系,对汉语及物动词词典中宾语信息的表征情况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随着动词与宾语搭配的语义违反程度的增大,反应时增加。这表明,汉语及物动词词典中存在比较精确的宾语信息,其宾语信息是以语义特征来表征的。  相似文献   

11.
汉语儿童早期习得动词和身体部位具有较一致的联结关系,但儿童在动词理解中是否能利用这种信息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32名两岁儿童和32名成人,要求他们在听到目标动词时,在一张目标图和一张分心图中识别目标词对应的黑白简笔画图片。结果发现,相比一致条件,当分心图与目标图动作发出的身体部位不一致时,儿童和成人都能利用这一信息快速识别动词,该语义效应发生于目标词开始播放后200~650 ms(成人)和300~1800 ms(儿童)时间窗口。研究结果揭示了年幼儿童如何利用语义信息来理解口语动词。  相似文献   

12.
汉语句子可继续性对句子理解加工的即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操纵动词与后接词的关系,来产生搭配异常并控制句子的可继续性,研究汉语词汇信息在句子加工中的即时作用。实验一利用跨通道技术,发现动一名词搭配异常对目标名词的加工有即时影响,形容词条件下可继续性对目标形容词的加工有即时影响;实验二采用眼动技术,发现名词条件和形容词条件下可继续性均有显著的即时影响。结果显示,语义等多种词汇信息被通达后立即共同参与了汉语句子加工。  相似文献   

13.
杨群  张清芳 《心理科学》2015,(6):1303-1310
采用图画-词汇干扰实验范式,考察了汉语口语产生过程中词频与音节频率效应、语音促进效应的认知年老化现象及其认知机制。结果发现,老年组的图画命名时间长于青年组,且老年组的词频效应和音节频率效应高于青年组,而语音相关效应低于青年组。老年组中词频和音节频率存在两因素交互作用,青年组则没有,这表明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心理词典中不仅语义水平和音韵水平之间的联结强度变弱,而且信息之间的作用模式发生了变化。研究结果为激活不充分假设或传输不足假设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4.
口语词汇产生过程中存在语义抑制和语义促进效应, 可能发生在概念准备和词汇选择或者后词汇水平阶段。本研究采用图画-词汇干扰实验任务, 变化图画与词汇出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 SOA), 运用脑电技术考察口语词汇产生中语义效应发生的时间进程。结果显示, 当SOA为0 ms时表现出语义抑制效应, 语义效应发生在词汇选择阶段(344~418 ms); 当SOA为-400 ms时, 语义效应发生在概念准备阶段(0~76 ms)和词汇选择阶段(274~390 ms); 460~594 ms时间窗口内的语义效应可能表明讲话者对语义信息的自我监测。词汇产生中存在语义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的权衡, 影响了行为结果中语义效应的方向, 上述发现支持了口语词汇产生的词汇竞争假说。  相似文献   

15.
词汇习得年龄和频率对词汇识别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三个实验考察词汇习得年龄和频率在词汇识别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词汇习得年龄是影响汉语双字词词汇识别的重要因素,表现为早期习得的词汇比晚期习得的词汇更具有加工的优势。词汇习得年龄和频率独立地影响汉语双字词的识别过程.它们之间的效应是一种相加的关系。本研究还对词汇习得年龄效应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以90名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判断任务,探讨了SOA在57ms、157ms和314ms条件下汉语双字复合词语义、词类和构词法等词汇信息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结果表明,在57ms时语义信息已经被激活,在157ms时语义和词类两种信息均被激活,在314ms时激活了语义、词类和构词法三类信息。汉语双字复合词识别中最先激活语义信息,接着激活词类信息,构词法信息激活最晚。语义和词类信息激活后,随着SOA增加,其激活强度有增强的趋势。语义信息在整个词汇信息激活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刘钰  陶云  刘艳 《心理学探新》2011,(6):520-524
采用语义启动研究范式,探讨傣族小学2、4、6年级汉语词汇和语音的语义通达特点。结果表明:1)对图片语义的提取存在学习年龄效应,2年级的反应时显著长于4、6年级;2)汉语词汇和语音都能显著促进图片语义的提取,但语音促进作用更明显;3)汉语词汇对图片语义提取的促进作用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汉语语音的促进作用随年级的升高而减少。  相似文献   

18.
采用语音启动技术,以第二语言为汉语的46名维吾尔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查了语音在维一汉双语者汉字识别中的作用:结果发现,维吾尔族被试在命名任务和词汇判断任务中都获得了语音启动效应,语义启动效应只出现在词汇判断任务中。结论:语音在维吾尔族大学生汉字识别中是自动激活的,而且语音的自动激活参与了语义通达。  相似文献   

19.
词汇识别与记忆受到词汇之间语义联想关系的影响。鉴于自由联想方法建立词汇语义联想关系的局限性, 研究者们提出用共现联想法建立词汇之间的语义联想关系。本文对词汇共现频率视角下的语义联想效应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进行分析发现, 语义联想的丰富程度和关联程度影响词汇的加工; 与少语义联想词相比, 多语义联想词导致P200波幅增大和N400波幅减小; 语义联想加工涉及的脑区主要是额上回和左内侧颞叶区域。未来研究需要探讨自由联想法和共现联想法建立语义联想关系的差异, 基于共现联想法进一步地探究语义联想的行为规律和神经机制, 并从共现联想的角度开展汉语语义联想效应及神经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采用词汇联想实验,通过两项实验探讨了翻译训练对大学生心理词汇概念联结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翻译专业大学生的母语心理词汇与二语心理词汇概念联系特性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母语,二语的概念联系较多受语音和字形等非语义联系的影响;②翻译训练和实践可促进大学生英语心理词汇的语义联结,减弱英语词汇语音和字形等语言形式的影响;③翻译训练和实践对大学生心理词汇的主题关联联系意识的促进效应高于对其分类学意识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