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总是落后于别的同学呢?在教学中,笔者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慢慢发现孩子学习落后的主要原因有时不是能力问题,而多数是因为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所致。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把他们的耳朵唤醒呢?  相似文献   

2.
很多父母都会认为自己不懂音乐,不会培养孩子,就把孩子交给培训课的老师。其实他们都忽略了家庭对于孩子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许不能给孩子较为系统的学习方法,但是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认识节奏、感受声音,引导孩子客观、正确的学习演唱技能或是演奏技能。  相似文献   

3.
儿童什么时候都可以学习电脑和上网,但不同年龄的孩子,电脑网络活动有所不同,父母的指导也不同。可将2~18岁的孩子分为6个年龄段。2~3岁:不要让孩子自己玩电脑和互联网,但可以看父母使用电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接触电脑的主要内容是:看动画片和适合他们兴趣的电子出版物。父母操作电脑时,可向孩子]示鼠标的用法,并让他们尝试使用键盘。4~5岁:让孩子使用电脑完成学习任务是不适宜的。这个年龄段,孩子最适合玩电脑游戏及使用教育娱乐软件,或学一些最初步的计算机知识。6~9岁:父母或许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很快熟悉网络,而父母不能让孩子…  相似文献   

4.
快乐这门课     
正朋友传来一段不知出处的对话,道尽多数人性之荒谬。弟子问老师:"您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老师答道:"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自己从来不会死亡,直至临死前,却又仿佛从未活过。"多数人皆活在上述状态,所谓生命简直成了"无意义之气球",在荒谬稀薄的空气中,任意飘浮,  相似文献   

5.
人类即将跨进21世纪,我们不无骄傲地携着20世纪所创造的伟大奇迹——卫星、电脑、生物工程、宇宙飞船等——踌躇满志地跨入新世纪,但同时也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在思考在探索,如何除去伴随着人类进步所产生的社会毒瘤——核武器、艾滋病、吸毒和犯罪、精神孤独和空虚等等;对此,全世界的政治家和有志之士都在绞尽脑汁想办法。然而,有多少人关心过我们的孩子?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面对知识的迅速增长,面对不堪忍受的升学压力,我们的孩子在高楼大厦中的电视机前逐渐长大。畸形的教育和不良的环境使很多孩子养成自私、胆小、内向、懒惰、缺乏爱心、意志薄弱等性格特征,他们感到孤独、空虚、无助等。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和心理问题。人们在疾呼:救救孩子!我们编发这组文章的目的既是为了对少男少女的一些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提供一些指导,也是为了引起更多人对孩子心理问题的关注。敬请在这方面进行研究或有体会的读者,参与对这一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孩子:1.爸爸妈妈不在家,电脑忘了设密码;2.集齐肯德基兑换券去兑奖,发现那只玩具熊特像同桌;3.上幼儿园的时候,给娜娜一块巧克力,她就亲了我一下;4.今天老师家里有急事,早下课3分钟;  相似文献   

7.
由于种种客观环境的影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生转变的因素相当复杂,但归纳起来,他们大约受到下列几种外在压力的影响:一、成就的追求:做父母的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就超过别人,或可以此炫耀人前。所以有些父母便送孩子去学琴棋书画、电脑或运动。却不了解他们本身的性向和志趣到底是什么?为不使父母脸上无光,孩子不断勉强自己去追求虚名  相似文献   

8.
帽子的故事     
在美国洛杉矶地区的一个小镇里,笔者友人夫妇和他们7岁的孩子生活在那里。一天,孩子从学校回来,闹着要一顶新奇的帽子,戴着去上学。友人问他,天气不冷,戴帽子干什么?孩子说,是老师叫他们全体同学这么做的。于是,友人太太带着孩子跑遍了镇上所有的商场才买到一顶合适的帽子。从此孩子天天戴  相似文献   

9.
研究儿童成长与行为的外国专家珍·福尔,为家长们提供了让孩子安全接触陌生人的几种方法。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往孩子总是要生活在社会中的,对他们而言,绝大多数人是陌生人。若你的孩子丢失、受到惊吓或是受伤,多数时候只有陌生人才会给他们提供帮助。所以,要鼓励孩子多与陌生人交往,这样,当孩子遇到麻烦时才会有信心向陌生人寻求帮助。从不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坏人的诱骗,因为他们没有经验,没有机会增强自己对陌生人的判断能力。因此,最好多和他们一起与陌生人打交道,当你与孩子一起和陌生人交谈时,孩子就会学到哪些人是可以与之…  相似文献   

10.
一件蓝裙子     
何留中 《天风》2011,(1):53-53
文阳老师来到偏僻的小镇支教,上课第一天,她发现这里的孩子大多脏兮兮的,尤其一个七八岁的女孩,长得倒是清秀,而身上那股酸不溜溜的味,让她心里难受。文老师耐心地为小女孩洗脸,除净了污垢,小女孩露出清秀的面容。文老师想找女孩的家长谈谈,她猜想那家长一定是为养家糊口奔波忙碌,每天无暇照顾孩子。如何帮助孩子和她的父母而不伤他们的自尊心呢?文老师一直在心中惦念。  相似文献   

11.
远去的游戏     
正真是羡慕如今的孩子,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他们便拥有那么多的玩具,什么声控的、光控的、遥控的……还有在电脑、手机上的玩的很多恕我叫不上名儿的游戏。乐趣,仿佛是触手可及,按个开关便能铺天盖地。好酷啊!儿时的我们,却有段不一样的时光。虽然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却一点儿也没能削减我们玩的欲望,相反,那些花样多如繁星的游戏。如今回首起来,那美美的  相似文献   

12.
<正>总是被赞扬而焦虑的孩子“老师,我爸妈已经对我够好了!他们从来不会给我学业上的压力,每次考试都是鼓励我,安慰我,还说在他们眼中,我就是最优秀的孩子,说他们相信我……可是,我还是好焦虑啊,每次考试前我都睡不着觉,我好希望我能把成绩考好一点,可是我做不到。”女孩坐在椅子上向我诉说着她的烦恼,她的眉头紧紧地皱着,  相似文献   

13.
任性孩子最难伺候 “我可把这一代比作什么呢?它像生在大街上的儿童,向其它的孩子喊叫说:我们给你们吹了笛,你们却不跳舞;我们唱了哀歌,你们却不捶胸。若翰来了,也不吃、也不喝,他们便说:他附了魔。人子来了,也吃也喝,他们却说:看哪!一个贪吃嗜  相似文献   

14.
一、背景 2014年3月的一天早上,1.1班的一个小男孩~拐一瘸,艰难地走进了校门,面部大部分淤青,脸上挂着泪珠,孩子的语文王老师赶紧把他背到了办公室。我们轻轻地脱下孩子的衣服裤子,只见背、屁股、腿到处是伤,有的地方还在渗血。王老师哽咽说这孩子前天没有完成家庭作业,于是打电话与家长沟通,没想到孩子的父亲就把孩子反绑双手吊着狠狠地打了一顿。学校立即把孩子送往医院,并报警。  相似文献   

15.
一位心理学家到某幼儿园找老师。当时正值小朋友们自由活动,他们互相追逐,嬉戏打闹。这时有两个小朋友先是搂抱在一起,接着又一起摔在地板上来回翻滚。旁边七八个小朋友看见了,呼地拥了上去,一下子扑到这两个孩子的身上,你推我拥,又叫又嚷,显得十分兴奋,最后把压在最底下的小朋友弄哭了。老师听见哭声急忙赶来,看见这番情景,很生气地把孩子训斥了一顿,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深入,大中城市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达到了90%以上。独生子女的智力开发和早期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因而测查儿童智力水平的智力测验引起了家长、老师们的重视,并在许多大中城市普遍开展起来。然而,许多家长并不理解智力测验所得结果——智商的含义。有的家长把智商分数与学业成绩等同看待;有的家长得知孩子的智商较高便放松了对孩子学习的指导;也有的家长因孩子智商较低,而产生失望情绪,甚至放弃对孩子的培养。这些认识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老师或家长通过孩子、学生谈心,可以直接获取大量可靠的信息,为正确教育孩子提供依据;通过谈心,家长、师生之间的感情能得以沟通,使彼此增加信任感。另外,谈心也是解决孩子思想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能把“心”谈好。同一主题,同一内容,不同的人进行谈,效果往往会大相径庭。有的人很善“谈”,一谈就灵,问题迎刃而解;而有的却不善谈,一谈就崩,问题越谈越僵。这里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掌握谈心的技巧,尤其是谈心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8.
张维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22-222
第一次接触关键期是在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书中谈到为什么孩子会在一段时间内特别喜欢吃手,特别喜欢探索插座的小洞洞,为什么婴幼儿喝了糖水后拒绝喝白开水,为什么他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如果家长担心不卫生和安全阻止儿童,他们就会表现得很烦躁。  相似文献   

19.
<正>【案例描述】五年级开学报到的那天,新班级中有一个个子矮小的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叫小建(化名),是由妈妈陪同来报到的。孩子刚靠近教室,看见陌生的老师,就默默地站在教室门口,妈妈连忙说:"小建,这是新班主任胡老师,快叫老师好。"孩子头低了下来,既不看我也不叫我,对妈妈的话没有什么反应,默然地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当时我想可能我是新老师,孩子不熟悉,不好意思。我主动和他打招呼:"小建,你好!"正巧杨老师(已任教一年的语  相似文献   

20.
真实做人     
正小时候读书,班上同学多数都反感喜欢在背后向老师告状的同学,其中告状最积极的往往是最孤立的,没人愿跟他玩儿。我自己因为常常吃这种同学的苦头——有些"状"是告状的人瞎编的,对这种同学就不光是反感,而是很讨厌了,好多年都不肯跟他们说话。当然,那时候,告的和被告的都是孩子,都不懂事。长大了,才知道,"告状"并非什么坏事,上面说的那种"在背后向老师告状"其实应该叫告密。古往今来,许多人因为告密有功而荣华富贵。但即便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