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视觉运动信息加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研究者们用不同的方法,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来研究这一过程,同时也建立了一系列模型。其中早期模型通过研究昆虫和兔子等动物的视觉特征,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来描述视觉运动信息加工过程(Reichardt和Barlow等的模型);在早期模型基础上,近期模型则采用较为复杂的数学计算,把运动信息量化,以便能够在计算机上实现。这些模型包括时间协变模型、空间-时间梯度模型、线性运动感受器模型和空间-时间能量模型等。  相似文献   

2.
研究双眼性的深度运动知觉,结果表明,双眼视网膜象的速度差信息,在深度运动的速度检测中起重要作用;而速度比信息则有助于判断深度运动的方向,人眼感知的深度运动的速度大小正比于双眼网膜象的速度差,感知的运动方向则取决于速度比。提出人类视觉系统具有从二维网膜信息获得三维运动知党的双限性机制,据此解释了双眼视觉的速度检测特性以及所具有的0.2°的方向分辨率,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及日常视知觉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刘稚颖 《心理科学》1997,20(5):428-430
记录7名左颞叶癫痫病人和9名正常人在四种实验条件下的事件相关电位:(1)听觉脑干诱发电位,(2)红色闪光刺激,(3)陌生人噪音识别,(4)陌生人面孔识别。实验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在视觉信息加工中无差异,在噪音识别中病人的N150和P300波潜伏期大于正常人,表明其复杂听觉认知功能受到影响。红色闪光刺激和噪音识别条件下,病人的P100波幅大于正常人,说明病人对强刺激的物理强度有较高的反应水平,不易习惯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在运动图形识别过程中,有关图形的不同特征(颜色、形状等)的加工特性、方向性效应以及不同空间位置(或时间间隔)对图形识别的影响了探讨。结果发现,视觉系统在运动信息加工时,对目标的不同特征的加工存在不均衡性,加工的难度有差异。颜色的加工难度要比形状的加工难度小。视觉系统对不同运动方向上的图形匹配反应特性也存在差异,图形匹配过程受时间或距离因素的影响,匹配的反应时随着两个比较图形之间的空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5.
视觉运动追踪是运动知觉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构建视觉运动追踪的过程模型和分析每个阶段的认知加工任务, 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运动物体识别的本质。视觉运动追踪包括目标获取和运动追踪两个加工过程:目标获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目标与背景分离, 集中注意力加工追踪目标; 运动追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启动平滑追踪眼动和追赶性眼跳, 并发挥行为水平、眼动水平和神经活动水平的预测机制。目标获取同时受背景和目标的运动特征和身份特征影响; 运动追踪系统发挥预测机制的基础是客体表征连续性, 而客体表征连续性的建立同时依赖于目标时空属性和身份特征的编码加工。因此, 视觉运动追踪是视觉系统对客体运动信息和身份语义信息整合的结果。其中, 客体运动信息的加工特性已经获得了比较广泛的研究, 而语义信息加工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许淑莲  王小明 《心理科学》1998,21(2):102-107
本文以79例脑中风患者为对象,研究结果如下:1.自编ADL,再测信度和结构效度合格。2.一年前后ADL、DNF及疗效与同期测定的插棍测验、瑞文测验、小棍测验、临摹图形、说同类词及抑郁(一年后)有显著相关。3.初发病时这些指标及图形拼凑测验与一年后ADL、DNF及疗效也有显著相关。4.DNF1和ADL1对疗效有明显预测作用,可解释变量的35%(ADL2)、37%(疗效)和41%(DNF2)。单独心理变量可解释变量的27%(ADL2)、33%(DNF2)和21%(疗效)。  相似文献   

7.
跨通路识别汉字形音的偏差相关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罗跃嘉  魏景汉 《心理学报》1997,30(4):400-408
采用提高非注意纯度的“跨通路延迟反应”实验范式,研究汉字形音识别的跨通路注意事件相关电位(ERP),以偏差刺激ERP减去标准刺激ERP的早期偏差相关负波(DRN1)为主要分析对象。以15名正常青年为被试。结果发现:无论注意与否及何种刺激,听觉N1最大峰均位于额中央部,而视觉N1最大峰位于两侧枕部与颠后部,具有明显的通路差异性。在本实验条件下,听觉与视觉通路的DRN1与失匹配负波(MMN)在许多性质上相似,反映着对汉字形音识别的自动加工。根据波幅及其头皮分布特点,注意条件下的N350很可能是N200与N400的重叠,并主要表现出N400的特点;而非注意条件下的N350则可能是N200。N350的属性因条件而异,表明ERP成分反映的大脑加工机制具有可塑性。  相似文献   

8.
在汉字视觉识别中字形和字音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高、低频汉字分别进行音同、形似、义近和无关四种条件下的目标字的启动识别和倒掩蔽识别的研究,考察汉字视觉识别中字音、字形的激活和激活点问题。结果证实:(1)在汉字识党识别中,字形不仅参与而且在到达心理词典之前被激活;(2)在汉字视觉识别中字音也参与,但字音不在到达心理词典之前被激活,因而,不存在语音转录现象.汉字视觉识别过程符合“直通假设”;(3)从总的来看,字颇影响汉字视觉识别。  相似文献   

9.
张弢  李胜光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405-1416
通过光流信息来指导个体在环境中有效移动是我们视觉神经系统的一项核心任务。在灵长类的大脑皮层, 视觉运动的信息加工是由位于背侧通路的一系列脑区来完成的, 这一信息通路主要参与运动和空间动作的分析。在高级视皮层, 视觉系统很可能利用非视觉信息来补偿因眼动造成的光流模式扭曲, 以重建对自身运动方向的正确表征。根据目前研究进展, MST和VIP这两个位于顶叶的脑区都参与了自身运动认知过程, 并且对精确的自身运动方向判断是不可或缺的。本文系统介绍了近些年来在自身运动认知神经机制研究领域的进展, 尤其是神经生理学家们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在自身运动认知皮层处理机制方面的成果。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深入研究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方俊明 《心理科学》1998,21(6):481-484
本文认为当代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发展的特点是:(1)与高新科学技术结合.在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有较大的突破;(2)将自然认知与社会认知的研究结合起来,促使信息加工的研究能更接近人类实际的认知过程:(3)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不断扩大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为了迎接面临的挑战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应更充分地体现时代精神,坚持走实验研究和现象学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以及文理互补、多科渗透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高忆  鲍敏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7):1142-1150
视适应使得视觉系统可以连续地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 改善了对世界的感知。研究提示, 适应影响了对许多基本的视觉属性的加工, 诸如亮度、对比度、运动、颜色等, 也包括对复杂的刺激如面孔等。视适应发生于视觉加工流的多个阶段, 从视网膜到初级视觉皮层以及之后的脑区(例如纹外皮层, 梭状回面孔区)。关于视适应的机制解释, 已从早期的神经元反应疲劳解释发展成当今更流行的标准化模型理论等。最近的适应研究证明, 视觉适应由时间尺度上快慢不同的多重机制控制, 这被认为赋予了视觉系统有效应对环境中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陈婷婷  丁锦红  蒋长好 《心理科学》2012,35(6):1524-1529
人类可以从生物体的各种运动行为中获得丰富的社会信息,以满足社会交往的需求。视觉系统对生物运动信息的加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于对其他普通客体的加工能力。研究者们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来研究这一过程,同时也建立了一系列模型。其中早期模型关注视觉系统加工生物运动信息的过程和方法;近期模型则采用脑成像手段构建生物运动信息加工的神经网络。这些模型包含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从线性到非线性的哲学思考何曼杰非线性最初是作为一个数学名词出现的,它是指两个变量之间没有象正比那样的"直线"关系。这种非线性数学模型能够说明或解决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比如,采用了非线性模型以后,可以说明为什么同一前提会导致几种不同的后果,可以说明什么时候两种效应不能"叠加",这两种现象会怎样彼此影响,发生"耦合"作用。近年来,人of又将非线性数学模型和非线性理论推广到生物和社会领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于是,非线性成了各门科学普遍使用的概念。非线性是工程系统、生物系统、社会系统等一切实际系统所固有的动态属性,也是一切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因而,非线性是各门科学和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线性相互作用的特点是(1)独立性;(2)均匀性;(3)对称性。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特点是(1)非独立的相干性;(2)在时空中的非均匀性;(3)多体间的不对称性。现代科学对系统非线性本质属性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研究所形成的一些新的科学概念和范畴,必然要发生方法论的作用,促进科学和人类思维方式,认识图景的变革,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1)从简单到复杂;(2)从机械决定论到辩证决定论;(3)从封闭、被动到开放、能动。(  相似文献   

14.
张豹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2):228-239
视觉搜索是人类从作用于视觉系统的大量信息中选择相关信息进入信息加工系统的一种认知功能, 同时也是研究选择性注意的一种常用范式。工作记忆作为一种服务于当前任务信息的存储与加工的认知系统, 在视觉搜索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了深入了解工作记忆在视觉搜索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在梳理已有成果的基础上, 分别从工作记忆对靶子模板的储存、视觉搜索项目与靶子模板在工作记忆中的匹配及工作记忆对已检测过搜索项目的记忆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最后结论表明工作记忆确实在视觉搜索过程中起作用, 但其作用机制仍存在较多争议。  相似文献   

15.
时序信息提取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宏翰  黄希庭 《心理学报》1996,29(2):180-191
对时序信息加工的经典研究是采用新近性判断范型,结果发现其提取机制是以新近性为基础的逆向串行搜索过程。本研究采用新近性判断范型和早远性判断范型对时序信息的提取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结果表明:(l)提取时序信息既存在逆向串行搜索,又存在顺向串行搜索;(2)早远性判断和新近性判断任务对不同部分时序信息恢复的效应不同,其中早远性判断易化早远部分,新近性判断易化新近部分──表现为对相应部分辨别力的提高和正确反应潜伏期的缩短;(3)在不同的时序信息提取任务中,被试会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反转反应。  相似文献   

16.
观察了11名护士实习生在高温运动应激下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温运动应激可导致T3、T4、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皮质醇、IL—1明显升高。人格特质变化组应激前后T3、T4及淋巴细胞变化明显,而IL—1上升幅度小,提示机体对应激源的低反应性和异常人格特质对免疫的抑制作用。(2)T3应激时的变化值与X2、X3、Y1呈明显正相关,与X1、STAI(2)、SCL—90明显负相关;T4变化值与SCL-90、STAI(1)、STAI(2)、SDS呈明显负相关;IL—1与Y1、X2呈明显正相关,与SDS呈明显负相关;皮质醇变化与人格特质无显著性相关,X4与免疫功能变化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彭宇彬  宛小昂 《心理学报》2022,54(7):736-747
人们常将特定的颜色与风味联系起来形成色味联结, 而且颜色线索会影响风味感知, 这体现了视觉信息对味觉信息加工的跨通道影响。本研究通过两个行为实验, 考察了味觉信息是否也会影响视觉搜索。实验任务要求被试品尝饮品后对形状靶子进行视觉搜索, 并且操纵了味觉刺激的提示性以及靶子颜色与风味之间的关联性。实验1的结果表明, 当风味线索提示的靶子颜色是与风味关联的颜色时可以加快视觉搜索。但如果与该风味关联的颜色出现在干扰项上, 风味线索则无法促进视觉搜索。其后, 我们在实验2中排除了语义启动的混淆, 也发现了与实验1一致的结果。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风味线索会引发对关联颜色的注意偏向, 证实了味觉刺激对视觉注意的跨通道影响, 为色味交互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揭示了跨通道影响可能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8.
用特征结合错误率为测量指标研究早期知觉过程的实验称为IC实验,它是研究早期知觉过程的有效工具。通过它可以研究:(1)视觉特征整合中的组装问题:注意的“聚光灯”怎样将特征整合起来?(2)知觉基本单元问题:视觉系统如何首先编码基本特征?(3)知识的表征问题:在人类认知的最初阶段是如何编码、表征信息的?(4)记忆现象:是否存在真正的感觉记忆?(5)大脑半球功能优势效应:在早期加工阶段的特征抽取是否存在优势化?(6)字词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19.
认知特征、场独立性与飞行空间定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游旭群  于立身 《心理学报》2000,32(2):158-163
通过认知分化测验(CLB)、团体镶嵌图形测验(GEFT)以及飞行定向水平的模糊评价技术,旨在检验认知特征、场独立性和飞行空间定向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高水平的视觉空间认知能力及较强的场独立性特征不仅有助于获得一个良好的飞行定向水平,而且还构成了预测定向水平差异的有效指标;(2)场独立性特征与空间认知特征之间存在着一个很高的相关。具有较强场独立性特征的飞行员往往也具有较为典型的空间认知特征;(3)错觉水平较低的飞行员与中、重度错觉水平组飞行员在空间认知、认知分化和场独立性上的得分分别构成了显著的差异,表明轻度组飞行员在空间定向中表现出了良好的视觉空间信息组织、加工和某些元认知技能方面的优势。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视觉空间认知加工和场独立性水平与飞行空间定向之间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当前时间信息加工机制研究的七个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勇  黄希庭 《心理学报》1998,30(2):167-173
该文总结了当前时间心理学研究的七个焦点;1)时间信息加工与事件加工之间的关系,2)时间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3)时间的心理结构的特征,4)时间信息的加工方式,5)时间信息是何时编码的,6)时点、时距与时序加工之间的关系,7)记忆时间与未来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了将来研究时间信息加工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