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敬拜赞美"是近些年来各地教会较普遍采用的聚会形式,较之于传统的礼拜模式,敬拜赞美以其形式活泼、音乐节奏感强等特点而受到一些中青年信徒的青睐。虽然敬拜赞美在气氛等方面比传统礼拜略胜一筹,但也有其神学上过于自我、敬拜主体模糊等不足,需要反思鉴别并提升品质。本期约请几位教牧来分享这方面的感受与看见。  相似文献   

2.
邵洁 《天风》2007,(3):15
我是一个从小信主的老信徒,从小跟随家人在教会中参加礼拜,主领人领大家祷告,祷告完的时候大家同声应“阿们”,表示“诚心所愿”。我感到很能代表大家用心灵和诚实的敬拜。后来在有的教会中,有时主领人领祷告时,有的信徒对某一句话特别感动,便发出回应之声,如应“阿们”,或者“主啊”,但大多是较轻的个人的回应。  相似文献   

3.
吴志福 《天风》2018,(9):52-53
有个聚会点为了吸引年轻人,采用了现代的赞美方式。每次主日礼拜时总是鼓声震天,导致有些信徒难以安静地祈祷、敬拜。这个聚会点的敬拜方式引起了巨大争议,有些信徒认为这样的方式难以让人静下心来敬拜主,对于生命成长毫无益处,希望教会能够恢复传统的礼拜仪式。  相似文献   

4.
谈谈做礼拜     
郇容 《天风》1995,(1):36-36
“做礼拜”是信徒惯用的口头语。“礼拜”一词,同时也为外界人士所取用,如厂礼拜,大礼拜等。不过我们所说的礼拜与他们所说的涵义截然不同,我们是专指敬拜真神而言。这一词在和合本圣经中,除译为礼拜外,还有译为敬拜的,也有单译一个拜字的;在英文圣经中则一律用worship一字,笔者认为译作敬拜好。 一般教会做礼拜的仪式。  相似文献   

5.
前些天听到一位老弟兄说:“传道人不应在台上指责信徒为什么在台下打盹睡觉,而应当先考虑一下自己讲的内容。”也有的信徒反映说:“我们希望教会能重视讲台的工作,因为大家来一次不容易。”信徒反映的话语虽不多,但分量却很重,他们都是十分爱主爱教会的肢体。我深感这些话对我  相似文献   

6.
陈丰盛 《天风》2011,(9):52-53
“乃役于人”的包装 笔者接触各地教会之后,发现同在中国教会,管理体制差异甚远。有些教会以自由著称,实践信徒皆祭司的真理:有的则以专制震慑教会。家族式管理一手遮天。各地教会牧者的形象也是大相径庭。有牧者为教会复兴忙得不亦乐乎:有传道专心教务,忠心耿耿。有的教牧则为名利奔波。可谓苦心孤诣:有的牧者讲内外形势、讲人情世故滔滔不绝,但讲起圣经却一知半解。让听众昏昏欲睡:有圣职人员在基督教两会办公,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1,(9):34-34
山东省菏泽市青年团契于2011年7月23日下午,在单县基督教堂举行了主题为“神是爱——我们爱让世界不一样”的青年赞美会,20多位青年弟兄姊妹组成赞美敬拜团契。在充满爱、喜乐和颂赞的音乐伴奏声中,全体会众彼此联系在基督耶稣的爱里,让人忘记了夏日的酷热,被带入充满爱与喜乐的赞美敬拜中。菏泽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田素良牧师催人泪下的生命见证将赞美会带入高潮。600多位教会负责人、同工和青年基督徒参加了此次青年赞美会。  相似文献   

8.
郑慧 《天风》2005,(3):38-40
近十年来,"敬拜赞美"开始在中国一些教会盛行,最初是在青年聚会或教会一些节庆的联欢活动上出现,而后有些教会在主日崇拜也采用。在教会传统中,崇拜基本上是庄重、肃穆的气氛,而"敬拜赞美"的热闹、喜庆可以说是对崇拜的冲击,这不是今日中国教会崇拜礼仪的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本文无意探讨个人喜好的赞美方式,而是要思考在教堂这个特定的神圣空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5,(5)
<正>近日,微信圈内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有的信徒不再是主的小羊了,乃是名牧的粉丝了;牧师不再是神的仆人了,乃是众人的偶像了;讲道不再是服侍了,乃是闪亮登场了;敬拜不再是赞美了,乃是星光大道了;祷告不再是向主诚恳了,乃是人前作秀了……"这则网络微信内容虽有以偏赅全、夸大其词之嫌,但出于防微杜渐的考虑,对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教会在某些方面出现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关注。在今天的教会中,有些牧者以突出的恩赐(声称能医病、  相似文献   

10.
本期“专题讨论”栏目,我们刊登一组有关唱诗班的交流文章。唱诗班是教会敬拜赞美救主的重要事工,同时,诗班对复兴教会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诗班本身就是教会中一个独特的团契,组织好诗班意义重大。这里发表一些经验谈,想必对各地教会事工有借鉴作用。下期“专题讨论”将就唱诗班建设刊登几篇议论文章。愿主的教会在赞美中成长!  相似文献   

11.
张才彬 《天风》2002,(7):60-60
口说“感谢神”,对于每一个信靠耶稣基督为主,被十字架圣爱所征服的人而言,是应该的,也是一个新生命的必然反映之一。但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它应由心发出,心被恩感而有的见证(西3:16),它是生命里头流露出来的赞美,是心弦被圣爱的弹奏,是信仰生活内容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纵观今日教会的现实,却并非如此。下面笔者将一次因“感想神”而引发的的伤害谈一些感想: 去年寒假期间,也真的感谢神的带领,得着一次与长年不去礼拜堂过宗教生活的信徒交通。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信徒变成这种现状,从他们的提问中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除了他们本身对信仰认识上的不足之外,其中最让人感到惊讶的,并非如某些人所言“爱世界”,而是在今日教会中有相当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大能的圣灵     
张有正 《天风》1994,(5):3-5
经文:约14:26,徒1:8。 我们所信从三一真神的第三位,就是圣灵。在自然界有圣灵的工作,世人中间有圣灵的工作,教会中有圣灵的工作,我们属灵生命更是圣灵的工作。但信徒中,却有人常忽略了圣灵,圣灵的同在或不同在,似乎与他们无关紧要,几乎忘记了。 三一真神,圣父、圣子、圣灵是同尊、同荣、同权,同受敬拜、同受赞美、同受称颂。三一真神从来没有分开单独工作。  相似文献   

13.
想当年,魔鬼撒旦引诱耶稣,让他把石头变为食物、从耶路撒冷殿顶往下跳,即以此显现其奇迹而博得世人对他的信任和敬拜。这时, 耶稣所行的却并非像世人通常所作的一样去炫耀其本有的大能和奇迹,而是经受住了试探,战胜了撒旦之诱惑。现如今,即便本就不具有什么大能大德, “推销自我”也正成为一种风气和时尚。而对于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赞美的“青春”,这一点尤为突出。“我拿青春赌明天”,“何不潇洒走一回”,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1,(10):36-36
音乐是创造主赐给人类的宝贵礼物。圣经中记载了以色列人击鼓跳舞赞美敬拜上帝的情形。今日教会也有大量不同的诗歌在传唱,但并不是每次崇拜的音乐都能带领会众更好地投入敬拜。这每每与音乐和诗歌的选择有关,敬拜中的音乐如何运用才更好呢?让我们一同聆听他们的讲说。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6,(2):17-20
正黄章平:一、个人灵修不能替代教会集体敬拜敬拜是每一个上帝的子民对神之爱的回应与表达,个人敬拜是对的,但不是说集体敬拜就可以不要了。敬拜由心而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只呆在家里而不去教会敬拜。圣经提及集体敬拜的重要性,并以不容商量的语气说"你们不可停止聚  相似文献   

16.
孙铭 《天风》2018,(2):24-25
唱诗是基督徒信仰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早在使徒时代,保罗就一再劝勉信徒:“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地赞美主。”(弗5:19)众弟兄姊妹在诗歌中能得着造就,振奋灵性,加增力量。在敬拜赞美时所选用的诗歌,有向神表达崇敬、仰慕、赞美、信靠、顺服的;有号召罪人归向耶稣基督,走好生命道路的;有激励信徒追求圣洁和能力、提高心志、弃旧更新、为主发光的;有鞭策信徒树立新志、追求新恩、诚挚献心、日日更新的等。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20,(11)
正崇拜是个人以情感在圣灵引导中按真理敬拜上帝神圣崇拜,是神向人发出邀请、与人相会;是人向神做出回应,在他面前俯伏敬拜、祈祷赞美。崇拜上主,是在圣灵的引导与圣道的启示中进行,最终使神的名得荣耀,使神的子民受益。现实中的崇拜礼仪,因着教会传统有别、牧者带领不一而有诸多不同,有的过于严肃沉重,失去敬拜的热情与活力;有的过于松散随意,失去敬拜的神圣与庄重。  相似文献   

18.
薛静 《天风》2018,(2):22-23
现代的敬拜赞美始于19世纪美国的福音大奋兴,它直接受到美国黑人文化的影响,更注重个人灵性的释放;而这种敬拜赞美形式一经传播,就以雷霆之势席卷全球,甚至在接下来的一个多世纪中,深深影响了当今教会的圣乐事工,对传统的敬拜形式产生不小的冲击,引发不少思考。  相似文献   

19.
罗以 《天风》2004,(12):26-27
自古以来,教会视荣耀上帝为事奉的主要目的,信徒聚会的目的是为了敬拜赞美上帝。 在旧约和新约中,"敬拜"是全人的(包括心思、意志、情感和身体),以无比敬虔的心以及行动,与神面对面相会,表达我们个人对神的尊崇、敬畏、尊荣与爱慕;同时,让神的圣洁、荣光与真理来使我们洁净,好让我们能更具有神的形象(参林后3:18)。  相似文献   

20.
《赞美诗(新编)补充本》将于明年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瑟 《天风》2008,(24)
自从《赞美诗(新编)》出版以来,已经印行超过1700万本。在这20多年的教会崇拜中,对中国教会的信徒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随着教会的发展,400首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弟兄姊妹在敬拜中的需要。从2003年起,全国两会就计划出版一本适用于正式崇拜、能够满足信徒在崇拜中赞美神之需要的《赞美诗(新编)补充本))(下称《补充本》),很多教会的弟兄姊妹也都在盼着它早日出版,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出版,何时才能见到这类诗集出版?目前有何进展?带着不少问题,笔者趁《赞美诗(新编)补充本》编辑委员会会议在沪召开的机会,采访了负责这一事工的相关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