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哲学是 20世纪主流哲学中最富特色、备受瞩目并产生丰厚成果的思想景观。当代文化哲学从欧洲传统思辨哲学中脱颖而出, 新康德主义哲学家李凯尔特贡献重大。李凯尔特对康德哲学的传承与超越, 从自由本体转向价值联系, 从精神领域转向文化科学, 从哲学心理学转向哲学现象学, 实现了批判哲学到文化哲学的历史换位, 为 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兴起、发展和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一、从自由本体转向价值联系康德批判哲学由认识哲学、道德哲学、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五个方面构成, 五个方面都在试图阐释人在现象与本体两个世界同时生存, 受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力图把康德的公民伦理思想置于其历史理性的理论框架之中来思考其限度及趋向。在康德历史理性的言说中,公民在康德那里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它是自我作为有限存在者“并非无拘”。康德对于用“有限理性存在者”来对其公民伦理思想进行限定,一方面基于康德公民伦理思想是道德形而上学的实践理性理论,另一方面出于他对卢梭的法权哲学原则的呼应。从价值趋向、交往结构、制度规范、内在德性、权利属性、外在环境等方面对康德的公民伦理思想展开分析,可以察知康德公民伦理思想的趋向也体现为世界公民状态。  相似文献   

3.
自由概念是康德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解康德哲学的一把钥匙.学界对康德自由概念的理解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二分法”,“三个层次”或“三步曲”.但是它们只是停留在对康德自由概念的分类和梳理层面上,并没有揭示康德自由概念的完整内涵和内在逻辑.康德是从自由的可能性、实在性、现实性和实际性四个存在论维度构建有机联系的自由理论.本文试图从这四个存在论维度恢复隐藏在康德哲学体系中自由概念的完整原貌,揭示其存在论意蕴.康德自由概念不是认识论意义上或心理学意义上的自由,而是存在论意义上自由,它揭示了人的存在的本质,即人的存在的价值、尊严、责任和权利.  相似文献   

4.
一笛卡尔与康德不同:康德把知识与自由意志区分开,认为自由意志超越了人的理解能力。这是康德哲学的最杰出的思想,也是他超出笛卡尔哲学的最关键之处。笛卡尔则并没有像康德那样在思想内部清晰地划定理解与自由意志之间的界限,更没有从自由意志方面来理解康德所说的“自在之物”。后一个思路引出了叔本华和尼采,乃至现当代的欧洲大陆哲学。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哲学看意像语言把握形而上学何以可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康德问题”与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的意义康德哲学思考的是如下几个问题 :( 1 )我能够认识什么 ?( 2 )我应该做什么 ?( 3)我可以希望什么 ?( 4 )人是什么 ?它们分别由康德在“三大批判”和《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这几部书中作了回答。假如我们不是囿于康德的框架 ,而是从更广义的哲学形而上学高度来思考康德提出和试图解决的问题 ,那么 ,它们其实可以归结为这么一个核心问题 :知识世界与价值世界的关系。假如进一步明晰化和加以疏理 ,它又可以展示为如下问题 :( 1 )人对外部世界的知识能否转化为人的生存智慧 ;( 2 )假如知识可以…  相似文献   

6.
当代新康德主义研究述介(续二)毛怡红五、关于西南学派在继承康德的批判主义、繁荣德国哲学的历史进程中,西南学派与马堡学派被认为有着同样重要的贡献。一般说来,两个学派的思想并无根本分歧。它们只是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来接受发展康德。马堡学派通常被称为“创造哲学”,因为在它那里,认识是对认识对象的创造,主体创造对象的逻辑规定性是哲学的中心问题。而西南学派则被标记为“价值批判的体系”,它的创造人K.费舍尔、文德尔班、洛来等人提出,哲学的对象不是一般的现实存在,也不是对认识过程某种特殊的规定,哲学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揭示关于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学说。当然,西南学派的价值规范的观点是在对历史科学根据的分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历史潮流中价值理论凝结为科学。但是,价值不是存在的某物,而是存在东西的意义,就价值总是与主体性相关联、从而必定在所谓正常意识中有其先验地位而言,人们认为,价值理论并不与马堡学派的认识论背道而驰。相反,在这两个学派中,意识与文化因素都是密不可分的。只不过后者明显地注重功能的主体性,而前者则强调主体判断的理念根据。①一般说来,当代关于西南学派的讨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历史研究中的个别记述方法自然科学与文化科  相似文献   

7.
康德哲学是近年来我国西方哲学史界研究比较热门的一个领域。其中涉及到康德哲学的评价,康德哲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地位,康德的认识论研究,康德与现代哲学思潮的关系等问题。现将1978年至1987年学术界研究这些问题的情况,概述如下: 一、对康德哲学的评价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很不一致,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观点。 (1) 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中第一个强调和系统论证统一性以及人的主体性、自由本质的人。他讲现象界实为建立本体界;他限定知识和必然性的范围实为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本质留地盘;他关于统一性的理论实系说明,一个真正的人或者说人的主体性,在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理论与实践哲学基础的真正确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亚里士多德奠基、围绕人的实践一行为概念并进而探讨人的自由的本质及其根据问题的实践哲学传统,在近代哲学中由于出现认识论的转向而一度中绝。德国古典哲学重新确立实践哲学的优先性,接续了古代实践哲学的传统。康德创立先验逻辑把自由领域(即社会领域)从自然领域中划分出来,并确立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的原则,显示了他对于实践哲学的复兴所具有的重要性。在另一方面,黑格尔通过对康德实践哲学的批判,极大地推进了实践哲学的发展。如果说康德剥离出纯粹自我意识,强调了道德意识的自主性、主体性,那么黑格尔则在自我意识理论中…  相似文献   

9.
当代生态学家认为,康德的人本主义哲学倡导并强化人的绝对价值信念,与自然生态保护主义相对抗,它应该为现代生态环境问题负责并遭受最严厉的谴责.其实不然,生态学家把康德的人本主义误置为“专横的人类中心主义”,歪曲了康德哲学内含的自然生态保护思想.  相似文献   

10.
恶、自由与康德的善人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将借鉴康德哲学的资源来重新思考自由与恶的问题.之所以以康德为中心,主要是因为康德与自由主义(Liberalism)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一方面,两者有很多共同的价值诉求,如在凯克斯看来,"自由主义归属给个人的核心重要性通过康德所表达的自主观念得到极大的提高";而在另一方面,康德与自由主义在诸如自主这样的基本概念层面并不完全相同,而康德哲学的复杂性与深刻性也许能为容纳这些基本价值提供另一种可能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