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以及《中国哲学史》杂志的历史,张岱年先生讲,“一九七九年十月,全国各地中国哲学史工作者在太原开会,成立了中国哲学史学会。会后,许多同志建议创办一个中国哲学史学科的专门刊物。经过几个月的筹备,现在《中国哲学史研究》季刊创刊了。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哲学史研究》是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的学术研究刊物。自1979年10月,中国哲学史学会正式成立之后,即开始筹办《中国哲学史研究》杂志,以推动全国的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并于1980年刊出了第一期(创刊号),之后每年刊出四期,作为季刊出版。我有幸一开始即参加了这一杂志的编辑工作。当时的主编是辛冠洁先生,他是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副主编是张绍良与丁冠之两同志。我们的杂志就挂靠在哲学所。我之所以被邀参加编辑部的工作,当时大概是与张绍良同志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哲学史》杂志是中国哲学史学会的会刊,是全国唯一以刊登有关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论文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期刊。《中国哲学史》创刊于1980年。近四十年来,《中国哲学史》在学术界广大学人的关爱下,为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哲学史》杂志是中国哲学史学会的会刊,是全国唯一以刊登有关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论文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期刊。《中国哲学史》创刊于1980年。近四十年来,《中国哲学史》在学术界广大学人的关爱下,为推动、繁荣我国的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哲学史》杂志是中国哲学史学会的会刊,是全国唯一以刊登有关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论文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期刊。《中国哲学史》创刊于1980年。近四十年来,《中国哲学史》在学术界广大学人的关爱下,为推动、繁荣我国的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  相似文献   

6.
发刊词     
中国哲学史学会刊物《中国哲学史研究》1990年停刊后,两年来,在各方人士的努力下,重新创办《中国哲学史》杂志,现在同大家见面了。《中国哲学史研究》创办十年来,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中国哲学史》将继  相似文献   

7.
近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已有近70年的历史。回顾历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个严重弊病是照搬西方哲学史的模式来研究。 1919年胡适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首先采用了西方哲学史的体例来编写,改变了过去那种“学案”体的编纂方法,开启了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先河。但胡适的一个最大缺点是没有注意到中西哲学的不同特点,用西方哲学史的传统框架来套中国哲学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册)比胡适的《大纲》大大前进了一步,但仍没有改掉《大纲》的缺点,这尤其表现在哲学史材料的取舍和对古人思想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哲学会已经恢复活动并于7月19日召开了中国哲学史方法论问题讨论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历史研究》杂志社和《光明日报》编辑部,《北京日报》编辑部等单位三十多名同志参加了会议。任继愈、张岱年、石峻等同志在会上发了言。 讨论会就中国哲学史的对象和范围,中国哲学史的阶级分析方法和理论分析方法以及批判继承等  相似文献   

9.
胡适和冯友兰是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的开创者, 他们冲破了经学思维方式的限制, 以西方哲学的构架为参照系统, 运用历史主义和逻辑主义的方法研究中国传统学术, 分别于 20世纪 1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出版了《中国哲学史大纲》 (以下简称《大纲》)和上下册的《中国哲学史》 (以下简称《史》), 标志着中国哲学史研究现代化时代的到来。然而, 胡适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又有很多的不同, 本文在吸收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试图从文化立场、研究方法、论述结构、学说述评等方面系统阐释胡适和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个性特征。一、文化立场的个性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季刊)于十一月创刊。它是一个专业性学术刊物,以学术性为主,兼顾知识性,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读者对象为中国哲学史专业工作者、业余爱好者和大专院校文科师生。该刊遵循“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反映中国哲学史领域的学术成果,并注意发现人材,培养新生力量。它将为读者提供中国哲学史的各种理论问题和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的论文;中国哲学各种思潮、流派的探讨、研究和哲学家思想的分析评介;哲学古籍的考证、校刊和  相似文献   

11.
1996年8月16日,学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刊物主编、副主编举行联席会议.会议由任继愈会长主持,大家经过认真讨论,认为李曦同志背着学会、编委会和主编,未征得哲学研究杂志社同意,私自编辑《中国哲学史》杂志1996年第一期,并以哲学研究杂志社名义  相似文献   

12.
1987年是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年,是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中专著问世最多的一年。李振霞主编、红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哲学史丛书”,包括《中国现代哲学史纲要》(上、下册)、《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选辑》(1—4)、《中国现代哲学史论文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中国哲学史研究,表彰和鼓励中青年学者的学术理论创新,中国哲学史学会暨《中国哲学史》编辑部于2011年开始举办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对中青年学者于2006年至2010年发表在《中国哲学史》杂  相似文献   

14.
由《哲学研究》杂志编辑部、吉林大学哲学系,《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编辑部、《吉林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发起和组织的中国近现代哲学史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7月6—9日在长春市举行。来自十八个省(市)、四十二个单位的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专家、学者,各自携来新的研究成果,齐聚一堂,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研究中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史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硕果累累,人才辈出。但它的一个部分——中国现代哲学史却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在我们的祖国经历了交织着胜利与挫折的悲壮历程以后,人们正在进行严肃的历史反思。这不能不赋予中国现代哲学史的研究前所未有的紧迫性。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史研究》(季刊),是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每季首月15日出版。今年11月出创刊号。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天津市邮局发行,可在全国各地邮局订阅。规格为16开本,128页,每期约20万字左右。 《中国哲学史研究》创刊号,载有张岱年的《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范围、对象和任务》、冯友兰的《哲学与  相似文献   

17.
1987年6月24日至28日,《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在京举行第八次夏季学术讨论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张岱年等30多位从事哲学,中国哲学史教学和研究的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了“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问题。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中国哲学史》已经走过四十载春秋。四十年来,在中国哲学史学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学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下,在几代编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哲学史》已经成为展示中国哲学史研究最新成果的平台,成为助力青年学者成长的园地,精研中华文化核心义理,倡导古今东西文明互鉴,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  相似文献   

19.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中国哲学史》已经走过四十载春秋。四十年来,在中国哲学史学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学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下,在几代编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哲学史》已经成为展示中国哲学史研究最新成果的平台,成为助力青年学者成长的园地,精研中华文化核心义理,倡导古今东西文明互鉴,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安徽人民出版社和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联合召开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评议会,于1992年10月1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5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肖万源、伍雄武、阿不都秀昨尔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出版)为国家“七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的重点研究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