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倾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滨 《心理科学》2006,29(6):1425-1427
本研究使用大学生孤独感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对31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网络成瘾倾向者比非网络成瘾倾向者更容易形成孤独感,大学生的孤独感各因子与网络成瘾倾向各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相关,并且前者对后者具有有效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社交网站支持对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的影响机制。采用社交网站支持量表、感觉寻求量表、错失恐惧量表和社交网站成瘾量表对50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支持正向预测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2)错失恐惧在社交网站支持与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感觉寻求调节了社交网站支持对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的影响,社交网站支持对社交网站成瘾的影响在高感觉寻求的大学生中更显著。结论:社交网站支持对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述情障碍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机制,以122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孤独感量表和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进行测量。结果显示:(1)大学生述情障碍、手机成瘾倾向及孤独感彼此具有显著的相关性;(2)孤独感在述情障碍和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正念可以显著调节孤独感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正念和孤独感在述情障碍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之间形成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4.
摘要 为探究大学生微信成瘾的原因及其心理机制,采用自尊量表、网络人际信任量表、状态焦虑量表和微信成瘾量表对931名来自三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自尊与焦虑、微信成瘾显著负相关;焦虑与网络人际信任显著负相关;网络人际信任、焦虑与微信成瘾显著正相关。(2)自尊对微信成瘾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而且能够通过焦虑、以及焦虑和网络人际信任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对微信成瘾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对减少大学生微信成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自我控制、学习倦怠在压力知觉与手机成瘾之间的序列中介效应,运用压力知觉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学习倦怠量表和手机成瘾量表对9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 压力知觉与手机成瘾呈显著正相关;(2) 自我控制在压力知觉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3)学习倦怠在压力知觉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4) 压力知觉通过自我控制和学习倦怠的序列中介作用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叶宝娟  郑清 《心理科学》2016,39(3):621-627
为考察焦虑、消极应对方式和积极应对方式在压力与网络成瘾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压力量表、焦虑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网络成瘾量对随机抽取的341名大学生表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焦虑中介了压力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的关系;(2)消极应对方式中介了焦虑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而积极应对方式并未中介焦虑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所以,焦虑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压力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以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领悟社会支持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采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文版基本心理需要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6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显著正相关.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起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手机使用动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红  王洪礼 《心理科学》2011,34(6):1453-1457
为探讨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手机使用动机的关系,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UCLA孤独量表和手机使用动机问卷对44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并综合运用相关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和路径分析考察变量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孤独感影响手机成瘾的路径有两条:一是直接预测大学生的手机成瘾,二是通过网娱动机间接预测手机成瘾。研究表明孤独感是影响手机成瘾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可以从降低孤独感入手。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相貌负面身体自我、社交回避与苦恼在情绪调节困难和手机成瘾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情绪调节困难量表、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73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显示:(1)情绪调节困难会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2)相貌负面身体自我是情绪调节困难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3)社交回避与苦恼是相貌负面身体自我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4)社交回避与苦恼是情绪调节困难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因此,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和社交回避与苦恼在情绪调节困难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这些结果对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预防与干预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上网行为、态度和人格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使用自编大学生上网成瘾诊断问卷、自编上网行为和态度问卷以及三个人格量表,对上海市6所高校370名大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上网成瘾的大学生在上网的行为和态度上明显不同于非成瘾的大学生,他们表现出高开放性、社交性、胜任能力和匿名性,并且更认可网络交流的便利性。(2)上网成瘾的大学生比非成瘾的大学生明显表现出孤独、抑郁和焦虑的人格特质。(3)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社交性”、“交流便利”、“焦虑量表分数”、“开放性”、“胜任能力”对大学生陷人网络的程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在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的认知–行为模型视角下,采用经济相对剥夺感问卷、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内隐人格观量表和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对1008名具有网络游戏使用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和年龄的条件下,相对剥夺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2)相对剥夺感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预测网络游戏成瘾;(3)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受到内隐人格观的调节。具体来说,相对于持渐变观的大学生,持实体观的大学生的非适应性认知对其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作用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形成机制,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某职业技术学院600名大学生,通过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PASS学业拖延量表,及报告个人家庭的经济状况,考察了手机成瘾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并探讨了学业拖延在手机成瘾和学习倦怠中的中介作用,及经济状况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学业拖延是手机成瘾和学习倦怠的中介变量;(2)手机成瘾通过学业拖延对学习倦怠产生的间接影响受个体经济状况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在大学生群体中选取三个样本进行集体施测。选取500名大学生作为样本一,使用家庭近乎完美量表中文版、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Beck抑郁问卷对其施测,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和效标效度分析;六周后在样本一中随机抽取71名大学生作为样本二,使用家庭近乎完美量表对其施测,对数据进行重测信度分析;另选取500名大学生作为样本三,使用家庭近乎完美量表中文版、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的中文修订版和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对其施测,对数据进行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分析。结果表明,家庭近乎完美量表中文版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手机成瘾、自我控制、核心自我评价和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手机成瘾量表、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以及学习投入量表对6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手机成瘾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学习投入;(2)控制系统和冲动系统在手机成瘾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中起并行中介作用;(3)手机成瘾对学习投入的直接预测作用受到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研究结果揭示了手机成瘾对学习投入的作用机制,拓展了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视角,对于学习投入的干预工作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同时探讨创新行为和心理健康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大学生体育锻炼问卷、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创新行为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本科院校167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体育锻炼与智能手机成瘾呈显著负相关;体育锻炼与创新行为、心理健康皆呈显著正相关;创新行为、心理健康与智能手机成瘾皆呈显著负相关;创新行为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2)创新行为和心理健康分别在体育锻炼与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创新行为和心理健康在体育锻炼与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子豪  杨海波 《心理科学》2023,(4):999-1007
采用网络分析探讨不同性别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风险群体的成瘾症状间联系及其与抑郁、焦虑症状间的关系。916名大学生完成了游戏成瘾量表与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风险群体的成瘾与焦虑、抑郁得分显著正相关;其成瘾核心症状为显著性,但存在性别差异,男性为情绪调节,女性为显著性;在三者的共病网络中,无论男女,核心症状均为恐慌;网络游戏成瘾与焦虑、抑郁的症状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共病症状网络结构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人格测验中题目正反向陈述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庆科  韩丹  王昭  时勘 《心理学报》2006,38(4):626-632
研究中将EPQ和NEO-FFI中的一半题目进行语义反转(肯定陈述的改为否定陈述,否定陈述的改为肯定陈述),而另一半的题目陈述方向不变,形成的量表用于初测。重测时则把初测问卷中的题目全部进行语义反转。测试后得到363名大学生的正反EPQ和412名大学生的正反NEO-FFI数据。对比发现两套量表在使用正向题时信度略高,而使用反向陈述题目时效度略好;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正反向题能测量同一特质。正向题可能更易受反应偏差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心理生活质量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学业挫折感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青年学生学业挫折感问卷、心理生活质量问卷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70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学业挫折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心理生活质量与网络成瘾、学业挫折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2)大学生网络成瘾正向预测学业挫折感、负向预测心理生活质量,心理生活质量负向预测学业挫折感;(3)心理生活质量在大学生网络成瘾对学业挫折感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顾海根 《心理科学》2007,30(6):1482-1483,1499
本调查使用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调查了上海市八所高校近四千名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12.9%,其中轻度者为9.12%,中度者为3.60%,重度者为0.18%。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但不存在文理科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大学生的网络特定自我效能对网络使用行为与网络成瘾之间关系的影响,选取武汉五所大学的1121名学生为被试开展研究.测量问卷包括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根据CNNIC报告改编的网络使用问卷、经修订的Eastin和LaRose的网络使用自我效能问卷和自编的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问卷.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最经常使用的网络功能是在线娱乐,其次是信息收集,再次是网络游戏和网络社交,使用最少的是网上交易.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在受测群体中,有12.2%的大学生网络成瘾,成瘾比例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大学生的网络特定自我效能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大学生的每周上网天数、网络游戏、网络社交和网上交易等行为对网络成瘾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不但会直接影响网络成瘾,而且还通过网络使用自我效能和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间接影响网络成瘾.结果对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