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史资料     
《中国天主教》2000,(4):46-46
吴渔山(1632-1718) 清代天主教中国籍神父、书画家。本名启历,改名历,以字行,号墨井道人,教名西满·沙勿略。江苏常熟人。早年随江苏王时敏学画,善画竹,尤精山水,取酬以奉老母。大约在康熙十四年(1675)受洗入教。康熙二十年(1681)随西方传教士柏应理至澳门,寓居三巴堂。次年入耶稣会,并攻读拉丁文、神学、哲学和教律。康熙二十七年(1688)在南京由罗文藻祝圣为神父,为最早由中国籍主教所耀升的3名中国籍神父之一。其后传教于上海、嘉定等地凡30年。逝世于上海,葬南门外圣母堂耶稣会墓地。著有《…  相似文献   

2.
吴历(1632-1718),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江苏常熟人,是清代天主教中国籍的神父。吴渔山神父早年学诗画,精山水画,是著名的书画家。1675年前后加入天主教,圣名西满。1681年,随耶稣会士柏应理至澳门,翌年进耶稣会,攻读拉丁文、哲学和神学,越七年而归。1688年,在南京由第一位中国籍主教罗文藻祝圣为神父。他是由中国籍主教授以神品的最早的三位中国籍神父之一。圣神父后,被派遣在上海嘉定一带传教,长达30年,卒于上海,葬大南门外天主教坟地。著有《墨井诗钞》、《三巴集》及《墨井画跋》等。  相似文献   

3.
试论艾儒略对福建民间信仰的态度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明末在福建长期活动的意大利籍耶稣会士艾儒略辟中国民间信仰的言论为研究个案,指出天主教与民间信仰的接触,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神学与中国民间通俗文化在基层社会冲突展开的一个侧面。艾儒略等耶稣会士的“辟邪”言论,客观上迎合了晚明以降东南正统知识界崇正黜邪、打击民间通俗文化的要求,对明末天主教在华传播及其后“礼仪之争”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北京阜成门外三塔寺附近,一处幽静的院落里,劲拔的松柏、苍翠的冬青,环围着一座古老的墓碑。石碑的顶部,是中国传统的双蟠龙浮雕,还有代表天主教的“十字”图案,四边是朵朵白云组成的精美花纹。碑面上用中文和拉丁文分别刻写着碑文,几个工整的汉文大字是:耶稣会士利公之墓。这位利公,就是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意大利学者利玛窦,他长眠在北京这块土地上,至今已经三百七十年了。  相似文献   

5.
周志斌 《学海》2004,(2):102-106
南京是晚明耶稣会士传播福音的重地。明万历四十四年七月 ,南京发生一起逮捕耶稣会传教士及天主教信徒数十人的事件 ,史称“南京教案”。以南京礼部侍郎沈榷为代表的明保守派官僚联合某些佛、道人士发动了这起教案具有文化排外的性质。它是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晚明党派斗争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成为晚明天主教传华后发生的第一起影响较大的反天主教事件  相似文献   

6.
正一、天主教在土家族地区的传播(一)天主教在土家族重要区域的传播渊源天主教对土家族地区的传播是在1839年前后陆续传入,并且分布广泛。传教士们沿长江逆流而上,沿途传教,包括宜昌、恩施州、龙马、鸦鹊水、利川、沙子地、长阳等区县,其中最早被传入的地方是宜昌、恩施及利川,然后又放射状的传播到邻近县市。1.天主教在宜昌的传播清顺治十八年(1661),法国耶稣会士穆迪我到荆州城南门外建县内第一座天主堂,天主教自此传入。咸丰六年(1856),天主教湖北教区划分为四个  相似文献   

7.
《诵念珠规程》中的木版画插图,通过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段对西方绘画进行了中国化的诠释,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中西艺术融合的天主教美术作品,而这种类似"翻译"一样的画面式样转变,也可谓是中西艺术交流的一个经典样本。一晚明时期,天主教耶稣会会士来华,并与中国士大夫阶层进行广泛接触,在此过程中,也逐渐传播西方的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8.
正2月22日,云南省天主教会瑞丽堂区在班岭村举行"天主圣神堂"开堂祝圣庆典。来自云南两个教区的12名神父、2名修女和200余名教友参加祝圣。庆典由天主教昆明教区马英林主教主礼。圣神堂位于德宏州瑞丽市班岭村,地处中缅边境,与缅甸仅一江之隔,属于天主教大理教区。该堂  相似文献   

9.
《中国宗教》2014,(7):4-5
基督圣体圣血节是天主教的一个重要节日,由原来耶稣圣体和耶稣宝血两个瞻礼合并而成。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包括举行成立圣体圣事的弥撒庆典、朝拜圣体(祝圣过的酒和面包)、恭游圣体、感恩圣祭等。图为6月22日西安教区主教座堂庆祝基督圣体圣血节。  相似文献   

10.
明末,耶稣会士利玛窦听提出的“合儒补儒”策略开创了天主教在华的传教事业。清初,以法王路易十四派出的“国王的数学家”为首的法国耶稣会士的入华,标志着天主教的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法国耶稣会士们所表现出的在天文、数学、医学、地理等多方面的才华和他们的谦恭谨慎、汲汲修身的道德品质赢得了康熙帝的信任和支持。1692年康熙甚至向全国下诏准许西方传教士在  相似文献   

11.
刘国芳 《中国天主教》2006,(3):I0001-I0004
4月30日,天主教昆明教区马英林主教祝圣典礼在昆明市北京路天主堂举行。昆明教区主教空缺13年后,有了新的牧人来领导羊群,神长教友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中国天主教会自选自圣新主教  相似文献   

12.
以什么身份存在于一个异质文化社会是宗教史上一个基本但重要的问题。晚明时期,欧洲天主教耶稣会士进入中国内陆,初期在争取在华长期居住权并在中国社会初步立足的过程中,其社会身份问题聚焦于利玛窦身上。具体而言,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在华传教士主要经历了由“僧”而“儒”的转变,兼具“僧”“儒”“宾”“臣”“使者”等几个主要历史形象。由“西僧”到“西儒”的身份选择与转变是教会组织的统一安排部署的在华耶稣会士的集体行为;耶稣会士初选“僧”的身份和其改“僧”为“儒”的根本原因是迎合中国文化的相关传统;利玛窦自称为僧而后辟佛,学儒而不尽为儒,一方面是因其来华的目的为传播天主教义,同时也是其选择和建设其在异质文化中社会身份的必然要求;教内外人士和中外学者对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开创的合儒路线的不同评价是宝贵的,利玛窦研究以及晚明入华耶稣会士相关问题的细化与深化研究必然在学术争鸣中不断得到推动,并不断层累其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悦 《中国宗教》2024,(1):86-87
<正>晚明时期的天主教版画已经开始了中国化的转换,《诵念珠规程》中的一些插图,不但从外在形式上,更从画面意境上进行了中国化的转换,反映了“从审美层面的中国化处理”,为天主教美术中国化提供了值得借鉴的例子。一晚明时期,天主教耶稣会会士来华,出版了一些天主教书籍,其中很多都有以西方铜版画为底本、用中国木版画形式翻刻的插图。  相似文献   

1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天主教著名学者徐光启墓将按原貌修复,修复工程于2003年6月6日动工。根据规划,徐光启墓除了要恢复墓道、设置华表、石兽、翁仲外,还要复原墓碑、十字架、坟体、托山、牌坊、石像生等。墓碑上的龟跌将依据嘉定孔庙进行复原。天主教十字架则采用大理石质,上面刻有拉丁文的颂词。徐光启墓在上海市南丹路光启公园内。  相似文献   

15.
16-17世纪,耶稣会创办了大量学校,不仅为天主教会和世俗政权培养了大量人才,推动了天主教革新运动,而且直接吸引了大量新教徒重返天主教,增强了天主教的社会基础.耶稣会教育在促进天主教复兴、扼制新教传播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近代欧洲新旧教并存的宗教格局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南国深秋,风和日丽。九月二十七日上午,广州天主教广大神长教友五百多人,云集广州石室圣心堂,隆重举行广州解放以来第一次祝圣新主教的弥撒大典。领受祝圣的新主教是广东省江门教区新选出的李磐石主教和汕头教区新选出的蔡体远主教。主礼主教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教务委员会付主任、主教团副团长宗怀德主教。襄礼主教为教务委员会付主任、主教团付团长、内蒙教区王学明主教和广东省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广州教区叶荫芸主教。  相似文献   

17.
2000年5月31日,南京教区南京石鼓路堂区所属的江宁县陶吴镇中华圣母堂开堂了。由陆新平助理主教主持了陶吴堂隆重的圣堂仪典,并主礼了新堂开堂的感恩弥撒。教区九位神父与其共祭。南京教区内各地爱国会负责人、各堂口修女和南京市区及陶吴德教友共400余人参与了开堂圣祭。江苏省天主教“两会”负责人也参与了圣祭。 江苏省、南京市及江宁县统战部、宗教局领导应邀莅堂观礼。 中华圣母堂从97年7月选址动工,到2000年4月竣工。在两年多时间里,工程得到了省、市、县宗教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关部门给以该工程免交部分建设费…  相似文献   

18.
当耶稣会士首次向中国读者传播天主教经济伦理时,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长期受到儒学传统熏染、并正在受到利益关系严重腐蚀着的晚明社会.耶稣会的"适应"策略指引他们走上了与中国传统思想相协调的道路,他们充分利用了先秦儒学与宋明理学之间的差异,巧妙地周旋于西学与中学当中,一方面继承了中世纪禁欲主义传统,主张"弃绝财货";另一方面则发挥了近代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强调"物尽其用";在消费观上揉合中西,倡导中庸之道;并大胆传播天主教的爱德,呼吁"广施博济".耶稣会神父们的这些努力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6,(1):195-200
过往学界在论及明代南京教案和福建教案缘何发生时,都将原因归结为东西二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及其政治压力。虽然这两次教案有着极其相似的过程,但导致二者发生的原因却不尽相同。就南京教案来说,主因在于文化差异导致的集权政治的危机感,从而促使集权政治对影响日益扩大的天主教传教活动进行打压;福建教案发生的,根源在于耶稣会士本身传教策略的失误,而这一策略导致下层百姓与耶稣会士之间的疏离感,也造成了下层百姓对于耶稣会士的排斥。  相似文献   

20.
正6月24日,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闽东教区主教詹思禄晋铎25周年庆典在福建省宁德市城关天主堂举行。詹思禄主教于1989年毕业于中国天主教上海佘山修院。当年6月24日,在上海佘山圣母大殿从时任上海教区主教金鲁贤手中接受司铎圣秩。25年来,詹思禄主教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天主以及他所深爱着的教会。他历经磨砺,克服困难,把船撑到最深处去,从一名本堂司铎做起,使自己从一个年少的神父成长为教区主教、福建省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