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春节前,一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在香港寓所安然仙逝,引发各界的哀悼和追思。钱钟书先生曾评价饶宗颐先生是"旷世奇才",季羡林先生则说他"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而金庸先生则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饶宗颐被学界尊称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更因为有了饶宗颐、钱钟书、季羡林这三位大师,文化界学术界有"北钱南饶"和"南  相似文献   

2.
2012年6月21日下午,应"宗教文化论坛"邀请,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客座教授陈耀庭先生在四川大学文科楼做了题为"从柳存仁‘左手的梦’说起——兼谈我的治学经历"的学术报告。陈先生主要研究海外道教、道教仪式和道教神学。  相似文献   

3.
<正>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黄希庭先生致力于人格心理学研究事业已有三十余年。先生不仅开展了大量的人格理论与实证研究,编撰了高水平的教材,还倡议创建了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在期刊上开辟人格研究专栏,提携、奖掖后辈,为中国人格心理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对人格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其中既有纯学术性的探索,更有充满生活气息的"人之常情"的思考(先生认为人格心理学某种意义上就  相似文献   

4.
受清华大学哲学系之邀,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儒家研究会项目主持人、哈佛燕京学术系列主编黄万盛先生今年3月在清华园进行了为期3周的讲学活动.在"当代的哲学革命"这一总题之下,黄先生有详有略地阐述了以下四个专题:一、"新世纪和哲学典范的转移",二、"政治哲学背后的社会、文化转向",三、"知识分子和哲学",四是"精神哲学:价值困惑和教育".黄万盛先生丰富的学术经历、精湛的专业水平和近乎虔诚的敬业精神给各位听课者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正有句民谚云:"桃花三月开,菊花九月开,各自等时来。"花开有时,生死由命,都是急不来的。很多事情,唯有经历等待的过程,才能有所收获。"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幽居于阴暗潮湿角落里的青苔,经风沐雨从不气馁,因为它在等待花开的精彩。蒋勋先生在《池上日记》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一日,蒋勋先生吃到叶云忠家的鸡汤,味道甘甜得不可思议,便询问加了什么。他们说:"只有腌了十四年的橄榄……"就  相似文献   

6.
叶汝贤先生是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本文就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唯物史观的发展趋势和创新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思想作挂一漏万的心路展示,以凸现叶汝贤先生几十年来在精心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所张扬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精神和"爱吾师更爱真理"的学术风范.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借王明先生80寿辰之机,于10月10日举行王明先生道教研究学术成就座谈会。会上介绍了王明先生的治学经历,不少同志赞  相似文献   

8.
教会书架     
《天风》2000,(9)
本书作者沈德溶先生现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 沈先生在书中回忆了他50年来参加三自工作的经历。阅读此书,可让读者更直接地了解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发起和历史沿革,书中还记叙了三自爱国运动先辈们的轶事。 沈先生的文章感情真挚、爱憎分明、语言诙谐、幽默,是一本较为详细地介绍三自爱国运动的好书之一。  相似文献   

9.
对鲁迅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形象的评价与研究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大致有原型分析、道德分析、阶级分析和人性论分析这几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利有弊。从不同的视角入手,对人物进行分析,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审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能够对人物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正丘成桐先生是享誉世界的著名数学家,也是继陈省身先生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更是第一位获得被称为"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的华人,一生获奖无数,被誉为数学界的"凯撒大帝"。1981年,32岁的丘成桐获得了美国数学会的维布伦几何奖,一举成名。此后,丘成桐又获得麦克阿瑟奖等重要奖项,更  相似文献   

11.
在罗国杰先生的思想体系中,德治理论是一个重要问题域。罗国杰先生强调道德在社会治理中是不可或缺的,注重人的道德主体性在社会德治中的作用,把道德视为社会治理的"正心"之学;对"以德治国"的必要性、德治法治的关系以及如何实施德治等,都有许多著述;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是他一贯的理论主张。罗国杰先生学通中西,注重理论研究,更注重将理论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相结合。在罗国杰先生的"新德性主义"伦理学中,对诸多理论问题和社会问题,总是以一个学者的高度责任心和思想话语方式给出新的理论解决。  相似文献   

12.
正衣食住行,谁也离不开一个"买"字。来到加拿大,因一个"买"字,陆续经历了许多"怪事",皆垂年之前未曾经见。星转斗移,"怪事"经历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新鲜感于是渐渐淡下来。但每件"怪"事都与当事人切身利益直接挂钩,更牵涉到某些无形的深邃而广远的观念和理念,故而难免发些喟叹于口,存些感慨于心。比如,退货时畅"退"无阻。  相似文献   

13.
渊声 《天风》2012,(8):58
[问]最近,我们教会一些姊妹十分热衷于"灵恩"的活动。有人公开追求说方言、开医治大会,甚至搞赶鬼活动,着实吸引了不少信徒。不少人觉得这样的聚会似乎比平日里的崇拜更有"生气",或更显"灵验"。教会牧师劝阻他们,他们非但不听,反而说牧师"不属灵",我很纳闷,我是否也应当追求这样的属灵经历?信徒:小羊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2月3~5日,来自两岸三地及美国、比利时、韩国、新加坡等国的120余名学者齐聚深圳蛇口,参加了由深圳大学主办,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承办,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和《儒藏》编纂中心、中国文化书院、中华孔子学会等单位联合协办的"儒学的当代理论与实践"汤一介思想国际学术会议,共同探讨汤一介先生的宝贵精神遗产和当代儒学发展的新趋势。汤先生的友人陈鼓应、成中英、许抗生、金春峰、刘大钧、洪汉鼎等深情追忆了与汤一介先生的交往经历,从前辈学人的民族危机意识、复兴传统中国  相似文献   

15.
"抱砖"是流行于陇中(甘肃中部)地区的一种丧葬习俗,即新坟立祖时墓券砖的安放仪式。陇中地区的"抱砖"习俗体现了民俗文化因时、因事、因地而变的特征,在下葬环节举行"抱砖"仪式是其独特表现。张传玺先生归纳形成了墓券券文广例,并认为券文中的"直符"即"甲寅日别状"等"轮值主符神仙"。事实上,墓券中的"直符"神应为道教中的"随斗十二神",发挥着奉命保护墓主、镇邪伏魔的功效,而张传玺先生所列举的"甲寅日别状"等实为"时序鬼"。墓券文中"直符"神的书写,经历了由起初对"随斗十二神"的全部列举到后来从中确定四位神祇为岁直符、月直符、日直符、时直符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束翠菊 《美与时代》2016,(10):60-61
保罗·高更作为象征主义的创始人,在他的绘画中完美地诠释了"原始"这一符号的象征意义。从高更的塔西提之旅出发,结合他早期的童年经历,探析使他跳出了印象主义的枷锁、创造出属于他独特的象征性色彩和装饰性构图的源头。  相似文献   

17.
5月30日,比利时驻华大使奈斯(Mr.Patrick NIJS)先生以私人身份访问了中国道教协会,并参观了北京白云观。中国道教协会秘书长王哲一、副秘书长孟至岭等会见了客人。奈斯先生对中国道教协会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愉快地回忆了自己与道教结缘的经历。他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上半叶,国人在经历了多次的革命后。很多有识之士在思考如何建立中国社会。基督教界亦积极思考如何从基督教信仰出发救中国。赵紫宸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通过"人格论"建立他早期的神学体系,并提倡"人格救国"。赵紫宸丰富的神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神学思考仍具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此外,他的神学思想和生活实践也具有非凡的基督教本色化、处境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孟子在齐看稷下学宫的人才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子先后两次至齐,在齐国的时间长达二十余年,是稷下先生的代表性人物。孟子在齐国的经历,充分体现了稷下学宫的人才政策:给予优越的社会地位、丰厚的物质待遇,营造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注重发挥稷下先生议政、参政的政治作用,提供了来去自由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20.
陈寅恪与贺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肯定"三纲"之于中国现代道德建设的意义。陈寅恪通过对王国维自杀原因的文化学分析,高度肯定王国维为旧道德殉难的精神意义,认为王氏自杀恰恰体现了他"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而且,陈氏认为,《白虎通德论》中的"三纲六纪"的道德伦理思想是中华文化精神所在。贺麟先生认为,"三纲"是"五常"的合乎逻辑的发展,比五常更具有道德伦理的约束力。如果经过自由意志的过滤,"三纲"的绝对伦理要求恰恰与康德讲的"绝对命令"有相通之处。陈、贺二先生对"三纲"现代意义的阐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