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和朴老同事60多年。解放前,我在江苏省镇江焦山办佛学院,朴老在上海“慈善联合会”从事佛教救济方面的慈善事业。当时,有一个中国佛教会,会长是圆瑛法师,圆瑛法师退休后,由太虚法师任会长,朴老是佛教会的秘书,我被选为佛教会的理事。开会时,大家碰碰面,平时偶尔有文字上的相互学习。我们相互都很尊重。解放后,佛教界成立了中国佛教协会,朴老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他很看重我,1962年把我从江苏调到北京中国佛学院当教师,周叔迦居士是佛学院的副院长,组织我们编写《中国佛教史》,我和朴老接触比较多起来。再后来,“文化…  相似文献   

2.
常正 《法音》2001,(6):10-15
今年5月21日是赵朴初会长逝世一周年,中国佛教协会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以此为契机,本刊派记者专门走访了离休的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游骧先生。  游骧先生已年近70岁,依然思路敏捷、条理清晰。他在20世纪50年代多次随朴老出访南亚诸国,80年代初即在朴老身边工作,与朴老共事多年,相知甚深。一谈到朴老,他动情地说,朴老是新中国佛教继承传统、面向当代、开拓未来的一个时代的代表,他一生最为辉煌的时期是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他是“文革”劫后重振中国佛教并开拓出广阔发展前景的巨星和泰斗,我曾以两句话来概括朴老一生,那就…  相似文献   

3.
增肇是著名的佛学家。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佛教翻译家鸠摩罗什的弟子,因深得罗什的般若空宗理论,被誉为“秦人解空第一者”。“空”是佛家哲学里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很多没有学过佛教哲学的人都听说过佛教的“空”,在一般民众中,“四大皆空”往往成为佛教的代名词,似乎一切皆空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佛家的“空”是有特定含义的。佛教说“空”,并不是说空无所有,也不是指一空皆空,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佛教所说的修行和解脱也就显得没有意义了。佛教是一种重视智慧的宗教,智慧在佛教里面被称作“般老…  相似文献   

4.
一、引 言召开学术会议,就某一问题进行专门的学术讨论,古已有之。佛教是一个强调理论的宗教,佛学的研究往往伴随着很多重要的学术问题需要进行讨论,由此产生了专门的学术讨论会。从古代的文献记载来看,有关佛学的学术讨论会召开过很多次。据说公元67年,汉明帝夜梦“神人”,第二天早上召集群臣开会,讨论这位“神人”的来历,大臣傅毅勇敢地站出来回答:“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之曰‘佛’,飞行虚空,身有日光,殆将神道也。”①他指出这位“神人”是佛,促使明帝下决心派人西去求法,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如果这件事情是实,那么佛教…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什么? 佛教文化是什么? 中国佛教文化是什么? 这几个问题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一点:如何从“文化”的角度去看待佛教特别是中国的佛教。这是一个大问题,困扰我有好几年了。 几年以前,我得到一个机缘,写了一本以“佛教文化”为名的小书。书出版后,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有述说人生困惑的。  相似文献   

6.
深受全国各民族佛教徒爱戴的赵朴初会长,舍报西归,已经离开我们五年了。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我们时时刻刻无不深切怀念他老人家为国家、为民族、为佛教所作出的丰功伟绩,时刻铭记他对我们中国佛教协会新一代领导人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朴老是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宗教界的杰出领袖。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中,他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造福社会、振兴中华,为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为发展佛教事业,维护世界和平等,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他关于佛教的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  相似文献   

7.
读朴老《九十述怀》(见《佛教文化》1997年第1期),见碧空澄明无垠。此之空无,造作大有。是有人格佛性之成就,报国济世之功业。我见碧空无垠,是感《述怀》有“体”。细吟朴老诗文,敦厚风趣,并未明言起用之体。而不领会其体格,只从事相上学是学不来的,终需体用圆融,方可“会”述怀之神韵。人格佛性者,体也;报国济世者,用也。体者,自觉自利也;用者,觉他利他也。自觉觉他咱利利他,是为菩萨所行菩萨道。道出了“人间佛教”为人民——普渡众生的主题。朴老既是人间佛教的推动者、领导者,自是身体力行。今观《述怀》,九十春秋…  相似文献   

8.
一、佛教并不主张贫穷外出朝山,行走于东北乡间小道上。一老农肩挑重担,迎面而来。他好奇地问道:“请问小师父,你是信佛教还是道教?”“佛教,你呢?”老农认真答道:“我既不信佛教,也不信道教,就信‘睡教(觉)’。”说着,他又继续干他的农活。而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是啊!这位老农为了养家糊口,披星戴月,东奔西忙,他缺少的正是食物、睡眠。因此,他认为睡觉为人生一大乐事,信仰“睡教(觉)”也就很自然了。目前世界上很多人仍处在贫困线下,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仍在为生活而奔波,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精神生活!因此人类首先必须满足必要的物质需求,然后才能谈得上精  相似文献   

9.
补课     
今年第一期《佛教文化》发表“赵朴老与佛教文化”一文之后,我收到了天津许鸿文先生的来信对文中所说:“赵朴老在相当长的日子里,反复提到毛泽东、钱学森、范文澜关于佛教是文化的说法,他说‘一位革命领袖、一位大科学家、一位历史学家都肯定佛教是文化,不是迷信’。”表示不理解。原因是他从范文澜先生所著《中国通史简编》上看到范先生对佛教不仅“视为迷信”,而且指为“蠢国殃民”。这样一个“大谈佛教是戏论的人,怎么会一变成为称赞佛教是文化不是迷信的卫士?”这显然是有了误会。朴老这段话说得次数较多,不少刊物也有发表或引…  相似文献   

10.
华程 《佛教文化》2013,(4):72-77
“我们做爱心社就是让社会大众认同佛教,身教胜于言教。当然这也是在落实佛教的慈悲精神。很多人觉得只有打坐念经才是修行。其实我们的工作也是一种修行,我们要在每个人的心中建一座宏伟的大雄宝殿。”  相似文献   

11.
公元2000年5月21日17时整 ,赵朴老带着他那独特慈祥的笑容 ,留下他那丰厚深邃的智慧离我们而去 ,这是中国佛教界的巨大悲痛和损失 ,也是中国人民的巨大悲痛和损失。赵朴老大才 ,盛名鼎鼎 ,是我们广为尊敬的佛教领袖和德高望重的长者 ,他的超群才华、人格魅力引起我的敬佩 ,他的嘉言善行、音容笑貌是我平时陷入沉思时 ,浮现最多的榜样性的崇高形象。赵朴老对人有求必应、助人为乐的利他利人精神 ,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朴老是当代公认的书法大家 ,他的字俊朗神秀 ,端庄凝重 ,受到全国书法界、学界和民间的推重与喜爱。九十年…  相似文献   

12.
5月21日晚上7时的新闻联播节目,报道了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逝世的消息,所有听到这一噩耗的佛教徒,无不为朴老离开了我们而悲拗。朴老毕生为国家为佛教,沤心沥血,功高须弥。朴老是我最崇敬的长者,早在四十年代初,我在上海佛学院读书的时候,一次去佛教净业社的香光堂,听一位意大利和尚的演讲,是年轻的赵朴初居士担任翻译,他英语流畅,佛学精通,翻译得十分圆满,赢得了我们听众的敬佩。他是爱国高僧圆瑛法师的在家弟子,和明■法师是师兄弟。圆、明、赵是当时中国佛教界的誓死抗日的民族志士。胜利后,他们对国民党的政治腐败和…  相似文献   

13.
虽然传统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些“人间佛教”的性质,但并没有真正的理论意义上的说明。一般认为近代“人间佛教”思想肇始于民国时期释太虚的“人生佛教”理念,而成熟的“人间佛教”理论形态则是在释印顺那里才得到明确建立。作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佛教思想家之一的释印顺,其著述卷轶浩繁,但他的思想有一条一以贯之的主线,即对“人间佛教”思想的阐发与激扬。释印顺版的“人间佛教”思想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人本性”,这可通过五个基本概念予以略观:一者“人”概念,二者“人间”概念,三者“佛”概念,四者“佛教”概念,五者“…  相似文献   

14.
后记     
赵朴老是佛教大护法、诗人、书法家,这是众所周知的。作为佛学研究来说,则似乎影响不大,有个别学者甚至怀疑他在佛学方面的功力。这种怀疑的依据是:“他有大量的诗、词、曲作品,却没有什么佛学专著,除了短文和讲话外,仅有的只是一本《佛教常识答问》。”这是事实。这本书总共只有8万字、200页。但它的影响却不小。据了解它已经发行了几十万册,并且有了日译本、英译本、韩译本。韩译本是最近由韩国东国大学李法山教授翻译的。李教授将翻译稿给朴老看时,提出“是否可以改名为《佛教答问》?”赵朴老说:“我不敢用这个题目,还是常识答问好!…  相似文献   

15.
黄幸平 《天风》2012,(4):59
最近我在读一本书,一本"小书",一本"大师"写的"小书"。之所以说是"小书",意思是这本书不厚,篇幅不长,不需花太长时间就能读完。书名,《做个真门徒》;作者,神学大师斯托得。哲学家罗素有本书,书名叫《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很多人受其影响就以为所有宗教都是虚假有害的。若干年后,斯托得以"我为什么是基督徒"为题讲了几场道。后来他将讲道内容编写成书,就是这  相似文献   

16.
今年5月22日清晨,当我从广播中听到赵朴老逝世的噩耗时,我以为听错了。因为一年多前,朴老曾在北京总医院接见过我们,当时朴老说话响亮,思维敏捷,身体硬朗。后来,听说朴老还到香港去了一次,应邀参加庆祝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的活动。回京后,因劳累过度病倒,一度病危,但在医生的抢救下,转危为安,病情趋于稳定,正逐日见好。想不到朴老会这么快地走了。  朴老是《辞海》的编委,先后参与《辞海》试行本至《辞海》(99年版)各个版本的佛教条目的组织和修订工作;朴老还为我社《唐诗鉴赏辞典》等鉴赏辞典系列题写了书名,并将他唯…  相似文献   

17.
廖大林 《法音》2000,(8):11-12
2000年5月21日,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与世长辞了。但是他的功德象佛光一样普照中华大地。 朴老是国际文化名人,世界和平使者,爱国爱教的楷模。这位世纪老人,风风火火走完了93年人生旅程。他的逝世是中国人民的一大损失,更是佛教界的一大损失。尤其是他与开封人民和开封佛教所结下的殊胜因缘,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            一 朴老与开封结缘,可追溯到抗战初期的1939年。当时河南佛教界大德净严法师主持开封佛…  相似文献   

18.
关于武则天与佛教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武则天与佛教的几个问题杜斗城关于武则天与佛教,论说者很多,特别是如陈寅恪先生那样的泰斗,也有高论,因此,由笔者对此问题再发一些议论,显然是不妥的,但既有人“画蛇”,“添足”者总会有之,所以本文还是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意另解《新唐书》卷7...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日本,有很多人信奉本土的神道教,或者是早在6世纪从中国经由古朝鲜传到日本的佛教,当然还有一部份人信奉基督教。根据日本文化厅的调查总结,到1996年12月末,各宗教派别信徒人数分别为:神道1.2亿人,佛教9158万人,基督教317万,各宗教派别的信徒总数是日本人口总数的约2倍以上。这表明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并不虔诚,可以说也反映了“有用即信,无用不信”的“实用主义”宗教观。  相似文献   

20.
劳里 《佛教文化》1996,(6):16-17
在佛教的诸多人物中,济公可算是家喻户晓的一位。尤其在游本昌拍了济公电视剧,唱出了“鞋儿破,帽儿破……”那样一首歌之后,更称得上老幼皆知了。不过真正了解济公这位罗汉的人,我想并不很多。而那破帽、破鞋,喝酒吃肉的形象不仅引起过许多人的误解,也曾招致佛教界人士的不满。这一情况对于探讨佛教艺术是很有意思的。这便是我想说说济公的目的。济公原是道济禅师,是宋代临济宗的僧人,据说他“性犯额.嗜酒肉,八号济颠”。关于他的传说在江南流传颇多,流传影响较大的书有《醉菩提》、《施公案》等,以后许多描写济公的作品大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