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的生产力发展论是系统的完整的,其基本点包括: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生产力发展根本任务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人民利益标准──关于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底蕴丛大川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而且也是对唯物史观的重大发展。邓小平在1992年初的南巡讲话中,提出“三个是否有利于”的标准,不...  相似文献   

3.
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众所周知的。现在摆在我们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问题是“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要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对现代生产力的构成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而要取得这样的认识,又必须认真研究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标准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标准是唯物史观的核心,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在邓小平带领全党拨乱反正以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标准起到了总的方法论作用。有的学者把它称之为“生产力分析方法”。邓小平并未对生产力标准在其理论中的地位作过评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是研究社会主义矛盾理论的关键。斯大林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完全适合论”以及后来的“自动适应论”,使苏联理论界长期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否认矛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或者赋予矛盾以消极的含义,从而不把社会主义矛盾的辩证法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并导致思想上的保守僵化,政策上的严重失误和经济发展中的停滞不前。通过五、六十年代批评“完全适合论”和八十年代批评“自动适应论”,苏联理论界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的研究有了重要的进展和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学”探要黄明理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①他强调要“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②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便不难明白,发展生产力问题,在邓小平理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否属于上层建筑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早在五十年代初期,苏联理论界就对这个问题开展过讨论,并于一九五二年被介绍到中国来。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理论界在讨论、研究科学是生产力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有的同志在论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中,认为“教育的主要属性不是一定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教育是现代化的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引起了教育是不是上层建筑的争论。争论中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不同意见,争论主要围绕着教育是由什么决定的?教育与生产力有没有直接联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等等问题。现将几种不同意见的主要论点和论据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戴木才  彭隆辉 《哲学动态》2023,(7):5-13+125-126
“中国式现代化”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内在关联、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概念。要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首先必须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丰富内涵和科学定位。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纲领性文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多次阐发中可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前提是“走自己的路”,其发展进程具有连续性、统一性和整体性,结构要素体现为一条基本路线、一个总体布局、一个发展战略目标。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完善的回答。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是邓小平同志根据现代世界经济形势、科学技术发展和在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际而提出来的。这一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这一思想的丰富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综合判断,它涉及一般政治经济学、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以及唯物史观等重要理论。这一论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同志最近提出,“要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中国面临着多种发展可能性,多条道路的竞争,其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现在还是一个二元结构的中介过渡型的社会,如传统生产力与现代生产力、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和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共存等。但是,在这多种可能性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获得胜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十四大”报告中的哲学问题探讨本刊记者1992年。2月11日至12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与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联合发起,邀请首都哲学界30多位同志,探讨“十四大”报告中的哲学问题。气氛热烈,现将其中的三个问题作一概述。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哲学问题同志们在发言中一致认为,实事求是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就不可能进行改革开放,就没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同样,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如果不解放思想,也就不可能正确理解这个理论。现在要用14大精神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关键还是一个思想路线问题。有的同志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改革的目标。这也是把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高度。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必然要涉及观念变革问题,如果继续把计划与市场看作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那就无法适应这种转变,这就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一些同志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把发展生产力放到了特别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其它方面都是围绕这个中心的。有的同志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起决定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然而,生产力的发展机制是怎样的?如果这个问题不很好解决,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就难以完成。所谓生产力“机制”,是指生产力系统的构成、它的内在联系及其运转和发展的制约因素。生产力包括人和物,即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生产者包括劳动者和生产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13.
速度和效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主要表现“失败论”的“论据”之一,是社会主义制度“是个病”,没有任何优越性。方励之等人借口我国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人民生活还不富裕,经济、政治体制还存在弊端,攻击我国40年的社会主义是“大惨败”。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是个病”。因此,社会主义不管是否具有‘中国特色’,都根本没有、而且也不可能起作用。这些论调具有极大的欺骗性。马克思主义早就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因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但同时又承认矛盾仍然存在,政治、  相似文献   

14.
40年的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党和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一伟大历史征程中,宗教工作因势而为、与时俱进,取得了重大进展,积累了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经验,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宗教工作篇”。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作出了重大发展,形成了以四个现代化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主体、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核心、以“两个文明”建设为双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社会发展理论。而发展观则是该理论的基本特征。这个发展观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本质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本质研究概述黎声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断,已写入十四大报告和党纲。正确理解这一论断,是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切入点。今年以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  相似文献   

17.
改革促进了辩证思维孙翠宝一、改革促进了在两极中把握统一的思维方式1.以往人们习惯于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看作是绝对对立的。“一国两制”的构想强调二者对立之中的同一性。一是在一个国家内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共同开发”。就中国而言,资本主义的香港、台湾的繁荣是社会主义大陆经济发展和繁荣所需要;而大陆的经济越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就越巩固。二是两种制度互相利用。社会主义的中国引进外资,兴办独资或合资企业,解决了建设中的资金困难,同时还学到了技术和管理经验;而资本主义国家则从中赚到了钱,积累了财富。2.过去把发展生产力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防止和平演变的问题割裂开来,进而夸大政治的地位和作用,把政治与经济对立起来,甚至用政治冲击经济。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这一思路强调消灭贫穷、发展生产力不仅仅是经济建设问题,也是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防止和平演变的重大政治问题。3.过去不允许差别,结果造成共同贫穷。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使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和人帮助落后地区和人,走共同富裕之路。这里以差别为共同富裕的前提和条件,强调差别与共同的统一性。二、改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持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作为宗教理论研究者,我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与我们关涉的宗教实际相结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从事宗教研究和宗教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据“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探析宗教与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复杂关系,看到宗教作为“潜在的精神力量”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认识到“精神变物质”的意义,从而从促进、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一角度来评价宗教的历史及现实作用,引导宗教今后的发展。遵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应该了解宗教的文化意义,把握宗教在人类文化及文明发展中的定位;“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逐渐明晰,即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这一价值目标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是对社会主义发展根本价值认识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