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没有任何一个人始终处在坚韧性状态,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时刻处在脆弱性状态.因此,祛除普遍的脆弱性的价值诉求在道德实践中就转化为作为人权的祛弱权.生命伦理学以祛弱权为其人权基础,也就成了有根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2.
生命伦理学面临诸多的伦理问题,其中最为凸显的是人权困境,生命伦理学与人权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和契合点,人权是生命伦理的核心和生长点,人权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使生命伦理学的存在与发展成为可能,并且成为活生生的伦理现实。生命伦理学饱含丰富的人权意蕴,成为人权理论合理性的印证。要科学审视当代生命伦理学和人权关系,化解人权困境,推动生命伦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命伦理学是上个世纪中叶兴起的一门应用伦理学学科,主要研究现代医学及生物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一系列伦理问题.由于其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建构方式,使得生命伦理学具有多重的思想渊源,主要包括:基督教伦理神学、医学科学哲学、西方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和西方道德哲学等.上述理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繁复的思想网络,既相互联系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共同为生命伦理学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今天,生命伦理学的基础理论还处在不断丰富和演变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4.
探讨生命伦理学的起源,并阐述了不同理论支持者的观点,发现无论准确的生命伦理学历史起源是什么,目前生命伦理学已经变成了一种真正的全球现象。它在全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人类不仅仅是欧洲人或亚洲人,也是世界公民和一个全球道德共同体的成员。生命伦理学对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是重要的,并不是因为它是"拿来"的,而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普遍的框架去解释和管理正在经历的变化,这个变化包括了目前所有的国家和文化。然而,这个框架的解释和应用必须依据本土环境。因此,现代生命伦理学具有全球性和本土特征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1从医学伦理学到生命伦理学:知情同意的重要性卡特莱特调查代表着新西兰医学伦理学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转折点。它不仅暗示了一个传统医学伦理学时代(主要着力于医生个体从职业立场出发而应有的礼仪)走向尾声,还宣布着一个新的生命伦理学时代(有着更宽泛的并以患者为中心的观点)的到来。新西兰的传统医学伦理学,就像世界的其他许多地方一样,总的来说是家长式的,独裁主义的,由医生和医疗界把持导向。它的前身为英国医学协会新西兰分会,其1887年医学伦理学准则,采自美国医学协会准则。一方面,该准则强调医学职业的伟大与高尚:“当瘟疫流行时,迎…  相似文献   

6.
2011年10月20日至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伦理室主办、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人权与伦理学论坛"在重庆西南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西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西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伦理学专业的研究生立足人权视角,就人权基础理论、人权与应用伦理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一、人权基础理论人权基础理论的讨论主要围绕人权的内涵、本质,以及基于伦理史的人权理论两个层面展开.其一,人权的内涵、本质.中国社科院甘绍平研究员主张,人权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权利.他认为伦理学的出发点是人的本质规定性,即人的意志与行为的自主性和人的利益需求性.  相似文献   

7.
<正>人权建基于对人的内在价值和尊严的承认,是建构道德体系的基石,也是伦理学的思想归宿,因此人权与伦理学之间存在着极为重要的内在关系。在科技迅猛发展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的现代社会,与人权紧密相关的道德困境与伦理挑战层出不穷,人权伦理学急需对此认真回应。为检视人权与伦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发展状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和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于2015年10月24~25日在广西南宁共同举办了"第五届人权与伦理学论坛"。来自全国的四十余位研究者与会,围绕人权与现代社会、科技与人权、尊严与人权、权利观念反思等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一、人权与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8.
普遍主义人权观是当代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但它存在着解释力弱化、有可能导致权利与义务相分离的局限。历史主义人权观关注不同的文化传统对人权发展和实现的影响,坚持研究人权问题不能脱离历史背景、民族文化和时代境遇的学术立场。应用伦理学研究社会生活诸领域的现实人权问题,其任务不是论证普遍人权的合理性,而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以整体观的方法来理解具体人权存在的多样形态,探究具体人权实现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9.
魏明勤  任丑 《哲学动态》2012,(1):104-105
目前,人权与伦理学的研讨业已成为一个国际性前沿话题。2010年4月23-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主办的首届人权与伦理学论坛在北京召开。为继续推进人权与伦理问题的研究,2011年10月20-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和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生命伦理学委员会胡义祥编译为了检查由以人为主题的生命和行为研究而提出的伦理学问题,科学和技术政策机关已征求了关于建立一个新的国家生命伦理学顾问委员会的建议。为建立委员会(联邦注册,1994年9月12日)草拟的章程粗略地勾划出了NBAC的任务,其...  相似文献   

11.
环境伦理学使西方伦理学走到了一个转折点.一切伦理学都在寻求一种对生命的适当尊重.这就要求把伦理学应用于商业、法律、医学、技术、国际发展以及核裁军等领域,尤其是这样的领域:在这里科学(无论理论科学还是应用科学)使我们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力量.并使我们对伦理学和宗教所发现的人权有了更为敏锐的感受能力.但是,所有这些应用没有一个探究是否可能存在超出人类范围的义务.要尊重生命就要有一种类似于关心人类幸福的其他伦理学,而现在就是要有关心环境的伦理学.环境伦理学对生命的尊重更进了一步,它要探讨是否可能存在非人类的义务对象.我们所需要的伦理学关心的是,与文化融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12.
1从医学伦理学到生命伦理学:知情同意的重要性 卡特莱特调查代表着新西兰医学伦理学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转折点.它不仅暗示了一个传统医学伦理学时代(主要着力于医生个体从职业立场出发而应有的礼仪)走向尾声,还宣布着一个新的生命伦理学时代(有着更宽泛的并以患者为中心的观点)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导言对于出席这次在东京召开的第四届国际生命伦理学大会开幕式的很多人来讲,好像有实现了一个梦想的感觉。国际生命伦理学学会和亚洲生命伦理学学会的共同努力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命伦理学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初被介绍、引入到中国并开始了发展进步的历程,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理论架构相对粗糙,缺乏对现实生活的话语引导权,学科发展动力不足等困境。作为西方学术思想引进的产物,化解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困境,需要回归自己的文化本源,与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对话。我国本土宗教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道"为生命的形上根据,赋予生命神圣的价值,强调"珍生"、"贵生",鼓励人们通过修炼脱离自然存在的状态,获得精神生命和自由意志,进入生命的意义之境,蕴涵了丰富的生命伦理学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为我们今天化解困境、实现中国生命伦理学的本土化建构提供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两个方面探讨--强调全球性的关注和女性主义伦理学的交叉:人权及发展理论.首先,对以权利为基础的理论进行批评.其次,在人权运动中,努力考虑全球的健康问题.尔后,采纳可选择的范例是,寻求结合发展和人权理论形成一个全球伦理.最后,对于全球女性主义伦理学提出一个可选择的框架,对于实践有更充分的应答,以加强所有人享受健康及生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儒家生命伦理学是否可能,是目前生命伦理学界争论的一个话题。对这一问题最有代表性的诘难是对儒学能否作为我国生命伦理学的思想基础以及儒学能否提供构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理性基础的质疑。本文回应了这两个问题,并且认为儒家生命伦理学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同时分析了儒学与生命伦理学会通的可能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科语境的首要因素是学科宗旨。生命伦理学以保护人类生命及其相关权利为宗旨,其语境中人的尊严有三个主要特征:以生命尊严为内核,以人格尊严为外围;属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具有指导化解原则冲突、奠基相关权利、贯通法律和政策等作用,是生命伦理学建制化行动的指南。在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上,"人的尊严"凝聚了宗教和世俗、伦理和法律、政府和民间的道德共识,是生命伦理学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8.
论“人”的概念──生命伦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作为本体论概念的“人”近年来,生命伦理学以及。动的哲学(PhilosophyofMind)和政治哲学的文献频频提出关于“人”的概念问题。几乎在生命伦理学的所有主要问题上,我们都遇到“人”的概念问题。当我们就人工流产、胚胎研究、极低体重新生儿和严重出生缺陷新生儿的处理、严重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处理、处于脑死和永久性植物状态的病人的处理、裂脑人的对待、安乐死、脑和脑组织的移植,以及克隆产等的伦理学可辩护性进行辩论时,似乎“人”的概念问题不可避免。探讨“人”的概念问题可以有两条思路或两种策略:首先弄清什么是“人”然…  相似文献   

19.
国际生命伦理学和伦理学相对主义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DanielWikler国际生命伦理学会会长东亚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EACB’95)召集人邱教授和坂本教授邀请我谈谈伦理学和文化相对主义与国际生命伦理学的关系。这是一项困难的任务,一项超过我个人作为生...  相似文献   

20.
李霁 《伦理学研究》2003,(1):110-110
2002年12月2—5日,以“多元化空间中的生命伦理学:价值定位与对话”为主题的国际生命伦理学研讨会在古城长沙召开,这是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与美国乔治城大学临床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合作以来的又一成果。5名国外学和来自上海、广东、重庆、湖北、陕西等省市的27名国内学参加了会议,并就4个专题的报告开展了热烈而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