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教会面临异端的影响,为了统一信仰,正统教会追求教义的精确,除了订立基督徒都能认可的信经,也以颂赞形式宣认信仰。信经和颂歌都被谱以曲调,并依据唱词内容而被放在合适的礼仪位置。这些历史悠久的曲调曾在不同时代的基督徒口中唱响,将最高的赞美与荣耀归与神,也坚定他们的信仰。现今教会同样需要这种信仰宣告,发挥圣诗的认信功能。  相似文献   

2.
16世纪英国改教时,英国教会对教会音乐也进行改革,在圣诗歌词的选用方面选择加尔文路线,与加尔文改革宗一样继承了早期教会的音乐传统——诗篇;另外,为了能保持圣经原文且符合英文语言特点,在音乐方面创立了"安立甘颂调"(Anglican Chant),以此曲调颂唱散文诗篇。到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兴盛时期,英国教会正统基督教信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被历代教会推崇为"英国赞美诗之父"的以撒·瓦茨(Isaac Watts,1674一1748)于18世纪开始对英国教会传统圣诗进行改革,提倡"唱福音",开创了基督教赞美诗的新时代。他不仅改革英国教会的传统圣诗,而且藉着神赐给他的恩赐创作很多圣诗,并将他那时代的教会,带进一个属灵的复兴。同时,他的改革还激励了后来众多神所使用的仆人,藉着时代的语言和文化,将自身从神那里所得到的启示、灵感、亮光、经历,写成许多宝贵的赞美诗,使后世的众教会获益无穷。本文首先叙述瓦茨改革前英国教会传统圣诗的发展概况,其次阐述十八世纪瓦茨改革英国教会传统圣诗的基本见解以及他的创新理念对后世教会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倪光道 《天风》2006,(15):24-26
基督徒必须持守自己的教会性,远避世俗;教会必须持守自己的神圣性,防止世俗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本着圣经毫不含糊地说:持守教会性决不是脱离社会,持守神圣性也不是逃避世界。恰恰相反,持守教会性的基督徒更应当在世界中活出信仰,爱国爱教,荣神益人;持守神圣性的教会更应当努力服务社会,在俗事中彰显神圣,真正成为“世上的盐、世上的光”。  相似文献   

4.
徐淑萍 《天风》2022,(6):16-18
自基督教传入中国,中国基督徒一直在努力翻译、创作中文圣诗,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中文圣诗体现了基督教与中华文化之间的碰撞、融合,是基督教在中华本土文化中落叶生根的一种途径,与中国信徒的信仰生活息息相关.1983年出版的《赞美诗(新编)》产生于我国教会的特定历史时期,代表了中国基督教在圣诗中国化方面的努力1.《赞美诗(新编)》收录了贾玉铭牧师(1880-1964)的作品:55首《赞美主恩歌》、58首《生命活水歌》、64首《主行新事歌》、129首《信徒相爱歌》和152首《主恩日新歌》共五首,前三首和后两首分别属于"崇敬颂赞"主题和"教会生活"主题.这五首诗歌原载于《圣徒心声》(1943)26首、84首、85首、195首和30首,《生命活水歌》和《主行新事歌》的原题分别为《生命运河》《沙漠流江河》.贾玉铭牧师是著名的教会领袖、神学家、著作家,他创作的圣诗有540余首,他的圣诗曲调多为教会通用曲调2,他的作品主题丰富,运用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文学创作手法,展现了中国基督徒的灵命经历,体现了中国基督徒在圣诗中国化方面取得的成就.本文试以《赞美诗(新编)》中贾玉铭的作品为例探讨中文圣诗的本土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许瓈 《天风》2003,(1):38-38
我出生于一个基督徒家庭,外祖父、母亲都是虔诚的基督徒…… 在母亲的指引下,我开始跟她参加主日礼拜。尽管那时我还很小,有关基督教信仰的知识还知之甚少,但圣殿的肃静与辉煌,摇曳的烛光,优美的圣诗,每周调换的鲜花以及各类殿堂内的装饰,给我留下了深刻又难忘的印象。教会真不愧是一座指引着众人前进的金灯台。每逢  相似文献   

6.
<尼西亚信经>以"我们信……"开始,然后申明大公教会对天父上帝、耶稣基督、圣灵的信仰."信"是基督徒生命的关键,因为我们是基于上帝的恩典,透过信仰为我们死而复活的主耶稣基督,让我们得以称义(罗1:17;3:26,28),与上帝和好(弗2章),我们可以得救,得着永生(约3:16).对上帝及耶稣基督的信仰是基督徒安身立命的基础.在谈论各教义课题之先,要先谈谈什么是信仰."信仰"一词有两种用法.按第一种用法,信仰是名词,指所信的内容,可说是基督教信仰的教义.基督徒相信上帝创造世界,相信耶稣基督拯救我们脱离罪恶和死亡的权势,相信圣灵在教会和信徒生命中工作等,都是信仰的内容.教会聚会中的唱诗、讲道、祷告、礼仪,以至教会提供的各种教导,以至神学工作者的著作等,都涉及以不同方式表达的信仰内容,而<尼西亚信经>就是对基督教信仰内容的权威性表白.信仰的内容乃是教会对信仰的对象--三一上帝--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林玉解 《天风》2013,(9):34-35
圣诗在我们的信仰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圣诗具有怎样的功能?学习圣诗能带给我们怎样的益处?一、圣诗具有怎样的功能? 香港《圣诗人》一书曾如此阐释圣诗:“圣诗是教会的宝贵财产。圣诗阐明信仰、唤醒灵魂、滋润生命。  相似文献   

8.
林玉解 《天风》2016,(2):28-29
正基督新教传入中国两百多年,基督教界的前辈们在圣诗的翻译、创作和音乐的编配上积极进行圣诗中国化的探索,脚步从未停止,留下不少有益经验。一、圣诗之中文翻译基督新教传入中国之后,许多宣教士致力于将诗歌翻译成中文,使中国基督徒可以用"诗章、颂词、灵歌"赞美主。早期传教士将圣诗翻译成各种地方方言,如福州话、厦门话、广东话、潮州话、汕头话、宁波话、杭州话、上海话等。20世纪初,北京话被定为官方语言,加上五四新文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基督徒常面对各种 挑战和困惑,特别生活在这环境 中的我们经常会面对天主教的批 评和误解。信仰告诉我们天主教 会是神圣的教会。而别人为什么 这样来评价教会呢?是事实或是 历史的偏见? 我们说:天主教会是圣而公 教会,是说天主教会是救世主耶 稣基督所创立的。圣神是教会的 灵魂和圣化者,教会的圣事能使 人神圣化。但并不是说加入教会  相似文献   

10.
陈玉明 《天风》2009,(9):42-43
在历史的长河中,教会会众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传承着宝贵的信仰,藉着唱诗颂扬神,也藉着唱诗与周围的人一同表达他们的信仰。正如摩西的歌对于历世历代的以色列民来说,是一种教训和勉励,也是信仰的见证和传递。马丁·路德认为唱诗是基督徒自我操练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11.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7,(10):30-32
"独一、圣洁、大公、使徒的教会" 我们在上两期探讨了《尼西亚信经》有关圣灵的位格和工作的教导.然而《尼西亚信经》在宣认了圣父、圣子、圣灵后,还继续紧接着宣认"我们信独一、圣洁、大公、使徒的教会."有些读者可能会疑问:基督徒崇拜、信靠、委身的对像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上帝;教会不是上帝,只是一群有特定信仰的人(基督徒)组成的团体,为何会在信经中出现?为何谈过父、子、灵之后,仍要提到教会?难道教会是基督徒的信仰对象?  相似文献   

12.
李建国 《天风》1995,(1):19-19
甘肃省平凉基督教会圣诗班是继兰州圣诗班以来又一新的诗班。1983年圣诞节平凉教会复堂,1988年教会组建了圣诗班,从此教会有了一些复兴的景象。 从1988年到1993年8月这五年多时期中,诗班因为人员音乐素质低,献唱人员有时不保证,献唱时以唱主旋律为主。多年来。  相似文献   

13.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5,(5):22-23
《尼西亚信经》以"我们信……"开始,然后申明大公教会对天父上帝、耶稣基督、圣灵的信仰。"信"是基督徒生命的关键,因为我们是基于上帝的恩典,透过信仰为我们死而复活的主耶稣基督,让我们得以称义(罗1:17;3:26,28),与上帝和好(弗2章),我们可以得救,得着永生(约3:16)。对上帝及耶稣基督的信仰是基督徒安身立命的基础。在谈论各教义课题之先,要先谈谈什么是信仰。"信仰"一词有两种用法。按第一种用  相似文献   

14.
<正>奥古斯丁曾说,离开了教会,人就无法相信。奥古斯丁这样说的目的,是强调基督徒与教会之间紧密的联属关系。在他看来,信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是在教会中发生的,与教会密切相关。离开了教会的教导和牧养,人就无法真正相信。为了强调教会与信徒割不断的生命关系,加尔文坚称教会是信徒的"母亲"。"母亲"的类比,不仅说明教会对信徒的重要性,也暗示基督的教会  相似文献   

15.
朱贵金 《天风》2018,(6):33-34
如何选择崇拜中的音乐,是当今教会牧者与圣乐侍奉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当今教会中充斥着各种形式的音乐,有敬拜赞美诗歌,有传统圣诗,有以传福音为主的布道诗歌,有新世纪风格的诗歌,也有以民间小调为主的灵歌等,使牧者及圣乐工作者无所适从,眼花缭乱。这些诗歌在丰富教会音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教会音乐牧养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单信 《天风》1999,(12)
每一个历史时期以及每一个地区的教会都会有各自处境中的神学思考见解,2000年教会史证明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全世界各个时代的基督徒都同读一本圣经,但对于神的认识以及对圣经的理解则不完全相同,因此不能以“信仰不变”的理由来拒绝神学思考,固步自封,也不能视中国基督徒在坚持基本信仰的前提下,吸  相似文献   

17.
一、讲台供应的价值 教会讲台具有严肃性、神圣性以及权威性.这里所发布的所有信息,包括对信仰、教会、历史、社会的阐述,都具有一定的号召性,成为基督徒和慕道友行事为人的准则.因此作神出口的人必须自己先被洁净、被圣化,必须实行"道成肉身",将健康的神学思想建设成果转化为讲台供应的帮助,再由讲台供应转化为信徒的社会实践和教会实践. 牧者不仅要在讲台上安慰、启发信徒,也要面对处境解决、协调信徒与现实政治、经济、社会、自然以及文化的关系,引导他们活出积极人生.  相似文献   

18.
超越的人生     
在基督教会开始初期,基督徒们在面临极大的逼迫时,为什么殉道的那么多,而基督教却没有被扼杀在摇篮中呢?虽经受过无数次的迫害,似乎是致命的打击,但每次迫害、压制,都产生教会新的活力,愈迫害,信主的人就越多;愈压制,教会就越兴旺——这是信仰的力量!当人寻找到真理,去实践真理时,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挡。 人生需要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可以告诉人们生命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0,(7)
正另一方面,圣经正典的形成和圣经权威的确立也离不开信仰群体——教会。教会认信圣经是来自神的神圣礼物,并在一个顺服的行动中确定圣经正典,接受和承认圣经正典的权威。当然,这不是说,圣经的权威依赖于信仰群体——教会的接受和承认,而是说教会的接受和承认,使具有神圣权威的圣经在教会的信仰和生活中成为具有决定性的规范。作为被写下的上帝的话,圣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20,(6)
正一、身体神学的时代意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出现至今,中国社会包括中国教会经历了认知、情绪、行动等各个层面的"洗礼"。基督徒再一次认识到,个人身体、教会组织、社会肌体各个方面都需要重视和加强"身体"层面的建设。同时,教会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大趋势中,也应当思考如何使用自身的信仰资源,参与、维护和建设好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