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表明同伴侵害是青少年抑郁的重要风险因素,然而其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究。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834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考察了社会退缩在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抑郁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师生关系在这一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社会退缩显著中介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2)师生关系显著调节中介路径“同伴侵害→社会退缩→青少年抑郁”,具体而言,相较于高水平师生关系的青少年群体而言,同伴侵害通过社会退缩影响抑郁的中介效应在低水平师生关系的青少年群体中更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法对140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同伴侵害在父母体罚与青少年焦虑抑郁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亲子关系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后,父母体罚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焦虑抑郁;(2)同伴侵害在父母体罚与焦虑抑郁关系间起着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3)亲子关系对中介路径"父母体罚→同伴侵害→焦虑抑郁"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青少年同伴依恋与抑郁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和自尊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采用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IPPA)中的同伴依恋分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尊量表(SE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66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同伴依恋、朋友社会支持和自尊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三者与抑郁均呈显著负相关。(2)青少年同伴依恋不仅能直接负向预测抑郁,而且还能通过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朋友社会支持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社会支持→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在初、高中生群体中存在差异,即在初中生群体中,同伴依恋能够通过社会支持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社会支持→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而在高中生群体中,这两种间接作用均不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青少年同伴依恋对抑郁产生影响的心理机制,为引导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同伴依恋,促进自尊及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对贵州省1094名青少年进行了间隔半年的两次测查,考察早期亲子分离对青少年后期同伴侵害经历及抑郁水平的影响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早期亲子分离能显著增加T1同伴侵害和抑郁,并通过T1的同伴侵害和抑郁间接影响T2的同伴侵害和抑郁;(2)亲子分离、同伴侵害和抑郁的关系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在女生组中,早期亲子分离不仅能够显著增加T1抑郁水平,还通过影响T1抑郁间接影响T2的同伴侵害状况,且早期亲子分离也可以边缘显著预测T1的同伴侵害状况;在男生组中,亲子分离仅能显著预测T1的同伴侵害经历,对于T1抑郁及T2时间点的各变量则无显著影响;(3)无论是否受到亲子分离的影响,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抑郁之间均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提示早期亲子分离会导致青少年后期同伴侵害经历及抑郁水平上升,且主要体现在女生群体中,这为经历亲子分离后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间隔1年的追踪设计,使用结构方程建模对1068名青少年早期个体的同伴拒绝、同伴侵害与抑郁间的关系进行交叉滞后分析。结果发现,(1)在不同时间点上,同伴拒绝、同伴侵害和青少年抑郁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先前的抑郁水平对随后个体遭受的身体侵害和关系侵害均有显著预测作用,而先前的同伴侵害不能显著预测随后青少年的抑郁水平。抑郁对同伴拒绝、以及同伴拒绝对抑郁的预测作用均不显著。(3)同伴拒绝、同伴侵害与抑郁间的关系具有跨性别的一致性。这表明,青少年早期同伴侵害和抑郁间存在单向预测关系,抑郁导致同伴侵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青少年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亲子沟通问卷、同伴关系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对475名来自湖南、甘肃地区的初高中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亲子、同伴、师生关系均能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2)同伴关系在亲子关系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亲子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作用路径受到了师生关系的调节;(4)师生关系调节了亲子关系通过同伴关系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过程的前半路经。可见,师生关系在亲子关系预测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具备重要的调节功能,未来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可聚焦于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发挥亲子、同伴、师生关系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感知的校园氛围对其问题行为有重要影响。但是,校园氛围起作用的中介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旨在考察青少年感知的校园氛围与其问题行为(行为不良、抑郁)的关系,以及同伴侵害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10所学校2758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匿名填写社会经济地位问卷、家庭功能问卷、校园氛围感知问卷、青少年同伴侵害问卷、儿童抑郁调查表、青少年行为不良指数问卷。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功能后,积极的校园氛围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行为不良和抑郁。(2)同伴侵害在校园氛围与青少年行为不良和抑郁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留守初中生同伴侵害与攻击性的关系机制,通过构建链式多重中介模型,考察歧视知觉、孤独感和心理韧性在二者关系中的多重中介效应。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19名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留守初中生同伴侵害的发生率为96.3%,具有普遍性;(2)留守初中生同伴侵害、歧视知觉、孤独感、心理韧性与攻击性之间均呈显著相关;(3)留守初中生的歧视知觉、孤独感和心理韧性在其同伴侵害与攻击性的关系中具有链式多重中介作用;(4)同伴侵害与攻击性关系模型具有一定稳定性,同时在是否留守及单亲与双亲外出留守初中生群体中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同伴侵害与攻击性的关系机制,可为探索留守初中生不良同伴关系的教育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留守初中生同伴侵害与攻击性的关系机制,通过构建链式多重中介模型,考察歧视知觉、孤独感和心理韧性在二者关系中的多重中介效应。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19名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留守初中生同伴侵害的发生率为96.3%,具有普遍性;(2)留守初中生同伴侵害、歧视知觉、孤独感、心理韧性与攻击性之间均呈显著相关;(3)留守初中生的歧视知觉、孤独感和心理韧性在其同伴侵害与攻击性的关系中具有链式多重中介作用;(4)同伴侵害与攻击性关系模型具有一定稳定性,同时在是否留守及单亲与双亲外出留守初中生群体中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同伴侵害与攻击性的关系机制,可为探索留守初中生不良同伴关系的教育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法对140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了同伴侵害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Problematic online game use,POGU)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父母知情的调节。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后,同伴侵害仍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POGU;(2)同伴侵害不仅可以直接正向预测青少年POGU,还可以通过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而间接预测青少年POGU;(3)父母知情显著调节同伴侵害影响青少年POGU的直接效应,较高的父母知情可以缓冲同伴侵害的负面效应;(4)父母知情显著调节中介模型的后半段(学业自我效能感→POGU),即低水平的父母知情放大了低学业自我效能感对青少年POGU的风险效应。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探讨了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自控力的中介效应和不良同伴交往对该效应的调节效应。对1263名青少年采用问卷调查,研究工具包括关系网络问卷、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量表、同伴群体特征问卷、青少年冒险行为问卷。结果表明:(1)自控力在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冒险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亲子关系通过自控力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冒险行为。(2)亲子关系通过自控力的间接效应受到不良同伴交往的调节,交往较多的不良同伴使低自控力青少年的冒险行为增多。因此,自控力在亲子关系与冒险行为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且该效应受到不良同伴交往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探讨了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关系,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友谊质量的中介效应和学校联结对该效应的调节效应。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732名青少年进行了研究,研究工具包括亲子关系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友谊质量量表、学校联结量表。结果表明:(1)友谊质量在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心理资本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亲子关系通过友谊质量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资本。(2)亲子关系通过友谊质量对青少年的心理资本的间接效应受学校联结的调节,且这种间接效应在低学校联结的青少年中更显著。本研究验证了家庭系统、同伴系统和学校系统对个人系统(心理资本)的联合作用,对青少年心理资本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Peer victimization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concern, given its widespread individual and societal ramifications. Victims of peer aggression often face significant levels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social difficulties, such as depression, suicidal ideation, suicide attempts, and social rejec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whether cognitive distortions and perceptions of social support moder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er victimization and suicidal thoughts among psychiatrically hospitalized adolescents. Participants included 183 psychiatrically hospitalized adolescents (ages 13 to 18). In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that controlled for gender, social and cognitive factors served as significant resource factors. Cognitive factors also mode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er victimizat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同伴地位影响青少年冒险行为的作用机制及条件,采用青少年冒险行为问卷、同伴提名问卷、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同伴群体特征问卷对山东省日照市1288名初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同伴地位负向预测青少年冒险行为,该预测作用是通过交往不良同伴的中介作用实现的;(2)交往不良同伴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预测受到个体自我控制能力的调节。对于高自我控制能力青少年,其冒险行为与交往不良同伴无关,但低自我控制能力青少年会因交往不良同伴而参与更多冒险行为。结果提示培养良好的自我素质,塑造良好的同伴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Although a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documents the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school connectedness and adolescent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PIU),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mediating mechanism (i.e., how school connectedness relates to PIU?) and moderating mechanism (i.e., when the protection is most potent?) underlying this relation.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whether deviant peer affiliation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connectedness and PIU, and whether this mediating process was moderated by adolescent self-control. A total of 2,758 Chinese adolescents (46 % male; mean age?=?13.53 years, SD?=?1.06) from 10 middle schools completed anonymous questionnaires regarding school connectedness, deviant peer affiliation, self-control, and PIU. After controlling for gender, age,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parental attachment, it was found that the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school connectedness and adolescent PIU was partially mediated by deviant peer affiliation. Moreover, this indirect link was stronger for adolescents with low self-control than for those with high self-control. These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the social control theory and organism-environment interaction model to understand how and when school connectedness impacts adolescent PIU.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家庭功能影响青少年消极冒险行为的作用机制及条件,采用青少年冒险行为问卷、家庭功能问卷、自尊问卷、同伴群体特征问卷对山东省日照市940名初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不良不仅可直接预测青少年更多的消极冒险行为,而且也可通过使青少年交往更多不良同伴进而使其冒险行为进一步增多;(2)不良同伴交往对青少年消极冒险行为的预测受到个体自尊的调节。低自尊个体更容易受到不良同伴交往的影响而发生更多的消极冒险行为,表现出两风险因素的叠加效应。研究结果提示,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家庭功能不良可使青少年适应不良,塑造良好的同伴环境、培养良好的自我素质或可降低这一风险。  相似文献   

17.
采用追踪设计,对贵州省487名留守青少年进行间隔6个月的两次追踪调查,考察同伴侵害对男女留守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自尊、教师支持和朋友支持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同伴侵害不仅能显著负向预测半年后留守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还能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2)朋友支持可以显著缓解同伴侵害对男女留守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消极影响:当朋友支持较低时,同伴侵害对男女留守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消极作用显著,当朋友支持较高时则不存在显著影响;(3)教师支持可以显著缓解同伴侵害对留守女生主观幸福感的直接作用:相对于高教师支持的女生,同伴侵害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低教师支持的女生中更强;教师支持还可以调节留守女生同伴侵害与自尊之间的关系:相对于低教师支持的女生,同伴侵害对自尊的影响在高教师支持的女生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