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通心窍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日:“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现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相似文献   

2.
遇人三幸     
正想来遇人三幸大抵莫过于:伯乐之识,雪炭之交,醍醐之师。有趣的是,伯乐之识,既可成为弱者的借口,又可成为强者的谦辞。成功,没有唯一的法则,但都须是彼人、彼时、彼地的三者合一。因其没有必然性,偶然性就被当成一种参照,因此人们将之归结于贵人相携,或是天命相佑。伯乐,便是这里的"贵人"。虽沧海三千,但更多时候,  相似文献   

3.
正知道冯唐这个人,源自读王勃的《滕王阁序》,还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王文中,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苏词中,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文一词,提到冯唐,都把他当作一个伯乐来敬仰。那些怀才不遇的人,期待像冯唐这样的伯乐,就像大旱之望云霓。近日读《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不仅看到冯唐作为伯乐的风  相似文献   

4.
吴卒是泉州同安县白礁乡(今漳州龙海市)人,生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三月十五日,自幼家境贫寒,长大后立志学医,慈怀济世,拯救苍生。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所治之疾,不旋踵而去,远近以为神医”“无问贵贱,悉为视疗,人人皆获所欲去”,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后因采药不幸坠崖受伤致死,卒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享年58岁。家乡父老念其救治民众之功绩,无不“追悼感泣,争肖像而敬事之”,建庙奉祀。  相似文献   

5.
有包浆的人     
正包浆是器物经年累月在表面上形成的一层自然光泽。不止木器、瓷器、玉器有包浆,人亦有包浆。有包浆的人,滑熟可喜,幽光沉静,显露出一种温存旧气。友人老倪,像一只未上油漆的旧木器。散淡无事时,喜欢幻想挑两担花去卖。老倪说,春夏花事之盛,让他有去卖花的冲动。  相似文献   

6.
人有义声,卖药宋清。[注]宋清,唐代民间医生。长期在长安西市卖药,贫者买药钱不够时,他折价售之;对于有急难无钱的人,则赠钱救之;年终对借他钱还不起的人,便将债券烧掉,故长安当时流传有诗曰:人有义声,卖药宋清。  相似文献   

7.
油与皇历     
有这样一个民间笑话:卖油郎有个勤俭的妻子。每次他挑油出去卖,他妻子总要舀上一勺藏起来。到了年底,卖油郎正为没钱过年而叹气,妻子端出一坛油叫丈夫卖了过年。一个卖皇历的知道了这件事,就在自己老婆面前夸卖油郎的妻子。卖皇历人的妻子听了,说“这有何难,我也能做到!”到了年底,卖皇历的为还不了债而发愁。她老婆捧出一大堆老皇历,对丈夫说:“你把它卖了过年。”卖皇历的  相似文献   

8.
汉武帝的"御人"和周世宗的"善用"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晓璋 《学海》2005,(6):63-67
在中国古代,君王和臣民关系被列入“五伦”,视为最根本的人际关系,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或兴衰。待臣下态度如何,是视为手足还是视为犬马,是明君和昏君的分水岭。其实,昏君视臣如犬马,明君未必不如此。如《礼记·礼运》中记述孔子一方面慨叹“天下为家”,“货力为己”,君王把天下视为家产,把人才视为私蓄,另一方面又主张“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事人则失位。”从礼制上说,臣下必须“事君”,如果君王“事人”就是反常,就是失位。《礼运》下文说“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只要合于德性,“御人”是绝对正常的。如果要“视臣如手足”,必…  相似文献   

9.
《晏子春秋》富含廉俭思想,是诸多历史因素汇集交融的产物,涵容了求利有度、去侈戒奢、修身行廉的思想内涵,并在君、臣、民身上有不同的实践要求。晏子廉俭思想以为人作为逻辑起点,学习水的处世风格,常怀戒惕之心,强调正己化人,独有其自身特色,其中有很多理论观点和方法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驴和马     
驴和马本是同属,但禀性迥异。驴溺于拉磨,穷其一生,不离咫尺之地,被人呼为“蠢驴”;马则志存高远,但得时机便铁蹄踏清秋,以极千里之距,被人誉为“骏马”。驴、马同属而异性,何也?考其字形,自然得之。  相似文献   

11.
《孝经》的意义在于其中的政治伦理。《孝经》继承了原始儒家孝道、臣道、君道的基本内涵,同时也有所创新,其创新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孝提到至高的地位;二是将孝作为臣道和君道的逻辑基础,从孝道中推导出臣道(或忠道)与君道(治民之道)。这固然有助于为儒家的政治伦理添加孝这样一个有效的推动力,以便儒家政治伦理在现实中的贯彻;但与此同时,这种用与政治伦理本质不同的孝道去推论、劝说作为政治伦理之臣道、君道的做法,也隐含着扭曲儒家政治伦理而堕落为君主专制政治工具的趋向。  相似文献   

12.
对《论语.公冶长》篇"性与天道"一章的诠释,历来注解者有众多不同观点、不同层次的讨论。其中所含问题有三:其一,"言"、"与"二字的词性问题,有视"言"为动词、"与"为连词者,有视"言"为名词、"与"为动词者;其二,文章与性、天道之关系问题,有视其为二者,有视其为一者,亦有视其为一而二、二而一者;其三,夫子是否言过性与天道,子贡是否闻过性与天道?其解说更为复杂,不仅有言与不言之分别,亦有听闻与不听闻、得闻与不得闻之争议。  相似文献   

13.
娄近垣是清代著名正一派道士。他不仅深受雍正帝宠信,名闻朝野,而且对道教理论科仪和组织建设,都有所贡献。因此对其生平思想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仅就其生平作点补充,重点是对其与清正乙派的关系作些探讨。 据《重修龙虎山志》和《枫泾小志》等载,娄近垣,字三臣,号朗斋(或谓字朗斋,号三臣),又号上清外史。浙江枫泾人。幼年出家枫泾仁济道院,师杨纯一。后去江西龙虎山屏上清宫提点周大经为师,从学五雷法及丹经玉决。  相似文献   

14.
不争气的马     
参观了精彩的赛马会,在回家的路上,主人感叹地对座下的马说:“我的马呀,今天的比赛你可都看见啦,那一匹匹腾云驾雾、追风撵月般的骏马,多棒呀!可你呢,走起路来慢慢腾腾,一步三摇,活像一头老驴!要不是熟马难舍,我真想把你卖了。唉,你就不能给我争争气吗?““我怎么能跟那些骏马相比!它们的装备可比我强多啦,就说鞍子吧……“  相似文献   

15.
孩子学校门口有个卖蚕的老婆婆,学生们花一毛钱,就可以从她手里买三四条蚕。我也养蚕,我也卖蚕,可是我今年只养了一百条蚕,就卖了一千多块钱了,平均一条蚕卖了十多块钱。而且卖过之后这些蚕还都在我的手里,它们的“产权”还归我。我是怎么卖的呢?呵呵,我卖的是有关蚕的信息。卖蚕的信息可是比直接卖蚕值钱哦。  相似文献   

16.
吴邑人 《天风》2002,(12):58-59
可是,真是巧事,一位乡下信徒病已重危,旦不保夕,家里人奔来教会请陈牧师去为之祷告,但求救他灵魂,死活听主安排.永生立刻提了把遮阳伞随着报信人去了.在纷纷扰扰的蝗虫飞舞嘘声里,到了那一家.进门,蝗虫是少些,但仍旧无法安下心来祷告.  相似文献   

17.
《管子》中论述"天道",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含义:自然界运行的规律、人行为的终极依据与价值本原、主宰人的超验存在。《管子》中也从"君之道""臣之道""君臣之道"等方面论述了"人道",又从"人道"效法"天道"、"人道"尊"天道"、"人道"顺应"天道"等方面,论述了"人道"与"天道"的关系。它告诫我们既重视"天道",顺应"天道"、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也要重视"人道",赏罚严明,"有罪必罚"。还告诫我们要注重"人道"顺应"天道",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严君平卖卜降妖成都市罗剑云汉光武中元年间。四川锦竹武都山沸沸扬扬传言:“三清观(公元84年后改名严仙观)道士严君平每日至成都、广汉卖卜。日去日返。”远近乡民似信似疑。一天,药贩子王某至运私盐李某家玩耍。二人无意之间谈及此事。玉某道:“严先生成都卖卜之...  相似文献   

19.
应朋友之邀,参观了他的奇石收藏。两间不小的房子里到处摆放着奇珍异石。惊叹大自然天然成趣的奇妙,也赞叹朋友慧眼识珠的匠心。看完了,朋友要我写几个字,我便写了"人藏石原自爱好,石藏人却在精神"赠他。我告诉朋友,在你收藏石头的同时,石头也收藏了你。你收藏了它的形,它却收藏了你的心。天下之事,概莫例外。谁是主体,谁是客体,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骑士骑着骏马在大地上飞奔,骑士十分自豪,十分得意,他的自豪得意在驯服驾驭了骏马,展示了自己的风采。而骏马却不  相似文献   

20.
此为《异于去是》的第一章,其中概括地提出了书中随后将分章专题论述的全部主要思想。莱维纳斯所关注的是作为主体的主体如何可以超越去是而成为一“我而为他(人)”者。凡物皆欲去是其之所是,并皆欲在其去是其之所是之中坚持住自身之所是。于是诸去是者在坚持自身之是时即互相冲突。而主体之为主体,或主体之主体性,则相对于此而构成一“例外”:在应于他者之时,我对他者之“应”即成为我对他者之“应—承”,亦即,对他者之承担,或为他者负起责任。此应承则来自于我之暴露于他者,来自一种比所有被动都更加被动的被动性。此章共分十节:一、去是之他者;二、去是与关心;三、说与所说;四、主体性;五、对他者之应承;六、是其之所是与表示;七、感受性;八、去是与外于去是;九、主体性不是去是的一种样式;十、(全书的)论述路线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