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引言 T.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出版,常常被看作是20世纪科学哲学的转折点。与S.图尔明的《预见和理解》(1961),N.R.汉森的《发现的模式》(1961)等其它著作一道,这本更为著名的书开所谓“新的科学哲学”之先河——并且人们通常认为,它使得逻辑经验主义离开了科学哲学的历史舞台。毫无疑问,这本书把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反对逻辑经验主义纲领的浪潮推向了顶峰。20世纪60、70年代的科学哲学对库恩作出了强烈的反响,它们几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科学哲学论战中,科学哲学家从自己的观点、立场出发,对科学的发展、成长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模式。逻辑经验主义者的累积模型,波普尔的证伪模型,库恩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科学哲学与核心哲学之间早先亲密的关系开始急剧改变,库恩和他的同时代人提出了科学哲学独具匠心的问题,带来了多少有着相对主义和建构主义色彩的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的发展。理论选择的传统哲学说明遭到拒斥,而社会学说明获得优先地位,科学哲学开始远离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核心问题。不可通约性论题是对实证主义更为激进的背离,它在自我承诺意义上的所有明显影响,可被视为保守的和过时的。在科学哲学开始倾向于自然主义方法时,库恩思想中却出现了一种先验的方法;在其科学哲学的注意力从范式转移到不可通约性时,哲学的潮流再一次朝向了相反方向。在拒绝同时代科学哲学的一些方面时,库恩无意间让自己与实证主义保持一致。科学哲学对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已变得更顺应和开放,重新评价库恩所放弃的那些具有自然主义因素的思想的时机已到来。  相似文献   

4.
逻辑经验主义对实验心理学的关注并非只是由于其结果的作用或其态度上的相似性,而且由于(或许是更为重要的)对澄清其概念的共同需要。逻辑经验主义对物理概念的分析是一种哲学成就的范式,而他们在心理学中同样的分析工作也被看做是规范科学的疑难解决方案。在这种范式的背后隐藏着统一科学的哲学理想。围绕经验问题,逻辑经验主义与心理学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大量互动;正是根据这个问题,以及在逻辑经验主义对统一科学的强调的关联中,我们才能很好地理解逻辑经验主义的心理学哲学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以卡尔纳普、费格尔和托曼为最初代表,他们提出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把心理学看做经验科学,就可以得到其他科学同样具有的主体间性,因此,这就使得逻辑经验主义获得了它希望得到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T.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永久性地改变了我们对于科学史的哲学重要性的评价。在反对他所理解的逻辑实证主义者所表述的素朴经验主义的、形式主义的和反历史的科学观的同时,库恩提出了科学变化的另一种观念:科学与其说是由无争议的观察事实的连续积累所推动,莫如说是由深刻的、不连续的概念革命所驱使。在这种革命中,科学思想旧框架的真正基础被根本上是新框架的真正基础所取代。这种革命发生时,我们并不简单地用新的“真  相似文献   

6.
从洛克、贝克莱和休谟对知识和理念问题所提出的典型的英国经验主义学说,到康德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再到社会研究的释义唯心主义同宣布哲学终结的马克思的社会科学唯物主义之间的分歧点,这一历史的转变过程,同20世纪说英语国家的文化、分析哲学活动和科学哲学的某些主要哲学思潮的发展,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分析哲学活动发端于本世纪初罗素和穆尔对英国黑格尔主义的抨击以及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原子主义的发展。罗素融合了两种思潮:沿着休谟、边沁和穆勒而延续下来的英国经验主义,和因弗雷格而复兴的19世纪的形式逻辑。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是经验主义的,逻辑实证主义则把它加以发展,使经验上的可证实性成为意义的标准。维特根斯坦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一种逻辑学和逻辑哲学的学说。根据这一学  相似文献   

7.
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7,39(1):184-190
随着经验实证主义的衰落,心理学迎来了后经验主义时代。在后经验主义时代,人们对理论和经验观察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理论不再是经验观察的附属物,相反,经验事实是被理论决定的。理论不是经验事实的概括和归纳,而是一种文化历史的建构。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以库恩的范式论、现象学、释义学和社会建构论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理论的评价标准不再是与经验事实的一致性。因为经验事实由于受到理论的污染,不再是一种客观的标准。在后经验主义条件下,理论的评价标准可建立在概念和逻辑、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修辞与叙事以及实践和应用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8.
把库恩哲学视为后现代思潮代言人的观点在学术界颇为流行。本文通过辨析库恩的科学观,与尼克尔斯代表性观点展开争鸣,对此作出了否定性的回答。本文指出,库恩哲学虽然在客观上具有挑战传统科学观的作用,但其主旨并不具有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的立场和功能。以此为基础,本文具体探讨了库恩哲学与后现代思潮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张力",以期深化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深层矛盾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库恩的错误转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库恩的一份遗产 托马斯·库恩的遗产呈现出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尽管库恩对20世纪最后的30余年的科学哲学是最有影响力的,但事实却是,在科学哲学中并没有明确的库恩学派.而且最有库恩特色的论题(不可通约性论题)不再被认为像库恩所宣称的那样,是具有哲学意义的论题了.  相似文献   

10.
王飞跃 《世界哲学》2004,33(3):16-18
作为一个技术科技工作者和必须面对实际的工程师,我对于哲学的理论体系了解甚少,更不用说哲学研究了。好在哲学是有脑无脑的人都要想的事,特别是在20多年的科研工作之后,不得不想一下自己和同仁们到底是在做什么。因此,也就不得不涉及科学的哲学问题,而对许多科技工作者来说,库恩其人其思想,往往是他们了解科学哲学的第一和最后一站。 像许多人一样,我第一次接触库恩的思想,是通过《科学革命的结构》[1],这是我硕士答辩后读过的第一本书。库恩所揭示的学人的作用,范例的转移,再加上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使科学研究不再是理想中科学家探索真理的纯净过程,似乎成了一部大  相似文献   

11.
一、库恩的一份遗产 托马斯·库恩的遗产呈现出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尽管库恩对20世纪最后的30余年的科学哲学是最有影响力的,但事实却是,在科学哲学中并没有明确的库恩学派。而且最有库恩特色的论题(不可通约性论题)不再被认为像库恩所宣称的那样,是具有哲学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关于科学与技术的哲学思索都有点命途多蹇。逻辑实证主义曾喧嚣一时 ,经蒯因对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的批判而走向衰弱。由它衍生出来的科学哲学也受到库恩和戴维森的猛烈冲击 :库恩的历史主义弥合了主观与客观的二元论 ,留下了范式更替这种设想 ;而戴维森把范式与内容的二元对立又打得粉碎。技术哲学诞生于科学主义走下坡路的 2 0世纪 50年代 ,它始终没有达到其峰巅 ,究其原因主要是陷入了宗教末世论与技术末世论的二元对立。埃吉尔学派、海德格尔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都是以宗教末世论代替技术末世论 ,除了向人类展示了悲天悯人的…  相似文献   

13.
《结构》之后的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槪略阐述了库恩本人自1962年《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以来三十年的科学哲学探索历程。探索的中心议题是在肯定理论变化间存在不可通约性的前提下,科学知识是如何进化发展的。库恩强调了科学发展与生物演化之间的相似性,并自认为他是一位后达尔文康德主义者。库恩认为,在知识分化与改变过程的內在基础中,有某种类似康德的自在之物存在,它是永恒的、固定的和稳定的东西,且是不可言说、不可描述的,是处在时空之外的。仅此而论,库恩的这一新主张,是否会在目前科学哲学的平靜湖面上形成一个“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新局面呢?我们将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4.
费格尔(Herbert Feigl)是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后迁居美国,1940年起任明尼苏答大学哲学教授。此文是1954年他在科学的哲学国际大会上的一篇演说的修正和扩大稿。载《明尼苏答科学的哲学研究》第一卷(明尼苏答大学出版社,1956)。他首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逻辑经验主义的历史,以及它在当前的三大趋向。然后着重讨论了科学的哲学运动中三个主要争论:第一个争论是关于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别是否必要的问题,作者认为是必要的,因为这是区别形式科学和事实科学的基础;第二个争论是关于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问题;第三个争论是关于科学是否需要形而上学前提的问题。讨论是极其烦琐的,但从讨论中也反映出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些重要观点,如经验的证实,否认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等等。最后作者指出了当前逻辑经验主义的一些特点:更加逻辑的、更加肯定的、更加经验的。  相似文献   

15.
知识增长、理论变化与科学进步是本世纪科学哲学的主题之一,从逻辑经验主义者和波普尔开始,经库恩、费耶阿本德、拉卡托斯、图尔敏直至劳丹和夏波尔,这个热门课题的研究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正、反、合过程。尽管劳丹之后还有不少科学哲学家致力于糅合正反题,但都没有引起较大的反响,科学哲学研究的热点因此逐渐转移。与此同时,一批非职业科学哲学家和经验科学家却对知识变化的进化论解释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自然化认识论和进化认识论迅速崛起,涌现了许多新学说,其中包括新西兰历史学教授彼得·门茨(PeterMunz…  相似文献   

16.
与经验主义或实证主义之前的形式相比,逻辑和数学哲学是最具逻辑经验主义特征的。逻辑经验主义不仅因此得名,而且也为科学经验主义的成功点燃了希望。然而,经验主义者的心理主义与实证主义者的逻辑主义对数学本质的探讨始终不能达成共识。基于这种背景,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发表对于维也纳小组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逻辑经验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的数学哲学都是植根于《逻辑哲学论》的。本文在第一部分阐释了它何以成为该学派在"哲学上的转折点"。而维也纳学派从一开始就试图对《逻辑哲学论》进行革新,使之服务于其本身的纲领。本文在第二部分着重探讨了他们关于这些问题所展开的激烈讨论。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31年卡尔纳普提出了"句法"纲领,该纲领从根本上超越了逻辑经验主义的原有框架。但由于当时欧洲逻辑经验主义者受到纳粹的迫害而四分五散,"句法"观点并未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第三、第四部分具体分析了逻辑经验主义如何由《逻辑哲学论》向"句法"思想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库恩议题有关库恩理论的争论,通常分为这样两类独立的问题:其一是,库恩理论及其相关概念的实际意义;其二是,相对于整个科学史和各个科学学科的历史而言,这些理论和概念的适用程度。在尝试阐明库恩理论的意义时,人们碰到的典型困难就是,在库思前后发表的著作中影响库恩观点的诸多变化。无论一个人对库恩的实际观点的价值所作的评价如何,至少有一项不可否认的功绩一定要归功于他的工作,这就是,他为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以及其他思想领域)的讨论提出了一项  相似文献   

18.
书讯     
施雁飞著的《科学解释学》一书将由湖南出版社出版.该书概括了英美后经验主义科学哲学和欧洲大陆科学哲学的研究状况,指出所有科学,包括自然科学都具有解释学特征,试图确立一种新的科学观——科学解释学.该书是一部科学哲学专著,但它对科学的深层反思,丰富和发展了哲学解释学,为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科学哲学有关科学理论的公认观点在20世纪70年代宣告失败以后,有些科学哲学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发展出一种结构主义的科学理论结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逻辑经验主义的缺点又排除了历史学派的极端,值得我们加以重视。这个学派的基本观点,强调科学理论分析在科学哲学中的重要性并批评了新经验主义否定系统理论和普遍规律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20.
万丹 《世界哲学》2008,(5):98-103
库恩哲学概念的特殊性来自于其思想的历史主义倾向。本文通过讨论库恩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的发生来揭示理解库恩哲学概念的维度,同时认为历史主义的“困境”是一种内部矛盾,也正是推动库恩哲学概念如“不可通约性”延展其丰富性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