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黄颂杰(以下简称"黄"):我们今天先来谈谈西方哲学的开端、进路及其所追求的目标,然后再延伸讨论一些相关的问题。俞宣孟(以下简称"俞"):你讲的这个思路很好的,我们都是学西方哲学的,现在也都退休了,回过头来看,厘清这些问题,对于现在和今后的教学、研究都是有价值的。黄:要理解当代的西方哲学,需要把源头的问题厘清。要追根溯源,我们可以从苏  相似文献   

2.
<正>一、冯友兰先生和任继愈先生干春松(以下简称"干"):我记得您就是冯友兰先生的学生吧?您在中国哲学和中国宗教研究领域均有很大的建树,与你长期跟随冯友兰先生、任继愈先生等前辈学习有很大的关系吧?牟钟鉴(以下简称"牟"):是这样,我跟冯先生读研究生。我做研究生的那一年就  相似文献   

3.
<正>一、学思历程与道德心理学韩燕丽(以下简称"韩"):也许我们可以先谈谈你的哲学之路。你是如何开始学习哲学的,有哪些重要的哲学思想影响到你的哲学研究?我们知道你的父亲和妹妹都是著名的自然画派画家,他们的作品对你的伦理学研究有没有触动?瓦莱丽·提比略(以下简称"瓦莱丽"):在多伦多大学读一年级时,"哲学导论"课是我最爱的课程。我清楚地记得那时与斯蒂文森(Jack Stevenson)教授讨论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分配接受者的角度考察当面对不公平分配时,关系对象的性质是否及怎样影响与公平相关的认知、情绪、行为倾向与行为。结果表明:(1)关系性质影响了公平感受和情绪。(2)关系通过公平认知影响不公平拒绝的行为倾向和拒绝行为,通过情绪影响拒绝行为而不影响拒绝倾向。(3)在引发了高不公平感和高消极情绪的情况下,对高等级关系对象的拒绝倾向和行为都远低于其他两种关系对象。  相似文献   

5.
通过两项研究考查大学生在社会困境中的行为决策及公平感体验,检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作用,有效被试分别为85名和84名。结果表明:(1)亲社会者比亲自我者更倾向做公平决策;信息对称比不对称条件更促进被试做公平决策;女生比男生更倾向做公平决策。(2)性别在社会价值取向与信息对称性对公平决策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社会价值取向显著影响男生的公平决策,信息对称性显著影响女生的公平决策。(3)社会价值取向显著影响个体对不公平的容忍度,亲社会者更不容忍不公平行为。(4)对于利己的不公平行为,被试都倾向接受,亲社会者并不比亲自我者体验到更强的内疚情绪;对于不利己的不公平行为,被试都倾向拒绝,且产生较强的不公平感及气愤情绪。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一书的名称,新中国建立后就是这样翻译。现在俞吾金先生在《作为经济哲学的马克思哲学——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和命运》(《中国哲学年鉴》2011年卷,以下简称"俞文")一文中,却把"终结"译作"出路",并用  相似文献   

7.
正"四进"清真寺活动是新时代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抓手和具体举措,是中央统战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以下简称"中国伊协")、湖北省民宗委的重要工作安排。一年多来,湖北省伊斯兰教协会(以下简称"湖北伊协")强化举措、持续推动"四进"清真寺活动,逐步实现活动  相似文献   

8.
望潮 《天风》2001,(3):13
2月6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以下简称"全国基督教两会")、上海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基督教两会")在全国基督教两会总部联合举行座谈会,深入揭批"法轮功".  相似文献   

9.
公平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之一,不公平感及其相关决策则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一般采用最后通牒博弈或其变式展开。大量脑成像研究探查了关于不公平感及相关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尤其集中探讨了最后通牒博弈的回应者对不公平提议进行反应的脑区及其对应功能。经常得到关注的脑区包括了前脑岛、前扣带皮层、背外侧前额叶、内侧前额叶、杏仁核和颞顶交界等。对特殊人群的不公平感及相关决策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检验或澄清上述重要脑区及脑网络在不公平感及相关决策中扮演的角色,同时也阐释特殊人群的社会认知功能的特点。近年来,相当数量的研究关注了不同情境因素(包括分配方案相关因素和社会情境相关因素)调制不公平感及相关决策的过程,并讨论其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未来的研究更应利用多模态数据分析方法,同时结合基因和激素层面的研究,以期深入对不公平感及相关决策的心理和生理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2月9日~10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卫生教育专业委员会"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SP教指委")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承办的中国首届"国际SP医学教育论坛"在浙江大学(杭州紫金港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教育论坛的主题是:交流、合作、创新、发展、务实。来自世界八个国家和地区,共计20多位SP专家参加了本次  相似文献   

11.
<正>牛廷涛(以下简称"牛"):牟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这次采访的主题是"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报纸和媒体发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并在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您作为一位研究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2.
由刘湘溶和李培超两位教授主编的<体育伦理学研究丛书>前2卷(<体育伦理:理论视域与价值范导>、<绿色奥运:历史穿越及价值蕴涵>,以下简称"<丛书>")已于近期出版,<丛书>以其独特的学术理念、开阔的理论视野和富有创新价值的研究开创了体育伦理学新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科理论平台.该书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20,(10)
正事实证明,坚持三自的方向,对于中国教会的建设完全有利,且效果显著1950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以下简称"三自")发起,三十年以后,1980年,中国基督教协会(以下简称"基协")成立,从此有了基督教全国两会,分工合作地负责全国基督教的事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一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报》2007,39(5)
中国心理学会(以下简称"本学会")制定的临床与咨询工作伦理守则(以下简称"本守则"),是本学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其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授权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标准制定工作组(以下简称"制定工作组")在广泛征集有关专业人士的意见后制定的.制定本守则的目的是让心理师、寻求专业服务者以及广大民众了解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工作专业伦理的核心理念和专业责任,并籍此保证和提升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服务的水准,保障寻求专业服务者和心理师的权益,增进民众的心理健康、幸福和安宁,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谣言是常见的社会现象,但其传播过程的"心理黑箱"还是缺乏探索的问题。在情绪评价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对照实验,通过转基因食品情景模拟来考察不公平谣言及辟谣行为对风险认知评价及情绪的影响。结果表明:(1)转基因风险评价产生的情绪可分为后果型和伦理型;(2)不公平感会导致更强烈的伦理型及后果型情绪,并使得被试倾向于高估转基因风险;(3)辟谣对转基因风险评价能起到一定干预作用,但不能完全抵消谣言对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一、从"思潮"到"观念"吴晓番、胡岩问(以下简称"问"):2011年底,您的新著《平等观念史论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上海书评》、《社会科学报》、《哲学分析》、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探索与争鸣》、《文汇读书周报》等分别发表了相关书评或进行了专题讨论。2011年《上海书评》的访谈,主要谈的是现代平等观念之实相,包括平等观念在中国如何实现古今之变。今天我们想请您就观念史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历史观审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很高兴看到刘润葵先生与我商榷的文章。这促使我对拙作《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下面简称“效文”)中许多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本文的思考主要集中在历史观的角度,也就是对所讨论的问题作历史观的审视,这是因为我与刘先生文章(以下简称“刘文”)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历史观上。具体说,是以下几个问题的分歧。  相似文献   

18.
方学梅  刘永芳 《心理科学》2008,31(1):200-204
目前组织公正感研究的重点是组织公正与后续行为之间的关系,但某一特定事件的公平/不公平感产生的过程却未得到实验检验.本研究旨在将归因理论的观点和方法纳入到公正判断之中,从归因的视角探讨组织公正感的产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归因过程是公平判断的认知前提,对公平判断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彭彦华(以下简称"彭"):陈老师好!很高兴您接收我们的专访。最近读了您的新作《未来属于孔子——核心价值与文化传统之思》(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觉得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特别是您关于"坚持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主性与根基性"的观点,值得相关人士注意。考虑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借今天这个机会,请您谈谈写作此书的思想动因,以及书中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0.
日前,《中国宗教》杂志社社长刘金光一行在四川省调研时,前往成都市大邑县千佛山千圆道观,就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及自养、开展"四进"活动、杜绝商业化等问题采访了道观住持李至昇道长(以下简称"李道长")。这是一位没有社会职务等光环的普通道长,从他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当今道教的真实情况。以下为采访实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