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文杰 《哲学动态》2023,(10):35-46+126-127
语言决定论认为语言形式决定思维形式。语言决定论自身存在强有力的理论对手,如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指出所有语言都有共同的形式普遍性,皮亚杰认为思维决定语言而不是相反,等等。在汉语哲学的研究中,语言决定论的贫困依然存在。张东荪和谢和耐等语言决定论者的许多具体分析是不成立的,他们将中西哲学的差异归因为语言差异时证据并不充分,而且忽视了语言之外的其他因素。尽管弱版本的语言相对论可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强版本的语言决定论在理论上难以得到辩护,由此引申出的许多关于汉语哲学的判断是不正确的,并且可能会导致坏的特殊主义,破坏普遍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理论选择的不一致问题吸引了许多探讨科学变革理论的理论家们(如库恩、图尔明、费耶阿本德、夏皮尔、劳丹等)。此问题源于科学家们对于相互竞争的理论的认知价值经常有、而且长期存在着不一致的看法。除了有这种分歧以外,理论争论的不同阵营的科学家们还一次又一次地(而且依然继续地)为他们的理论选择提出不同的理由。以前的实证主义科学哲学家们对方法的统一性假说如此深信不疑,以至对于科学家在选择理论时的不一致,或科学家面对更成功的具有竞争性的理论时追求新生的理论这类现象潜在的合理性,很难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哲学基本问题"论断引发了广泛而持久的争议,但其中很多观点并未充分考虑到恩格斯的本来用意。恩格斯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最终被自然科学(实验)和工业所解决,哲学在自然界和历史中都既不必要也不可能。"现代唯物主义"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恩格斯这一论断能够得到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支持,也能得到马克思文本的佐证。"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术语可以指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或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元理论。恩格斯"哲学基本问题"论断构成了现代科学哲学实质上的思想先导,规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性质和发展方向,对当前学界的一些研究热潮具有批判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科学调查研究成果和宗教叙述之间所谓的冲突已经有很多的论述。我更愿意把精力集中在科学与宗教的方法论和观点的对比上。一、科学的普遍性或许科学最显著的特性就在于它的普遍性。科学是一项最基础和最首要的社会任务。除非一个科学家的成果能够被其他科学家理解和接受(无论是去检验它,批评它,驳倒它,还是以它为研究的基础),否则他的成果就没有任何意义。最独特的是在这项公共事业之中没有国籍、种族、宗教或者意识形态的障碍。这种以经验为依据的衡量标准为所  相似文献   

5.
整体论以及其中蕴含的不充分决定论①(经验无法充分地决定理论的取舍)是爱因斯坦科学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的整体论直接受惠于迪昂(以及彭加勒),并在与石里克的通信和他本人的科学实践中加以磨顿和精制,最终先于奎因两年明确将其发展为意义整体论,从而在科学哲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一、爱因斯坦受惠于迪昂迪昂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他在1906年出版了影响深远的科学哲学名著《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以下简称《结构》),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独创性的整体论(Holism)思想…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科学思维中的意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概念是如何起源的?在科学进步中科学概念是如何演变的?在科学研究中心理意象(mental imagery)的作用是什么?科学家是如何提出理论的?这些问题长期吸引着科学家和哲学家进行不懈的探索,后来又引起科学史家和认知心理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要摆脱目前面临的危机,成为把握全部社会性事物及其复杂性的普遍性理论,也必须将理论自身当作对象,这就是说,具有普遍性要求的社会学理论必须是差别的理论、自我参照的理论.因而,社会学必须与其他的、交叉学科的富有成果的理论相联系,并为此选择出一个自我参照的、"自我塑成的"系统的理论.运用这一理论,不确定的复杂性被转化为能够确定的、在科学意义上有价值的复杂性,从而简化复杂性.《社会诸系统》正是本着这样一种思路做出的在一个被设想为没有中心的世界和一个被设想为没有中心的社会中发展出一个多中心的(因而也是多语境)理论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确认问题是当前经验科学方法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既可以看成一个定性问题,也可以看成一个定量问题。确认的定性问题涉及的是说明科学假说(或理论)和确认它的科学事实之间的关系,亦即给出确认的标准和定义,确认的定量问题则企图在科学事实基础上对科学假说(或理论)给出一个定量的测度,亦即确认度。有关确认的定性问题有三个理论(1)句法理论;(2)概率理论;(3)参照理论。确认的句法理论和概率理论都不切合科学实际,其中大多数悖论和反例都是人工构造的,很少是从科学史中选出来的。它们之所以没有发生在科学实践中,是因为在科学实践中,科学家们不仅知道假说和事实,还知道许多其他信息;而确认的参照理论正是要寻找这些  相似文献   

9.
如何改革传统的品德教育,使其寓理以智、寓论以形,动人以情?我们认为,讲授和学习科学史是一个重要方面。一部耐人寻味的科学史,不仅凝结着科学家杰出的智慧,而且闪烁着科学家崇高的品质;不仅具有科学价值、哲学价值、美学价值,而且具有道德价值。它不仅可以启迪人的智慧,而且可以陶冶人的品德。正如大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所说:“科学还不只是在智慧训练上是最好的,在道德训练上也是一样。”因此挖掘科学史中的道德价值,展现优秀科学家高尚情操,是品德教育多通道、多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半个世纪里,人们曾以种种口实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伪科学,其所以值得认真加以理智的研究,仅仅是把它当作一种使自由社会感到危险的社会学现象。鲍波尔颇为深奥微妙地发挥了这一见解。他认为马克思提出的是“历史决定论的”理论,这种理论是建立在对科学方法的普遍误解之上的。尽管鲍波尔同情马克思对十九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的许多批判,但他仍然声称马克思代表着“迄今以来最纯粹、充分发展了的和最危险的历史决定论”。  相似文献   

11.
评价和选择理论是科学研究程序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直受到科学家与哲学家的重视和讨论。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到科学的目的、科学的方法等科学观方面的基本问题以及科学家的社会与心理方面的问题,所以显得十分复杂。这里我们准备涉猎与理论评价和理论选择这个复杂问题有关的一些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在证据关系的问题上,持非充分决定性观点者认为,数据不能完全决定假说评价。一部分哲学家认为,非充分决定性可以表达为多重经验等价的不相容理论的可能性问题,而反对者则将问题转换为诸如未被考虑的替代物观点等,但他们都将问题看作是多重理论的有效性。这种解释可被称为对非充分决定性问题的整体论解释,但是这种解释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而通过对科学知识的社会解释则能提供对非充分决定性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案。科学哲学家的任务就是去理解,科学共同体如何运作从而最小化由非充分决定性带来的对可靠性威胁,以及能以清楚表达规范的方式发展我们的科学认识论,这些规范可应用于该共同体实践。即使面对新形式的非充分决定性,知识的社会解释也有资源来完成这两项任务。  相似文献   

13.
DNA作为生物遗传物质,它的发现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具有所有科学发现的共性,回顾一个世纪的DNA发现的科学史,可以升华出许多的哲学观点和理论。经验和推理是科学赖以建立的两根支柱,一定历史条件下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对科学发现有重大意义。分析科学的继承与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DNA双螺旋发现中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及思维方式的选择等几个方面,旨在总结科学发展的经验,从而更加理性、主动地发展科学。  相似文献   

14.
科学精神的语义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精神”目前引起了许多论者的关注,但在不少的文章中,常常只是从科学家身上而不是从科学本身去概括和归结科学精神的种种表现,即把“科学精神”等同于科学家所具有的精神品性;这种观点还根据许多科学家也具有人文精神的事实,认为在科学家所具有的科学精神中,本然地也就包含着人文精神,甚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就是没有区别的一回事.如果不这样看,就是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立”起来,就不符合许多科学家具有崇高人文情怀的事实,如此等等。如果从一个较为基础的层次上去分析,这里实际上涉及到如何从语义上解释“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科学哲学     
本文首先讨论科学哲学的起源与重要性。其次,本文考察如下基本问题:理论客体的实在论性、理论与经验的区分、科学解释、归纳、科学检验等等。本文所涉及的观点包括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科学解释的不同模型、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亚决定论、整体论、被理论渗透的经验、不可公度性等等。本文所涉及的学派包括逻辑经验(实证)主义、实在论及关于科学的实用主义、历史(科学史)转向与相对主义。最后,笔者会谈一谈科学哲学的新近发展方向及笔者对其在中国与西方将来发展的前瞻。  相似文献   

16.
自然领域与社会历史领域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各自存在着本质上不同的因果律。在自然领域,随着科学的发展,相继出现了严格决定论、统计决定论和系统决定论。严格决定论根本不适合于社会领域。统计决定论和系统决定论虽然适合于社会领域,但它们只能说明历史规律的某些特征,而无法反映历史规律的本质。不少人在分析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的本质时,强调多线式因果关系、或然性规律等,这无疑是必要的。但应看到,如果把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的本质说成是统计决定论或系统决定论,那么这仅仅同严格决定论划清了界限而没有从根本上把历史决定论同自然科学决定论区别开来。在自然决定论中,即使是高级形式的决定论,也都是  相似文献   

17.
非决定论泛起的社会文化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非决定论在20世纪成为一股影响颇大的国际性哲学思潮,有着复杂的历史的、科学发展上的、社会的原因。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非决定论思潮泛起的社会文化背景:从根本上说,非决定论泛起是经典科学向现代科学转变所引起的逆向伴生现象,是机械决定论衰落所引发的理论混乱的必然产物;对哥本哈根学派的哲学思想进行简单化的理解和错误概括,即把哥本哈根学派对机械决定论的抛弃简单地理解为对决定论的抛弃,进而错误地把哥本哈根学派归结为非决定论,这是非决定论泛起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无视爱因斯坦决定论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全盘否定他的决定论思想,则是导致非决定论思潮泛起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而非决定论思潮泛起的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资产阶级攻击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土的需要。作者指出,对非决定论泛起应当进行具体分析,对于从科学和理论研究的角度所进行的探讨,要展开争鸣,澄清是非;但对于打着非决定论的旗号,猖狂攻击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必须戳穿其伪装,并给以有力的回击。  相似文献   

18.
我同意萨尔蒙的观点:关于科学合理性的哲学问题,需要密切注意科学验证结构或理论评价结构,而且简单的假设-演绎方法的剖析,并未提供任何对验证的适当而一般的解释。但我对他按贝耶斯的思想路线提出的那种对理论评价用概率说明的方案,感到尚有商榷的必要。怎样恰当地理解概率呢?萨尔蒙承认,理论选择不仅受经验证据的影响,而且受到库恩所说的基本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并且他建议,参考科学家提出的严格判断,可能给概率以一  相似文献   

19.
关系复杂性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务复杂性的分析是发展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都非常关注的重要课题。哈尔福德等人提出了评估任务难度的关系复杂性理论,认为任务难度可由相关的变量数量即关系复杂性来确定;关系复杂性越大加工要求也越高,这时可采取概念组块和分解机制来减少复杂性;认知发展阶段可归因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加工的关系复杂性的增加。虽然该理论得到了很多实验证据的支持,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不足表现在没有区别问题难度与问题解决难度,对维度层次关系不够重视,以及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明确阐述。这都是今后进一步研究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不完全确定论题 (UnderdeterminationThesis, 简称UDT), 笼统地讲是指: 对于同样一组观察事实, 原则上存在无穷多个科学理论都与之符合, 因此观察证据自身不能够确定在这些科学理论中哪一个更正确。这个论题的重要性在于, 它在科学合理性与非理性、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这两个最重要的立场分野中, 起着枢纽性的作用。从直觉上看, 如果这一论题成立, 在理论和经验证据之间将存在一个巨大的沟壑, 没有任何规范的方法能够架上桥梁, 方法论上的无政府主义就将是不得不面对的推论。如果这一论题成立, 基于认知的理由不能完全确定对某一个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