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则日本寓言讲的是一头公驴被拴在一根柱子上,绳子勒住了它的脖子,驴子越挣扎,绳子越勒得紧,最后竟被勒死。试想如果它停止挣扎,它还可以四处走走,可能还能找些草吃。同样的道理,你越是为解决问题而拼斗,你越会变得急躁,以至在错误的思路中越陷越深。 18世纪末,英国著名的医生琴纳正忙于解决天花这个千年难题。研究过一次又一次病例后,他仍然找不到可行的治疗方法。他的思路陷于绝境。这时,琴纳医生另辟蹊径:他停止了同问题的拼搏,改变了分析问题的方向——一不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那些天花患者身上,而是转向那些未染上此…  相似文献   

2.
《天风》2013,(6)
一天,一位植物学家带着显微镜,跑到山中研究植物.他在路旁随手采了一朵花,放在显微镜下,越看越觉得花纹精致,越看越感到造物主的智慧难测.正在看得出神之时,有位老人路过,诧异他竞对一朵野花那么用心察看.植物学家就请他也来看一看.他一看完,不觉泪流满面.植物学家问他为什么哭,他答:"我平生没有想到这野花是如此可爱.可惜每天在我脚下,不知践踏多少,我真辜负造物主一番匠心,不禁感触良深."  相似文献   

3.
清代文学家纪昀.丰晓岗.曾任《四库全书》总篡官,学识渊博.文思敏捷.平素喜欢吟诗作对与人戏谑。尤其是他运用抑扬修辞手法撰写的诗、联.语言非常幽默风趣。失将对方贬抑入地.令他大惊失色:接着笔锋陡然一转,又将对方褒扬上天,使他转想为喜、仿佛使人们欣赏到一幕幕滑稽生动的悲喜剧。.一天,纪晓岚正在书安里读书。有下人传进一张名片,说:“门外有衡阳太守刘朝玉拜见大人。”纪晓岚把客人请进,问:“你的公务部办完了吗?”刘朝玉欠身回答:对公务已办完了.明日便启程返回湖南。今日求见,一是辞行,二是请大人赐以墨宝.”…  相似文献   

4.
交际随想录     
恭维与赞美 表面看来,恭维与赞美都是称赞别人,说别人的好话,二者似乎并无区别,其实,它们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恭维者总是怀有某种目的和企图,他所说的那一套“好话”,只是抛出去的诱饵,以吸引对方上钩,从而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一旦目的达到了,他也就不再恭维对方了。因此,恭维只是一种手段。而赞美别人的人则不是这样,他的赞美没有任何别的企图或用意,赞美就是赞美,是因为看到对方的确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因此,赞美总是真诚的。 其次,恭维者所恭维的有时并不是对方的优点和长处,而恰恰是对…  相似文献   

5.
钱伟是初三(2)班的学习委员,他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眼里的好伙伴。不幸的是有一天在放学回家的途中,骑自行车与他人相撞,对方凭着个儿高,不分是谁的责任就给钱伟两个耳光。他虽然心里很恼火,还是据理力争,直说:“有话好说,不要打人。”没有动手。对方可能认为钱伟软弱好欺,又打了他两个耳光,这下他真的急了,见路边有半块砖头,捡起来就砸向对方的太阳穴,只见高个青年身子晃了晃倒在地上,再没有起来。钱伟见状慌忙跑回家,向父亲一五一十的讲述了事情发生的经过。父亲焦急的说:“孩子你闯大祸了,赶快到派出所自首。”说着,拉着儿子向公安机关走去。  相似文献   

6.
一次我们在办公室里闲聊,有一同事说起他同学的老婆很能干,大到买房子、装修,小到上街买菜、做家务,她全包了,这还不算,她还开了一家自己的小工厂,挣了钱买了轿车。我承认这女人真能干!但我不明白她为什么自己朵死也不让他爱人来帮忙,是爱到极致还是嫌丈夫无能,还是他没有时间?现在很多的人在爱对方的时候,照顾得面面俱到,结果还是分离,就是因为没有给对方留下爱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一次我们在办公室里闲聊,有一同事说起他同学的老婆很能干,大到买房子、装修,小到上街买菜、做家务,她全包了,这还不算,她还开了一家自己的小工厂,挣了钱买了轿车。我承认这女人真能干!但我不明白她为什么自己朵死也不让他爱人来帮忙,是爱到极致还是嫌丈夫无能,还是他没有时间?现在很多的人在爱对方的时候,照顾得面面俱到,结果还是分离,就是因为没有给对方留下爱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一只小鸟渴了,它看见田野里有一个装着半瓶水的瓶子,就飞了过去,可是嘴巴够不着。聪明的小鸟衔来了一些石子放到瓶里,于是瓶里水涨上去,小鸟喝到了水。与此同理,劝说他人,也是将“热心”、“道理”等一块块“石子(有利于说服的因素)”,送到对方的“瓶”里,到了一定程度,对方就被你说服了。1.赞美“闪光点” 劝说他人时,首先褒奖对方的优点,使对方得到一种心理满足。等他兴高采烈的时候,你再讲出你的意见,他会愉快地接受你的劝说。某售货员上门推销化妆品,女主人说:“这些化妆品我都有了,暂时还不需要。”这位售货员说:“…  相似文献   

9.
智者常认错     
假如你骑自行车上街,突然与迎面而来的自行车相撞,在一时分不清谁对谁错的情况下,你将采取何种态度、作出何种反应?狠狠地训斥对方?向对方道歉认错?抑或既不训斥,也不道歉,而是扶扶车把、掸掸尘土,然后不声不响地上车继续走自己的路? 一位脾气暴躁且一贯争强好胜的朋友说:不管谁对谁错,都要来个先发制人,把对方训斥一顿,而且一定要把他给训懵了,这样,即使他没错,他也以为错了,说不准会乖乖地向你认错呢! 一位心地善良且生怕惹事生非的朋友说:两个人在一瞬间相撞,谁能一下子分清谁对谁错呀?就算自己没错,也还是风格高…  相似文献   

10.
补网     
沈光玮 《天风》1995,(10):2-5
“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看见弟兄二人,就是那称呼彼得的西门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打鱼的。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他。从那里往前走,又看见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他兄弟约翰,同他们的父亲西庇太在船上补网,耶稣就招呼他们。他们立刻舍了船,别了父亲。  相似文献   

11.
他自小被伙伴嘲笑为“呆木鸡”,他只是笑笑,从来不为自己申辩。他喜欢文学,一头扎进书堆里,能安静地坐上几个钟头。大学毕业后,他进了机关单位,成了人人羡慕的国家公务员,当同事辗转于各类交际圈子时,他却极少去凑那份热闹,他只静静地看书,把自己的人生体悟诉诸笔端,发表于报刊。渐渐地他在文学路上越走越明媚,  相似文献   

12.
赌驴     
范西屏是清代人。有一天,他向朋友借了一头小毛驴去扬州探亲。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之后来到了江边,船老板却不让他的毛驴上船,因为小小的船舱只能载人不能载牲口。  相似文献   

13.
所谓承转,就是先顺承对方的意思,对对方所说的话加以肯定,然后急转直下,说出相反或不同的观点。这种修辞方式常见于口头语言之中,由回答的一方使用。1.附加条件法即先顺承对方的意思,然后在转的部分附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往往是事实不可能的或主观无法做到的。如:(1)有一次,意大利音乐家帕格尼尼为了赶到一家大剧院演出,急急忙忙跨上一辆马车,他一边催车夫快点,一边向车夫问价。“先生,你要付我10法郎。”马车夫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音乐家,便有意讹作他。“你这是开玩笑吧?”帕格尼尼吃惊地问道。“我想不是。今天人们去听你用…  相似文献   

14.
正当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的时候,在一次演出完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持枪劫匪。劫匪用枪对准他的头,逼他把身上所有值钱的财物统统交出来。他知道自己根本不是歹徒的对手,就乖乖地奉上装着刚刚发放了薪水的钱包,并把所有的衣服兜翻个底朝天,一是证明自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了,二是告诉歹徒他没有半点可以威胁到对方的地方。然后他对  相似文献   

15.
据新华社电乌兰夫副主席九月二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新加坡佛教总会会长、世界僧伽协会副主席宏船法师率领的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信徒朝山观光团,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今年七十六岁的宏船法师已经是第三次访华,此行将实现其朝拜四大名山的夙愿。乌兰夫在谈活中称赞宏船法师不顾高龄,为加强中、新两国佛教界的交往做出贡献。他说,我们希望把两国佛教界的友好交往扩大到两国政府之间和各个领域中去。乌兰夫向客人们介绍了近年来中国的宗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退休公务员,与其他退休人员一样,最容易犯的毛病,一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万事休;二是保守多忧或沉默寡言,常有失落感孤独感;三是没有兴致追求生活的  相似文献   

17.
一切都好     
正顺子刚奔进柱子家的院门就高声喊:"大娘,我柱子哥给您捎东西回来了。"柱子娘的脚还没迈出屋门,顺子已进了屋:"大娘,您看,这些东西都是柱子哥给您买的。"顺子把东西放在那张矮旧斑驳的桌子上。柱子娘用粗糙皴裂的手抚摸着那些红红的苹果、金黄的桃罐头、散发着诱人香味的点心,泪  相似文献   

18.
一位老前辈,在阔别几十年之后重返祖国内地,无限慨叹之余,曾赋诗一首:去国离乡还四十年,龙争虎斗避尘缘。江山无恙人依旧,独醒人推醉梦船。诗经我之手在《佛教文化》杂志编发,先睹之下,我不禁重重喝彩一声:好!好一个“江山无恙”!这诗的背景并不是年轻如我者所完全读透,比如“避尘缘”、“醉梦船”我可能就不知其详,但是,那一种“江山无恙’的壮怀,真使我心向往之!因为,这里自有一份天大的心量在。学佛之人,实在不能缺了这份大心量。不信?不信,远的不说了,近在眼前的,就请用心读读“九十述怀”的赵朴老,读读上引诗的…  相似文献   

19.
小孩对付财主的怪论.就妙用了谤尔反尔法。这种方法,首先是根据对方常规思维习惯或心理特征去谤其“出手”,然后用其手打他自己的嘴巴。  相似文献   

20.
“迷信”这个词广泛地被人应用,大概不是从“文化大革命”之后开始的。虽然“破除迷信”是当时人们的口头禅,但是那多指“现代迷信”。其实,“破除迷信”已经是将近一百年的老生常谈了,迄今人们一听到自己不能相信的事物还喜欢用“迷信”二字驳斥对方,或指责对方的愚昧,而且还喜欢在前面加上“封建”二字,名曰“封建迷信”。要是你反问一句,“什么叫封建迷信?”他也许干瞪眼,说不出什么道道来。因为总爱指责别人搞迷信的人,往往迷信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