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清末道人范云峰在川北高峰山~1兴建道观,派弟子四处传法,一时名震天下。许多军政要员和贤达名流纷纷皈依其名下,教徒遍布海内外,使范云峰及其高峰山道派成为民国道教史上的传奇。新中国成立后,高峰山道观一度湮没无闻。高峰山道观自上世纪80年代恢复开放后,在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下,逐渐重新兴盛起来,2013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15年2月14日凤凰卫视播放的《文  相似文献   

2.
圣职按立     
《天风》2012,(5):62-62
江苏省基督教协会于2012年3月24日,在苏州市狮山堂和吴江教会分别按立袁玮琪、闫国斌、张灵美(女)同工为牧师。浙江省基督教协会于2012年4月4日,在杭州城北堂按立了田军、郑恩惠、管洪风、范云峰、陈少青(女)、黄佩利(女)、程胡春(女)、  相似文献   

3.
唐宋之际,随着道教的兴盛与发展,出现许多新的道派,如洞渊派、北帝派、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太乙派、东华派、净明派等。他们多以雷法为用,济世度人,安邦护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里,仅就太乙派的历史、沿革、道法而论。一、由冯佑、刘浩然肇始的太乙派冯佑,平生好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道院为纲目,条分缕析,分别考述了道院与法派的关系,龙虎山三大法派紫微派、虚靖派和灵阳派的创始人、创派时间和法派传承,初步厘清了龙虎山法派的一些传承关系,并勾勒出龙虎山法派传承的大略。  相似文献   

5.
晚唐北宋以来,内丹炼养术风行一时,道教符箓派亦践行此术,遂产生出了一些新符箓派,如天心正法派、灵宝东华派、神霄派、清微派、净明派等.这些道派既承袭了北帝派、镇元派的道法传统,兼行上清与正一之法术,更援引内丹之法,出现了"内丹外符"的新气象.所谓的"内丹外符"或谓之"内修外法",即将内炼神气与外施符咒术结合为一.  相似文献   

6.
在“川派教育”的旗帜下,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力图推出“川派教育家”、“川派名校”、“川派名校长”、“川派名师”、“川派名班主任”等,让四川教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研读川派教育名校的追求,让我们看到,其丰富的、多样化的教育实践,构成了一道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相结合的教育历史文化风景。  相似文献   

7.
在“川派教育”的旗帜下,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力图推出“川派教育家”、“川派名校”、“川派名校长”、“川派名师”、“川派名班主任”等,  相似文献   

8.
李凯歌 《美与时代》2013,(11):26-26
高技派特有的审美风格历久不衰,分析高技派建筑,探析高技派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托马斯·默顿对震颤派的首次叙述开始,逐步讲述默顿研究震颤派的过程及其对震颤派生活之简朴、信仰之虔诚的思考及评论。文章着重分析默顿对震颤派感兴趣的几大原因,其中对震颤派和熙笃会从多方面进行细致比较。虽然震颤派和熙笃会是两个不同团体,但默顿发现二者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并因此对震颤派着迷,震颤派的乐园意识尤令之神往。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中后期,由于后世派和古方派形成两派争鸣对峙之势,折衷派应运而生。折衷派在学术观点上主张古方与新方应择优而用,提倡融合古今,取各家之所长。与此同时西方医学传入日本,古方派中有些医家试图将汉方医学与西医相融合,建立新型的医学体系,从而形成了"汉兰折衷派",并独创出可以夸耀于世界的实验业绩。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中后期,由于后世派和古方派形成两派争鸣时峙之势,折衷派应运而生.折衷派在学术观点上主张古方与新方应择优而用,提倡融合古今,取各家之所长.与此同时西方医学传入日本,古方派中有些医家试图将汉方医学与西医相融合,建立新型的医学体系,从而形成了"汉兰折衷派",并独创出可以夸耀于世界的实验业绩.  相似文献   

12.
王佳 《宗教学研究》2016,(3):137-142
金顶毗卢派属于禅宗,是东北佛教的一个重要分支。论文以辽宁千山毗卢派为重点,简要梳理出东北佛教毗卢派的历史、传承及现状。大约在明末清初,毗卢派传入辽宁。以往认为嘉靖年间龙泉寺宗赟法师初传毗卢派于千山之说是不准确的,宗赟法师并非属于毗卢派,而是曹洞宗下贾菩萨宗法脉。清中期尤其乾隆以后,毗卢派在东北地区大兴,时至今日仍非常有影响,并将法脉传至河北、山西、山东、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地。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9月8日至17日,以管长泽大道为团长的日本临济宗国泰寺派访华团一行19人,先后参访了河南郑州、平顶山、登封、洛阳、三门峡等地的禅宗故迹。 日本临济宗由入宋求法僧荣西(1141—1215)创立,是日本最早诞生的禅宗宗派。临济宗经过近七百年的发展,至明治初年逐步形成十四派(妙心寺派、建长寺派、圆觉寺派、南禅寺派、方广寺派、永源寺派、佛通寺派、东福寺派、相国寺派、建仁寺派、天龙寺派、国泰寺派、向岳寺派、大德寺派)分立的局面,一直延续至今,国泰寺派即为十四派之一。管长泽大道先生曾七次率团来华,循禅…  相似文献   

14.
《中国穆斯林》1995,(6):43-44
伊斯兰教常用语语概念的汉文音译用字李文彩辑原文音译意译哈乃菲(派)逊尼派教法学派沙斐仪(派)逊尼派教法学派马立克(派)逊尼派教法学派罕百里(派)逊尼派教法学派哈瓦利吉(派)中世纪伊斯兰教派名格迪目中国格迪目派名称孕迪林耶中国尕迪林耶派名称库布林耶中国...  相似文献   

15.
北魏时期,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译出了世亲的《十地经论》。在译经过程中,由于思想上的见解不同,地论学派分为南北两派,即菩提流支到道宠的北道派和勒那摩提至慧光的南道派。地论北道派被摄论学派所吸收,而地论南道派的谱系则一直连绵至唐代华严宗成立为止。在摄论学传入北地以前,地论南北道派围绕阿黎耶识展开的论争,对中国华严宗法界缘起思想的产生具有深远影响。鉴于此,现就地论南北二派的真如(法性)依持说和阿黎耶依持说、真修作佛和缘修作佛、现有和当有,以及心识说等问题作一个总体回顾,以探究中国华严宗之核心思想——法界缘起说的渊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大乘广百论释论》中《破有为相品第七》的有关内容对佛教、数论派和胜论派的因果观进行讨论、分析和比较。文章认为,胜论派把因果关系理解为要素的结合,数论派把因果关系理解为潜在事物的显现。无论胜论派还是数论派,都认为世间存在常住不变的实体。《大乘广百论释论》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来反驳胜论派和数论派的因果观。佛教认为,没有独立、恒常的实体,这是因果律得以成立的前提;所谓的因果联系就是一切无常变化、互相依存的有为法相互联结的条理而已。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对破山禅派与聚云法派之间的僧诤所作的探讨存在不少误区。结合双方的言论来看,破山海明对吹万广真的"从上古人单教人明心见性"、"明眼行道者妄行棒喝"等禅学观点的批判是误解了吹万广真的真实意图。破山海明及其法嗣山晖行涣对聚云法派传承问题的驳斥则反映出两派在法派诤议中的不同立场,破山禅派是以面禀亲承为原则,辟聚云法派传承之妄。聚云法派主张以心心相印,反对专务源流的形式主义做法。聚云法派没有因两派僧诤而迅速走衰,它在清代康乾时期的浙江地区相当繁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依据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以明代一个较有影响但学术界尚缺乏系统研究的道派———灵济道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灵济道派形成嬗变的社会因素、灵济道派与明朝政治、经济、文化之关系的分析,探讨灵济道派与明代社会的互动关系。以此为个案,观照宗教与社会互动的脉搏。  相似文献   

19.
五龙宫是武当山极为重要的宫观,自南宋开始,符箓道派在这里就有很大的势力.元代初年,全真派与清微派几乎同时来到五龙宫.作为北方新道派的全真道,在传入武当山之后选择五龙宫为其活动中心,就不得不面对与清微派道士合作的问题.终元一代,五龙宫形成了全真派与清微派共治的局面,两派之间互相师承、融合,全真道士很有可能还使用了张守清一系清微派的派字谱.明代初年,全真道在五龙宫迎来了短暂的独大局面.但是,随着永乐皇帝大修武当,从全国选调道士充任提点,五龙宫又重新回到了全真与正一共生并进的格局.五龙宫全真道的传承史为我们生动展示了全真道初传南方之后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20.
李贺敏 《法音》2004,(11):41-41
本刊讯应本会邀请,以日本真言宗御室派宗务总长中井龙照为团长,大觉寺派宗务总长坂口博之、泉涌寺派宗务总长汤浅高明、善通寺派大本山随心院寺务长龟谷和雄、善通寺派教学部长生驹琢一、教王护国寺(东寺)庶务部长渥美义久为副团长,御室派总务部长大塚圣纯为事务局长的真言宗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