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行为学派)、认知学习心理学(认知学派)、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情感学派)是当前教育心理学众多学派中影响最广泛的最有代表性的三大学派。这三大学派观点鲜明,具有典型性,各自理论也都自成体系。为此,对其基本观点进行比较研究,必将有利于我们了解和把握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动向和概貌,从而寻找教学改革的深层依据。  相似文献   

2.
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果茨基是苏联早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维果茨基研究热,充分显示了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对现代心理科学的重要的现实意义。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异常丰富,主要包括活动理论、工具理论、思维和言语理论、教学和发展理论、心理学方法论等。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是对意识的文化历史决定的研究的重要贡献,其理论不足之处主要带有抽象社会观点的色彩等。  相似文献   

3.
目前西方的道德心理和道德教育的研究中,道德认知学派和价值观辨析学派(Valuesclarification)最为突出,在某种意义上说,价值观辨析学派更为教师和道德教育家所注意。这一学派主要是想通过赋值性(Value—Laden)的教学策略来促进情感教育。教育途径通常包括一些小组练习以学习一种作出价值决择的过程。精神分析派、行为派和认知派在品德心理学方面都有相应的学说和研究。不久以前,人本心理学的产生与兴起也引起了人的极大兴趣,它的影响也覆及了心理学以及其它学科的很多领域。价值观辨析学派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受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的影响,目前已成为人本  相似文献   

4.
苏联心理学界大致在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才开始从事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学者们首先研究的问题是管理心理学的对象、范围、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联系问题。 1973年在苏联“心理学问题”杂志第四期上,刊登了苏联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鲁巴兴的文章,题目是“技术进步与管理心理学问题”。该文论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1、管理活动的一般特征;2、自动控制系统条件下管理活动的特征;3、管理的社会心理问题;4、管理的教育心理问题。文章的重点在第二个问题。该文一开始列举了  相似文献   

5.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当今美国心理学学派中所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它在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学中也有它自己独特的观点。最主要的是: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他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激发自己积极的需要,形成对社会有益的价值观念,发展自己的潜能(Pofential)从事创造活动,以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华雷尔所著的《Helping Young Children Grow》(1980)就是按上述观点,对130名 3—5岁幼儿教育进行实验的结果,获得了“教学优秀奖”。本文根据此书结论性内容译成,供幼儿园、小学低年级教师和家长们研究:是否有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心理学中的哲学问题的研究对于整个心理学的发展始终具有重大的决定性意义.解放前,我国心理学一直走着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心理学学习的道路.西方心理学的主要学派——机能主义、格式塔主义、行为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等等学派的学说都先后在不同的时期被介绍过来,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传播,从而转化成我国心理学结构中的组成要素.这样的心理学就知识内容来说固然有不少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的科学合理的东西,但是就哲学思想体系来说则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占着统治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心理学开始走上了系统地向苏联心理学学习的道路。苏联心理学与西方资本主  相似文献   

7.
张世英 《心理学报》1985,18(1):25-32
本文共分三部分。一、从苏联十月革命后新的社会制度对心理学提出创立新体系的客观要求、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的影响和列昂节夫本人的早期研究,初步分析了列昂节夫活动理论的历史形成;二、从活动是心理学研究对象、活动的定义、活动的基本特征与分类以及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活动的结构、分散与合并等方面,概括地阐述了活动理论的基本思想;三、“一分为二”地评价了活动理论,指出这一理论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错误,但在建立马克思土义心理学方面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 A·H·列昂节夫是苏联也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毕生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工作,在苏联心理学界形成了以他为中心、人数众多、影响深广的学派。一九七五年正式出版、一九七七年再版的《活动、意识、个性》一书是他的晚年著作。书中表述的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于1879年诞生于德国的莱比锡大学,此后,在德国、美国、英国、奥地利、瑞士等国家获得长足的进步,出现了行为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学派、皮亚杰学派、认知主义心理学等心理学流派。这样,仅就心理学这一学科而言,西方心理学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不言而喻的。于是,适时总结西方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一向就成为中国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研究者们的重要研究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
学习问题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内,关于学习的理论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课题。这一方面是由于学者们的世界观不同,从而对问题的认识和研究方法各异;另一方面是由于问题本身确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为了更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有必要对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学习理论加以回顾与分析,以便更好地探索与揭露学习的本质与规律。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后, 进入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心理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主要表现为重新评价和审视苏联心理学的原则立场, 纠正十月革命后心理科学发展出现的偏差, 活动概念和文化历史理论仍具有生命力, 理论研究未见重大进展但工作仍继续进行, 心理科学的研究越来越贴近社会生活与实践等。当前俄罗斯心理学已成为一门深受大众青睐的科学, 它对当代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苏联《心理学问题》(1980年第5期)载纳什列金所写的以《语言学和心理学:两门学科相互取长补短的一些成果及其前景》为题的文章,评述了苏联心理语言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该文介绍了最近问世的《言语交际理论和结果问题》论文集一书。作者扼要阐述了苏联心理语言学家的以下三方面学术见解: 一,言语交际的一般理论的建立:塔拉沙夫在书中论述了语言学和心理学相互靠拢的不可避免性。作者认为,只有在主体活动  相似文献   

13.
汉字属表意文字,形、音、义三位一体,其中尤以字形的认知学习最为繁难,长期以来,有关汉字的心理学研究亦多集中于字形方面。教育心理学及有关学习理论将汉字字形的学习看作言语学习中图形、符号类的学习活动,(1)认为学习者的感知、记忆和思维活动是汉字字形学习的基本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陈会昌 《心理学报》1983,16(1):39-48
苏联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比较先进的国家。加强对苏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了解,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十月革命到现在,苏联德育心理研究的基本情况,有必要进行一番评介。据苏联一些有影响的教育心理学家,如Д.В.艾利康宁~[1],包若维奇~[2],В.В.达维多夫~[3][4])等人的意见,苏联的教育心理学(包括年龄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从二次大战结束到五十年代末;从六十年代初到现在。本文即参考这种划分方法,根据所能掌握的资料,对苏联德育心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加以概略评述。  相似文献   

15.
论个性(上)     
在现代心理学中,个性问题是一个重大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个性的心理学的理论问题已成为普通心理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的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也纷纷提上了议事日程。特别是由于人才预测与职业选择的强大的社会需要,人的个別差异的探索与个性的心理测量,评价以及预断日益引起教育心理学家、管理心理学家、运动心理学家乃至艺术创造心理学家们的高度的关注。现代,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阶段。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研究与总结西方的以及苏联的个性的心理学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密切联系我国建设“两个文明”的实际需要,从心理学基本理论角度来探  相似文献   

16.
十月革命后到三十年代末期,苏联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就是以马列主义观点分析、批判俄国教育心理学遗产,确定重建教育心理学的道路。维果茨基于1920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十月革命后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是苏联教育心理学教材的里程碑。后来又写了《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1900年)和《思维与语言》(1934年)。维果茨基对苏联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反对把普通心理学的现成篇章移入教育心理学,强调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分支来研究。他明确提出要重新审查教育心理学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员工自主学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桂凤  俞文钊 《心理科学》2003,26(2):350-351
1 引言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 ,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维果斯基学派、操作主义、现象学派、社会认知学派、意志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作过一些探讨。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国外对自主学习问题的研究更加广泛深入 ,尤其在自主学习的实质、心理机制、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等基本问题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尽管不同的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界定并不统一 ,但他们一致认为自主学习者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  相似文献   

18.
从活动到交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沂 《心理学报》1982,15(1):14-21
本文讨论苏联心理学中关于人的行动方面的理论观点,内容涉及意识和活动统一原则、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活动和交往的关系问题。作者认为:苏联心理学在对意识的唯物理解(和活动统一)上取得成就;但对人的行动方面的实践性质估计不足(活动概念本身不能明确表达人的行动方面的本质特点——实践性)。  相似文献   

19.
前言研究学习过程,揭示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阐明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并加以控制或改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这一直是心理学家、教育家所关心的课题。本世纪以来,不同心理学学派运用不同方法对学习规律曾作过许多研究,并根据他们各自的理论观点作了阐述和介释。特别是6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不仅强调了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结构,更强调了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作用。因此,按照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不仅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而且有助于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昌岑 《心理学报》1987,20(1):43-50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当代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 1918~)的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它同其他学派学习理论的关系和分歧。这些派别包括新行为主义学习论,格式塔理论,巴特利的记忆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奥苏贝尔关于学科知识学习和保持的“同化理论”反映了学习心理学与教学理论协同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