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问     
正著名教育家蒋梦麟先生在他的自传《西潮》中回忆了这样一件事:蒋梦麟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家里人把他送进了家塾中学习,在家塾中,最先读的是《三字经》,对于一个六岁的小孩子来说,确实有些枯燥,于是,蒋梦麟开始反感这个学习环境了,进而反感书本、反感先生。他恨透了家塾中的生活,便有一天,趁先生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跑回了家。母亲见儿子回来了,很感意外,便问他:"你怎么跑回家来了?"他回答说:"家塾不好,先生不好,书本不好。"母亲听罢,又问他:"你不怕先生吗?"他回答说:"先生,我要杀了他!家塾,  相似文献   

2.
一个老和尚伸出自己的食指,问小和尚:"这是什么?"小和尚回答说:"这是一。"老和尚又问:"再想想,这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手指。"老和尚接着问:"你再想想,这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食指。"老和尚继续问:  相似文献   

3.
<正>《约翰福音》5章1节至15节,讲的是一场耶稣与法利赛人的辩论,而事件的导火索是一个病了38年的人在神迹中痊愈。这个病人躺在靠近羊门的池子旁,他希望被放在池子里,因为这样可以得着痊愈。耶稣问他:"你要痊愈吗?"他的回答是消极的,他把未得痊愈的责任推到了别人身上——"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有别人比我先下去"。  相似文献   

4.
王风雷 《美与时代》2005,(11):86-87
那是一个下午,我八岁的外甥兴冲冲地拿着一本介绍自然科学的书来找我,一见面就问:"舅舅,爱因斯坦是科学家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当然,他是咱们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是音乐家吗?"我猛然愣住了,"孩子,为什么这样问啊?""因为我发现照片上的爱因斯坦在拉小提琴,看样子还拉得不错呢!"孩子天真地说.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寓言般的故事。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成一个老翁前来点化他。他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钱,你如何用它?“乞丐马上回答说:“这太好了,我可以买一部手机呀。“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我可以用手机同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哪里人多,我就可以到那里去乞讨。“乞丐回答说。  相似文献   

6.
我的一位同学,擅长画漫画。一日,他把一张画好的漫画拿给我看,问:"这漫画上的人是笑还是哭?"我拿过来一看,见画的是一个人的头像,一副泪流满面的样子。"当然是哭口罗。"我说。"你把画倒过来看,会怎么样呢?"朋友说。我试着把漫画倒了过来,一看,简直不可思议,刚才还是泪流满面的脸,一下变得笑容可掬了。"怎么会这样?"我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7.
放下     
唐代,严阳尊者问赵州禅师:"我在禅修的道路上抛弃了一切,下一步还应该怎么做?"赵州禅师回答:"放下吧。"他又问:"我已经两手空空,还有什么可放下呢?"赵州禅师又回答:"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可放下的了,那就拿起来。"他听后,突然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阵子我有个理想,想把儿子的言行集结出版,如同孔子的门徒记下来的《论语》,书名就叫做《子曰》,差不多也可以给大人做教材。这个想法萌发是因为一件小事。一个朋友问我儿子今年几岁,他答五岁。朋友逗他,那你爸爸今年几岁?他答也是五岁。朋友问这是为什么?他说:"他是我爸爸啊。"当时我就愣在那里。那时他的表达能力还欠缺,其实他想表达的是我当爸爸五年,自然和他同岁。  相似文献   

9.
习气     
于右任先生有一把漂亮的大胡子。有一天,他遇到一位小女生,小女生对他的胡子感兴趣,便问于老:"您睡觉的时候,这一把胡子是放在棉被外面还是里面?"于老先生一时被问住了,想了半天也想不起睡觉的时候胡子放在哪里,只好对小女孩说:"我改天再告诉你。"那天晚上,于老失眠了。他先把胡子放在被子里,感到不对劲;又把胡子拉到被子外面,也觉得不对劲。他一个晚上就这样把胡子拉来拉去,还是不知道胡子平时到底是在被子里还是被子外。  相似文献   

10.
正八岁那年,父亲第一次开车载我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我的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心想:这么笔直平坦的道路,一定很畅快和安全吧。可谁曾想,每行驶一段路后,前面就会出现一个起伏很大的弯道。父亲笑着问我:"儿子,咱们每走一段路就会遇见一个弯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回答:"因为地形的原因吧,修路时不得不改变方向。"父亲反问道:"可是平原上的高速公路也是这样的,又怎么解释呢?"  相似文献   

11.
古诗云:"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美在何时进入了人类社会?美学何时自觉地参与了人类社会的变革?-这是我在拙著<美学漫谈>中提出的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阔步走过30年的今天,我想强调说的是:美和美学不仅在数千年的往昔伴随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更在近30年来,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形态,与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进程紧密相伴.  相似文献   

12.
正一只大雁在旅行的途中,发现鸵鸟竟然不会飞。大雁从来没有见过不会飞的鸟类,就吃惊地问鸵鸟:"作为鸟类,怎么可能不会飞呢?"鸵鸟笑着问:"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你告诉我,作为鸟类为什么一定要会飞?"大雁想了想,说:"在空中飞翔可以避开草丛树木等障碍物作直线运动,能够更快地抵达目的地。"鸵鸟指着一望无际的荒漠,回答说:"我们驼鸟生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旅途闲话     
去年,主编让我为《人生旅途》栏目撰稿,我答应了,并考虑了一个题目“慢慢人生路。”这样就写了六期《漫漫人生路》。这期间我一直为这个题目感到不安。因为“漫漫人生路”与栏目名称“人生旅途’”差别不大,每一篇的内容都要在具体细目中反映出来,完全不必在“人生旅途”栏目的标题下再加一个多余的“漫漫人生路。”今年我一定要改掉它。听君冈先生说他常收到读者来信,提出一些人生道路中的问题与想法,苦于琐事烦忙无法回复,为此常常内疚。我翻看了几封来信,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我对他说:“我在‘人生旅途’栏目中代你回答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爱情不嫉妒     
他还没有问出口来,我就知道我会如何回答他了。已经和我交往两年的男友路易斯屈下一条腿,跪在地上,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天鹅绒的心形盒子,打开,问我:"你愿意嫁给我吗?"  相似文献   

15.
有趣的妙答     
正许多名人面对别人的提问,常常有着非常有趣的妙答。有人问美国著名的演员和体育播音员鲍博·郁可尔:"当你遇到生活或事业上的压力时,你是怎样处理的?"郁可尔微笑着回答:"这非常容易,当我遭遇失败的时候,我就把压力放在了我后面的人身上。"有人问美国著名演员杰米·思图尔特:"你为什么不考虑去竞选美国总统?"思图尔特回答道:"这是因为我说话说得比不上一个政治家那么快。"有人问好莱坞影星伍迪·爱伦:"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是你的梦想吗?"  相似文献   

16.
闲时看花去     
正唐代有位从谂禅师,主导过一桩有名的公案——吃茶去。据说,当时有两个和尚不远千里跑来见他,请教何为禅道。从谂禅师问其中一个和尚:"你以前可有来过这里?"和尚回答:"未曾。"从谂禅师说:"吃茶去。"回头他又问另一个和尚:"那你呢?"和尚回答:"我曾有幸到过这里。"从谂禅师道:"如此甚好,吃茶去。"这一通操作,别说这两个和尚,连寺院  相似文献   

17.
教堂幽默     
正我跟不住牧师为新人证婚,按照程序,一般新郎与新娘的回答很简单,只要说"是的"或"我愿意",但居然也有例外的。请看这个证婚案例:牧师问新娘:"你愿一生都爱他吗?"新娘答:"是的,我愿意。"牧师又问:"今后无论他去哪,你都愿意跟他到底吗?"新娘迟迟不答,牧师再问,新娘只好摇头苦笑。牧师惊奇地问:"这是为什么?"新娘答:"牧师,他是一个邮差,我跟不住啊!"  相似文献   

18.
正公司请来的大牌美国人力资源专家在员工培训班一开始,先问了十几个参加者一个小问题:"你们说,开车的人进了加油站最想完成的事情是什么?"开车的人进加油站还能干什么呢?"加油!"超过一半的人都这样回答。从老师略显失望的眼神里,大家看出这显然不是他所期望的答案,所以又补充了"歇会儿"、"买吃的"等几个答案,甚至"上厕所"都替人家想到了。我对美国人的思考方式略有了解,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一加一"绝对  相似文献   

19.
你是哪颗星     
正余光中曾在一篇文章中引用过叔本华的一句话:"作家分为三类:流星、行星和恒星。"后来,有人问余光中:"您在文坛驰骋了这么长时间,您觉得可以把自己归入哪一类呢?"余光中回答道:"这个要问天文学家了,不要问这颗流星或者这颗行星,当然星都不愿意做流星吧。我想与其问别人,不如自己写文章的时候多下点功夫是真的。"余光中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别人的评价没有那么重要,努力提升自己更重要,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就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击石出水     
刘凌维 《天风》2022,(9):54-55
这是我听来的一个故事: 一个小女孩留意到妈妈每次蒸香肠时都会把一根完整的香肠剪成两截,然后才放到锅里蒸.她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要把香肠剪开蒸?妈妈思忖了一会,似乎也找不出什么合理的理由."因为我母亲每次都是这样蒸香肠的."那位妈妈只好如实回答."可是,这是为什么呢?"小女孩不依不饶地继续追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