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到音乐选秀类电视节目,绝大部分人肯定都知道《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在一夜之间可谓是成了每家每户都争先观看的音乐选秀类节目。每到星期五的时候,全国的男女老少都在为这场音乐与梦想的悬念盛宴而翘首期盼。在此之前,除了电视节目《超级女声》,没有哪一款节目可以达到这样空前的效果。随着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的播出,这一全球音乐风再次疯狂的刮了起来,一轮又一轮的刷新着各大卫视的收视记录。  相似文献   

2.
2013年湖南卫视引进韩国MBC的娱乐真人秀节目《爸爸!我们去哪儿?》,进行了成功的本土化改造,掀起了一阵收视狂潮。与韩国原版节目相比,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所设置的任务更有难度,且没有任何剧本,所采取的季播形式不仅迎合了观众的收视心理,也提高了广告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但整体拍摄效果有待提高,节目对于个人的隐私保护做得还不到位。但凭借微博微信的有力推广,不仅参与节目的名人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节目本身也得到了宣传。  相似文献   

3.
2014年,我国各大卫视都推出了喜剧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其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幽默诙谐的内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打破了歌唱选秀类节目给观众造成的审美疲劳.《笑傲江湖》是2014年东方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原创喜剧类真人秀节目,其以强烈的娱乐性、纪实性、颠覆性、平民性,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其文化传播策略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是,任何节目都存在一定的生存周期,未来的电视节目只有结合中国本土文化并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新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一、现代民族声乐的现状 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由电视声乐大赛所引起的媒体效应,在全国可以说是掀起一股音乐盛会的浪潮,全国人民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这场文化盛会之中来.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也以自己的方式全程关注着每一届的比赛.作为民族声乐的学习者,我在近几届的比赛中发现了一个现象:一届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不间断的举行,各个地方也都在不遗余力地"推新人",但希望在民族歌坛上显山露水的新人们,除去在个人特色上有些差异外,在用声方法与风格上,大体都跳不出彭丽媛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电视剧《舞乐传奇》截取古代中国和缅甸一段真实的艺术交往史,加以传奇化再现,掀起了民族题材电视剧的收视狂潮。《舞乐传奇》以史实为基础,并加以艺术化的创造,展现了真实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并且该剧融武侠剧、悬疑剧、言情剧于一体,满足了不同观众的收视要求。这些正是该剧取得成功、赢得观众眼球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谢炳国 《天风》2014,(2):58-58
据1月2日《人民网》报道:2014年1月1日的《新闻联播》结尾,播音员最后总结道:"人们说2013就是爱你一生,2014是爱你一世,新闻联播和你一起,传承一生一世的爱和正能量!"此番结束语一发,引起很多人的热议。大家知道,央视《新闻联播》是全国乃至全球收视人群最多的新闻类节目之一。这个被誉为央视"最严肃的节目"在结尾时玩起了"浪漫",向全国观众表白"2014爱你一世"。《新闻联播》更有亲和力了,很多人认为新闻联播"满满都是爱啊"!谁能想到把2013解读为"爱你一生",把2014解读为"爱你一世"呢?这应该与网络语言的兴起有关。  相似文献   

7.
浙江卫视联合灿星制作的娱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在2012年首播后一改中国当时各处音乐选秀节目虽风起云涌却口碑乏力的局面,风靡一时,收视率同时段超全国其他节目,迅速成为大众谈资。但是,一个被视为标杆的中国电视娱乐选秀节目,却在如今商业炒作和利益争夺中失去了对于节目底线和品质的追求,最终走向了向市场妥协的媚俗之路。然而广大观众并没有接受汹涌而至的谄媚,相反却立场鲜明地表达了失望与调侃。  相似文献   

8.
霍美辰 《美与时代》2007,(6):111-113
2007年2月,由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创作演出的表现农民工题材的群舞《进城》在"2007年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中荣获歌舞类节目三等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电视选秀节目的不断增多,草根歌手一夜成名现象已屡见不鲜,并引起社会和学界的普遍关注。草根歌手一夜成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得益于他们天生的音乐禀赋,也得力于大众媒体的强力推动,并受当代审美情趣和社会文化生态的影响。草根歌手一夜成名,客观上也反映了当代社会人文环境的深刻变化:1.全民音乐时代的到来;2.精英文化大众化趋势;3.大众审美取向的改变;4.艺术的人本主义回归。但我们也应看到,草根歌手的一夜成名可能会导致人们对名利追逐的狂热,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千里共良宵》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王牌晚间情感类节目,有着广泛的收听群体和关注对象,尤其是以那些注重精神世界和l心灵成长的大学生、城市务工人员为主。本文以《千里共晟宵》为例,从节目的播出时间、主持人的素质、节目主题以及节目的编排设计四个方便粗略探讨广播夜话节目的主要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电视音乐选秀从早期的"青年歌手大赛"到21世纪初期的"快乐男声"、"超级女声",再到当下甚为火爆的"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已走过了多年的历程。期间经历了从爆红到萎缩再到转型几个阶段,其受众面甚广,尤其是青少年对其情有独钟。大学生作为电视音乐选秀节目最庞大的受众群体,应树立积极向上的音乐审美价值观,对于选秀节目学会甄别,从中感受其正能量的层面,而不是不管什么节目都一股脑地去跟风去追随,也不能盲目地去把一些选秀明星作为偶像来崇拜,这必然需要大学生在平时的积累中树立理性、积极向上的音乐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高雅舞台剧也逐渐走向平民化、娱乐化,出现了许多爆笑喜剧类型的舞台剧。2012年王伟忠监制的爆笑舞台剧《疯狂电视台》在内地掀起一股收视热潮后,随后又推出了《疯狂电视台2》,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就《疯狂电视台2》本身所呈现的艺术而言,不论是艺术形式、艺术内容还是传播方式,都充斥着十分鲜明的后现代主义色彩,构成了自身独特的标签。具体表现为:一、颠覆性;二、不确定性;三、娱乐性与大众化。  相似文献   

13.
《艺术人生》自2000年12月开办以来,以其独特的个性脱颖而出,吸引了大批观众。谢晋、于蓝、赵本山、刘欢等知名人士纷纷出场。该栏目从他们的真实情感,切身经历出发,从其真实的生活经历折射人生哲理,感染了观众。作为一档成功的谈话类节目,《艺术人生》有许多成功之处供我们借鉴,这里我们仅仅从采访前的准备,采访名人的心态,谈话的技巧等几个方面对采访名人的技巧做一些探讨。 一 做好采访前的调查与准备可以说《艺术人生》每一期节目都是经过了悉心的调查,作了充分的准备。采访赵本山,栏目组不仅去了铁岭,还见到了他的盲二叔和养育了他的…  相似文献   

14.
《奇葩说》是爱奇艺推出的网络自制节目,它通过准确个性的节目定位、不可复制的节目主持人和辩手、大胆新颖的环节设置、智慧与娱乐并存的节目效果,将辩论、谈话及脱口秀融合起来,突破了节目形态的限制,形成了独特的节目特色,开创了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奇葩说》的成功改变了传统电视媒体的营运思维模式,为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于电视节目而言,指向性是普遍存在的.大到某类节目的指向性,如经济类节目,无论是经济现象、经济效应,虽然多是分析某种结果的成因,但传播目的都是为了寻找规律或者经验教训或者结果所带来的影响,体育节目也是如此,比赛结果即为传播目的--观众观看节目的目的就是为了比赛结果,而比赛过程则是叙事手段;小到栏目的指向性,如<非诚勿扰>是为了让单身男女能够配对成功,<今日说法>分析节目的法律范畴及其产生的社会效果,<道德观察>找寻节目的道德意义;更小到某一节目的指向性,如<最后的微笑>是为了弘扬好警察张金文的职业道德,<生死面前的抉择>是为了歌颂恋人之间忠贞的爱情等.指向性既是每个节目挖掘主题的过程,也是挖掘主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成功的公式     
计文 《天风》2012,(8):1-1
偶尔看一档选秀节目,屏幕上不时跳出一些关键词,最多的当然是"成功"。接着,当事人免不了一阵涕泪纵横,观众情绪也跟着一起高涨……是的,毕竟人人都切盼自己能够成功,尤其是由此带来的鲜花和掌声。暂不论"成功"的定义是什么,也不说基督教的"成功观"与他人有何区别。这里只是想讨论一下"成功的公式",也就是通常讲的如何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小时候,老师引爱迪生的"公式"来教导我们:"成功=99%努力+1%灵感。"与99%相比,  相似文献   

17.
智慧不断档     
盲人歌手杨光,成为《星光大道》2007年度总冠军之后,又把自己成功的姿容定格在央视春晚上。表面看来,他靠艺立身,博得成功。但我觉得,真正支撑他走上成功之路的,是他源于内心的通体透亮的智慧之光。  相似文献   

18.
智慧不断档     
盲人歌手杨光,成为《星光大道》2007年度总冠军之后,又把自己成功的姿容定格在央视春晚上。表面看来,他靠艺立身,博得成功。但我觉得,真正支撑他走上成功之路的,是他源于内心的通体透亮的智慧之光。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各种各样的选秀节目推出了以朱之文等为代表的一批"草根"歌手,他们的出现激起了一批音乐爱好者歌唱的热潮。现在"草根"们展现的专业水平得到了专家认可,虽然他们无法用专业的语言描述,但是"草根"们的歌唱思维对于专业和非专业领域都具有一定的价值。"草根"歌唱思维最突出的方面就是对自我意识的控制。在声乐艺术的学习中,自我意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过程,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自我意识对声乐学习活动起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1967年她就以一曲《绿岛小夜曲》在香港业余歌手大赛中夺冠,后担任"欢乐今宵"主持十多年综合性节目,1984年在央视春晚上,一曲《阿里山的姑娘》使她的名字家喻户晓。同年,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