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苟波 《中国道教》2004,(3):19-21
道教从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着“成仙”与“就俗”的冲突。这种冲突既来自于外在儒释二教的压力,同时又与道教的修仙观念直接相关。而这种冲突的结果又逐渐使三教互相融受,也最终影响了道教的成仙、修仙思想。明代小说中有关吕洞宾的诸种故事实质上反映了这种道教成仙观念的转化。一、明代小说中吕洞宾形象分析在明代以小说为主体的通俗文学中,吕洞宾无疑是最活跃的道教仙真形象。此期作品中的吕洞宾,已与传统自闭山林,修道而不理俗务的传统神仙有着很大的区别。他的身上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和凡人情趣。另一方面,在他身上又有着宋元道教大…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北宋至明中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等技术成果得到了广泛运用。农民与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比以前松驰;在明代,大部分奴婢获得了人身自由。农业生产有了一定发展,但由于地主阶级特别是大官僚地主的残酷剥削,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贫困。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日趋  相似文献   

3.
城市小学生心目中的农民形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62名武汉城区小学生的问卷调查,获得了小学生关于农民的总体形象.研究发现,城市小学生对农民的总体印象是勤劳朴实、生活艰苦、重视亲情人情;小学生对农民的印象的信息来源主要是通过他人和小学生的直接观察;小学生心目中的农民形象随着年级的上升更加客观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神僧万回生活于唐代贞观至景云年间,当世即多传其神迹,唐时碑文、诗歌、笔记中已有较多记载,其身后不久即被充分神异化。至宋代,万回形象发生变异,因战乱背景下其"万里而回"的特异功能满足了民众渴望团聚的心理需求,于是被民间神化为"和合之神",崇祀甚盛,至明代其信仰则被寒山拾得的"和合二仙"取代。万回其人其事并成为一种文学典故与形象,在诗、文、词、小说、戏剧领域均有表现。  相似文献   

5.
明朝中期后,阳明和李贽学说的兴盛掀起了有关"人性"的解放运动,在明代男性视角观看下,女性形象以及女性对其本身形象的关注点发生了转变。部分以明代女性形象为对象的明代绘画,在唐宋基础上出现新的女性装作羸弱以及娇媚的形象特征。可以从明代心学的有关论点着手,以男女性不同时代立场作为研究背景,探究明代绘画中女性的形象特征及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在舞蹈形象的塑造中,舞蹈形象的捕捉是舞蹈创作者的首要任务.舞蹈形象的捕捉,需要创作者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创作者必须深入社会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丰富自我的经历,发现美、展现美,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舞蹈形象,给鉴赏者和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7.
在近似于地理风情志的小说《上塘书》中,孙惠芬勾勒出一个兼具中国传统乡村特点与时代特色的小村庄——上塘,展现了世纪之交村民们的日常生产、精神面貌与思想变化。《上塘书》体现了作者对乡村女性生存状况一以贯之的关注与沉思,以务工女性、女教师、传统乡村妇女等一系列形象,从其期盼"进城"、平缓琐屑的婚姻家庭生活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悸动和幻灭等方面,呈现出世纪初较为典型的乡村妇女群像及其出路问题、生活与感情困境。  相似文献   

8.
明代人物画在人物画历史发展过程中还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而以明代仕女画为代表的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中以孱弱、阴郁为主要特征的病态女性形象一直以来都受很多人关注。文章通过欣赏明代仕女画中典型的病态形象来感受明代人物画的病态美,并通过探究病态形象存在的原因来试图获得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永健 《美与时代》2005,1(4):71-72
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等东北作家的小说创作,都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主题思想,刻划了中华民族尤其是东北人民在东北沦陷后的生活惨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痛苦中前进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萨守坚是生活在两宋之交的神霄派道士,从南宋开始,各种力量不断对其形象进行建构,这种建构活动在明代达到顶峰。宋元时期道教内部着力通过以雷法理论为核心的传承谱系来建构萨守坚的祖师形象,同时也以道法高强、持戒救苦等宗教要素来建构萨守坚的高真形象。这两种形象在明代得到不同的传承和发展,政治力量支持下的萨守坚信仰主要以祖师形象出现,而通俗文学中更多的突出其道法高强、持戒救苦的高真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历史语境的还原来探讨不同主体在不同背景下如何建构萨守坚形象,以及不同力量为了适应具体的历史环境而对萨守坚形象进行选择性建构,以期通过萨守坚形象建构这样一个个案来看一个宗教神话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苟波 《宗教学研究》2005,1(4):23-28
神仙形象源自于早期神话和信仰中的"神"的形象.因此,早期的道教神仙被描绘为生活在远方异域,与凡人完全不同的特殊群体.随着道教神仙观念的发展,道教的神仙形象也在逐渐"人性化":神仙逐渐摆脱了过去的神秘色彩和"非人"特征,较多地吸收了"人"的形象特征.宋元以后,这一趋势变得更为显著.神仙形象中"神"的特征进一步减弱,而"人"的因素、特别是普通人的特征日益明显.我们通过对不同时期中国古代小说中神仙形象的比较,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一变化.在这篇论文中,我们也试图探讨道教的世俗化趋势对神仙形象的影响以及不同的神仙观念在中国古代小说的神仙形象中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12.
格里尔生·爱米丽是福克纳庞大小说体系中一位典型的妇女形象。而爱米丽小姐的唐吉坷德式的反抗精神在这篇短篇小说中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分别从异化社会,物质时间以及南方传统思想进行阐释,分析当时北方工业文明对美国南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山西太原的明代佛教壁画整体风格简约、质朴,在画面结构上讲究对称均衡、开合呼应、虚实相生,在色彩上追求艳丽繁复,在内容上突出世俗化、生活化场景,既体现了山西太原的地域特征,又展现了明代的审美特点,堪称明代佛教壁画中的精品。明代以后,寺观壁画艺术已走向尾声,在画面构图和人物造型上,都已经开始程式化,形成一体化的风格。不过,由于当时寺观壁画极为普及,  相似文献   

14.
《皇帝的孩子》是中青年作家克莱尔·梅苏德的作品。故事围绕纽约的一群人展开,讲述了他们的生活、追求、困惑和失落,以及遭遇了"9·11"后生活的改变。其中,"衣服"一词贯穿始终,从索绪尔的符号学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小说中"衣服"的意象其内涵就是当今社会人们的欲望,揭露了当代社会人们的彷徨和迷茫,展现人们对欲望和追寻。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阶級观点和历史主义的問题》一文中,我们曾就中国农民战争問题同蔡美彪同志商榷。在那篇文章里,我們批評了蔡美彪同志关于中国农民战争的四个論点:(一) 历次起义农民“只是以封建的綱紀、封建的理論来反抗封建統治”,起义农民只能以“封建的思想理論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二) 历次农民起义只是“反对个别王朝、个别皇帝和个别官吏”,“却不曾指向那个制度(按:指封建制度)那个阶級(按:指地主阶級)”;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学术研究》1964年第2期报道了广东史学界关于阶級观点和历史主义問题的討論,并刊載了李蔭农的《中国农民不是以封建思想来反抗封建統治的》一文,这里分别摘要如下: 广东历史学会于3月3日举行的历史主义和阶級观点問题讨論会,着重討論了起义农民有无自己的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和农民起义的目的是什么两个問题。关于起义农民有无自己的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問题,許多人不同意蔡美彪关于历次农民起义只能以封建的網紀、理論来反抗封建統治、起义农民領袖只能以封建的思想理論作为行动指南的意見。他們认为,农民是有与封建地主阶級思想相对立的思想和理論,农民起义是以自己的思想和理論作为行动指南的。有的同志說,从黄巾起义  相似文献   

17.
韩国作家金英夏的小说<夹在电梯里的那个男人怎么样了>通过对一个普通上班族的反常的一天的描绘,展现了现代都市人生活的荒诞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相似文献   

18.
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视阈下,《金瓶梅》打破传统艺术思维,深植于民间文化土壤,着力刻画传统文化鄙夷的边缘性群体的日常丑态,并克服了先前小说中人物原本凝固化、平面化的倾向,多色调地塑造了美丑并举的矛盾形象。在体裁上,用民间广场语言、讽刺性模拟、戏谑谐趣、雅秽结合等庄谐体展现了民间文化的笑谑精神,深化了文本的狂欢主题,其狂欢式的脱冕、加冕仪式彻底打破了传统诗学惯于宏大叙事和理想演绎的僵化区域,进而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强烈的讽刺意味,以及对生活在当时社会中的边缘性群体的深深悲悯之情。  相似文献   

19.
中学、中师的语文课本都选编了相当数量的小说。我们的教育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促其智力发展,小说也不例外。小说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主题的。其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小说的创作并非排斥逻辑思维。二者(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经常被综合使用,相辅相成。小说如没有逻辑思维的参与,就不会刻划出真实的艺术形象。所以,小说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形象思维的作用,还须认识逻辑思维的意义,进而有意识地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说,阅读文艺性作品“只靠形象作用  相似文献   

20.
道德权威是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重要力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道德权威与政治权威是合二而一的,并通过王权合法性问题而展现出来.道德权威的确立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阳明心学的"以心代理"是导致明代中后期道德生活的混乱与失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