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法国唯美主义文艺理论对唯美主义思潮乃至整个现代主义文学都有重要贡献和影响,其理论上承欧洲文化传统,对当时的社会思潮、文艺现状、文艺商品化进程进行了明显的反拔。本文将从法国唯美主义的唯美理想、伦理意识、审美精神几方面对其内在合理性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2.
吕思静 《美与时代》2013,(11):24-25
“新时期”以来,对文艺“形式”的探索再一次引起广泛讨论,不同于50年代,它以不可遏制之势创造了系列理论与大量作品,“意识流”、“怪诞变形”等手法普遍运用于小说创作中。对“现代派”创作资源的征用究竟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中国现代主义写作?中国的文艺、政治和社会在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下发生了什么改变?重新进入中国现代主义创作,将有助于找到进入上述问题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3.
现代主义文学是随着"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而从西方介绍到中国的.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就它本身说)在中国文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它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几个方面都有所进展和突破,甚至达到(它在中国的)高峰.现代主义文学在30年代的鼎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它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4.
经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统治的短暂"历史间隙",南斯拉夫文艺界在20世纪50年代转而确定了社会主义现代主义的统治地位。官方引导、理论家和批评家的理论思考、文艺创作者的创作实践共同交织建构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现代主义美学话语。社会主义现代主义以艺术自治和独立为理论基础,将抽象艺术看作思考和创作的基本形态,在文字的视觉化、几何化、多媒体融合等方面做出了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5.
象征主义绘画与印象派绘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只不过印象派是绘画"模仿自然"的最后阶段,而象征主义却是从对外部世界的"模仿"走向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并对以后的超现实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出现标志着欧洲艺术从传统艺术向现代主义过渡的起点.和以往众多艺术流派不同的是,象征主义艺术起源于文学领域,并且是在文学理论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很多诗人和文艺理论家都参与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一种以现代主义为攻击目标的文化现象,它揭示了现代主义关于科学和民主的虚伪性,反映到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就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反叛.而西方左翼知识分子和对社会不满的年轻入联合,造成了20世纪60年风起云涌的各种思潮和运动,同时预示了1968年各种运动的精神实质--反思与反叛.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上拨乱反正,生产上大力发展。文艺在新时期也开始不断冲破束缚,获得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立足于广西美术,反观新时期的广西水墨人物画,以求梳理出在社会政治背景多变的新时期下,各种美术思潮之下的广西水墨人物画在创作和风格上有何演变和发展,又如何影响着广西区域美术的创作倾向和风格。  相似文献   

8.
论新时期的文化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期以来,在新时期文坛上,一种注重从思想文化角度摄取题材、表现生活,致力于展现今人的文化心理素质和思想品格个性,进而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与现代文明的矛盾和冲突的小说登上新时期的文学舞台。这,就是“文化小说”。这种被冠之以“文化小说”的创作潮流在改革开放的社会文化背景上稳步发展起来,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浓烈的理性光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社会发展变革运动实质是文化运动我们说,新时期的文化小说不仅是一种文化艺术现象,同时也是新时期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且,与其它一些小说形态相比较,…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知识分子反思题材的小说,深受苏联文学和"五四"文学传统的影响,但却没有把握其精髓。张贤亮是新时期的重要作家,有22年的劳动改造经历,小说多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重述他们在政治风暴前后的变化。作家在确认知识分子身份的同时,却失去了对历史的真实反思。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从他的两部作品《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创作的话语环境中我们可以窥探一二。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主义思潮在20世纪的艺术领域催生出众多的艺术风格和流派,形成了宏大的艺术景观。现代主义艺术在多方位、多层次上自由实验多样的观念计划和材料运用,表现出鲜明的实验性特征。而这种实验性特征是通过对形式的探索实现的。正是通过对艺术形式的复杂而独特的运用,现代主义艺术一方面自觉地秉承启蒙运动而来的理性与主体性,秉持美学与艺术的自律性;另一方面又在形式的艺术实践中,通过对传统美学和艺术哲学的限制性超越,拓展了艺术的边界。  相似文献   

11.
张源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78-178
爱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其作品包括小说和诗歌等。爱伦坡的小说范围广泛,包括恐怖小说、侦探小说等。其中,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对于现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充满了凶杀、暴力、悬疑等情节,但这些情节却反映了人类灵魂深处的真实存在,是对于人性的探索,充满了一种荒诞却真实的美丽。本论文主要对爱伦坡恐怖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并指出其对于现代文学创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戴惠 《学海》2008,1(3):179-184
苏曼殊及其小说创作是从旧文学向新文学演变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中间物".苏曼殊从翻译走向小说创作,他的译作带着"小说界革命"所倡导的政治小说的特点而小说创作"六记"全是爱情小说.这既与他的生活体验有关,也与那个时代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特别是小说观念的发展有关.苏曼殊的爱情小说(六记)是他的独特个性的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讲,开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小说的先河.苏曼殊的爱情小说表现了新的恋爱观,表现了对个性解放,个人意志自由的追求.这与"五四"文学革命的精神,特别是"人的文学"的倡导是息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围绕意识形态问题的论争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主要集中于一个问题,分别体现为:新时期之初关于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论争、20世纪80年代中期关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论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关于文学是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论争。这三个阶段的论争对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总体格局和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后现代主义思维策略看医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后现代主义思维策略看医学广州中医药大学(510407)邱鸿钟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与当代世界社会经济的转型有密切的关系。正如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带来现代主义一样,当代“多国化”的资本主义经济以科学技术和信息为特征带来了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反...  相似文献   

15.
以“伤痕”、“反思”、“改革”文学为代表的新时期小说借助于现实主义美学原则,通过宏大叙事行为模式完成了“现代化/人”的双重话语建构,从文学角度给予历史、现实以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本质性的存在意义,从而确立了宏大叙事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善华 《学海》2003,1(4):169-172
“新潮”小说创作以“先锋”、“实验”的姿态进入文学领域时 ,一个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便是创作的“文本”意识和“文体”观念。“文本”意味着以文为本 ,以人与故事为结构基础 ;“文体”构成的基本层面和实存状态是一种话语方式。在作家的具体写作行为中“文本”和“文体”应该水乳交融 ,因为“文本”的意味只有在“文体”的抖露中才能有效地呈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明清之际杰出的文艺理论家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和《西厢记》时,对文学的典型理论的几个重要方面作了完整而又深刻的论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金圣叹的典型论是中国典型理论的成熟。特别是他注重从心理学这个角度来进行探讨,我们认为这是他的典型理论建树的核心。本文试图从金圣叹的性格记来探讨他的文艺心理学思想,并力图运用现代心理学思想加以剖析。这不仅有助予进一步认识金圣叹的典型观,而且对建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艺心理学以及小说美学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施军  曾一果 《学海》2004,1(2):170-175
郁达夫小说与西方唯美主义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无论是在艺术观念、小说实践上还是在生活方式上 ,郁达夫都烙上了西方唯美主义色彩。郁达夫小说前后差异很大 ,前期小说是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的融合强调“自我表现” ;后期小说渐渐由唯美主义向现代主义演进 ,注重“人生展示”。  相似文献   

19.
王鸢清  刘国雄 《心理科学》2022,45(6):1524-1530
摘要:文学小说阅读可以提高个体社会认知能力,但其中具体心理机制有待探索。本文通过梳理以往研究,从文学小说的社会性和文学性两个视角入手,结合模拟理论,精加工似然模型和叙事传输理论讨论了文学小说阅读影响社会认知的心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文学小说影响社会认知的动机-情感-认知加工策略框架。文学小说的社会性会增强读者对故事的情感卷入(叙事传输理论),并引发读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心理模拟(模拟理论);文学小说的文学性同样能够增强读者对故事的情感卷入(叙事传输理论),同时促使读者在动机层面愿意耗费更多认知资源去理解故事内容(精加工似然模型),进而促进心理模拟。未来需要更多实证研究来检验这一框架的解释力,完善其边界条件,寻找脑机制层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30年代的介入文学和政治文学进入了历史。它翻过了欧洲伟大现代主义的一页。在法国,这属于安德烈·马尔罗小说的时期:其人物都是面对历史的英雄和革命者,他们力图在史诗般的伟大历史中担当角色。这也是《茫茫深夜漫游》和塞利纳作品的时代。最初,塞利纳的著作毫不掩饰地主张社会对大话和权威性统一口号表示愤怒和展开批评,他的著作通过暗语和俗话表现了与之前的文人文学的重大决裂。后来,从1937年的《略施杀伐》起,他在30年代末的反犹小册子中开始与他曾致力于反对的最恶劣的意识形态实现和解并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