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致读者     
为在5.12汶川地震中罹难的同胞致哀。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汶川地震是场大灾难。它摧毁了村庄,撕裂了大地。可是它却阻挠不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奋勇前进的步伐,撼动不了十三亿炎黄子孙众志成城,战胜灾难的勇气和斗志。  相似文献   

2.
地震是自然灾害,宗教、神也没有抗拒地震的力量。宗教对地震的解读。玷污了地震中失去生命的数万同胞的清白。互联网是公共阅览室,请勿以宗教解读地震原因。  相似文献   

3.
李立祥 《法音》2008,(6):76-77
五月,鲜花盛开,季节好,人们可外出游山玩水;五月,还称红五月,应有众多歌咏赛,人们可尽展歌喉,可是,今年的五月使人们无心去赏花、去歌唱。四川汶川大地震,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人们患难相恤,守望相助。这里,记录的是四川汶川地震以来的五月我在北京雍和宫的所见、所闻、所思。  相似文献   

4.
一块顽石     
多美丽的鹅卵石!滑润如玉,玲珑剔透,还有彩色的花纹,真是人见人爱!一个小孩在河滩上拾到了它,带回家,引得全家人一片赞叹。左邻右舍和访客见了,也都喜爱不已。它是被河流带到河滩上的。可是,谁又知道它曾是一块棱角分明的顽石,血液里充盈着顽劣与不羁。它总是挺着它的棱角,锋芒毕露,让所有接近它的动物受到伤害。地震,它碎成三块,每一块依然棱角分明,锋芒毕露。  相似文献   

5.
地震是人们无法预知的灾难性自然现象,会带来巨大损失和痛苦。对此人们从未屈服,不断寻找应对方法以减少损失,建设更美好的家园。防震减灾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作为从事城镇、村庄规划的工作人员,应该从地震造成的灾害中认识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更加用心地把规划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6.
欲辩已忘言     
桃花鱼有一种鱼,只出现在碧潭岸边桃花灼灼的三月,人们叫它桃花鱼。它只有花瓣大小,身体透明如水晶,人们一眼就能看透它那跳动着的一颗砂粒般大小的红心。什么时候,人世间的我们也互相  相似文献   

7.
牛思萌 《美与时代》2014,(3):157-157
音乐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棒,它既能让人快乐,也能使人悲伤。电影里的背景音乐是一部电影能否成功的关键,它在动画电影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能为不同的影片创造不同的气氛,使影片更具有感染力,《天空之城》中的背景音乐就是人们喜爱这部电影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4月,原本是个春色芳菲的明媚季节,但对于四川省雅安市,因20日早上8:02分的一场7.0级地震,这个4月变成了灰色。地震发生时,山摇地动,巨大的山石滑落,造成了严重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对雅安人民而言,这是个灾难之春,但也是爱心融汇之春。震后,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四川省委、省政府迅速展开抗震救灾工作。社会各界也积极行动起来,将一股股爱的暖流传递到灾区。慈悲济世、扶危救困是我国宗教界的优良传统。在每次大灾大难面前,宗教工作部门都会积极部署,号召宗教界为灾区捐款捐物,奉献爱心。雅安地震发生后,国家宗教局立即启动应急工作机制,随时了解灾区受损情况,指导四川省宗教局和宗教界有序开展抗震救灾及自救重建工作。全国各地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也都牵挂着灾区民众,他们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为灾区祈福,为经历这次灾难的人们送去温暖与希望。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痛自不必说,然而,那一座座用血肉筑起的爱的雕塑,却长久地矗立在所有活着的人心间。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痛自不必说,然而,那一座座用血肉筑起的爱的雕塑,却长久地矗立在所有活着的人心间。  相似文献   

11.
以插入空白间隔的汉字知觉干扰效应为实验范式, 探讨了不同长短的空白间隔对地震相关字和无关字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实验组中, 与地震无关字相比, 被试对地震相关字有更高的识别率; 而在对照组中, 被试对地震相关字和无关字的识别率差异不显著。(2) 450 ms的间隔能导致地震无关字干扰效应的消失, 却不会对地震相关字的识别造成干扰。本研究支持竞争激活假说, 并为情绪驱动知觉加工的观点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2.
邢铁夫 《天风》2023,(1):54-55
<正>从古至今,爱情是人们极力向往的美好事物,婚姻更是人类社会不变的话题。爱情与婚姻可以为人们带来极大的喜乐和满足,但同时对某些人也能带来至深的痛苦与忧伤。它是力量与脆弱的独特组合体,是欢笑与泪水相伴的人生之路;人们能在其中找到幸福,也能被其中的苦恼所淹没。对大多数人而言,没有哪一段婚姻在山盟海誓那天就会想着分开,往往是由于在琐碎的生活中缺少了成长,又过分地透支了“情感银行”中的储蓄,  相似文献   

13.
哲理诗一束     
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靠得是风的力童 因此它今后的命运 就只能由风来摆布 在秋天的庆功会上 果实沉双不语 叶子却喋喋不休 九 太阳把光和热 慷慨地赠予每个人 唯独 时躲在阴暗角落者例外 山路是一块磨石 磨砺着人们的脚板 也磨砺着人们的意志  相似文献   

14.
鹿的故事鹿向前奋力奔跑,如果不回头看,6匹马驾车追赶它也只能望尘莫及,任它逃得无影无踪。但人们最终还是驾车追上了鹿,并将它捕获,就是因为鹿在奔跑时不断地朝后望啊。启示:如果你认准了目标,就勇往直前,大风大浪都能闯过去,而犹犹豫豫只会断送良机。飞蛾扑火夜晚,飞蛾在烛火的周围飞来飞去,我们用扇子驱赶它,可它离开一会就又飞回来了。去去来来,有七八次,飞蛾终于被烧得焦头烂额。这样无所畏惧地一次次飞近烛火,扇动着翅膀扑火,必定是扑向死亡。人们没有不笑飞蛾这种愚蠢行为的。启示:飞蛾扑火是本能,而人毕竟是有思想、有理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造成的灾难让世人震惊,人们在应对这一灾难时所展现出来的人性美更加震撼人心。有人惊叹,这次大灾难以及人们在应对灾难时的表现改变了人的语态和心态,甚至改变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们在试图忘却这一巨大不幸时,同时也深切地体验到了人们在迎战不幸时的人性之善良,“大爱无疆”、“血脉相连”等充满温馨情怀和人性感召力的话语更是成为道德的共鸣。不过,需要理性深思的是,“5.19”举国的三分钟悲鸣所铸就的众志成城和所爆发出来的善良人性能否久恒?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如何避免陷入抽象人道主义和空洞的说教?  相似文献   

16.
宁心 《天风》1995,(1):30-31
当联合国总部大厦在纽约东河河畔奠基时,人们把《圣经》放在一个罐子里,然后把它深埋于基穴中,作为人类安全与世界和平的基础。这一举动代表了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告诉人们:圣经是和平的基础,什么时候人们遵守了圣经教训,就有平安喜乐,就能与人和睦,世界就有和平。什么时候人们违背了圣经教训,所临到的就是不幸、灾难与战争。 基督教信仰素以仁爱和平著称,我们所信的神是赐平安的神(耶29:11)。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中的范美忠事件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和激烈争辩。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的教师范美忠在地震发生之时正在给高中生上课。当他意识到真的发生地震之时,本能率先第一个冲到了操场,而没有采取任何言行提醒或帮助他的学生逃离教室。争论的核心实质上是:“范美忠行为”在道德上究竟是否可以允许?是否应当受到谴责?教师在紧急情况下究竟有没有冒死保护学生的责任?范美忠事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探讨道德本质和道德义务的绝佳案例,值得我们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让关爱生命的理念常态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这次汶川特大地震的救援活动中,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所表现的人文关爱都是空前的。所有的组织、团体和个人都积极地投入到了抗震救灾的爱心行动中。数万医务人员冒着余震的危险夜以继日地救治伤员,他们不计任何报酬,不惜任何代价。不过,灾难终会过去的,对这场突发事件的救助也终会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聚焦,生活将渐渐回复到常态。在正常的生活中,人们不再会如此集中地遭遇这种惨烈的苦难,遇到的常常是因生病、经济拮据等所带来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常正 《法音》2008,(6):12-14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举国上下积极应对,世界各地普遍关注,其中出现了非常多的感人事迹。我国佛教界也不例外,为抗震救灾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20.
笔者亲身经历了“5·12”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中救治地震伤员的医疗工作,结合相关的创伤性截肢的一些经验和一些感悟,初步分析了地震伤员的创伤性截肢的特点、原因以及创面处理的一些措施和原则,以期与同道共同探讨类似突发性、群发性伤害事件中更加有效的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