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月 《中国宗教》2018,(5):72-73
佛教音乐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是佛教音乐中国化的完成与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化的佛教音乐促使佛教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同时,也保存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音乐、民族音乐和地方音乐元素,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理净 《法音》2012,(10):61-65
一、佛教"慈爱"与"孝道"佛教自东汉初传入中国之后,就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融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新的思想和内容,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佛教同样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很多方面更有甚之。  相似文献   

3.
许效正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35-37
关于佛教中国化的思考与探讨,已经成为政界、学界和教界的共同热门话题。从历史学的角度看,佛教在中国2000多年的演变,就是不断与中国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相适应的动态化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既表现为佛教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切合,又表现为佛教的组织形式及社会活动方式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从印度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的向世界传播,来讨论宗教的普世性与地方化,对于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讨论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即以印度佛教的中国化为视点,重点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1)从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相碰撞所引发的各种问题中来回顾佛教的中国化历程及其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发展。(2)探讨中国化的佛教如何既坚持佛教的基本信仰与教义,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表现出了中国的特色,从而获得了在中土的成功传播与发展。(3)探讨基督教的普世化与本土化问题,认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处理好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关系,特别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智文 《中国宗教》2017,(2):42-43
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流传的过程中,中国佛教成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文化自信的增强,自然也需要中国佛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一方面,中国佛教既来自于传统,又立足于当代,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9,(8)
正两千多年来,佛教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传播与发展过程,形成了特色鲜明、深博宏富的中国佛教传统,内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熔铸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中国佛教的历史,本质是从教理教义、戒律伦理、礼仪轨范等各方面深度中国化的历史,亦是吸纳、融合、滋养中国本土文化的过程。佛教中国化的重要表  相似文献   

7.
佛教创生于印度,传入中国已有2000年。佛教传入中国,全面地影响了中国社会方方面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可以说改变了中国社会,中国佛教徒在弘扬佛教中充分吸收与改造外来佛教,又结合中国传统思想做了创造性地发挥,撰写大量经书,建造大量寺院,创立中国宗派,为繁荣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贡献,并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佛学的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学的精神是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是外来佛教与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碰撞、冲突、交流、融合的产物,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文化在中国佛学精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佛学的圆融精神、伦理精神、人文精神是中国佛学精神的主要方面。圆融精神是佛教调和其内部思想学说及其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关系的产物,对不同思想学说的调和、包容和融合态度以及圆融性的理论是其基本内涵;伦理精神融合吸收了与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相适应的儒家世俗伦理,具有宗教伦理与世俗伦理相结合的特征;人文精神融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社会人生的精神特质,从而使出世的宗教融入了更多的关注现实人心、人生、人间的思想内容。中国佛学的精神对于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当代社会的道德伦理建设、佛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等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佛教音乐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是佛教音乐中国化的完成与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化的佛教音乐促使佛教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同时,也保存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音乐、民族音乐和地方音乐元素,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佛教音乐称为"梵呗",是以曲调诵经,赞咏、歌颂佛德,在远古的印度早就流传开来。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我国,佛教音乐也随  相似文献   

10.
金易明在《觉群》2004年第1期撰写文章,探讨佛教两千多年来对我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已经两千余年,恢宏博大的佛教文化已融入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之中。中华思想体系的儒、释、道三足鼎立之态势,无可辩驳地说明了佛教对国人民族心理构成和思维模式的巨大影响力。两千余年来,佛教在其弘化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思想互补互融,并在民众中也适应中国的民俗,形成了广泛流传的富有中国特色的、与民众心态相吻合的仪式仪规。佛教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其千古独步的思想体系对中华哲学思想体系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后,不仅对道教、魏晋…  相似文献   

11.
张新进 《中国宗教》2018,(10):10-11
佛教自公元前后两汊之际,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文化不断融合,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中国化的本土佛教。纵观历史,中国佛教的传承与发展,与其历来主张的爱国爱教思想分不开。  相似文献   

12.
正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紧密结合,相互吸收借鉴,共同发展,演绎出了中国化发展特色的汉传佛教。天台宗是第一个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始终坚持天台宗佛教的中国化方向,是国清寺1400多年发展历程史上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天台宗国清寺立足于祖庭文化,在爱国爱教、僧才培养、文化交流、服务大众方面,紧紧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相适应,不断融入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与政治制度、社区服务、文化习俗等发生密切关系,成为佛教中国化的一个样板、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3.
慧远大师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义学高僧,他为佛教的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从东晋时期本土文化对佛教的伦理责难切入,阐释当时慧远大师如何回应、吸收本土文化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佛教的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缅跨境民族地区的一个佤族村寨为田野点,通过对南传佛教、基督教在丙叶社会的具体实践过程的观察,关注制度性宗教与本土民族文化在接触、碰撞、冲突、融合等互动后所产生的文化效应。因宗教间的系统差异以及佤族文化面对不同的信仰冲击而表现出的差异性反应与实践,导致南传佛教与基督教所展开的文化重构技术是各异的,南传佛教积极吸纳佤族传统中优秀的文化特质,在重构中实现佤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延续,而基督教作为绝对的一神信仰,全面深刻地改造佤族传统文化,型构的崭新的文化形态更多强调其文化中心主义的优越性。最终丙叶佤族文化在南传佛教与基督教的改造与引领下采取不同的发展路径,面对不同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佛教中国化的过程既是佛教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对外来的佛教文化创造性吸收和发展的过程。本文认为佛教中国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佛教与中国固有的文化在精神上相融相通,二是佛教为中国社会之所需。文章从政治、佛教义理、僧团制度、民众信仰、文化交流等五个方面,概要论述了佛教中国化的内容,认为佛教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应该继续坚持中国化方向,积极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负时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佛教对北京传统丧葬习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的发展过程。人类历史表明,当一种文化输入到另一种文化背景中,会产生两种现象:一是外来文化为适应本土文化环境而使自身有所变形;二是当地文化在外来文化作用下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这个过程也就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佛  相似文献   

17.
正佛教源于古印度,佛经最初所使用的语言是巴利文和梵文,传到中国后,分别翻译为汉文、藏文、蒙古文、满文、傣文等多种语言,为中国人提供了了解和学习佛教经典的契机。佛教传到中国后,结合中国本土的文化传统、思想、习俗又有了新的发展。譬如在建筑、绘画、石窟雕刻艺术等方面都具有佛教中国化的特点,藏传佛教地区的佛教建筑更具有藏族地区和中原文化结合的艺术特点,在唐卡艺术以及藏医学领域也具有藏传佛教中国化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8.
贯穿汤用彤的佛教史研究的主线是"佛教的中国化"问题,亦即力图阐发本土文化在与外来的佛教文化从冲突到融合过程中的主体性。他对于中国佛教史的三期划分,揭示出印度佛教中国化过程的三个阶段,表现出不同阶段佛教的形式和内容的沿革,并体现出不同文化由冲突到融合的规律。他对于佛教中国化规律的总结,有助于我们了解外来文化的吸收、融合机制,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认识,不仅有利于佛教史学科的繁荣发展,对于探索外来宗教文化中国化规律、实现文明平等交流互鉴,也都极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与我国传统文化接触和碰撞的过程中,从阿拉伯传播而来的伊斯兰文化被染上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从穆斯林心目中最为神圣的清真寺,到宗教语言、宗教礼仪、宗教用品和穆斯林生活习俗、饮食习惯等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在中世纪已经名扬世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显得更加具有活力和引人注目。本文仅从中国阿拉伯书法的角度,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书法艺术之间的关系,借以印证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命题。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历代高僧运用老庄等本土文化阐释佛典,经"格义佛教""学派佛教"和"宗派佛教"等过程,使佛教义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逐步形成中国化的佛教。儒家所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道由人兴,亦由人行。新昌佛教在佛教中国化历程中的地位凸显,也是以历代高僧大德为依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