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中的爱     
四川黄盼姊妹今年27岁,生了一个婴孩刚满5个月。复活节那天,她抱着孩子来到教堂,与众信徒及香港友人们分享主恩,大家争先抱着她的孩子照相,彼此心中十分快乐。不料,当夜她的丈夫急病发作,第二天凌晨住进了医院。6点钟左右,黄姊妹打电话给教会的同工王伟,说丈夫住院,请求代为祷告。王伟那几天很忙,以为她丈夫那么年轻,身体一  相似文献   

2.
母亲     
母亲没有文化,自从有了孩子,她便企盼她的孩子不要跟她一样成为“睁眼瞎”。母亲常常对我们说:“只要你们肯读书,肯上进,妈就是砸锅卖铁,也绝不拖你们的后腿。”  相似文献   

3.
电话预约之后,母女两人来到了心理咨询室。由于心理咨询工作的特点,我只能分别会话。于是,很有点女强人气质的女士首先讲述了前来求询的由来——我的女儿今年已经21岁,中专毕业两年了。小时候,她是让人很省心的孩子,还有点胆小、内向。读中专的时候,她开始头疼,脑子有点乱,我就让她回家休学了。休学期间,她爸爸急症去世了。她爸爸犯病的时候就她一个人在家。后来孩子的病好像又重了。这些年我在外面开一个公司,家里还要照顾孩子,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唉!(果然是位女强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张北县城关鎮四大街有个回民妇女楊玉花,她是这个街的卫生組长,知道她的人,都說她是勤劳节約的模范,爱社如家的榜样。楊玉花已經是六个孩子的媽媽,全家七口人,大孩子十六岁,小的才七岁。一九四九年丈夫病逝,楊玉花便負担着一家七口人的生活。“一个妇道人家怎能养活全家”! 丈夫死的时候,楊玉花眼睛哭肿了,陷入了絕望的境地。这时,村长亲自来安慰她,鼓励她,  相似文献   

5.
程殿元 《天风》2004,(5):48-48
一件极为平凡的小事,一旦充满了神的爱,她便会成为荣耀主名的一首颂歌。 这是一件发生在2003年秋天的事。 孙召萍姐妹是我们燕尾教会600多名信徒中唯一有承包土地的人,她家五口人,女儿在外打工,两个男孩在外地上学,她与丈夫在家忙着农活。每逢春节时,孩子们都回家团聚,女儿给家人述说着打工趣闻;两个男孩各自向家长汇报学习情况和讲说校园里的温暖。召萍的  相似文献   

6.
珍珍是某市公共汽车售票员,今年38岁,已婚,生有一胖小子,丈夫是个普通工人,一家三口,生活非常幸福。不料,竟发生了这样意外的事:原来她是个私生女。8岁时母亲带她嫁了人。两年前养父生母双双去世。她在母亲的遗物中发现了生父的姓名和当时地址。对此,她没有太往心里去,可是一次在与丈夫的口角中,丈夫说她是野种,她再也无法承受,于是决然寻  相似文献   

7.
手机响了     
正周末,女儿和儿子从外地回来了。她和老伴儿忙着做饭。俩孩子一个比一个忙,不时有电话找,两个人拿着手机开聊。还没安静一会儿,手机又响了。她用围裙擦擦手上的水,在沙发上坐下来,满是艳羡地说:"看你们忙的,我的手机从来都没有响过呢。"儿子笑:"妈,你一退休老太太,谁会找你呢?再说我们打电话又都是打座机,那个接听方便,还没有辐射。""可我的手机一次也没有响  相似文献   

8.
心理咨询室内,李先生谈起太太的死因一脸迷茫。虽然太太自杀已经是一个月前的事了,但每当想起,李先生仍然会眼角湿润,他说:"我们俩口子的感情一直挺好,我父母也为人厚道,很照顾她。可太太生下孩子后,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我妈给她炖鸡汤,她说吃了  相似文献   

9.
●孩子需要阳光,我要努力给她一份完整的爱,弥补她心中的另一半感情的残缺。 那伤心欲绝的一幕我一辈子也难以忘怀。那是我和前妻办理了离婚手续后,前妻收拾衣物挎上包离开这个家的时候,7岁的女儿一手紧紧抱住她妈的腿,一手死死拽住行李包,死活不让走,哭喊刺破了血红色的夕阳。前妻最终挣脱女儿走了,女儿跪在地上哭了整整两个小时,“妈妈—妈妈—”的呼叫令人撕心裂肺。可以想见,父母的这场婚姻悲剧,给女儿幼小的心灵烙下了透彻肝胆的痛。  相似文献   

10.
正这几年时间里,博物馆可能是王皓去的最多的地方,而且是从自己一个人去开始转变成带着一个个家庭去,两年时间已经有八百多个家庭随着她的脚步走进了博物馆。王皓的目标很远大,她想改变现在多数孩子不爱进博物馆,进了博物馆参观很茫然,走马观花一圈,讲解员的话听不懂这种状态。她想用孩子喜欢的语言给他们讲文物故事,通过博物馆、美术馆让他们爱上艺术,爱上传统文化,建立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1.
邻居的女儿莹莹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右手,一个本来天真活泼的孩子,刚从医院出来的那些日子,竟变得有些沉默寡言了。为人之师的莹莹妈妈,一边为女儿的不幸偷偷抹泪,一边不得不直面这样的话题:女儿的前途,女儿的人生……毕竟她才6岁呀。于是,她决定每天给女儿讲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与莹莹一样的不幸,但故事的结局都很美好:残疾人成了诗人;残疾人成了书法大师;残疾人成了艺术家……懂事的莹莹憧憬在妈妈讲的故事里,不再感到痛苦和不幸,咬紧牙关,如同咬紧生命的纤绳,一步一步向前。第二年,莹莹就学会了用左手写字、翻书,生活也完全可以自理了…  相似文献   

12.
路得的选择     
华加光 《天风》1996,(11):6-6
近读旧约的路得记,心里很有感想。拿俄米有两个儿妇,都是没有丈夫的寡妇,他们是摩押人,一个名叫俄珥巴,一个名叫路得。拿俄米对两个儿妇说,你们两个都回娘家去吧,愿耶和华恩待你们像恩待已死的人和我一样。  相似文献   

13.
夫妻的本分     
《天风》2002,(4)
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弗5:25)。丈夫也当照样爱妻子,如同爱自己的身子,爱妻子便是爱自己了。从来没有人恨恶自己的身子,总是保养顾惜,正如基督待教会一样(弗5:28-29)。你们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软弱,与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这样,便叫你们的祷告没有  相似文献   

14.
卿卿如晤     
最初,她只是他千万个读者中的一个。他在英国,而她在美国。擅长写爱情故事的他一直没有结婚,而她,有着自己不完满的家庭。她的丈夫外遇不断,后来,他居然爱上了她的表妹,不得已,他们离了婚。她带着两个孩子,从美国来到英国。就这样,他成了她可以倚靠的朋友。这一年,他55岁,她38岁。他们之间有许多密切的往  相似文献   

15.
爱的力量     
金艳丽 《天风》2011,(6):58-59
基督徒李可有着一个人人羡慕的家庭:儿女聪明懂事,丈夫王涛精明能干,每天用他的小货车辛苦赚钱,使得他家成为村上最早盖起两层小楼的"首富"。能赚钱的丈夫虽然没有信仰,却没有花天酒地,还对两个孩子格外疼爱,对妻子李可更是百般体贴,他嘱咐妻子:你什么也不用干,做好两件事就可以:第一,信好耶稣;第二,照顾好孩子。李可为丈夫支持她的信仰而感恩,更感谢上帝赐她这么完美的家庭。  相似文献   

16.
陈丰盛 《天风》2014,(12):48-48
有一天,一位姊妹找到牧者,说要谈谈自己的事,话匣子打开就收不住了……她从认识丈夫讲到结婚,再从两个孩子的出生,谈到自己想要自立,不想被丈夫牵绊。她不停地埋怨老公不会干家务,数落老公不懂得照顾自己、照顾孩子,经常上网:还说老公没有体谅自己,白顾自地赚钱。  相似文献   

17.
渊声 《天风》2014,(11):64-64
问:丈夫在我们孩子两岁时就执意与我离婚走了,剩下我们母女俩现在我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生活十分艰难。更难的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上,随着她的成长,我发现没有父亲的家庭教育有许多不足。对信仰、品格、学习、心理诸多方面的带领,我感到力不从心,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正小年出生之后,我时常想:作为母亲,最需要给孩子的,是什么?那一年,我有两位朋友因癌症去世。都是女性,都是70后,一位38,另一位37。都是单亲母亲,孩子分别是15岁与8岁。一位是肺癌,另一位是乳腺癌。有一位,和我曾经走得很近。她20岁结婚,26岁就净身出户,无家可归,带着三岁多的女儿在几个妹妹家轮流借住。她  相似文献   

19.
婚姻的杀手     
佚名 《天风》2010,(12):I0047-I0052
你们每个人都要爱妻子,如同爱自己一样;妻子也要敬重她的丈夫。  相似文献   

20.
基督徒李可有着一个人人羡慕的家庭:儿女聪明懂事,丈夫王涛精明能干,每天用他的小货车辛苦赚钱,使得他家成为村上最早盖起两层小楼的"首富".能赚钱的丈夫虽然没有信仰,却没有花天酒地,还对两个孩子格外疼爱,对妻子李可更是百般体贴,他嘱咐妻子:你什么也不用干,做好两件事就可以:第一,信好耶稣;第二,照顾好孩子.李可为丈夫支持她的信仰而感恩,更感谢上帝赐她这么完美的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