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系统评价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不同营养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经严格筛选纳入1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 09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肠外营养(PN)结合肠内营养(EN)与单纯PN相比较,在升高患者术后血清白蛋白(ALB)[MD合并=3.78,95%CI(2.05,5.50);Z=4.29,P0.000 1]和前白蛋白(PA)值[MD合并=72.15,95%CI(61.61,82.69);Z=13.41,P0.000 01]、降低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MD合并=-5.43,95%CI(-6.60,-4.26);Z=9.09,P0.000 01]、降低肺部感染率[RR合并=0.46,95%CI(0.32,0.67);Z=4.17,P0.0001]和消化道出血率[RR合并=0.46,95%CI(0.31,0.68);Z=3.89,P0.0001]等方面效果更显著。得出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联合应用EN+PN,能够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疗效。选择我科收治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60例和开腹手术组6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因素及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腹部胀痛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早期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但其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是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发生与术式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减少。  相似文献   

3.
评价吸痰管灌肠治疗经腹会阴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一次性吸痰管经结肠造口灌肠或肛管经结肠造口灌肠治疗38例经腹会阴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结果20例吸痰管灌肠治疗组均安全放置或减压,其操作成功率为100%(20/20)。吸痰管灌肠治疗组大部分患者腹痛、腹胀明显缓解,并腹围、X线肠管最大直径、C T肠管最长液平明显小于灌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管灌肠治疗组明显优于肛管灌肠组。一次性吸痰管经结肠造口灌肠治疗经腹会阴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操作技术是安全的、可行的,并吸痰管经结肠造口灌肠是治疗经腹会阴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胃癌根治术目前仍为绝大多数胃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在我国,大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目前已趋于规范。然而,早期胃癌的治疗策略及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规范化治疗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医生应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为患者选择最佳的临床治疗策略。本文重点探讨早期胃癌的类型及生物学意义、内镜治疗策略、外科治疗策略、手术适应证把握、术后随访策略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缝合背阔肌前缘对术后引流量的影响。选取从2015年7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科室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改进组(30例):在术中改良根治术完成后即时行背阔肌前缘与侧胸壁前锯肌的缝合;对照组仅行标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0例),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结果显示改进组患者的中位总引流量(326.03ml)明显少于B组患者的中位总引流量(367.83ml)(P=0.015)。两组的术后引流量在第三天出现明显差异。改进组术后的中位拔管时间(5.66d)明显少于对照组(6.23d)(P=0.009)。缝合背阔肌前缘可以明显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的创面渗液,从而缩短患者带管时间,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前单孔胸腔镜手术正普遍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变得至关重要。回顾性分析单孔胸腔镜手术与单操作孔(两孔)手术治疗NSCLC的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176例术中或术后诊断为NSCLC的患者,其中单孔胸腔镜组109例作为观察组,又随机分为跨肋及不跨肋放置引流管;选取单操作孔(两孔)胸腔镜手术67例作为对照组。统计结果发现单孔组总体手术时间(101.77±28.48)min明显比单操作组(123.72±33.12)min缩短(P0.05),而胸引管置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各组总体无明显差异(P0.05),跨肋放置胸引流管的患者术后切口恢复时间更短(P0.05)。因此,单孔胸腔镜在NSCLC的治疗中手术时间缩短,创口的缩小以及跨肋放置胸引流管减少术后切口感染与疼痛,加速切口恢复的优势都在肺癌的外科治疗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2005年6月~2012年6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6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7例,女3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三组:PFNA 组21例,DHS 组22例,FHR 组22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 Harris 评分等。结果65例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24个月(平均12.0个月±3.4个月),三种方法中,手术时间及负重时间比较,FHR 组时间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DHS 组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比较,FHR 组优于PFNA 组及 DH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因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 FHR 手术可使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ICU内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延迟撤机的危险因素,收集了2005年5月~2007年10月我院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共305例,根据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分为延迟撤机组(机械通气时间≥24h)和早期撤机组(机械通气时间〈24h),对患者术前基础血糖、白蛋白、肌酐及射血分数(EF),术中是否应用球囊反搏术、转机时间(CPB)、主动脉阻断时间(ACC)及输血量,术后生命体征、肾功能、24h引流量、APACHEⅡ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等围手术期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术前白蛋白和EF,CPB、ACC、是否行球囊反搏术,术后APACHEⅡ评分、血糖、肌酐、血小板、APTT、氧合指数、是否再次行开胸探查术等围手术期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低EF(EF〈40%,OR=6.07)、CPB(〉234min,OR=4.69)及ACC时间(〉172min,OR=4.32)延长、术后高APACHEⅡ评分(〉16,OR=5.36)是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提示体外循环术后患者EF低、CPB(〉234min,OR=4.69)及ACC时间延长、术后APACHEⅡ评分高是延迟撤机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较好的营养水平是促进疾病恢复的重要基础。尤其在老年人中,营养不良是高龄患者36个月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肠内营养能在保持胃肠道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基础上改善疾病预后、降低医疗费用,并且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无禁忌证的非危重患者应尽早进行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支持途径主要包括口服、管饲(鼻胃管、鼻空肠管)和胃肠造口术等。选择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是提供良好营养支持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探讨和分析不同时期颅骨修补术对重型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98例,随机分为早期组52例和晚期组46例,早期组在去大骨瓣减压术后1个月~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晚期组在术后6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术后神经功能、脑组织血流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早期组患者Karnofsky (KPS)评分和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MCA)和颈内动脉(ICA)的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颅骨修补术后颅内血肿、颅内感染、皮下积液和切口愈合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组(χ2=6.56,P0.05)。重型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早期完成颅骨修补术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和增加脑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AM)水平,探讨血浆FIB在胃癌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较胃良性肿瘤、健康体检者的FIB、TAM水平高(P<0.05),后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和TAM在胃癌中的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P>0.05);FIB与TAM水平具有相关性(r=0.65,P<0.05).因此,血浆FIB水平有望成为胃癌患者有临床价值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修复基因XRCC4启动子-1394多态性与胃癌关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RCC4基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DNA损伤修复基因,在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与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预防肿瘤的发生。本研究选取了210例胃癌患者及254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进行研究,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明确胃癌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基因型。XRCC4基因启动子-1394多态性两组间有显著差异。XRCC4基因启动子-1394多态性的G等位基因频率,胃癌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OR=2.35,95%CI=1.24~4.46,P=0.007);基因型频率胃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8):携带基因型TG的个体比TT的个体罹患胃癌的风险提高了2.46倍(95%CI=1.27—4.76)。总之,XRCC4基因启动子-1394位点的G等位基因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Meta分析法对有关非那雄胺与前列腺癌发病率及病理分级关系的研究进行综合评价。符合标准的8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计算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95%C1)。结果8篇文献,无异质性(Q=6.26,P=0.51),非那雄胺治疗组降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高于对照组,合并OR值为0.68(95%CI:0.65~O.71...  相似文献   

14.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配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将58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热疗+化疗组(热化组)采用HIFU配合FOLFOX4方案,对照组为单纯FOLFOX4(单化组)治疗。结果显示热化组CR0例,PR18例,SD7例,PD2例,总有效率64.28%;单化组CR0例,PR11例,SD11例,PD7例,总有效率36.6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U配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肝癌近期疗效尚可,毒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研究集中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否能预防胃癌的发生,以及胃早癌内镜切除术后给予预防性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能否降低胃癌的复发率,本文将就胃癌预防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相关文献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DNMT1和PDCD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胃腺癌、36例上皮内瘤变、27例肠上皮化生及20例正常胃黏膜中DNMT1和PDCD4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DNMT1在胃腺癌中呈高表达,PDCD4呈低表达,二者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00);DNMT...  相似文献   

17.
比较低浓度臭氧水和复方利多卡因溶液漱口治疗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OM)的临床疗效.将68例OM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0.5mg/L臭氧水漱口;对照组予以复方利多卡因溶液漱口,采用WHO分级标准每天评估OM的严重程度.结果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1),总有效率分别为97.0%和73.5%;试验组2级以上OM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0),分别为(4.30±2.37)天和(8.15±3.07)天;自漱口开始5天内,两组OM严重程度总体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第3天开始两组OM等级均逐渐减轻,对照组变化趋势较为平缓.本研究显示低浓度臭氧水漱口可以有效治疗血液肿瘤患者OM.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传统开颅与微创治疗的效果及其并发症,并对其手术时机进行探讨,对30例传统开颅组和104例微创治疗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微创治疗组致残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较传统开颅组明显为低(P0.05);早期(8h~24h)手术死亡率较超早期(8h)明显为低(P0.05)。因此,微创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手术时机适宜选择在早期。  相似文献   

19.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E)定量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改变。在我院明确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39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STE测量右心室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计算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与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的比值(SRe/SRa);测量三尖瓣环游离壁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Aa)并计算其比值(Ea/Aa);计算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病例组RVFAC、Ea/Aa、SRs、SRe、SRa、SRe/SRa均低于对照组(P〈0.05)。SRs与RVFAC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01)。SRs、RVFAC与PASP呈显著负相关(r1=-0.695,r2=-0.664,P〈0.001)。SRe/SRa与Ea/Aa呈显著正相关(r=0.701,P〈0.00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低。STE可以定量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